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处事全书
10349000000010

第10章 保持本我外圆内方(5)

于是,两人边喝茶,边聊天,越谈越来劲儿,越谈越投机。喝完茶后,客户问曾宪梓:“领带呢?”曾宪梓却坦诚地回答说:“今天是专门来登门道歉的,不谈生意。”客户大吃一惊后,被他的真诚感动了,敬佩之意油然而生。从此,两个人长期的合作,促进了“金利来”的大发展。

现在服务行业,都将“态度要亲切”作为服务的起码要求,要求服务人员态度要真诚,表情要愉悦,语言要柔和等等。因为亲切的态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消除戒备心理,更好地与对方沟通,使得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

但是,全世界将“态度要亲切”做得最好的,恐怕要算泰国的东方饭店。他们对顾客态度之亲切,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于先生第一次住进东方饭店时,良好的饭店环境和服务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入住时,使得他对饭店的好感迅速升级。

早上,当他准备去餐厅的时候,服务生就恭敬地问:“于先生是要用早餐吗?”于先生很奇怪,反问“你怎么知道我姓于?”服务生说:“我们饭店规定,晚上要背熟所有客人的姓名。”这令于先生大吃一惊,因为他人住过世界各地的高级酒店,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

刚刚走出电梯门,餐厅的服务生就说:“于先生,里面请”,于先生更加疑惑,因为服务生并没有看到他的房卡,就问:“你知道我姓于?”服务生答:“上面的电话刚刚下来,说您已经下楼了。”这又让于先生大吃一惊。

刚走进餐厅,服务小姐微笑着问:“于先生还要老位子吗?”于先生的惊讶再次升级,心想“我有一年多了没住这里了,他们怎么知道我上次坐在什么地方呢?”服务小姐主动解释说:“我刚刚查过电脑记录,您在去年的6月8日在靠近第二个窗口的位子上用过早餐”。

于先生其实自己都不知道老位置在哪里,服务小姐的回答让他回忆起来了,当然兴奋地说:“老位子!老位子!”小姐接着问:“老菜单?一个三明治,一杯咖啡,一个鸡蛋?”于先生对此已经不再惊讶了,但心情兴奋到了极点。

后来,于先生有三年的时间没有再到泰国去。但在于先生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一封东方饭店发来的生日贺卡,里面说:亲爱的于先生,您已经有三年没有来过我们这里了,我们全体人员都非常想念您,希望能再次见到您。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愉快。于先生当时激动的热泪盈眶,发誓如果再去泰国,绝对要住在东方饭店,而且要说服他的朋友也像他一样选择。

因为将亲切的态度作为自己的经营秘诀,而且做得很好,所以东方饭店几乎天天客满,不提前一个月预定是很难人住的。这就是其成功的秘诀。

做人做事与做生意道理都是一样,对他人态度亲切,他人就会回报你微笑。亲切的态度就是待人真诚、与人为善,使彼此身心愉快,并使得人们相信你,喜欢与你在一起。拥有了这样良好的个人魅力与人际关系,不管做什么,都是容易成功的。

不要伤害他人的面子

即使你不能帮助对方,也要有礼貌地、委婉地拒绝,保全对方的面子;千万不要盛气凌人、态度傲慢、伤害对方的自尊。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他人向自己提出给予帮助的请求。我们也不是超人,不可能答应所有的请求,所以只有拒绝。但如何拒绝却大有学问,效果也大不一样。

善于拒绝,能使对方心悦诚服,无言以对,甚至还一样对你充满感激之情;不会拒绝,就往往招致对方的埋怨。那么,如何拒绝他人呢?有这么几点应该注意到:

不要断然拒绝

断然拒绝,会让人觉得你对他的困难一点也不在乎,会怀疑你们之间的友情。至少要耐心地听完他说的话,并对他的困难表示深切的关注。到了最后,你才说出爱莫能助的理由,对方也能理解。

最好采用迂回战术,从侧面拒绝,这样能使对方把由于拒绝带来的不悦心情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纪念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保卫英伦三岛做出的卓越功绩,英国国会拟通过一项提案,在公园里塑造一尊大型的丘吉尔铜像,让人景仰。丘吉尔不愿意搞个人崇拜,他说:“多谢大家的好意,我怕鸟儿喜欢在我铜像上拉屎,还是免了吧。”听了这一委婉的拒绝后,国会很快撤消了这个提案。

要有笑容的拒绝

拒绝的时候,要能面带微笑,态度要庄重,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礼貌,就算被你拒绝了,也能欣然接受。如果运用幽默的语言,说出拒绝的理由,那样就能缓和因为拒绝而带来的尴尬气氛。

启功先生是我国“国宝”级的书法家,向他求字、求教的人很多,敲门声终日不断。惹得先生自我嘲笑:“我真成了动物园里供人参观的国宝大熊猫了!”有一次,先生患了重感冒起不了床,又怕有人敲门,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四句:“熊猫病了,谢绝参观;如敲门窗,罚款一元。”那些登门拜访者,看见如此幽默的语言,都禁不住开心一笑,然后就自觉地回去了。

