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10365400000044

第44章 广西民族团结考察报告(3)

开发区建设方面,全市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沙田经济开发区、邕宁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华侨投资区5个开发区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引资,成为南宁市外引内联的窗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1997年总产值29.84亿元,工业总产值23.41亿元,实现利税1.6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1亿元。1999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0亿元,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引进项目350个。200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5.2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2.07亿元。

横向联合方面,多年来,南宁市经济技术协作工作加强与西南经济区、华南经济区、桂西南协作区以及国内相关省、市、地区的联系,开展双边多边经济技术协作。1997年全年签订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81项,实施161项,实现产值2.09亿元,实现利税2360万元,引进资金3.6亿元。1999年,新签订内联项目合同共81项,投资额18.31亿元,合同引进国内资金17.64亿元;签订协议6项,投资额1.9亿元,协议引进国内资金1.8亿元。通过协作实现产值2.26亿元,实现利税2247万元。2000年,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经贸洽谈为契机,全年新签订内联项目合同112项,投资额36.97亿元,合同引进国内资金33.02亿元;签订协议3项,投资额1.92亿元,协议引进国内资金1.92亿元。通过协作实现产值4.12亿元,实现利税1.62亿元。

各项社会事业呈现新面貌

科技事业兴旺。改革促进了科技事业的繁荣,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97年,全市政府部门科研开发机构7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7万人,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237人,比1978年增长了1.4倍;科技投入逐年加大,1997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783万元,比1978年增加672万元,增长6.1倍。由于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以科技兴农、科技兴企为重点,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997年49个企业及乡镇与57所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合作,合作项目56项,形成生产能力33项,总产值2.27亿元,利税2832万元。1999年,有106项科技含量较高,效益前景较好的项目列入市级立项计划,项目总投资1.8亿元。2000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135项,其中农产品科技开发16项、工业产品升级换代100项、农业“三田”建设科技支撑3项、信息产业化4项、高新技术产业化4项、科技素质提高8项。

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现有中小学943所,学生5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3.7万人,占学生总数的65.2%。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重视下,在全市人民的关心支持下,我市的民族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7年全市实施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1998年武鸣县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1999年,五个城区顺利通过“两基”达标后自治区的首次复查;2000年,我市小学入学率达99.47%,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0%,小学毕业率99.8%,小学毕业生直接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就读,小学毕业升学率为97.87%,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63.4%,其中城区达96%,城区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12%。完成扫除剩余文盲800人的任务,脱盲人员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1978-1997年公共图书馆从2个发展到6个,藏书量由111万册增加到223.3万册。1997年南宁市图书、杂志、报纸的出版印数分别为22551万册、4105万册和31020万印张。1999年,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站)59个,全市52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图书馆。拥有卫星地面接收站336个,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5%,有线电视入网户18.14万户。全年出版报纸32633万份,各类杂志4270万册,图书20127万册。2000年,艺术创作和精品生产取得突破。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二届全国舞剧比赛“荷花奖”金奖。壮族独舞《姑娘不穿鞋》、京族独舞《网歌》获第十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比赛编导一、二等奖。小品《呼唤》、《窗外》、《关于爱情》也分别获奖。

卫生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不断改善。1978~1997年,驻市卫生机构609个发展到764个,医院从62个发展到94个,由此使南宁市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由22.47张发展到38.46张;卫生技术人员从7739人增加到24003人,增长2.1倍,医生从3197人增加到8321人,增长1.6倍。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由1978年的16.31人增加到1997年的29.59人。1999年,全市拥有各种卫生医疗机构738个,其中医院101个,共有医疗卫生病床11973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177人,其中医生8350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1.16%。2000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6.9%。其中:邕宁县95.3%,武鸣县99.19%,郊区96.2%。

