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方圆全书
10349300000056

第56章 张驰并济人生自在有方圆(3)

大家都听过“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为防止被人夺权,就在一次宴席上对昔日曾为他打下江山的功臣们说:“以前的日子里多好!白天厮杀,夜晚倒头就睡。哪像现在这样,夜夜睡觉不得安宁!”众兄弟一听,关心地问:“怎么睡不稳?”赵匡胤说:“这不明摆着吗?咱们是把兄弟,我这个位子谁也该坐,而又有谁不想坐呢?”大家面面相觑,感到了事态严重。赵匡胤说:“你们虽然不敢,可难保手下人不这么想。一旦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就由不得你们了。”大家一听,明白赵匡胤已在猜忌大伙了。吓得在地上叩头不敢起身,求赵匡胤想个办法。赵匡胤说:“人生短暂,大家跟我苦了半辈子,不如多领点钱,回家过个太平日子,那多幸福。”大家忙点头答应。

第二天,旧日的那些功臣们一个个请求告老还乡,交出兵权,领到一批钱回家去了。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适当妥协,可以让你避免许多麻烦。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常常带一只叫雷斯的小猎狗到公园散步。他们在公园里很少碰到人,再加上这条狗友善而不伤人,所以,他常常不给雷斯系狗链或戴口罩。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警察严厉地说:“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而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你难道不知道这是犯法吗?”

“是的,我知道。”卡耐基低声说,“不过,我认为它不至于在这儿咬人。”

“你不认为,你不认为!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须跟法官解释了。”

可是,他的雷斯不喜欢戴口罩,他也不喜欢它那样。一天下午,他和雷斯正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突然,他看见执法的警察正骑在一匹红棕色的马上。

卡耐基想,这下栽了!他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先发制人。他说:“先生,这下你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你上星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的声调很柔和,“我知道在没人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样的小狗出来遛达。”

“的确忍不住,”卡耐基说道,“但这是违法的。”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警察说,“我们这样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警察主动妥协,让卡耐基逃过了责罚。

人们往往只强调毫不妥协的精神,事实上,学会妥协,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

人们要正视这个事实,学会妥协的睿智和技巧。事实上,人生极需要这种技巧、智慧和策略。在低调对待的妥协社交中,人们才会有双赢的可能,人们也才会避免两败俱伤的结果。学会妥协,是人生的大学问。其实,妥协就是以退为进的智谋。我们中国古人很懂这个道理,他们总是以表面上的退让、割舍和失败来换取对方的利益认可,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我们自己更长远或更大方面的利益。

大丈夫能屈能伸

能屈能伸是一个能成大器、获得成功的人必备的一项素质。

大丈夫根据时势,需要屈时就屈,需要伸时就伸。屈于应当屈的时候,是智慧;伸于应当伸的时候,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伸是生之巅峰。

说到能屈能伸,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古人——韩信。

西汉时期的准阴侯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妇孺皆知。韩信是淮阴人,自幼不农不商,又因家贫,所以衣食无着,想去充当小吏,却无一技之长,也未被录取。因此终日游荡,往往寄食于人家。他曾和亭长很要好,经常到亭长家里去吃饭,吃多了,也就惹得亭长的妻子厌烦。于是,亭长的妻子提前了吃饭时间,等韩信到的时间,碗已经洗过很久了。韩信知道惹人讨厌,从此便不再去了。他来到淮阴城下,临水钓鱼,有时运气不佳,只好空腹度日。那里正巧有一个临水漂絮的老妇人,见韩信饿得可怜,每当午饭送来,总分一些给韩信吃。韩信饥饿难耐,也不推辞,这样一连吃了几十日。一日,韩信非常感激地对漂母说:“他日发迹,定当厚报。”谁知漂母竟含怒训斥韩信说:“大丈夫不能自谋生路。反受困顿。我看你七尺须眉,好似公子王孙,不忍你挨饿,才给你几顿饭吃,难道谁还望你报答不成!”说完,漂母竟拿起漂絮而去。

韩信受人赐饭之恩,虽受激励,但苦无机会。实在穷得无法,只得把家传的宝剑拿出叫卖,卖了多日,竟卖不出去。一天,他正把宝剑挂在腰中,沿街游荡,忽然遇到几个地痞,有个地痞有意给他难堪,嘲笑他说:“看你身材高大,却是十分懦弱。你若有种,就拿剑来刺我,若是不敢刺,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说完,双腿一又,站在街心,挡住了韩信的去路。

