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方圆全书
10349300000046

第46章 方圆有术职场人生名与利(5)

第二,健康监护措施。健康监护的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健康状况分析等几个方面。

第三,个人防护用品。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护眼睛和面罩、呼吸防护器、防噪声用具以及皮肤防护剂等。

第四,宣传教育。预防职业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有必要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大力开展防治职业病的宣传工作。它使企业法人认识到,发生职业病不但要负责经济赔偿,造成伤亡事件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从而能够自觉遵守法令,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也使劳动者了解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掌握个人防护技能,从而自觉地遵守安全卫生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维护法律赋予的相关权益。

对于每个职场中的人来说,不要把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毛病不当回事,这些毛病,很可能就是职业病,如果不注意,很可能一生都会患职业病。

只要同事不要朋友的职场

职场中的人际关系,首先是利益关系,其次才是朋友关系。而且利益关系是职场人际交往的底线。朋友关系则是利益关系的黏合剂。换而言之,职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一些初入职场的新人,他们总是干劲十足,而且通常很容易被老板的承诺所打动,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热情去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当然抱着如此大的希望,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失望。付出的越多,当没有得到回报的时候,这种失望也越大。因为他们还不明白,职场就是职场,这是只讲利益最大化的地方。职场上没有朋友,有的只是利益。职场上的厮杀不见硝烟,但也异常惨烈。职场不相信眼泪!要把同事或老板看作战友,就要站在更加理性的角度去看问题,为了达成使命我需要做什么?这需要一个人做出明确的取舍和抉择。

小丽在一家IT公司工作,在公司和几个同事都处得不错,大家经常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成了“铁姐们儿”,但她们之间还是发生了一件让她心寒的事。

3月份公司竟聘管理层,小丽顺利通过并进入任命公示期。但最后没有顺利任命,司人力资源部反馈说,部门的同事对她升职的意见很大。据后来了解,其中小丽的姐妹们反对呼声最高,说她还不成熟,工作方式不对,等等。然而,就是小丽的这帮同事,她们私下里还表示:一定支持小丽竞聘,说如果升职一定要照顾姐妹们。

现实是很真实的,无法用幻想去压抑。职场上没有朋友,只有战友。朋友是可以为你两肋插刀的人,而职场上,人与人之间都会存在某种利益关系。大家可能会朝着同一个目标工作,互相之间需要团结协作,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如果将这种工作上的亲密无间发展到个人关系上,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就会迅速决裂。

在生活中,和朋友相处,要大度,越不计较关系越好,而和“职场中的朋友”(同事)之间相处,就要是非分明,一是一,二是二。因为职场竞争激烈,其法贝《就是优胜劣汰,职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

有人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基手个人情感的“永远”,是敌不过客观存在的“变化”的,所以我们个人的情感“永远”必须适应客观存在的“变化”,就好像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一样,否则就会内心不平衡,就会动荡和不满。

人在世上受本能需要(生理与物质、精神上)的支配,从而有着不同时期的追求目标,也有着不同的盟友来共同合作,故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在不同的利益角逐中,朋友与敌人总在不同地变化着。

人之所以需要聚在一起,过社会化的生活,是因为人们需要彼此的帮助和支持,有时是物质的,有时是精神的,但如果有一天这个前提不存在了,友谊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即使儿时的好友,如果谈的都是往事,难有新的火花,久而久之,关系也会淡化。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不是否定友谊的存在,而是探讨一种使其更长久、更丰富的途径。

著名心理学家韩三奇说,在职场中,朋友关系主要以利益为主,当两人发生冲突时,一定是妨碍了彼此的利益。利益沟通的关键点是:维持双赢。如果任何一方在冲突中失去重大利益,那么以后的冲突就更加严重。只有在相互妥协中达到双赢,才能和谐相处。不要因为与上司的友谊,就处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样除了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嫉妒和不屑的目光外,更可能是明里暗里与你处处作对;也不要因为朋友的关系,就对某个下属处处照顾……

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利益竞争面前,职场中谁比自己多拿或少拿一点点,都是极度影响其情绪的风向标。

有一天早上,办公室的人都被一幕惊人的情景惊呆了。电视台著名编导小李突然旋风一样地冲进办公室,“啪”的一声,把一纸辞呈交到台长手上,并大声说:“我不干了。”

小李是台里的台柱,他的辞职决定让台长大为吃惊,更吃惊的是小李指责台长分配不公:“我听说小赵的年终奖比我多出好几倍,他都做了些什么,凭什么比我多出那么多?他是不是你亲戚啊?”