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体育运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78~1997年,全市体育馆从1个发展到2个,游泳池也从13个发展到35个,体育场从2个发展到3个。南宁市健儿1997年在第八届全运会上取得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3枚,并打破一项世界纪录。1999年,全市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夺得金牌4枚;在全国性比赛中夺得金牌19枚;成功承办了首届亚洲城市举重锦标赛。2000年,南宁市成功承办了自治区第九届运动会,完成了团体总分第一,奖牌总数43枚)第一,金牌总数29枚)第一及体育道德风尚奖的任务。2001年,全市体育健儿在第九届全运会上再创新高,取得金牌7枚、银牌7.5枚、铜牌7.5枚的好成绩。同时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性体育活动跃上新台阶。由自治区体育局、市政府出资兴建的市文化宫、新秀公园、金花茶公园三个全民健身广场于2000年初交付使用。南宁市两县、一郊、五城区全部建立老体协组织,基层组织达481个,晨练站101个,会员3.6万人。

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增多,范围扩大

由于改革开放,民族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民族经济的日益繁荣,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增多,范围扩大。

乡村公路的建设,不仅加快了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而且为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走出大山,进入城镇从商、务工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从而使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近年来,南宁市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上级部门补助一点,市、县、镇财政出一点,发动群众捐一点,群众投工投劳出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民族地区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市交通局在“九五”期间共完成新(改)建公路26条,合计160多公里,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其中:1998年完成武鸣的禄围、邕宁的那樟、枫木、那曾、百乐、七齐、屯王等7条公路建设项目,投入建设资金657.6万元;1999年至2000年,重点解决了远郊的上正、中北、大邓、同新、同华、那廓、武陵、鸡笼山、大林、东佳等十余条乡村公路建设任务,共投资640.4万元。至此,以南宁市为中心,以县城为结点的县、乡、村路网已初具规模,市郊和武鸣县已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四通八达的路网,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南宁市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逐渐趋同

由于长期共同生活在团结和睦的地域空间中,交往增多,范围扩大,使南宁市的各民族,特别是壮汉民族之间,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趋同。如在语言方面,居住在南宁市的35个民族,大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汉族方言主要有白话(粤语)、平话、官话和普通话4种。近郊汉族普遍讲平话,城区汉族多讲白话、官话和普通话,郊区汉族一般都会讲白话和普通话。平话由中原移民所讲的官话衍化而来,属齐鲁语,后因长久流传后,受其他语言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平话流行在郊区汉族聚居的乡间,各乡平话基本相同,只是有些语音或语气略有差异。由于操平话的汉族居民长期与壮族睦邻交往,所以也受壮语影响,在平话之中含有一些壮语的成份或词汇。壮族有本民族的共同语言即壮语。壮语在市、县郊壮族村庄和圩镇上通行,城内壮族除老乡间讲壮话,一般都讲普通话或粤语。由于长期与汉族相处,且学生在学校普遍学习普通话,所以无论是市内或市郊的壮族多通普通话或粤语。其他民族也大多有自己的语言,但由于长期在城市里与汉族杂居,基本上都已汉化,普遍会讲汉语,使用汉字。

在节日习俗方面,南宁的汉壮族有许多节日习俗都是相同的。如春节,都从农历正月初一凌晨子时开始,各家竞相燃放鞭炮,辞旧迎新。拂晓时,各家妇女竞相到井(河)边“抢新水”,挑回新水来煮汤圆、竹叶、葱花、姜糖,以示吉利。正月初一,互不串门,不杀牲,街上流行舞龙舞狮活动,大人给小孩压岁钱。初二,亲戚朋友之间便开始来往拜年贺岁,携带的礼品主要是粽子、年糕等;清明期间,壮汉各家都会做五色糯米饭,以祭先人;端午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壮汉各家都有包凉粽,妇女制作五色香囊,给小孩佩带以避邪祛病,或采香蒲草、艾叶枝等百药煎水沐浴,以防疾病;中元节,七月十四中元节,又叫“鬼节”,在南宁的汉壮节俗也基本相同,各家各户都杀鸭备肉,用纸剪、折叠成船、鞋、衣服、人、马、钱等冥用品,祭祀亡灵,以求庇护。另外,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冬至节等等,壮汉族的习俗都已经趋同。

各民族之间的通婚非常普遍

由于语言、习俗等生活方式的趋同,交往增多,南宁壮汉族之间或其他少数民族(除壮汉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通婚没有什么障碍。特别是建国后,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实施,使少数民族在国家工作人员录用、住房、子女入学、生育、生活补贴等方面都有很多照顾。因此,在寻找配偶时,许多汉族都希望对方是少数民族,甚至以对方是少数民族为荣。长此共同的婚姻生活也导致了各民族之间思维方式的趋同。

