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民族团结考察报告
10365400000043

第43章 广西民族团结考察报告(2)

对于广西民族团结的现状,我们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以南宁市和贺州市为个案来考察。

(一)南宁:广西民族团结个案之一

1.南宁市的地理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是全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和信息中心。她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东晋大兴元年1建晋兴郡起,建城1600多年来,都是郡、州、路府的所在地,历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南宁市全市面积为1002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834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291.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0.88万人,占86.09%;乡村人口40.54万人,占13.91%;全市出生率为10.93‰,人口自然增长为6.96‰。

南宁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中心,属亚热带季风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7℃,市区绿化覆盖率近40%,一年四季花果飘香,“草经冬而不衰,花非春而奔放”,“半城绿树半城楼”,“城在绿中,绿在城中”,被人誉为“绿城”、“绿都”。

南宁市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西接印支三国半岛,具有沿江、沿海、沿边、沿线的区位优势,同时是华南、西南、东南亚经济圈的交汇中心。

2.南宁市的民族结构

南宁市是多民族聚居地,居住着壮、汉、瑶、回、苗、侗、满、蒙古、毛南、京、仫佬、傣、黎、傈僳、拉祜、俄罗斯、彝、仡佬、土、水、高山、土家、朝鲜、白、藏、畲、纳西、锡伯、维吾尔、哈尼、景颇、普米、鄂温克、珞巴等35个民族。2000年,全市总人口的2914127人,汉族1030045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5.37%;少数民族188408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4.65%;其中壮族185084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51%,其他少数民族3324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4%。全市100万人以上的民族有2个:壮族有1850840人、汉族有1030045人;2000人以上的民族有6个:瑶族有16849人、回族有3135人、苗族有2667人、仫佬族有2435人、侗族有2217人、满族有2148人。在人口分布上,汉族84.18%的人口分布在城区,15.82%分布在邕宁县、武鸣县;壮族75.11%的人口分布在邕宁县和武鸣县,24.89%分布在城区;瑶、苗、回等其他少数民族85.96%分布在城区,14.04%分布在邕宁县、武鸣县。

3.南宁市民族团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宁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紧紧围绕“团结和进步,稳定和发展”的民族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使全市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持续发展,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政治上实现了民族平等

自1958年3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南宁少数民族永远结束了在政治上无权、被统治被压迫的历史,实现了少数民族平等地参与管理国家大事,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和本地区各项事务的愿望,少数民族真正成了国家主人。从表2、3、4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的少数民族代表人数越来越多,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汉族一起参与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管理,从而为民族团结提供了前提条件。

案例1访中共南宁市委党校腾培思副教授(壮族)

我的家乡邕宁县五塘镇民族关系问题,在历史上带有政治性质的民族之间大规模的冲突基本没有发生,一般来说,民族关系是比较和睦的。下面分几个阶段来谈:

在解放前,由于物质利益的原因及坏人的挑拨,引发的小规模的民族之间、民族内部的摩擦、激化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形式是:宗族之间的械斗。参加人数少则几个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引起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山林、土地、男女关系处理不好产生的。

解放后到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以及执行,水利、土地、山林的权属集体化,抓阶级斗争(这一招很见效),宗族之间的械斗,可以说已绝迹,民族关系达到空前的融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至今这个阶段,五塘的民族关系问题,总的来说民族是团结和睦的,五塘居住着两大基本民族:壮族和汉族,壮族人稍多。没有发现汉族排斥壮族的情况(可能是壮族人多吧),其他少数民族如苗、瑶等,据我所知基本没有。汉、壮民族之间通婚是正常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没碰到汉族同志对我的歧视。广西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已属秦朝的版图,在全国设36个郡,其中有个“桂林郡”,广西简称“桂”即始于此吧!我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至今已有2222年了,在漫长的两千多年中,广西受着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所以,广西的少数民族已和汉族同化了。广西同西藏、新疆相比,没有出现复杂的民族问题就是有力的证明。

客观而论,由于历史的渊源,广西的少数民族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与汉族同化了,只不过是风俗习惯方面有差异而已。

案例2访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张水白副教授(汉族)

我是福建省龙海市人,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南宁市工作(由于遇到文革时期,南宁市“打派战”,因此先去广州军区42军,后又转41军劳动锻炼),至今,我在南宁市工作、生活已30多年了。我的感觉是广西各族人民之间工作学习十分融洽,平常没有刻意去注意到我的周围同事间有没有不同的民族存在。如果我后来不是当了领导干部的话,就可能不知道哪个同志是汉族,哪个同志是壮族,哪个同志是其他少数民族。

自从我1973年6月担任车间领导以来,所接触的少数民族职工较多,年轻工人大多来自武鸣、邕宁、博白、上思、扶绥、天等等县份,都是壮族人,也有来自都安等地的瑶族、仫佬族;中年职工就有来自宜山、桂林、柳州等地;老工人则来自沈阳、上海、湖南、广东等地。就技术员来说,主要是两广人(来自广西大学化工系、梧州化校),浙江(杭州化校)等地毕业生及上海、四川、江苏、北京等地的职工和技术人员以及他们的子女。总之是来自“五湖四海”,当时0——80年代)约有十来个不同民族的同志在一起工作、学习,在一个生活区生活,平常大家都用普通话和白话交流,休息日有的“老乡”相聚一起时则讲各地方言。“老乡”相聚的主要原因是语言和生活习惯一致。

