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成就命运
10348900000056

第56章 养成优雅达理的好习惯(10)

“随便”总是让人不知所措。曾几何时,各类商家都为“随便”而伤脑筋,于是,不得以的各种招术相继出场,餐馆里多了一样菜叫“随便”,以方便服务生们招待不了解自己胃口的食客;冷饮柜里多了一种冰激凌叫“随便”,以方便同样难以选择的顾客,而各种服饰店的老板则在培训导购小姐时要求她们要明确地给顾客提供各种意见,用来说服态度暖昧的买主。

要避免“随便”带来的危害,首先要弄清楚随便产生的深层原因。爱说“随便”的人有两种可能,一是不自信,心里有答案但害怕出错,在面对权高势重的领导和在自己心中地位极高的人(比如暗恋对象)时,我们经常犯这种错误;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确实不知所措,只好随便。实际上,只要能对症下药,告别“随便”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滥用“随便”,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主见、没有原则。如果时空倒转五百年,素心和笑敏也许都是最好的女子,但她们职场失意、情场溃败的悲剧在今天却是必然结果。仔细检索现代文化,你会发现:自主精神充斥着各个领域。在国与国之间,自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在人际交往中,自主也是赢得尊重的法宝;在职场风云变幻中,自主更是扎稳足根的保证。可见,不论是男是女,不论在官在商,轻易地让别人给你下了没有主见的断语都不是一件幸事。

其次,它还意味着将自己的决定权推给了别人,这很容易让人与不自信和无能划上等号,也容易让别人尴尬和不知所措一连自己都不知道,叫别人如何为你决定?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谁都不希望别人把困难的雪球推给自己。中国有句古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同样,不论决定的事情是大是小,一旦当事人说了“随便”,就等于是把问题交给了不在其位的人,这当然不符合中国人的逻辑,别人给你的印象分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既然如此,乐于说“随便”的人,应该看看告别“随便”三大高招:

先要大胆亮出你自己。现代社会是一个“我型我秀”的时代,特色、个性和多元化是流行文化的关键词,所以,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你的观点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一定要大胆亮出来,不妨尝试多练习这样的句式:“我认为……”“在我看来……”“让我选择的话,我会……”,向所有人宣告:“我的事情我做主!”

然后两利相衡去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在许多时候,人们放弃选择的权利说“随便”是害怕自己作出错误的选择,引起他人的不愉快。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权衡好自己已有答案的利弊得失,这起码能明确你的立场,其他的,就交给别人去考虑了。

最后作出多项选择。当我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实在没有答案的时候,我们不妨作一个多项选择,不如说:“网球和游泳我都喜欢,不知道大家的意见如何?”这样,既表明立场,又不失谦逊。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你的选项一定不要超过三个,过多的选择和没有选择一样让人不知所措。

“随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一种美德,意味着谦让、没有拘束;另一方面它又是没有主见的代名词。所以语言表达,表意要清,词要达意。

恰当地表达

马克·吐温说:“恰当地用字极具威力,每当我们用对了字眼……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有很大的转变,就在电光石火之间。”

当我们说话时用对了字眼就能叫人笑,带给人希望,若是用错了字眼,就会使人哭,带给人失望。同样的,借着所用的“字眼”可以让别人了解我们崇高的心志和由衷的愿望。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展现出另一种人生。

当派屈克·亨利站在13州代表面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激发了大家的决心,誓要推翻长久以来骑在他们头上的苛政,结果造成燎原之火,诞生了美利坚合众国。

当然,语言的影响力并不只限于美国一地,就是在我们每个渺小的个体身上,语言的伟大作用,一样是值得人们铭记的。但是因为许多原因,这个制造欲望、文化快餐、节奏飞快的时代,减少了许多真诚表达、交流的机会,使得很多人大声疾呼:“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语言就是这样,被视为夸夸其谈、编造遁词的替代物。很多公司的老板在任人之际,更是教导下属“少说多做”。语言在这个时候,反倒成为了羁绊,要想取得别人的信任,“金口玉言”成了最好的选择。

仅在选用语言的字眼方面,我们就可以找到证明。在生活中多多选择使用积极性的字眼,最能振奋我们的精神,反之,若是使用了消极的字眼,就必然很快地使我们自暴自弃,遗憾的是我们经常不注意所用的字眼,以致错失大好机会。比如“遗憾”这个字眼,看下面这样一个故事:

单是想到“遗憾”一词,一般人心里似乎就提不起想发脾气的劲,我们就当做好玩,不妨试试这个字眼,看它是不是真能发挥神奇的魔力。终于有一天试用这个字眼的机会到了。

那一次李军在开了很久的汽车后,在晚间住进一家旅馆,由于助理的疏忽,没把房间订好,他在柜台边站了快20分钟,等旅馆服务人员尽量替他挪出一间空房。开车开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加上时间,李军可是巴不得马上能有一张床,可以好好地躺着休息一番。然而看见那位前台服务员一副无精打采的做事模样——慢吞吞地敲打键盘,把资料输入,李军就觉得有气。真想骂他一顿,叫他手脚利落些。就在火气渐渐上冒之际,他想起了“遗憾”这个字眼。是不是它真能使我的情绪好一些呢?于是他便对那位前台服务员说:“先生,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可是现在实在是太晚了,并且我又累得不得了,我真是巴不得能赶快有间客房。你知道吗?如果我在这里站得太久,这会让我对贵旅馆的印象感到遗憾。”

听完了李军的话,那位前台服务员带着一副怪异的表情望了他一眼,随之便笑了,而李军也回之以笑。刹那间,他那升高的火气一下子全消了。这个字眼似乎还真发挥了它的魔力。那位前台服务员,马上加快了速度,而李军的心情就此轻松了下来。真是不可思议,只不过换个表达情绪的字眼,他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而这做起来还真是相当容易。

这个典型的例子,证明了仅仅是选择表达的字眼,就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推而广之,我们口中的话(字眼)会主宰我们的意念,终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正如我们在上一章中所提过的,只要我们在问话当中改变一个字眼,那就会带出不同的答案,而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改观。当我们钻研字眼的影响力越深入,就越发觉得字眼实在具有莫大的威力,它不仅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也影响着我们周围其他人的情绪。

语言交流的基本技巧,是现代人类频繁交往的需要,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如拙于言辞、好用偏词、怪词,说话绝对(如最好,特差),或模棱两可(如还行,还可以),高声辩论,都是交流技巧差的表现。语言,并不是永远都应该“金口玉言”,适当地表达、恰当地运用,会使我们的生活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金口玉言”口难开的人,没有意识到,语言中一个字眼,用对了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展现出另一种人生。

字眼就是标签

字眼就跟标签一样,它贴到哪儿,就会使我们在哪方面的认知受到影响。我们不仅要在自己的经历上谨慎、正确地贴标签,同时也要警觉,别让其他人把不正确的标签贴在我们身上,一旦不幸被贴上了,就会在我们的身上造成相对的情绪反应。同时,它们也暴露了我们内部的秘密。

据说,如果你穿的是裤线笔挺的西裤,那就叫“土”;如果你穿的是洗得发白的牛仔裤,那就叫“俗”;如果你穿的是十几个口袋的袋袋裤,那就是“酷”了。其实“酷”的意义,也正如袋袋裤上的口袋一样,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酷”这个受推崇的标签,贴在时尚潮流里,产生的效果,就是满大街全是穿袋袋裤的时尚人士。几相对照,一个标签就这样产生并发生作用,语言中的状况也是这样。

同事外号“王菲”,那姿态,一个字——酷!“王菲”的口头禅也酷——没劲透了,说这话的时候,做出一副厌烦红尘俗世的样子,活脱脱一《红楼梦》里的妙玉。约她泡吧,她说:“新天地啊,都什么时候的流行了!撞来撞去都是外地人,没劲透了。”约她吃饭,她说:“又是日本料理啊,怎么就没点新花样!上海的日本料理没一家做得地道,每次吃了胃都不舒服。一样花这么多钱,还不如去日本吃正宗的,那才叫新鲜!到底是空运过来的,没劲透了。”问她上网聊不聊天,她说:“什么美眉、青蛙,全是假的,没劲透了。”问她新流行的那本书看没看,“还不是那回事,翻了几页就扔了。要看就看原版的,翻译过来的就是少了那么股韵味,没劲透了。”连同事买了新衣服,她也没兴趣去看,说是“就她那个身材,穿什么国际名牌,就算套一身宇宙名牌也未必好看!臭显摆呗,没劲透了!”

你真要问她平时都干些什么,遇到她心情好的时候,也会告诉你。“货运公司那个小子打了几次电话约我,他那个人,没劲透了,居然敢开辆桑塔纳来接我,害得我一路上没敢抬头,怕被熟人看见了,多丢脸呀!餐馆也是,连个拉小提琴的都没有,一顿饭还要两三千块钱,没劲透了。一晚上也没喝多少酒,就开了瓶路易十六,喝来喝去就那味儿,没劲透了……”这是后现代浪潮下,生活品位已经失去标尺,不知道到底要什么人的标签。

这种标签,包括部分普通的口头禅,可以解码。诸如: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等,是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急躁,内心常有不平;应该、必须、必定会等,这种人自信心强,冷静理智,自认为能够将对方说服,令对方相信。但当“应该”说得过多时,反而说明他有动摇心理;听说、据说、听人讲等,是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很多处事圆滑的人,易用此类口头禅。

说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等口头禅的人,自我防卫本能甚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在处事待人方面冷静,所以,工作和人事关系都不错。这种口头禅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估计到这一点。有些任性的人,总用一个“但是”来为自己辩解。同时,“但是”也反映了这种人温和的特点,它比较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