“你听谁说的,我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咱们来个当面对质。”在台长的一番追查下,这事最后被查得个水落石出。原来是和小赵同在一个摄像组的摄像师小马传出来的这股传言。前段时间发年终奖,小马无意之中发现小赵比他多出不少,心里妒忌得不行。可是不知怎么出这口气,于是四处说小赵是走了后门,小赵干活少,但挣得比谁都多。小马自己不敢把这事拿到台面上说,但知道台里的台柱子小李脾气火爆,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半点不平之事,于是借着机会在小李面前一番煽风点火,才刺激得小李下了辞职书。

事情出来,最吃惊的还是小赵,他说,“我和小马是最好的哥们,我的年终奖比较多,这消息只向他一人透露过,并且叮嘱他不要传播,他怎么反倒把这消息传得到处都是?”

职场中只能做同事,没有永远的朋友,也许这句话听起来很可怕,但事实的确是这样。你认为职场有没有真正的朋友?据有关人员调查显示,虽然持否定态度的人占少数,但也占到了19%;认为肯定有的比例最高,为39%。

因为彼此长时间在一块工作的关系,职场人士之间的共同语言比较多,患难与共之间,容易成为互相安抚工作烦恼和挫折的职场朋友。

但这种良好的朋友关系,在“患难”时却不一定能真正派上用场,这也是1/5的人持否定态度的原因。真正交心的朋友,即使不常见面或很久没有联络,也不会忘记对方的存在。而那些职场上或生意场上的朋友,有很多业务或经济利益上的关系,一旦和公司职位脱开,成为自由人,没有了业务联系,人走茶凉,这所谓的朋友也就成了无稽之谈。这样能说职场上有永远的朋友吗?

职场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朋友?如果把朋友和利益两个概念截然分开,那么,你最好不要在同一个工作单位内交完全互信的、无话不谈的、平等关系的朋友。老板也会限制这种关系存在的。

由于工作当中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今天是不同部门不竞争的同事,明天可能在同一个部门里成为较劲的对手;今天的平级关系,明天可能变成上下级关系……从这个角度说,在一个工作单位内,想保持没有利益冲突的朋友关系,确实有难度。在工作单位内,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竞争,说到底是与利益博弈相关的,如果你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打破原有的人际平衡。前康柏中国总裁李金水讲过,公司就像是汪洋中的船,很多人从船下往上挤,最安全的地方就是靠近中心的驾驶舱,但想要挤过去,就必须一路把其他人挤掉,甚至挤到海里去,这是职场的现实。你不会保护自己,就不可能更好地生存。

同时,从企业立场来说,如果企业内部有些人关系过于亲密,形成“小圈子”,老板也会非常在意。适度的小圈子存在,对于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平衡、多条信息渠道的建立有好处,但过于紧密的小圈子,特别是掌握要害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小圈子,对企业利益可能构成威胁。所以,柳传志曾经说,联想招大学生的时候,同班同学不能超过5个。换句话来说,职场中根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更不用说什么永远的朋友了。

职场中的朋友关系和生活中的朋友关系不是一个意思。职场中的朋友可能是同盟,也可能是竞争的对手,所以职场上讲交情有两个前提:第一,职场朋友的基础是利益交换的生意伙伴关系,交往对彼此都有好处,比如建立人脉圈子,有利于今后自己在公司内的上升和部门间的合作。第二,既然是生意伙伴,就要彼此信任,要遵守共同的规则。对于职场人来说,工作是你要经营的生意,老板是你的客户,周围的同事是你生意的合作伙伴。

大家维系彼此关系的基础是:有着共同的利益。

在职场中,不要相信任何一个人,没有一个人会无条件地对另一个人好。对你的好永远都是有目的的,虽然一时难以看出来。但也是在为以后的利用做“铺垫”。

当着面说某人的好,说优点,说××为人怎样如何,背着面却又是另一种措词。有些人天生就有搬弄是非的本事,闲得太久了,或者心里不平衡了,就想拿某个平时看不惯的人开刀。

职场中,只有利。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也不要过分相信老板,老板首先是作为一个商人。作为商人,只有“伤人”才会盈利。也许,老板对你如何如何的好,其实,在背面却当着某些人把你说的一无是处,甚至不堪。

职场中,不会有永远的朋友,也不要奢望会有永远的朋友。因为职场中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追求利益,大家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这个目的可以使朋友变成敌人,也可以使敌人变成朋友。总之,在职场中,只适合做同事,没有永远的朋友。永远拒绝“滑铁卢”