我作为一名工作、生活在广西南宁市的汉族技术人员,后来当了基层领导干部,一直以来,并没有感到哪个少数民族干部对自己有什么歧视或排斥。

我还住单身宿舍时,有一次发高烧,连续三天都没进一粒饭,是一位子弟学校的壮族女教师每天煮稀饭送到床前给我,使我很感动。我想:她们与我无亲无故,为什么那么关心照顾我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都是祖国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

从南宁市的建设,及各族人民的生活等各方面的现实情况来看,的确各民族人民已融合在一起,以至于如果不问你是什么民族出生的话,就不知道他(她)是少数民族的一员。

以上两个案例,不论是本地的壮族,还是外来支边的汉族,他们都感觉各族人民工作、生活得十分融洽,没有受到来自其他民族的歧视。来广西支边的远方汉族同胞,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照样可以成为领导干部。这说明,不同民族政治地位是平等的。

民族经济持续、快速、稳步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南宁市各族人民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民族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与进步。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1992年,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以来,南宁市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231.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7.47倍,年平均增长11.90%。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4.55亿元。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4.11亿元。“六五”、“七五”、“八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45%、10.73%和17.21%,呈逐期提高态势;工农业总产值231.69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4.6倍;财政收入21.58亿元,比1978年增长9.74倍,年平均增长13.31%;固定资产投资61.4亿元,比1978年增长56倍,年平均增长23.73%;新增固定资产37.95亿元,比1978年增长59倍,年平均增长24.07%。

改革开放给南宁市社会主义商品市场和流通体制变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6亿元,比1978年增长31.7倍,年均增长20.15%。各类商业网点6.04万个,从业人员19万人,比1978年分别增长12倍和18倍。199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7.14亿元。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9.59亿元。

居民收入增加。199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93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462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2.1倍和1.9倍。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3.54亿元,比1992年增3.9倍。职工年平均工资6508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2235元。1999年,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47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2620元。2000年,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448元,农村居民人年纯收入2719元。

居民消费层次有了很大提高。1997年,每百户城市居民中,拥有摩托车43.5辆,电冰箱95.5台,彩电112台,录放像机31.5台,空调器35.5台,洗衣机89台,淋浴热水器78台。全市摩托车拥有量14万辆。至2000年,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摩托车66辆,家用电脑18.5台,而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主要家电产品每百户拥有量已接近或超过100台。

居民住房条件大大改观。1997年,南宁市城市住户人均居住面积达14平方米以上,96.5%的住户拥有单元式配套住房。1999年,人均居住面积19.36平方米。居民的住房生活设施也日臻完善,88.5%的住户已经用上了液化石油气,自费住宅电话的拥有率已达61%,住房产权私有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1999年,全产权或半产权达84%。

农村经济结构形成新格局。南宁市对农村实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的方针,在不断完善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进行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的同时,大力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加大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199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84.7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92倍,年平均增长26.9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2.01亿元,比1978年增长2.7倍,年平均增长7.12%;农村经济中非农业产值达89.52亿元,比1985年增长47.2倍,年平均增长22.62%;农村社会总产值近151.53亿元,比1985年增长16倍,年平均增长16.08%。

2000年,南宁市继续增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业经济增长。“吨粮田”、“吨糖田”、“万元田”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农产品流通渠道进一步畅通。农业增加值48.01亿元,增长1.1%;乡镇企业总收入187.32亿元,增长11.09%;粮食产量75.47万吨,下降5.21%;甘蔗产量322.84万吨,减少4.29%;在压缩粮食、甘蔗种植面积的同时,扩大了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蔬菜产量127.49万吨,增长19.28%;水果生产因受霜冻灾害严重有所下降,产量42.59万吨,下降12.37%;西瓜产量大幅增长,产量57.99万吨,增长67.98%;畜牧、水产养殖业增长;肉类总产量17.69万吨,增长5.64%;水产品产量6.84万吨,增长4.77%。

1997年末,全市乡镇企业达37263个,分布在农业、工业、建筑、运输、商贸、饮食等各部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22.37万个就业机会。全年总产值95.23亿元,总收入124.60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605倍和990倍,平均每年增长40.10%和43.78%,年创税利76316万元,比1978年增长259倍。1999年,有乡镇企业47584个,全年实现总收入168.79亿元,总产值12.9亿元。2000年,有乡镇企业5.2万家,全年实现总收入187.31亿元,总产值14.29亿元。乡镇企业的振兴,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实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快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进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了当前民族问题比较集中表现在迫切需要加快经济发展这一个基本问题。

横向经济联合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蓬勃发展。几年来,南宁市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指导思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国务院决定南宁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的大好机遇,用足用好用活党的民族政策,加大外引内联、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对外贸易方面,1991~1995年,市属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33119万美元,年均增长39.68%。“九五”前两年,进出口额大幅度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2.55亿美元。目前已与美、英、日、德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1997年,外贸出口总值46894万美元,比1978年增长19.5倍,年平均增长17.22%。199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7100万美元,其中出口40094万美元,进口17006万美元。2000年,全市进出口累计6.61亿美元,其中市属进出口累计11558万美元,出口9603万美元。

利用外资方面,“八五”期间全市利用外资累计达4.21亿美元,比“七五”期间增长18.3倍。1997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27074万美元,比1985年增长147倍,比1990年增长30.9倍。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已扩展到工业、农业、服务业、建筑业、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和房地产业等。已有23个国家和地区在南宁市投资,实现利税1.6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1亿元。1999年,合同外资额19179.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10万美元,有“三资”企业63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