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方圆全书
10349300000033

第33章 屈伸之间彰显方圆哲学(3)

我们不妨这样做假设:你开车和别人相撞了,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说根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要和对方理论一番,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怒目,把你围住向你索赔,眼见四周荒僻,也没有公用电话,更不可能会有人向你伸出援手。请问,你要不要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

你当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把他们给“说”退,或是能把他们给“打”退,而且自己又不能受伤!

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由此看来也是“赔钱了事”了。你说他们蛮横无理也罢,欺人太甚也罢,但你应该清楚的明白,在人性丛林里,是不太说“理”这个字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哪有什么理可说呢?因此,眼前亏不吃,换来的可能是挨一顿打或者是人家把你的车子给砸了。报警?人都快被打死了,还报警?报警不一定会有用啊!

由此看来,“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把其他的利益给换走,是为了生存和实现高远的目标,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还将命给丢了,哪还能谈得上未来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亏,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和对方拼个你死我活的,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有些人因此而获得“惨胜”,却元气大伤!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人都都会碰到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要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说是无谓的牺牲。如果是这样时,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生活。

不妨拿出一块心地,耽搁不平之事,闭起双眼,权当不觉。

还是那句话:忍!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头。

在“退让”之中

古贤说,“君子能伸能屈”。其实,就是像热胀冷缩一样,能伸能屈也是人的本能,不一定就非君子所能做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该伸什么时候该屈,该怎么伸怎么屈,要伸多长要屈多久,这可就有学问了,而且还很深奥。如果把握得透,运用得好,敢伸能屈,敢伸敢屈,那就是君子了,至少也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于人生。

世间一切生命,几乎都是先屈后伸,你看草本植物在萌芽之前,不是都屈卷着身子?所有动物在胎腹中在蛋壳里不也都有是屈卷着身子?就连人在母腹中也都是屈卷着身体而生长的。可见,如果没屈就不可能会有伸,先屈后伸是生命的天性,更是冥冥之中不能抗拒的。

现代商业社会,经济亢奋,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许多人心急火燎,浮躁妄图、急功近利,整天只知道“伸”、“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拓、进取、拼搏、争斗,而忽略了“屈”和“退”的作用,忽略了凡天地万物伸则易断,刚则易折,强则易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孔子曰:“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易系辞》),宋朝朱熹更认为“屈伸消长”是“万古不易之理”。他提出,在时机未到之际,要“退自循养,与时皆晦”,要学会“遵养时晦”,要静待时机,待机而动,卷土重来,方可成就大业。

人不是神,不可能什么都行、事事皆通,就是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也难逃如来佛的五指山,人总有其局限性,何况幸运之神也不会永远跟着你。所以,一个人顺利时应扬长避短,能伸能屈,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低潮、困难、逆境、失败、倒霉落难时应收起锋芒,委曲求全,韬光养晦,等待机会,用不变应万变,以图东山再起,千万不可急躁妄为。也就是说凡人欲成其事,只有先屈方能后伸,就和出手打人那样,你必须先向后弯屈手臂才能伸手打得出去。屈是为了伸,以屈求伸,以退为进,也是很好的策略。

我们常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其实应该是“好汉要吃眼前亏”,眼前小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假如是面对亡命之徒顶在腰间的利刀枪口向你要钱包,除了你不要命,否则破财消灾吃点小亏以屈求全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一味强调“伸”,有的时候就会连生命都保不住,还有什么资格和本钱来谈事业、理想和未来?试想,当年韩信面对一帮恶徒,如果不愿委屈自己甘受胯下之辱,一顿拳脚,打不死他也可能只会剩下半条命,哪来日后的统领雄兵,叱吒风云?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兵败被俘,假如不能忍辱求生,卧薪尝胆,甘心为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甚至亲口尝粪,如果不这样怎么可能得到吴王夫差的同情被释放回国,最后起兵杀死夫差报仇雪恨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为达到这些目标、取得更大的利益,面对野蛮霸道,强权政治,甘受寂寞,甘受白眼,甚至甘愿被社会和亲人的误解,都是应该也是值得的,自己的人格并没有丧失,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显示你的人格力量,更重要的是今天你甘愿忍受某些人不公平的对待,明天你必定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敬仰,尽可能委屈自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伸长自己和发展自己。

