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穷人怎么办
10348300000021

第21章 改变贪穷之路(6)

有一天,邻邦的国王鲁昭公带了司礼的臣子叔孙来访问,谒见齐景公。景公立即设宴款待,也叫相国晏婴司礼;文武官员全体列席,以壮威仪;三勇士也奉陪,威武十足,摆出不可一世的骄态。

酒过三巡,晏婴上前奏请,说:“眼下御园里的金桃熟了,难得有此盛会,可否摘来宴客?”

景公即派掌园官去摘取,晏婴却说:“金桃是难得的仙果,必须我亲自去监摘,这才显得庄重。”

金桃摘回,装在盘子里,每个有碗口般大,香浓红艳,清芳可人。景公问:“只有这么几个吗?”

晏婴答:“树上还有三四个未成熟,只可摘6个!”

两位大王各拿一个吃,佳美可口,互相赞赏。景公乘兴对叔孙说:“这仙桃是难得之物,叔孙大夫贤名远播,有功于邦交,赏你一个吧!”

叔孙跪下答:“我哪里及得上贵国晏相国呢,仙桃应该给他才对!”

景公便说:“既然你们相让,就各赏一个!”

盘里只剩下两个金桃,晏婴复请示景公,传谕两旁文武官员,让各人自报功绩,功高者得食此桃。

勇士公孙捷挺身而出说:“从前我跟主公在桐山打猎,亲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解主公之围,这功劳大不大呢?”

晏婴说:“擎天保驾之功,应该受赐!”

公孙捷很快把金桃咽下肚里去,傲眼横扫左右。古冶子不服,站起来说:“虎有什么了不起,我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浮沉九里,斩骄龟之头,救主公性命,你看这功劳怎样?”

景公说:“真是难得,若非将军,一船人都要溺死!”把金桃和酒赐给他。可是,另一位勇士田开疆却说:“本人曾奉命去攻打徐国,俘虏500多人,逼徐国投降,威震邻邦,使他们上表朝贡,为国家奠定盟主地位。这算不算功劳?该不该赏赐?”

晏婴立刻回奏景公说:“田将军的功劳,确比公孙捷和古冶子两位将军大10倍,但可惜金桃已赐完了,可否先赐一杯酒,待金桃熟时再补?”

景公安慰田开疆说:“田将军!你的功劳最大,可惜你说得太迟。”

田开疆再也听不下去,按剑大嚷:“斩龟打虎,有什么了不起?我为国家跋涉千里,血战功成,反受冷落,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为人耻笑。还有什么颜面立于朝廷上?”拔剑自刎而死。

公孙捷大吃一惊,亦拔剑而出,说:“我们功小而得到赏赐,田将军功大,反而吃不着金桃,于情于理,绝对说不过去!”手起剑落,也自杀了。古冶子跳出来,激动得几乎发狂地说:“我们三人是结拜兄弟,誓同生死,今两人已亡,我又岂可独生?”

话剐说完,人头已经落地,景公想制止也来不及了。齐国三位武士,无论打虎斩龟,还是攻城掠地,确实称得上勇敢,但只是匹夫之勇。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晏婴就是抓住了他们不能忍耐自己骄悍之勇的性格,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方的性格,是我们与其办事的最佳突破口。投其所好,便可与其产生共鸣,拉近距离;投其所恶,便可激怒他,使其行为按我们的意愿进行。无论跟什么样的人办事,我们都应首先摸透他的性格,依据其性格“对症下药”,就很容易“药到病除”,办事成功。

2.了解对方身份地位办事

无论在哪个国度、哪个年代,地位等级观念都是很强的,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异。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无大无小、无尊无贱。对方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会认为你这样做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他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您的忙,或者有意为难你,这样就可能阻碍了你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一波三折。

宋朝知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一语中的。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因为他身为宰相,关系到天下的兴衰,理应学问更多些。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有所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书。可是又一琢磨,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汉书·霍光传》不可不读。”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言讫而别。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无术,谏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这大概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啊!)是啊,当年霍光任过大司马和大将军的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这与寇准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寇准读了《汉书·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感到从中受益匪浅。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为当世“奇才”。所谓“学术不足”,是指寇准不大注重学习,知识面不宽,这就会极大地限制寇准才能的发挥,因此,张咏要劝寇准多读书加深学问的意思既客观又中肯。然而,说得太直,对于刚刚当上宰相的寇准来说,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传出去还会影响其形象。张咏知道寇准是个聪明人,给了一句“《汉书·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何等婉转曲折,而“不学无术”这个连常人都难以接受的批评,通过教读《汉书·霍光传》的委婉方式,使当朝宰相也愉快地接受了。“借它书上言,传我心中事”,张公辞令,高雅至极!

聪明人都是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办事的,这也是自己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常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会来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只是当领导的器重他,做同事的也不讨厌他,这样的人办事的成功率当然要高。

3.了解现实状况好办事

假如有一天,你去找你的上司请他出面帮助你办某件事。

平常你的上司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在工作上也颇得心应手,单位内的人都认为他很有前途,可是,这一天,他显露出悲伤的脸色,很可能是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虽不说出来,一直在努力地抑制,可总会自然而然地在脸上流露出苦恼的表情。对这位上司来说,这实在是件很尴尬的事,为了不让部下知道,表面极力装得若无其事。午餐后,他用呆滞的眼神望着窗外,此时,他那迷惑惘然的脸色,已失去了朝气。你对这种微妙的脸色和表情之变化,不能不予以注意。你尽你最大的设想,找出领导真正苦恼的原因,并对他说:“科长,家里都好吗?”以假装随意问安的话,来开启他的心灵。

“不!我正头痛呢,我太太突然病倒了!”

“什么?你太太生病了!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现在怎么样?”