韩信打量了一会儿地痞,就趴在地下,径直钻了过去。别人都耻笑韩信懦弱,他却不以为耻。其实绝非韩信不敢刺他,因为他胸怀大志,不愿与小人多生事非,如果一剑把他刺死了,自己势必难以逃脱。所以,他审时度势,暂受胯下之辱。后来韩信跟刘邦南征北战,屡建奇功,被封为淮阴侯,并诚心地报答了那个漂母。

同样是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的事件,项羽吩咐大将曹咎坚守城皋,切勿出战,只要能阻住刘邦十五日,便是有功。不想项羽走后,刘邦、张良使了个骂城计,派兵城下,指名辱骂,甚至画着漫画,污辱曹咎。这下子,惹得曹咎怒从心起,早将项羽的嘱咐忘到九霄云外,立即带领人马,杀出城门。汉军早已埋伏停当,只等项军出城入瓮,霎时地动山摇,杀得曹咎全军覆没。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于是,夫差倾国出动,去征讨越国,在木叙山这个地方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夫差率领大队人马追赶上去,夫差在船头亲自击鼓为将士助威。吴兵士气高昂,快速向越兵冲去,团团包围了会稽山。

这时,越王勾践觉得大事不好,就急忙和谋臣范蠡和文种商量。勾践对范蠡说:“我后悔当初没有听从你的话,对吴国掉以轻心,才有今天之祸。”

范蠡说:“现在说那样的话也救不了越国了,您只有带着礼物到吴国去认罪求和。如果他们不答应,那您只好给人家做奴隶,以求得人家的宽容。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勾践作为亡国之君来到吴国,吴王让他们夫妻白天放养马匹,晚上为吴的先王守墓;夫差出行时,让勾践在车前牵马,受尽了羞辱。勾践把仇恨藏在心里,表面上对吴王十分恭顺,又经常贿赂伯陴,请他在吴王面前多说好话。夫差一高兴,就放勾践回国了。

勾践从吴国回到国内,就尽心治国。他整天忧心苦思,为国操劳,食不甘味,睡不安席,一心致力于复国大业。他将一枚苦胆挂在自己的座位旁边,睡的时候看着它,休闲的时候也打量着它,吃饭之前,也要先尝尝这苦胆。他常常提醒自己:“你忘掉了在吴所受到的耻辱吗?”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老子说:“道,空虚而有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永远也没有穷尽。它不露锋芒,以简驭繁,碰到光明就和光明相拥,遇见尘埃就和尘埃混同。别以为看上去好像碧湛湛的天空似乎什么没有,但它却又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大道无穷,能够应顺大道的人,必将是个经得起得,也经得起失;经得起宠,也经得起辱;经得起喜,也经得起愁的人。所谓和其光,同其尘,就是应顺大道,顺万物,随遇而安,心安就是家。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成全别人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若要联络感情,应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因为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

下面这个例子,是名相萧何如何成全刘邦的好胜心而保全了自己的故事。

汉初良相萧何,泅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成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册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后被拜为相国。萧何计诛了韩信后,刘邦对他就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刘邦还派了一名都尉率五百名士兵做相国的护卫。

当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庆贺。有一个名叫召平的人,穿着白衣白鞋,进来对萧何说:“相国,您的大祸就要临头了。皇上在外风餐露宿,而您长年留守在京城,您既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又没有什么特殊的勋绩,皇上却给您加封,又给您设置卫队,这是由于最近淮阴侯在京谋反,因而也怀疑您了。安排卫队保卫您,这可不是对您的宠爱,而是为了防范您。希望您辞掉封赏,再把全部私家财产都捐给军用,这样才能消除皇上对您的疑心。”

萧何听从了他的劝告,刘邦果然很高兴。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默不作声。使者回来后告诉萧何,萧何也没有识破刘邦的用心。

有一次,偶然和一个门客谈到这件事,这个门客忙说:“这样看来您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您身为相国,功列第一,还能有比这更高的封赏吗?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在想尽办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关中的民望而有什么不轨行动啊!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

萧何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萧何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了消除刘邦对他的疑忌,只得故意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多久,就有人将萧何的所作所为密报给刘邦。刘邦听了,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撤军回来,百姓拦路上书,说相国强夺、贱买民问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长安以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让萧何自己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窃喜,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火。

