书城历史仰望高山——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与成就
10337400000018

第18章 谈谈白寿彝先生史学思想中的民族平等思想——主编《中国通史》的一点体会(1)

陈振

在白先生担任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中,我担任第七卷的主编,第七卷包括五代、辽、宋、夏西夏)、金时期。习惯上常把五代作为隋唐时期的一个部分,称为隋唐五代时期,而把其它四个皇朝作为一个时期,多称为宋或宋辽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则按皇朝建立早晚为序,称为辽宋金或辽宋夏(或西夏)金时期。

还有一种历史分期,那就是分为隋唐五代时期和宋辽金元时期,范文澜《中国通史》的第四编(本编由蔡美彪先生主编),即是包括宋辽金元时期;郭沫若《中国史稿》(《中国史稿》编写组)则是将隋唐列为第四册,而将五代划入第五册,包括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而《中国历史大辞典》则分为隋唐五代史卷、宋史卷、辽夏金元史卷。

以上的各种历史分期法,或因袭习惯,或考虑各个朝代存在时期的长短,或因各个朝代史事的多少,进行分卷、分编、分册,都没有轻视任何一个皇朝(包括各少数民族建立的皇朝)的含义。

然而白先生担任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主要是从中国历史的统一、分裂的角度进行分卷,不仅能更充分地反映中国历史发展总的进程,也体现了白先生史学思想中的民族平等思想。

元朝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1206年)算起,到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明朝所推翻,虽然只存在了163年,但是,元皇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370多年的第二次大分裂时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白先生在对多卷本《中国通史》进行分卷的时候,主要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将元作为一个时期而单独列为一卷(第八卷),这在已出版的各种《中国通史》的分卷(分编、分册)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这里体现了白先生史学思想中的民族平等思想。正如白先生在为《中国通史》第八卷(元时期)所写的《题记》中所说:“民族史是本书(按指多卷本《中国通史》)计划中的重点。民族史在一部通史中应如何安排,是一个大问题。”

白先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策划组织撰写多卷本《中国通史》时,就想在本书中贯彻他史学思想中的民族平等思想,要把本书撰写成一部“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为此,在白先生亲自主编的第一卷《导论》(1989年出版)中,亲自撰写了第一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这对全书各卷的撰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白先生在本章的最后,号召我们“撰写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还是要把汉族的历史写好,因为汉族是主体民族。同时,也要把各民族的历史适当地作出安排,这是我们必须尽量克服的难点”。

白先生对本书的分卷安排,就是为了撰写出一部更好地体现民族平等思想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通史》。本书在中古时期的四至六卷的分卷(秦汉至隋唐)安排上,与习惯的历史分期相同(只从第六卷中划出五代属第七卷),因为这个历史分期大体上反映了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的统一与分裂。从第七卷起,显示出本书分卷的特色,习惯上将辽代至清代分为宋元(辽宋金元)、明清两个时期,而本书则划为第七至十卷,分为四卷,元、明、清三代都单独设卷,这对于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两个(元、清)统一皇朝的历史,给予了更大的篇幅进行阐述。由于明清时期的两个皇朝存在的时间大体相近,分为二卷还比较容易理解。而从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460多年中,将只存在160多年的元代(包括蒙古时期)分出,单独设立一卷,这不仅是白先生对于由蒙古族建立的元代,结束长期分裂而统一全国的历史功勋,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而且也由于“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重新组合的大时代,其深度和广度超过隋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组合,到了元代,可以说是基本上稳定下来了”(《导论·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这也是需要大书特书的。所以,“元时期”的单设一卷,可说是白先生史学思想中民族平等思想的重要体现。前二年开始出版的百卷本《中国全史》,也采取了白先生的分卷方法,元、明、清三代也都单独列卷(每个朝代分为十卷)。但五代仍划入隋唐时期,辽宋夏金时期仍称为宋、辽、金、夏,则还是按照旧的提法排列,只有政治史卷的“提要”中是按辽、宋、西夏、金的朝代建立先后顺序排列,但正文则是按宋、夏、辽、金顺序叙述,其他各卷则或按宋辽金夏、或按宋辽夏金顺序叙述。至于其他少数民族及其政权的事,仅有二、三个民族或其政权只在宗教史等卷中略有叙及。仅从这个角度看,还是《中国通史》第七卷中论述得更“全”。《中国全史》虽然每个时期都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宗教、习俗、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史等十卷,其内容大体相当于多卷本《中国通史》的乙、丙两篇及丁编的很少一部分,却仍还有法律、交通与邮传等主要内容,在《中国全史·新编中国宋辽金夏史》的十卷中没有得到介绍;即使列入十卷内容的,也常有一些重要内容没有介绍。所以,相对来说,《中国通史》第七卷的有关论述,也还是更“全”,何况本卷甲编、丁编的内容,《中国全史》基本上是没有的。所以,白先生所设计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不仅更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全貌,也更好地体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的民族平等思想。

