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亲子教育道理故事全集
10355900000025

第25章 从失败中汲取力量(1)

没有工具的旅途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间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踏平的地方走,所以就没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是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我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以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爱心提醒: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能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过桥

那是一处地势险恶的峡谷,谷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当作桥。

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简陋,经常有行者失足葬身谷底,尸骨难觅。

这天,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

铁索桥是必须攀附了,路已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

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外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

他的弱点源于耳聪目明。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可以心平气和地攀索。"

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

过桥的健全人说:"我过我的桥,险峰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要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爱心提醒:很多时候,生活就像攀附铁索桥,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力量的薄弱,不是因为智商的低下,也不是因为身体的疾患,而是被恶劣的环境吓破了胆。

人生公式

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带着青春的朝气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与幻想投入了炮火连天的意大利战场,不幸被迫击炮弹击中,全身中了237片弹片,但仍以顽强的毅力,冒着枪林弹雨,把一个昏迷的意大利伤员从血泊中一步一步地背到红十字急救站,之后,自己昏迷了4天才醒过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曾以随军记者的身份登上美国轰炸机,在作战过程中,因飞机失事而再次受到重伤,伤口缝合了57针又活了下来。

还有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英雄壮举。在战斗中,他曾经先于苏美盟国的各路大军,亲率一支法国游击小分队,冲进法西斯据守的巴黎,从而作为枫丹白露的保卫者而名垂军事史册。

他,就是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硬汉欧内斯特·海明威。

然而,正是这位功勋卓著、历经磨难、几曾触摸死神而泰然处之一,贯以坚强不屈闻名于世的英雄,却做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他用自己心爱的双筒猎枪,把枪口插在嘴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他雄壮的生命乐章里,留下了一个颤动的音符。

海明威崇尚奋斗,不断创造是他的毕生追求。他曾说:"一本写成了的书就像一头死狮子。你打死了一头大狮子,也许会有人颁奖给你,那当然是好事,但是你真正感兴趣的却是下一头狮子。"这种不懈的努力,使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可是,在一道道灿烂的光环背后,这位"一头一再冲锋的钢筋水泥凝成的牛"却饱受了战争带来的令常人难以想像的创伤之苦。

严重的内伤和脑震荡常使他的脑里出现一种沉闷的嗡嗡之声,这剧烈的头痛致使他思想迟钝、说话迟缓;记忆力有所丧失;听力部分失灵;腿部弹片移位引起的钻心的疼痛令他暴躁不安;常年患有高血压、肝炎、糖尿病等重症。这些累累的伤病之痛如魔鬼般折磨着这位巨人,影响着他的创造力。创作的极大热情和力不从心的矛盾激烈斗争的结果,最终摧毁了这位文学巨匠,他的自我毁灭让世界为之痛惜。

海明威曾说:"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他的不向命运妥协的精神固然可敬可赞,但他的悲剧却在于把自己的理想放置得过高了,从而超越了自己的极限。当目标不能实现时,又倔强地不能从悲观、失意的泥潭走出,直至陷入了悲剧的深渊。

著名的语言大师林语堂先生曾经就现实与梦想列出一组绕有趣味、令人深思的人生公式:

现实-梦想=禽兽

现实+梦想=心痛

现实+梦想+幽默=智慧

爱心提醒:最让人欣赏的是能在人生的天平上正确地衡量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定个恰如其分的位置的人,他们能把现实和梦想乐观地结合起来,让现实架着梦想的翅膀起飞,让梦想载着现实的基石沉稳地启航,能以一种平静的心态笑看人生的成败、荣辱、得失,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人生的大智大慧。

活出自己的精彩

一个生物学家做了一次试验,把许多只毛毛虫放在花盆沿上,盆底放着食物。可是那一大长串的毛毛虫在第一只的带领下,绕着花盆沿不停地兜圈子,一圈又一圈,几天几夜也未曾止息,直到累死。还有一个是丰子恺在他的文章中写的,要装船运走即将被屠宰的羊,很难把它们赶上船去。这时把一只老羊放出来,它就向船上走,别的羊一股脑儿相继跟从上船,于是船舱一关,万事大吉。而那只老羊也因有充当诱饵的功劳而得以活命,以供下次继续充当盲从得以产生的向导。

我为毛毛虫和那群羊感到悲哀:是什么让它们认为跟在前行者的身后,就一定是正确?是什么让它们扭曲甚至是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而亦步亦趋漠然地走向死亡?

有人会说,它们毕竟是动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级思维。那自诩为"万物之首"的人类,是否绕开了那个"盆沿"和"领头羊"呢?是否真正做到了精神和意志上的自立,依旧有着清醒睿智的判断能力呢?

爱心提醒:在盲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习惯的时候,我们真的该从"盆沿"上爬下来,从"羊群"中跑出来的。

两位病人

五官科诊室里同时来了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并首先去拉萨……乙也如此表示。

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甲留下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了医院,乙却住了下来。甲的计划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城楼;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亲临实地听一次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成为北京大学一名学生;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

他在这生命的清单后面这样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想。

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他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这其间,他登上过天安门城楼,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这位病人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愿望。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有关生命的散文,于是打电话去问甲的病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像,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时说的去拉萨和敦煌的事,他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去了。

我们之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许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还会活得更久。

爱心提醒:也许正是这个量上的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

最后一张奖券

有一个中年妇女去买奖券,花40元钱买了20张,即拆即兑。她撕开一张,没中,又充满希望地撕开一张,还是没中。一连撕了十几张,都跟中奖号码差之千里。最后她不耐烦了,马马虎虎地撕开几张后,连同最后一张没撕开的奖券一块扔到了地上。