从南宁市不同年代100户婚姻登记情况的抽样统计可以看出,在南宁市壮汉之间的通婚越来越普遍,从50年代到90年代壮汉通婚呈逐渐增加趋势(1959年为26%,1989年为45%,1991年为42%。新城区1991年1000份婚姻登记中不同民族通婚的有515对,占51.5%。这说明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关系进一步加强。

案例3访南宁市兴宁区组织部李石坚部长(汉族)

我是广西苍梧县人,本地人大多是汉族。1985年高考后,被广西民族学院录取到政治系学习。我原以为民族学院只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没想到汉族同样可以就读,除我之外,班上还有几名是汉族。

我们不同民族的同学一起生活、学习了四年,大家不分彼此,对几个特别贫困的同学(一般都是从边远山区来的少数民族)经常给予照顾,如把剩下的饭菜票送给他们;在每年学院发放的少数民族生活补贴中,分甲、乙、丙三等时,往往都把甲等让给他们。

在班上,我是班长。她是学习委员,由于在工作上接触较多,彼此已很谈得来,逐渐地就成为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大三时,我竞选上了学院学生会主席,她也给予我很大的支持。毕业后,我们都留在了南宁工作,经过我不懈的追求,她终于成为我的妻子。她虽是壮族,但长期生活在城市,对壮语一窍不通,对壮族的风俗习惯也知之甚少,我戏称她为“汉化了的壮族”,但她仍以壮族为自豪。我们的女儿出生后,在民族成分一栏中,理所当然地填上了“壮族”。每年过节回家乡,她也没有什么不习惯的感觉,我家人也非常尊敬她,不让她干什么家务,一些年节习俗,她跟着做就行了。

在莫蓉认识的同学、朋友中,有许多是从广西各地考上南宁大学的,毕业后在南宁工作,建立了家庭的,其中有很多人的父母都在老家,一般节日、双休日时,在家都会聚在一起。

在南宁市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占70%。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并未给他们的家庭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过年回到对方家中,都会入乡随俗。对于老一辈的来说,也不会因为对方是少数民族而对子女的婚姻加以干涉,如南宁市委党校原副校长张水白,汉族,福建人。当我问她,假如您的儿子将来娶了少数民族的姑娘,您是什么态度时,她爽快地说,只要对方品德好,我是不会干涉的。这说明,在南宁不同民族之间的婚姻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已经不掺杂民族差异的因素了。这种通婚愈多愈广,愈说明各民族间的认同感愈深,民族团结愈好。

(二)贺州:广西民族团结个案之二

1.贺州市的地理位置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带,东经111°12′~112°03′,北纬123°49′~24°48′。东界广东连山、怀集、封开诸县,西连钟山、昭平,南与苍梧接壤,北与湖南江华毗邻。境内东西宽74公里,南北长约108公里,总面积5147.03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2.18%,是广西第二大县(市),辖20个乡镇。市治八步镇,作为湘南、桂东、粤西北边陲公路交通的枢纽,其东距广州407公里,西达柳州301公里,南至梧州170公里,北距桂林216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565公里。

2.贺州市悠久的历史

贺州市历史悠久,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于今贺州地置临贺、封阳二县,属苍梧郡。三国吴黄武五年26年)增置建兴县,与临贺、封阳同属临贺郡。南朝变动频繁,宋永初三年22年)又改临贺郡为临庆郡,秦始六年70年)又改郡为临庆国。齐建元二年80年)又复称临贺郡。隋开皇九年89年),废郡置贺州,治所临县。

隋大业初,废贺州、桂岭改属熙平郡,封阳改属苍梧郡,并临贺、荡山入富川,改名为贺川县,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21年)再置贺州,五代、宋、元因之。明洪武十年377年)降贺州为县,称贺县。清末分贺县置信都厅,与贺县同属平乐府。民国初年改信都厅为信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8月,并信都入贺县,县治在今贺街镇。1952年9月县治迁八步镇,1998年5月改贺县为贺州市。

3.贺州的交通及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