刘邦身为开国皇帝,自是不希望臣子的威信高过自己。萧何采纳了门客的建议,成功地保全了自己。

人们在交往中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好胜心,何不成人之美,皆大欢喜。

顺应形势发展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看清形势,只有顺应形势的发展,才能保护自己。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晚上,一个人正躺在床上,突然一个蒙面大汉跳进阳台,走到床边。他手中拿着一把手枪,对床上的人厉声说道:“举起手!起来,把你的钱都拿出来!”躺在床上的人哭丧着脸说:“我患了十分严重的风湿病,尤其是手臂疼痛难忍,哪里举得起来啊!”那强盗听了一愣,口气马上变了:“哎,老哥!我也有风湿病。可是比你病得轻多了,你得这种病多长时间了?都吃什么药呢?”躺在床上的人把从水杨酸纳到各类激素药都说了一遍。强盗说:“水杨酸纳不是好药,那是医生骗钱的药,吃了它不见好也不见坏。”两人热烈地讨论起来,尤其对一些骗钱的药物看法颇为一致。两人越谈越热乎,强盗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坐在床上,并扶病人坐了起来。

强盗突然发现自己还拿着手枪,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病人十分尴尬,赶紧偷偷地放进衣袋之中。为了弥补自己的歉意,强盗问遭:“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病人说:“咱们有缘分,我那边的酒柜里有酒和酒杯,你拿来,庆祝一下咱俩的相识。”强盗说:“干脆咱俩到外边酒馆喝个痛快,怎样?”病人苦着脸说:“可是我手臂太疼了,穿不上外衣。”强盗说:“我能帮忙。”强盗替他穿戴整齐,扶着他向酒馆走去,刚出门,病人忽然大叫:“噢,我还没带钱呢!”强盗说:“我请客。”

如果那个人没有顺应当时的形势做出灵活的应付,强盗后来请他吃的也许就会是子弹了。

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园里用弹弓打麻雀,玩得正高兴的时候,有臣称有急事请见,赵匡胤只好慌忙出来接见。谁知,所奏并非什么急事,不过是例行公事。赵匡胤很不高兴,责问这种小事有什么好急的?那位臣子也不含糊,不慌不忙地回答:“总比打鸟要急一些吧?”赵匡胤一听火了,捞起根斧柄便打了过去,正好打在那人嘴上,碰落了两颗门牙。那人仍是不慌不忙地弯腰拣起牙齿,放到了自己怀里。见此情形,赵匡胤骂道:“你拿上那两颗门牙,想告我的状吗?”对方回答说:“我当然不能告你,不过,自然会有史官把这件事秉笔直书下来的!”赵匡胤听到这话,觉得有道理,不仅消了气,还赐给那人一批金帛,向他表示慰问。

赵匡胤为了不在史书上留污点,顺应当时的情况,安抚史官。

在官场上,学会顺应形势的人,才能戴稳自己的乌纱帽。明朝的名臣张居正也是在不动声色地暗中接纳人缘,积蓄力量才登上相位的。高拱在未当首辅宰相之前,张居正就看出了苗头,尽心与他接近,两人互为钦佩,经常称赞对方的才能,等高拱做宰相之后,张居正又紧紧追随他,高拱为人性格直爽而倨傲,很多人因受不了他的役使而离开了,惟独张居正能够卑辞以事,始终没有离开。

冯保是内宫太监,为人狡黠奸诈,与张居正的关系很好。按顺序本当升他为司礼太监,但因高拱推荐了其他人而落选,所以对高拱怀恨在心。后来明穆宗去世,遗诏由高拱等人为顾命大臣,但因冯保篡改了诏书,改成高拱、张居正、冯保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君。高拱无法与冯保等人长期共事,就上书历数太监专权的弊端,并作了其他准备,满以为可以一下子把冯保驱逐出朝廷。

高拱把一切准备情况都告诉了张居正,希望他暗中支持,谁知张居正竟把情况透漏给了冯保。冯保立即找皇太后哭泣,列举高拱专权的罪状,太后当即拟旨,斥逐高拱。

第二天,朝廷大集群臣,宣读两宫及皇上诏书,高拱本以为计谋成功,谁知诏书竟历数自己的罪状,解除了自己的一切官职。高拱又惊又怒,悲伤地趴在地上不能起身,张居正连忙把他扶起,雇了一辆驴车把他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