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10370400000030

第30章 苏轼诗词欣赏(4)

①虞姬墓:在今安徽定远县南六十里。②佳人:指虞姬。③仓黄:急迫之际。君王:指项羽。④郑君:指郑荣。他是项羽的臣子。项羽死,他被俘。刘邦命令项羽的旧臣敌名为“籍”(不要避项羽的名“籍”之讳),只有郑荣拒不奉命,表示他仍忠于项羽,因而被逐。

泗州僧伽塔①

【题解】

熙宁四年(1071)赴杭州途中作。诗中通过咏叹人们对僧伽塔祈祷求福,表达了作者在政治失意时以随缘自适的超然态度来自我安慰。全篇议论说理,却写得清空如话。

【原文】

我昔南行舟系汴,②逆风三日沙吹面。

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③

至人无心何厚薄,④我自怀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⑤去得顺风来者怨。

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⑥

今我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

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⑦

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⑧

【注释】

①泗州:州城旧址在今江苏盱眙东北,已陷入洪泽湖。僧伽:唐代高僧,葱岭北何国人,自言俗姓何氏。唐龙朔初年,入中原在临淮传教。②这句和以下五句都是回忆治平三年(1066)护送苏洵灵柩舟行返蜀,自汴入泗入淮,曾过泗州僧伽塔。③旗脚转、未朝饭:都吸取了梅尧臣《龙女祠祈顺风》诗意。长桥:桥名。龟山:在泗州城东。④至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的人。语出《庄子·逍遥游》、荀子《天论》。⑤刈:收割。⑥造物:大自然的主宰。⑦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他在《送僧澄观》诗中说唐代洛阳名僧澄观所重建的僧伽塔高达三百尺。今已换:指现在的塔已非旧观。⑧这句说登塔眺望淮河平原。甸:郊外之地。

龟山

【题解】

熙宁四年(1071)作。诗人路经龟山,想起宋文帝在龟山拒敌事,兴吊古怀今之情。但诗的主旨,是抒发对人生飘泊无定、宦途风波险恶的感慨。通首句法多变,摇曳生姿。颔联对仗流转自然。

【原文】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①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②

地隔中原劳北望,③潮连沧海欲东游。④

元嘉旧事无人记,⑤故垒摧颓今在不?

【注释】

①岁五周:自治平三年(1066)秋苏轼护送苏洵灵柩过此,至熙宁四年九月再过,正好五周年。②初白头:指以前所遇僧人今发已初白。③暗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尾联诗意。④暗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句意。⑤作者自注:“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这是元嘉二十七年事。

游金山寺①

【题解】

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苏轼赴杭州途中,经金山寺访宝觉、圆通二僧,夜宿作此诗。诗人在金山寺看见来自故乡的长江的瑰丽景色,产生奇妙幻想,觉得江山如此多娇,自己却不归山,似乎江神都在怪自己了。于是他向江神发誓,说只要有田可耕,一定要归隐山林。纪昀评:“首尾谨严,笔笔矫健,节短而波澜甚阔。”(《纪批苏诗》卷七)

【原文】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②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③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④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⑤

【注释】

①金山寺:在江苏镇江城东南金山上,旧名泽心寺,又名龙游寺、江天寺,俗名金山寺。在宋时金山为屹立长江中之岛,后与陆地相连。②中泠(líng):泉名,在金山西北。石盘陀:形容磐石回旋不平。③羁愁:旅愁、怀乡病。归楫:返回镇江的船。④初生魄:有月叫生魄,无月叫死魄。初生魄指月初。⑤这两句是作者对江神的誓言。指江而誓是历来的习惯说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渡黄河时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也记载,祖逖中流击楫指着大江发誓要收复中原。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①

【题解】

这首诗紧接上首《游金山寺》而作。作者因反对新法,议论朝政,被外放为杭州通判。在情绪低沉中独游焦山,见到同乡长老,更触发归隐山林之意。

【原文】

金山楼观何耽耽,②撞钟击鼓闻淮南。③

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④

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兴尽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⑤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⑥

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山林饥饿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⑦叔夜自知七不堪。⑧

行当投劾谢簪组,⑨为我佳处留茅庵。

【注释】

①焦山:在长江中,与金山相对,因汉末焦先隐居于此得名。上有焦山寺。②耽耽:深沉的样子。③淮南:指扬州。④作者自注:“吴人谓水中可田者为沙。”⑤半酣:喝酒已到半醉。⑥作者自注:“焦山长老,中江人也。”⑦展禽:即柳下惠,春秋时人。他位居下僚,曾三次被免官。作者以柳下惠自况。⑧叔夜:即嵇康,三国时人。他给朋友山巨源的绝交书中说有“七不堪”,即生活行动中有七件事受不了礼教世俗的束缚。作者以嵇康自况。⑨劾:检举过失。投劾:自我弹劾。簪:发上的签子。组:系印的带子。簪组,即冠带,指有官职的人。谢簪组:即辞去官职。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题解】

熙宁四年(1071)冬到杭州通判任不久,访杭州诗僧惠勤惠思作此诗。诗中描绘孤山西湖冬景,宛苦一幅水墨写生画,还抒写作者对两位诗僧生活的向往。结尾两句,发表作诗要迅速捕捉清景的创作体会。全篇清新流丽,音节美妙。

【原文】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②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③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④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⑤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怳如梦蘧蘧。⑥作诗火急追亡逋,⑦清景一失后难摹。