正好一位从此路过的老头看见了,他低头把那张奖券捡了起来。你可能猜到了--他获得了头奖:一辆红旗牌轿车。

这是发生在这座城市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被市民津津乐道。

我却觉得,揭开自己命运的每个谜底是任何一个人的义务。他(她)不该把这个责任推给别人。我们常常用戏剧性的故事来教诲人们要如何去做,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谁都该坚持到剧终,哪怕最后他面对的只是一张空白的奖券。

爱心提醒:生活是充满希望的,我们不能放过其中任何一次机会。最后一个可能就是希望的所在。

重新回炉

澳大利亚有一家冶炼公司在中国设立了一个分支机构,主要经营冶炼原料、技术咨询和电解铜贸易。公司需要招聘懂中国市场行情的业内工作人员。

当然有许多人报名,竞争也十分激烈,最后到"四中取三"的四位都是冶金行业内的高手。

四位都志在必得,他们大都是国内几家知名的冶炼厂的工程师,在原先单位担任技术管理职务,有丰富的经验。

前面三位都顺利地通过了测试,等待公司最后的决定。最后一位也十分自信,他有大学本科文凭,而且是一家冶炼厂的工程师,在四人中他的条件最好。

主考官用英语问了几个问题,他十分流利地回答了出来,主考官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最后,主考官从抽屉里捧出两只大碟子,里面装着十几块大小不一的黑石子,说:"请你在一分钟内挑出其中的冰铜和废渣。"

冰铜和废渣的区别十分的细微,没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人是无法很快辨别出来的。

他卡壳了,心急之下,只是凭感觉对它们进行了分类。

主考官看了他的分类,问:"请问冰铜和废渣是如何产生的?"他说:"冰铜是高温熔炼过程的不完全的产物,铜品位可以达到70%以上,需要重新回炉才能产出含量在97%以上的粗铜,而废渣是高温熔炼完全的结果,里面只有1%左右的铜含量,其余都是碳酸钙、铁等含量。"

主考官取过那只装废渣的碟子,从里面取出所有的被他错误分类的冰铜,对他说:"这些都是半成品,都应该重新回炉。"

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他对主考官说:"对不起,我常年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到生产现场的时间太少了。"

他没有被聘用,因为对于那家公司来说,一个分辨不出冰铜和炉渣的技术人员是不可思议的。

后来,他去问自己单位的一位冶炼技师,如何用最简单快捷的办法分辨出冰铜和炉渣。技师告诉他:"可以看颜色、看外观,还可以凭手感。"他对凭手感辨别的办法十分不解。技师解释说:"铜的比重要比石子重得多。"

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也是一个很好的应变的方法,但他竟然没有想到。他就像一块品位很高的冰铜,虽然比废渣价贵,但却需要重新回炉煅烧。

爱心提醒:有的人就像一块品位很高的冰铜,虽然比废渣值高,但却需要重新回炉煅烧。

偷懒的工人

某公司的老板视察仓库时,看到一个工人正坐在地上看漫画。

老板最讨厌工人偷懒了,于是没好气地问:"你一个月赚多少钱?"

工人轻松地说:"两千块!"

老板叫管理师给工人两千块钱,然后说:"拿了钱给我滚!"

事后,老板问管理师:"那个工人这么懒,是谁介绍来的?"

管理师说:"老板,他不是本公司的人,是其他公司来送货的。"

爱心提醒:牢记萧伯纳的一句名言吧:以愤怒开始的事情,往往以悔恨告终!

调羹

麦克走进餐馆,点了一份汤,服务员马上给他端了上来。

服务员刚走开,麦克就嚷嚷起来:"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重新给他上了一个汤,他还是说:"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只好叫来经理。

经理毕恭毕敬地朝麦克点点头,说:"先生,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深受顾客欢迎,难道您……"

"我是说,调羹在哪里呢?"

爱心提醒:有错就改,当然是件好事。但我们常常却改掉正确的,留下错误的,结果是错上加错。

拥抱挫折

有一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蛹捡起来带回家,想看看蛹是怎样孵化成蝴蝶的。过了几天,蛹出现了一条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久,身体却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出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

蝴蝶必须在蛹中痛苦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飞翔于天空中,沐浴大自然的阳光。这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由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了现今发生在学校中类似这样的悲哀事情。有的学子逃学、走向犯罪的道路,有的甚至自杀。为什么国家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会变成畸形儿呢?这些人当中有些是相当优秀的,没有受到过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责骂,没有遇到过挫折,在老师和同学中有很高的评介。可是一遇到挫折,立即恨起了周围的人和事,自诩看破红尘,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久而久之,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以至发生令人悲痛的事情。这些人就像蝴蝶没有遇到困难和挫折,臃肿而干瘪一样,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承受外界的风雨。

爱心提醒:一位哲学家说过:"磨炼,挫折,挣扎,这是成长的过程。"养成健康的心理,才能够面对挫折,勇于挣扎,跨过生活的沼泽地,到达胜利成才的彼岸。

心里有张弹性床

有一个故事,说印度的一个国王造了一张床,床的长度是按印度国民的平均身高来设计的,国王很喜欢那张华丽的床。一天,国王叫一个士兵来睡那张床,结果那个士兵的身体比床长了一节,国王很不高兴,叫人把长的那节砍掉了。第二天,国王叫另一个士兵来睡那张床,这个士兵的身体又比床短了一节,国王于是叫人一起拉士兵的头和脚,要一直拉到和床一样长为止,后来竟生生地将那个士兵折磨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肯定认为这个印度国王很残暴。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张"床",如果别人符合自己心里的那张床就OK。但如果不符合则会坚决抵制,于是矛盾产生了,争吵甚至打架都会发生。可见,我们每个人心里并不比那个印度国王善良多少,有的人甚至更加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