人生在世不可能不去求人,俗话说,“求人三分矮”,你想求人首先就一定要委屈自己,放下架子,你如果认为自己脸皮薄不肯“屈”:那你就可能永远也成不了事。脸皮的厚薄只是自己一时心理的感受,能办成事才是目的,何况脸皮也是可以由薄变厚的。李宗吾是个厚黑大师,他说过:“起初的脸皮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还说,“脸皮一厚,就是走到了山穷水尽当乞丐的时候,讨口饭,也比别人讨多点。”“人不要脸,鬼都害怕”。

中国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死要“面子”,“人要脸,树要皮”,为了他们所谓的面子,常常死撑硬顶,不肯屈、不肯退让、不愿认输,结果到最后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虽然面子重要,但是如果连生命都受到威胁了,连事业都不保了,留着再光鲜的面子又有什么用呢?人活着其实就这么一回事,几十年的光景,不能考虑得太多,不能这也顾忌那也顾忌,不能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活得也窝囊,过得也痛苦。

人生在世,就像江河行水,不可能直奔向前,直通大海,一定要弯弯曲曲,七扭八拐的,根据地势形貌而行,才能通畅流动,归纳大海。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屈”是为了伸的道理,只想伸的人,是伸不久也是伸不长的,最终只能是一无所有。为人处事,只有先屈后才会有伸,这是千古不变的天道。

在人情关系学中,不可多得的一条锦囊妙计就是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你先表现得以他人利益为重,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开辟道路。在做有风险的事情时,冷静沉着地让一步,可能就会取得绝佳的效果。

成功的第一步就是使自己的利益和意图不能丝毫暴露,要让对方因为你能投其所好而情愿做你让他去做的事。

我们求他人合作的最有力的法宝,就是尊重并突出别人的观点和利益。人们经常不会正确利用这一件法宝,是因为他们经常忘记,我们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需要,那别人对此即便本来是有兴趣的,也一定会改变态度。

想要感动他人,就得从他们的需要着手。你一定要明确,要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惟一的方法就是要让他自己情愿做。同时,还一定要记住,人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各人有各自的癖好偏爱。只要你认真探索对方的真正意向,特别是与你的计划有关的,你就可以依照他的偏好去对付他。首先你的计划应该适合别人的需要,之后你的计划才有可能实现。比如说服别人最基本的要点之一,就是巧妙地诱导对方的心理或感情,让别人就范。如果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心。所以,首先应该先说如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暂时的让对方产生优越感,而且还要注意不要以一本正经的态度表达,这样才不会让对方乘虚而入。

有一些被求者,以为自己帮助了别人,自己就有恩于别人,心理上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优越感,还有可能对求助者数落一番。在你认为自己有可能会被人指责时,可以先把自己数落一番,当对方发觉你已经承认错误时,就会不好意思再指责你了。

美国有名的矿冶工程师赫蒙,他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同时还在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可是当他带齐了所有的文凭去找美国西部的大矿主赫斯特时,却遇到了麻烦。大矿主赫斯特是个脾气古怪又很固执的人,因为他本人没有什么文凭,所以他就不相信有文凭的人,更不喜欢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当赫蒙前去应聘递上文凭时,会以为老板会非常的高兴,没想到赫斯特很不礼貌地对赫蒙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为你曾经是德国佛莱堡大学的硕士,你的脑子里装满了一大堆没有用的理论,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绉绉的工程师。”聪明的赫蒙听了他的话,不仅没有因此而生气,相反心平气和地回答说:“假如你答应不告诉我父亲的话,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于是赫蒙对赫斯特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的佛莱堡并没有学到什么,那三年就好像是稀里糊涂地混过来一样。”没想到赫斯特听了之后笑嘻嘻地说:“好,那明天你就来上班吧。”赫蒙就这样利用了必要时不妨计少的策略,非常轻松地在一个十分顽固的人面前通过了面试。

可能有人会认为赫蒙这样做十分地不适合,问题是能不能做到既没有伤害别人又能把问题解决。对赫蒙来说,他贬低的是自己,他自己的学识怎样,当然不在于他自己的评价,他就是把自己的学识抬得再高,也丝毫不会让自己真正的学识增加一分一毫,与之相反既便是把自己的学识贬得再低也是不会减少一分一毫的。