有建设性的拒绝

有时候对方的请求是不必要或者没道理的,通过推心置腹的交谈,对方或许就不再提出请求了;有的要求的确是对方急需而自己又无能为力,那么,可以为对方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提供相关的信息,这是一种很积极的“拒绝”方法。

宋朝的吕蒙正,曾三次为相。有一次,某人送他一面镜子与一方古砚。那镜子据说能照二百里远,而那古砚不需加水,只要一呵气就湿润得可以磨墨写字。

面对两件宝物,吕蒙正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说:“我哪里会在二百里远的地方照镜子呢?砚台虽好,但即使一天呵出十担水,也不过值十个钱罢了。”对方一听,啼笑皆非,只好悻悻地将东西带回家了。

如何拒绝人,具体方法很多,但遵循的原则就是一条,不要伤害他人的面子。

俗话说,“人不求人一样高”,对方既然有求于你,就已经是放下了自尊。所以,即使你不能帮助对方,也要有礼貌地、委婉地拒绝,保全对方的面子;千万不要盛气凌人、态度傲慢、伤害对方的自尊。

牢牢记住他人的名字

牢记对方的名字,并且准确无误地叫出来,是对他人的尊重,是赢得人心的一个重要方法。当别人叫出我们的名字,我们会认为别人在乎自己。

名字是我们每个人活动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代号,既是分辨自己的标志,更有着各自的独特含义。那些年轻的父母为了给孩子取一个有意义、有个性的名字,是下了一番工夫的。由此可见,名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每个人也都很重视自己的名字。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能被他人准确无误地记住,因为这代表着被尊重和认可。如果张冠李戴地叫错了名字,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很尴尬的事情。而准确地叫出对方的名字,一下子就能拉近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这方面是常人望尘莫及的,他能叫出几十年前相识者的姓名。

当年“乒乓外交”的时候,有个随团采访记者叫罗德里克,他在40年代访问过延安,还与周恩来见过面。周恩来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时候,马上认出了罗德里克,走过去首先跟罗德里克握手:“这不是罗德里克先生吗?我们好久没见面了。”

罗德里克看见周恩来在相隔多年之后,居然还能认识自己并十分准确地叫出名字,非常感动,就紧握着周总理的手直摇。这一会见小花絮,同时也让西方记者们大为感动,并且渲染得全球皆知。

很多功成名就的人,都知道记住别人的名字,这给他们的人生带来莫大的助益。法国皇帝,也是拿破仑的侄儿——拿破仑三世就得意地自夸,即使他日理万机,仍然能够记得每一个他所认识的人。

有个政治家一直努力记住他人的名字,再次与人见面时,他一定先叫出对方的名字,然后嘘寒问暖一番。让别人会觉得他平易近人,和善可亲。有一个记者知道这是他成功的秘诀,就恭维地说:“听说你可以一字不差地叫出l万个人的名字。”“不,你错了!”政治家骄傲地纠正,“我能叫得出名字的人,少说也有5万人。”

钢铁大王卡内基更是从小就懂得:一个人的名字与他自己有着微妙而不寻常的关系。他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获得很多人的协助,从而成就了不凡的事业。

他在十岁时,养了一窝小兔子,但饲料严重不足。他就对小伙伴说:“谁能帮我拔草来喂一只小兔子,我就以他的名字给这只小兔子命名。”于是饲料问题一下子就得以解决。

牢牢记住别人的名字,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们要相信一个人名字里所具有的神奇力量,要了解名字是完全属于与我们交往的这个人,没有人能够取代。一个人的名字,对名字的主人来说,是所有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不管是凡夫俗子还是大官、大款,都是如此。有一家小餐馆,每天顾客盈门,座无虚席。有一天,一位记者光顾了那家餐馆并问老板:“你们的生意如此兴隆,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呢?”

老板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记住客人的名字。只要客人一进门,我马上叫出他的名字!”老板的经营秘诀就是这么简单的,因为名字对一个人而言,是多么悦耳的声音。能够准确叫出对方的名字,当然能够让对方成为回头客。

牢记对方的名字,并且准确无误地叫出来,是对他人的尊重,是赢得人心的一个重要方法。当别人叫出我们的名字,我们会认为别人在乎自己。那么,叫出别人的名字,表明我们也很在乎别人。

有一个脑筋急转弯问:有一样东西是属于自己,但自己用得很少,常常是他人用,这是什么?答案就是人的名字。既然是这样——人的名字是给他人用的,那么你就应该尽量牢牢记住他人的名字。

得体装的学问

着装体现了一个人的仪表,表现出对他人以及对社会公德的尊重。着装能增加交际魅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愿意与其深入交往,是每个事业成功者的基本素养。