当一个人词汇少,或是思维慢时,啊、呀、这个、那个、嗯等词,被利用作为间歇。因此,有这种口头禅的人,反应是较迟钝的。但也会有骄傲的人使用这种口头禅,因为怕说错话,需要这点间歇来思考。

真正的标签词汇,诸如“卡哇伊”,和卡拉OK一样,也是发源于日本的一种时尚“流感”,主要症状表现为:装嫩。已经眼看直奔而立之年了,却流行戴着孩子气的渔夫帽,穿着卡通色彩的连帽衫,背着中学生风格的斜挎包,然后奶声奶气地说我们男孩子……与“卡哇伊”相配套的,是那种甜甜、酸酸、软软、嗲嗲的台北版国语,即使北京胡同里长大的、r头,进入写字楼或演艺圈,不到一个星期,她就不会卷舌了。可见其风行度。

张艺谋曾经拍过一部电影,劝人们“有话好好说”。但是,现在的时尚则是“有话不好好说”。像某“COM公司”举行的新闻酒会上,一位风度翩翩的CEO说:“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注意力’,而是Money”,说到这里,他耸耸肩,然后抱歉地解释,“对不起,我不知道这个词该怎么用中文来表达……”如果他不是玩幽默,用《大话西游》那句经典台词来说,那就是:I服了You!

字眼如标签,贴到哪儿就会使我们那方面的认知受影响。而且,还会暴露出我们内心的秘密,所以应尽量避免标签化,即便贴,也要谨慎、正确。

切勿忽视小动作

据沟通学者研究发现,我们在沟通时说同样一句话,如果加上手势和表睛,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一些小动作可以让人们知道你头脑中正在想什么。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肢体语言表达,否则就会言不及义,传达出错误的信息。如:

在与人说话时,小动作太多,会让人觉得你根本没有认真听人家讲话。所以,在对方说话的时候,除了适时回应之外,不时地点点头是另外一种表示你在很认真倾听的方法。

不要摇头晃脑,别总是歪着头,一定要保持昂首挺胸,这会让你看起来充满自信,并有权威感。人们也会尊重你,而且以诚相待。但如果你希望留给人友好、开放的印象,你可以把头轻轻歪向一边。

你的两只胳膊是怎么摆放的?这直接表现了你真正想要表达的信息。如果你双手抱肩,或是交叉在胸前,你会在与人沟通时产生隔阂,这表现了你对人或谈话内容根本没有兴趣。另外,这个动作还可以表示你根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可能你是因为冷了才这样,但你要同时表现出打寒噤的样子才能免除人们对你的误会。如果你晃动双手,或摇动你的胳膊,你认为这会表达出积极、热情的信息,但往往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正好表达了你的不成熟和不可靠。双臂最好的摆放姿势还是自然地放在身体两侧,这样使你看起来充满自信又很轻松自然。

姿势也能说明问题。站如松,坐如钟,这会让人更尊重你,而你懒散地躺在椅子里,或是靠在墙上,就会让人觉得你无精打采,谁想和这样一个没有活力的人做生意呢?所以在商务世界里,尤其是要与很多不同的人接触,你一定要表现得很礼貌,你不能把手插在兜里,不能把手放在桌子下面或是身后。你也不能用手摸脸或脖子,电不要随意弄头发,这都是不成熟、不职业的表现。

如果有人问你:“你会察言观色吗?”你可能会爽快地回答:“当然会啊!”同时将目光移开,眼珠子左右飘浮,并且不自然地改变了坐姿,又用手揉了揉鼻头,那么,你觉得我该如何解读你真正的心思呢?

想必这会儿你应该能理解,为何专家将“察言观色”视为极其重要的EQ能力了。所以,在解读他人心意时,重要的不只是他说了些什么,更要紧的是他怎么说。另外,我们也发现,肢体语言往往比口语沟通内容更具可信度。换句话说,要伪装语言符号容易,但伪装身体符号就困难多了。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何在前面的例子中,一个EQ高手应该会特别重视身体所透露的讯息。

所以,如果看不懂他人的“脸色”,就甭想读出对方的心声。而肢体语言表达不好,则很有可能会传达出错误的信息,至于不注意自己的“小动作”,则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让人洞察了你的内心,留下一些不好的影响。

要能正确地解读肢体语言,需先了解几个原则:

(1)肢体语言反映的通常是一种生理状态(例如背痛),或一时的心智状况(例如沮丧),而不是常态性的人格特征。因此用肢体语言来判断一个刚见面的人的性格,其实风险很高,比如:他蜷着上身究竟是因为今天胃痛,还是他很没自信?

(2)不同的情绪往往可能会经由类似的行为来宣泄,例如眼神接触不佳可能代表不诚实、无聊、紧张、生气或傲慢,所以,千万别死记每个单独动作的含意,而是要根据整体的行为来作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