帕金斯是美国著名政治家,在他30岁那年就任职芝加哥大学校长,有人怀疑他那样年轻能否胜任大学校长的职位,在他知道了以后,他只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的多。”就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那些原本怀疑他的人一下就放了心。有些人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经常喜欢尽量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努力地证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干的人,但是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领袖是不会自吹自擂的,“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让步只是短暂的退却,有的时候为了进一尺就一定要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为了不吃大亏就应该不计较吃一点小亏。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届总统,他在任时,身边的副总统是德雷斯顿,这本来是个闲差,可是德雷斯顿却把它变成具有实权的职位,他经常在演说时讲一些他做副总统时闹出的笑话,他这样傲的结果不但没有降低自己,反而赢得了别人的敬佩和拥护。

忍耐当然是并不容易的。常言道,“忍”字心上一把刀。如果没有一定的信念和意志是很非常难做到的。按孙子的思想,带兵打仗需要忍耐的时候尚且那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更应该提倡一点忍耐精神。为了顾全大局,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家庭的安宁,我们不妨忍辱负重一下,便可以激流勇进了。

忍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美德。忍耐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宽容大度,还能表现一个人的识时务。我国古代有一首《六忍歌》就是歌颂忍耐精神的:“富有能忍保家,贫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义笃,朋友能忍情长,夫妇能忍和睦。”为了我们的事业,为了我们的家庭,为了我们美好的人生,我们就需要忍耐,我们应该学会忍耐。

委曲求全

“装疯卖傻”有人说是一种本领,这也是古代社会人们在高压政策下为了求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现在社会没有这种人了,也用不着这样了。是的,装疯卖傻的人没了,可自作聪明的人却多了。所以,还是有必要将这一点讲出来,以示诸君。

那些上进的人也许在生活中感到特别孤独,他们常常是有才有识,可却得到很多人的恶意攻击,好像他们越表现自己,广大的群众就越孤立他们。

比如,某单位要选出一名优秀分子给予表彰,本来是工作突出,成绩优异的某人,他却和单位领导有点冲突。在群众评议时,单位的领导便将此人摆出来,说我们要把他选为优秀分子,看看大家的态度是怎样的,大家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众人见要选那个人当优秀分子,于是那个人的缺点便涌出很多来,你一言我一语,到最后单位领导拍板决定:群众不通过,要改选。

我们不要苛求那些上进优秀的人,但还是应该提倡他们到该装傻的时候还是装傻的:勾好。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为人处世的技巧了。

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是一个十分聪敏的人,可他却得了一个十分悲惨的结局。

杨修是曹营内主簿,他的思维敏捷,还十分的有才气。曹操率领大军迎战刘备打汉中的时候,在汉水一带对峙很久,由于曹操长时间的屯兵,所以到了进退两难的处境。恰巧此时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十分感慨万千。就在这时夏侯惇入帐内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到:“鸡肋!鸡肋!”于是有人便把这句话当作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军收拾行装,马上归程。夏侯悖看见了便十分惊恐,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何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惇听了他的话,对他十分地佩服,营中各位将士便都打点起行李。曹操知道了这种情况,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之罪,把他给杀了。

曹操生得面厚心黑,岂容得杨修在他面前如此放肆呢?他被曹操杀了,并非因为他要退兵班师,是因为他的性情放得太过狂罢了。

杨修耍小聪明并不只一次。一次曹操兵出潼关,到蓝田访蔡邕之女蔡琰。蔡邕盛有才名,因哭董卓被王允害死。蔡琰原为卫仲道之妻,字文姬,后来被匈奴掳走,作得《葫茄十八拍》,在中原地带广为流行。曹操这人非常敬慕他们父女俩的才华,便派人去赎蔡琰。匈奴惧怕曹操势力,送蔡琰逐汉室。曹操便把蔡琰许给董祀为妻。当日曹操进得蔡琰屋内,见屋内。墙上挂一碑文图轴,上有“黄绢幼妇,外孙薤臼”八个字。曹操便问手下众位谋士,谁能解释这八个字的意思,众谋士一个个挠耳抓腮,不能答出,只有杨修一个说能解其意,曹操让他先别说破。告辞后,曹操上行三里后方才省悟,那八字中含“绝纱好受”之隐语。恐怕曹操当时有些羞愧,因为杨修早已解出,他却在马上一直思索了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