着装对于人的作用,从一些俗话中就可以得知:人靠衣服马靠鞍,服装是人的第二张脸。会不会穿衣服,里面是很有学问的。整洁的着装不仅能给人自信,还有助于一个人的成功。而且,从着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自身修养、个性特点等。

穿衣如同做人,整洁的着装是对一个现代人的起码要求。有时候,如何着装不只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到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

白宫就出台了总统记者团着装新规定,强调了着装的重要性,要求随同布什出访的记者着装严谨,并制订了一套严格的“着装要求”,要求记者们个个都要穿正装、打领带、穿深色鞋,严禁穿网球鞋、穿牛仔裤,女性记者的裙子必须长及膝盖之下等等。否则,就吊销采访美国领导人出访活动的资格。

就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着装的功用也是不可小视的。着装既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能体现一个人的礼仪、教养与品位。所以有很多正式的场合,如高级酒店、音乐会、记者会等等,对于衣冠不整者,都是拒绝接待的。

无论多好的产品,要卖得好,获得丰厚的回报,就必须重视包装,才能占有更大的市场。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是知道而且认同的。

那么人呢?人生活在这现实世界中,可以说也是一种产品,想要得到一个理想的职位,或者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必须先包装好自己,赢得他人或社会的注意、信任与尊重,才有机会大展身手。

一个人的真才实学固然是成功的重要基石,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除充实的内涵外,还必须注重个人的形象,而个人形象又从整洁的着装开始。

小张刚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总是提不起精神,工作还老出差错,当然经常被上司训斥。

后来,在职业规划师的建议下,他不怕花钱,添购一些好的服装、领带和鞋子,向人学习如何着装,如何待人接物。从此后,整洁的着装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调节了他的情绪,还提高了他的工作效率。工作起来很得心应手,不久后就得到了提升。

“着装的作用很神奇”,最后,他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演员演戏时,当穿着正式戏服排演时,他们就特别能够找到角色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角色本人。人生活在这社会大舞台,正确的着装礼仪同样能让你光彩夺目、玉树临风。

着装体现了一个人的仪表,表现出对他人以及对社会公德的尊重。着装能增加交际魅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愿意与其深入交往,同时,注意着装也是每个事业成功者的基本素养。

着装要赢得成功,进而做到鹤立鸡群,就得讲究一定的原则与技巧。正确的着装,应该做到时间、场合、目的三统一,应该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1)整齐整洁:要求着装应当整齐。不允许它又折又皱,不熨不烫;着装应当完好。不应又残又破,乱打补丁;着装还应当干净,不应当又脏又臭,不应允许有明显的污渍、油迹、汗味与体臭。

(2)文明大方:要求着装要符合本国的道德传统和常规做法。在正式场合,忌穿过露、过透、过短和过紧的服装。身体部位的过分暴露,不但有失自己身份,而且也失敬于人,使他人感到多有不便。

(3)搭配得体:要求着装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精心搭配,特别是要恪守服装本身及与鞋帽之间约定俗成的搭配,在整体上尽可能做到完美、和谐,展现着装的整体之美。

(4)个性特征:个性特征原则要求着装适应自身形体、年龄、职业的特点,扬长避短,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保持自己独有的风格,即在不违反礼仪规范的前提下,在某些方面可体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切勿盲目追逐时髦。

(5)讲究技巧:不同的服装,有不同的搭配和约定俗成的穿法。例如,穿单排扣西装上衣时,两粒纽扣的要系上面一粒,三粒纽扣的要系中间一粒或是上面两粒。讲究技巧就是依照其成法而行,要学会穿法,遵守穿法。切不可自行其是,以免贻笑大方。

(6)要分场合:正式场合要庄重保守、端庄大方、严守传统,不能强调个性、过于时髦、显得随便;宴会、舞会、聚会等应酬交际场合,服装应突出时尚个性,可穿时装、礼服或民族服装;休闲场合穿着应舒适自然,最好不要穿制服。

与人相处要投其所好

投其所好就是从对方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打开与对方真诚交流的那扇门。特别是与初次相识的人交往,投其所好尤其重要。

巴哈是美国人寿保险业界的奇才,他是年业绩500万美元的第一人,20年来累计的保额业绩高达2.5亿美元。他在《我如何卖出二亿五千万的人寿保险》一书中,说出了自己推销的秘诀:与客户交谈要投其所好,从对方喜欢的话题交谈,就容易推销成功。

罗马诗人西罗士曾说:只有我们对别人发生兴趣时,别人才会对我们发生兴趣。由此看来,兴趣爱好是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投其所好就是从对方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打开与对方真诚交流的那扇门。特别是与初次相识的人交往,投其所好尤其重要。

在商品的推销过程中,投其所好也是一种有效的推销技巧。一家公司的方便面为了打进美国市场,事先分析了美国人的消费心理与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