白先生史学思想中的民族平等思想,还体现在本书各卷中,由我担任主编的第七卷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自秦统一以后的第二次大分裂时期,而且民族关系极为复杂,其程度不下于第五卷叙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许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内除五代十国外,不仅汉族建立的两宋皇朝存在了320年,而且契丹、党项、女真民族建立的辽、夏、金朝,也是存在的时间很长,即使是最短的金朝也存在了120年。辽、夏、金朝虽然与宋朝及相互之间,都发生过多次战争,但总的来说和平相处的时期远远超过了战争时期,而且各个政权的统治都比较稳定,所有这些都是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同的。因此,民族史在本卷中的安排也是与之不同的,影响重大的各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按建立政权的先后顺序,叙述五代、辽、宋、夏、金各朝的历史。

唐天祐四年(907年),曾经是统一强盛的唐朝灭亡,梁(后梁)朝建立,几乎同时公开或实际上与后梁分庭抗礼的,就有九个汉族割据政权,在随后的50多年内,中原皇朝相继更迭为唐、晋、汉、周,而其间先后并存且时间较长的有10个汉族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时期,通常认为是唐朝某种意义上的延续,史称隋唐五代时期。

后梁建立的第十年,贞明二年(916年),中国北方的契丹族建立辽(契丹)朝,与五代对峙为南北朝。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宋朝(北宋)代周,而与辽对峙为南北朝。宋经过20年的时间,消灭了汉族割据政权,但这种统一只是相对的,中国境内当时还有西南的大理、吐蕃,西北的党项、,以及甘州、高昌、于阗、回鹘等少数民族政权。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西北的党项族建立夏(西夏)朝,大体形成辽、宋、夏鼎立的形势。

辽天庆五年(1115年),辽东部的女真族建金朝,金天会三年(1125年)灭辽,五年灭宋(北宋),同年宋朝(南宋)重建随后南迁,形成金宋夏鼎立,主要是宋金对峙的政局。金天会九年,辽宗室在中国西部及中亚地区重建辽朝(西辽)。

金泰和六年(1206年),金北部的蒙古族建立蒙古国,公元1218年灭西辽,西夏于宝义二年(1227年)被蒙古所灭,金于天兴三年(1234年)为蒙、宋联军所灭,形成蒙(元)、宋对峙形势。公元1247年乌思藏纳里(今西藏)归附蒙古,蒙古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宋德祐二年(1276年)恭帝降元,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为元朝所灭,元朝是唐朝之后又一个统一而强盛的皇朝。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正是处于唐、元两个统一皇朝之间的分裂时期,本卷叙述的正是这一分裂时期370多年的历史,这也是本卷起自五代而迄于南宋灭亡的基本原因。

五代十国中,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都是沙陀族人建立的,但后唐以唐朝继承者自居,后晋皇室则附会为西汉汉族石奋的后裔,后汉、北汉皇室则附会为东汉皇室的后裔,而且他们所建立的政权也都没有明显的少数民族色彩,基本上与汉族建立的政权没有差别。所以,本卷中没有强调其政权的沙陀族的特性,而是将之视为与后梁、后周、宋朝相同的皇朝,这是与其他的《中国通史》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