“其实也不需要住院,医生让她在家中疗养。太太生病后,我才感到诸多不便。”

“难怪呢!我觉得科长你的脸色不好,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心事,原来是你太太生病了。”

“想不到你的观察力这么敏锐,我真佩服你。”

他一面说着,脸上一面露着从未有过的笑容,此刻可以知道你成功了。在人生最脆弱的时候去安慰他,这才是当部下的人应有的体谅和善意。上司由于悲伤,故心灵呈现出较脆弱的一面。更不应再去刺激他,而应当设法让他悲伤的心情逐渐淡化。上司的苦恼,在尚不为人知晓前,自己应主动设法了解,相信你的这份善意,即使是“鬼”也会受感动的。自然,这以后,上司会心甘情愿地帮你办事。

视对方的现实状况办事,还有重要的一条是不能犯忌,如果犯了所求对象的忌讳,恐怕该成的事也难办成了。

对性格外向、爱好交际的人,在办公室与他们的谈话,一般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而对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和敏感多心的人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此时,就应当换个环境,在室外、院子里随便谈心,才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托人办事时只一味地谈自己的事,并不停地说“请你帮忙,请你帮忙”之类的话,会让人感到厌恶、不耐烦的。

假如想把自己的请求向对方说明,就应该先摆出愿意听取对方讲话的姿态来,有倾听别人言谈的诚意,别人也才会愿意听你说话。

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是想办法引起彼此共同的话题来,才能聊得投机,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入自己所要淡论的范围里。

在日常谈话中,一般人都是说些身边琐事,这或许想向对方表示亲切。在正式交谈中,希望你不要把老婆、儿女当作谈话的资料,否则总不免给人娘娘腔和不务正业的感觉。

谈话先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猎到文学、艺术和个人的兴趣方面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来,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谈话。

一个善于托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舍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地,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词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托办的事自然也容易办成。

所以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会引起别人皱眉头,自己却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深思慎言的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不看周围是何处便脱口而出,那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和办事的效果。

4.了解对方心理好办事

通过对方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和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得更真实、更微妙的内心想法。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懂得心理学的人常常通过人体的各种表现,揣摸对方的心理。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

推销员在星期天做家庭访问,必定会注意受访夫妇翘腿的顺序。如果是妻子先换脚,然后丈夫跟着换,可认为是妻子比较有权利,只要针列’妻子进行进攻,90%可以成功;若情形相反,当然是丈夫比较有权利,这就需要针对丈夫进攻了。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般初次见面时目光转移视线者,被认为具有积极性格。根据某评论家所言,能否控制对方,决定于最初的30秒钟。换句话说,两人眼睛对望,然后先把视线转开的人会获得控制权,因为你把眼睛转开了,对方就会担心你的想法,由于开始费心思,以后他会更注意你的视线,当然也就任由你摆布了。

许多有经验的人,经常通过握手来看透对方微妙的心理动态。这一奥妙在于通过掌心的潮湿情形来判断。人类在遭遇到恐惧、惊讶的事情而发生感情变化时,自律神经会与自己的意识发生作用,造成呼吸混乱,以及血压升高与脉搏加速,或是汗腺的兴奋(神经式发汗)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看比赛时,比赛现场紧张时手掌心会捏把汗,也是由此而来。所以如果你和对方握手,获知对方手心出汗,即表示其人情绪高昂,心理已失去平衡。

曾有个经验丰富的警察,提议在询问嫌疑犯时找理由与他轻轻握手。开始问话前就先握一次手,以后在说到核心的问题时,再度轻握一下对方的手,这时,如果原本干燥的手掌冒出了很多汗,即可大致知道真相了。

最好的例子,即是电视连续剧《柯伦坡警探》,柯伦坡警探个子虽然不高,但握手时他一定是把眼睛抬起来直视对方,凶手一旦被这双锐利的眼睛所凝视,内心必会感到不安,何况他的手掌大而有力。这肘,凶手会发现自己一开始即处于不利的立场,只要让凶手陷入这种心理状况,其余就靠柯伦坡警探巧妙的推理能力,案子很自然地迎刃雨解了。

办事之前,通过察颜观色把握住对方的心理,理解他的微妙变化,有助于我们把握事态的进展。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穷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

相传在一个寺庙里,住持给寺院立了这样一个规矩:每年年底,寺庙里的和尚都要对住持说两个字。

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最想说的是什么,新和尚说:“床硬。”

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

到了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自己就说:“告辞。”

住持望着新和尚离去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所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没完没了的抱怨。这个新和尚只考虑到自己要什么,却从来都没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像新和尚这种不懂得感恩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他们总觉得社会亏待了他们,对一切事物都不满意,总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多,却从来不想一想他们自己为社会为别人付出了多少。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过我任何东西。”

那些常常抱怨生活,永远发泄他们怨气的人,就算再人人羡慕的地方工作,再舒适的豪宅里居住,他们夜不会感觉到幸福。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凹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真不幸,今天的天气怎么这样不好”、“今天真倒霉,碰见一个乞丐”、“这惨啊,丢了钱包,自行车又坏了”、“唉,股票又被套上了”……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挂在嘴边。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

其实,所抱怨的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情。但是,明智的人一笑了之,因为有些事情是不町避免的,有些事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能坦然受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目前应该做的事情。

有些人把太多事情视为理所当然,因此心中毫无感恩之念。既然是当然的,何必感恩?一切都是如此,他们应该有权利得到的。其实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态,这些人才会过的一点也不快乐。

一个心中不知道感恩的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人,也是一个不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人。他们整天只会怨天尤人,心中充满嫉妒,总是以为别人的成功是靠运气所得来的。他们整天被怨恨的情绪所啃噬,搞得自己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