每个人自身都有一定的惰性,职场人员当然也不例外,“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把自身的惰性克服掉,做到恪守勤奋与敬业,不断学习与创新,才能在人生职场激烈的角逐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从而赢得职业生涯的辉煌,而不至于“败走麦城”而导致自己的职场人生出现“滑铁卢”的情况。

一个“老牌”大区经理在一家企业做了整整8年,后来因为自恃劳苦功高,目无组织性、纪律性,在外派期间,白天在市场上“泡宾馆”、晚上通宵“泡网吧”,整天都无所事事,自己的市场可以说做的是一塌糊涂。

一天上午,该企业总经理随机暗访时,在市场上没找到他,后来在一家设施不错的宾馆里发现了尚未起床的这位经理,为“杀鸡儆猴”,维护企业营销制度的严肃性,打造出一支真正的营销“铁军”队伍,最后,该企业的总经理不得不挥舞起惩戒的“屠刀”,戚戚然而将该经理果断“杀掉”。在准备开除这位大区经理的时候,企业里也曾有很多人为他开脱求情,因为这位经理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一天天成长和成熟起来的,在当年他是一位“南征北战”、功绩卓著的功臣,曾为企业的快速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该企业的总经理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在我们这样一个成长型的企业里,我们需要的是勤奋和敬业,凡跟此人一样有惰性的人,无论他的能力有多高,功劳有多大,为了整个营销团队和企业的希望,我们只能进行严厉的处理,决不宽恕!”

其实,在我们现实的职场生活中,类似以上案侧的事情很多。有部分职场人员自认为是老市场而“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这样做的结果是:市场销量会急速下滑,经销商的投诉和不满大幅度增高,最后甚至会造成“大意失荆州”,市场全军覆没直至“败走麦城”之严重后果,最终导致“树倒猢狲散”,市场一片糟,职位也丢了,前途也跟着完了。而这些都是由人自身的惰性造成的。

人的惰性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表面的惰性,如手懒得动,一脚懒得抬,懒得开口;另外一种是隐藏着的惰性,也称为“积极的惰性”,例如表面上忙得不得了,实际上眼睛懒得观察,脑子懒得思考。人性本惰!而这两种惰性有很多人是同时俱备。惰性,尤其是“积极的惰性”光顾我们时,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让你身陷其中,甚至于无法自拔。

杨帆2003年任某著名家电企业区域办事处经理,手下管着五个营销主管和一批终端销售代表,该区2002年销售额近5000万,2003年的任务是在上年度的基础上增加30%。然而由于市场多年来杀鸡取卵式的增长,经销商那边积压了大量的库存,并且由于那年该企业是个费用调整年,各项促销费用大幅度减少:原先按区域销售额2%的促销费降为1%,并且该额度还要和上个月区域销售完成率直接挂钩。于是每月完成率总是低于80%,促销费当然也一点点少了下来,这样一来,就慢慢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多年以来他们习惯于以大量的促销拉动市场,而现在这杯水车薪简直让人无所适从!面对业绩的重重压力,杨帆不知道该怎么办,总是在办公室一坐就是半天一一思前想后;他总是不断地和领导“磨”资源——怨天尤人!半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他与另外一个排名倒数第一的经理一起被下转一级。杨帆认为业绩不好的客观因素是主要的,况且在位时,在费用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也运做过好几个效果还不错的大型促销活动,所以,他感觉自己很委屈,于是,一怒之下就辞职不干了。

时间可以把很多记忆冲刷掉,但杨帆每次与朋友提起那段经历时,他帮说自己没有错,说自己很冤。事实上,导致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因抱怨而引起的惰性。

“人生最大的困扰就是甘于平庸”。创业大潮激励着每位不甘平庸、心存梦想的人,使他们在经过无数的困苦和挣扎之后,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懒惰会吞噬人的心灵,使心灵中对那些勤奋之人充满了嫉妒。

懒惰的人如果不是因为病了,就是因为还没找到最喜爱的工作。

没有天生的懒人,人总是期望有事可做。由病中痊愈的人,总是盼望能起床,四处走动,回到工作岗位上做点事——任何事都可以。

懈怠会引起无聊,无聊也会导致懒散。相反,工作可以引发兴趣,兴趣则促成热忱和进取心。

克莱门特·斯通曾说:“理智无法支配情绪,相反行动才能改变情绪。”选定你最擅长、最乐意投入的事,然后全力以赴付诸行动!

许多人都抱有这样一种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奋地为他工作。”然而,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雇主,但受伤害更深的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工作,却不愿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们认为自己骗得过老板,其实,他们愚弄的只是自己。老板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或熟知每份工作的细节,但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很清楚,努力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升迁和奖励是不会落在玩世不恭的人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