【注释】

①明灭、有无:形容楼台和山峰在阴云雾气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②道人:有道之人,指惠勤、惠思。僧人也可称道人。③宝云山:在西湖北,自宝云渡西泠桥入孤山。④晡(bū):申刻,黄昏以前。⑤浮图:塔。⑥帆:通“恍”,恍惚。梦蘧蘧(qú):梦醒后惊动之貌。语出《庄子·齐物论》写庄子梦蝴蝶,梦醒后仍然是庄子的情态。⑦亡逋:逃亡者。

戏子由

【题解】

熙宁四年作于杭州,时子由为陈州州学教授。诗人以游戏之笔和诙谐语气,称赞子由在险恶环境、清贫生活中表现出了儒者的高尚气节,却说自己居高志下,气节消缩,扰民诺唯。在自嘲中寄寓愤慨,在对照中突出了他们兄弟二人光明磊落的形象。全篇以高度概括手法表现出丰富的政治内容,对新法弊端作了多方面的讽刺和抨击。

【原文】

宛丘先生长如丘,①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②

眼前勃谿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③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④

劝农冠盖闹如云,⑤送老齑盐甘似蜜。⑥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余杭别驾无功劳,⑦画堂五丈容旃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生平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篓。⑧

道逢阳虎呼与言,⑨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志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伎安足程?⑩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注释】

①宛丘:陈州的别名,子由为陈州学官,故戏称为宛丘先生。②方朔:东方朔,汉武帝侍从之臣。他曾对武帝说自己身长九尺余,侏儒仅长三尺余,可是所得俸禄却相同,故“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汉书·东方朔传》)。秦优:秦朝的优旃,是个矮小伶官。有一次,秦始皇设宴,优旃怜悯殿前站班的卫士被雨淋着,他便大呼卫士,卫士齐声答应,他说:“汝虽长,幸雨立;我虽短,幸体居。”秦始皇听了,便让卫士减半值班,轮番休息。(《史记·滑稽列传》)这里用了这两个典故,意为:任凭饱死的侏儒们耻笑,也不肯为免除雨淋求大人哀怜。③勃豁:争吵。六凿:指喜、怒、哀、乐、爱、恶六情。语出《庄子·外物》。这两句说:屋小而使家人不安算得什么,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心胸开阔自由。④律:法律。术:治国之术。这两句是反语,讥刺当时朝廷重法轻儒。作者认为单凭法律不足以致君尧舜。⑤冠盖:官帽、车盖。这句是说朝廷派遣到各地视察农事的官员很多,他们到处生事,发谪官员,闹得人人自危。⑥送老:养老。齑(jī)盐:腌菜。韩愈《送穷文》说“太学四年,朝齑暮盐”,这里极言学官生活清苦。⑦余杭:杭州。作者当时任杭州通判,故称“余杭别驾”。⑧疲氓:贫苦百姓。箠(chǐ):杖。鞭、箠都是刑具。⑨阳虎:阳货,春秋后期季孙氏家臣,后专擅鲁国国政。孔子曾不屑与他见面。这里指作者看不起又不能得罪的新贵、盐司官等。⑩程:计算。这时作者三十六岁,予由三十三岁,正当壮年。说衰老无用是愤激牢骚语。

越中张中舍寿乐堂

【题解】

熙宁五年(1072)作于杭州。张中舍,即张次山,字希元,时以太子中舍任越州(今浙江绍兴)签判,筑寿乐堂于官署内,遍征题咏,此诗即是应酬之作,但从青山与高人的结交落笔,构思新奇,不落俗套,在对别人的赞赏中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原文】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高人自与山有素,①不待招邀满庭户。

卧龙蟠屈半东州,②万室鳞鳞枕其股。③

背之不见与无同,狐裘反衣无乃鲁。④

张君眼力觑天奥,⑤能遣荆棘化堂宇。

持颐宴坐不出门,⑥收揽奇秀得十五。⑦

才多事少厌闲寂,卧看云烟变风雨。

笋如玉箸椹如簪,强饮且为山作主。

不忧儿辈知此乐,⑧但恐造物怪多取。⑨

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⑩

【注释】

①有素:有交情。②卧龙:山名,在浙东越州一带。③鳞鳞:状屋瓦。股:指山麓。④狐裘反衣:比喻背山筑室,看不见山,跟没有山一样,好像反穿狐皮袍,岂非蠢事。鲁:愚鲁。⑤觑(qd):窥探。天奥:大自然的奥秘。⑥持颐:手托着下巴。宴坐:安坐。⑦奇秀:指卧龙山景物奇秀。十五:十分之五。⑧这句用《晋书·王羲之传》典故。王羲之曾对谢安说:老年人常借弹琴奏曲,表达与亲友离别的感伤,却耽心儿辈听了之后,影响他们的欢乐情绪。这里反用其意。⑨多取:多取观赏之乐。⑩泼乳:指新茶色佳味浓。

吉祥寺赏牡丹

【题解】

作者在《牡丹记叙》中说:“熙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予从太守沈公观花于吉祥寺僧守璘之圃。”又说:“州人大集,自舆台皂隶皆插花以从,观者数万人。”此诗即是当时记实之作,表现了观赏牡丹的热烈场面和作者簪花的情趣。

【原文】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①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②

【注释】

①这两句翻用刘禹锡《看牡丹》诗“只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语意。②翻用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语意。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①

【题解】

熙宁五年作:这首诗讽刺养尊处优的官员毫不关心农事。似谚似谣,明白如话,寓意深刻。

【原文】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②

农夫辍耒女废筐,③白衣仙人在高堂。④

【注释】

①天竺灵感观音院:在杭州城西二十里。②浪浪(láng):形容雨声之响,雨势之大。③辍耒:停止耕种。废筐:无法采桑。④白衣仙人:指观音像。这里暗讽官僚。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①(选四)

【题解】

熙宁五年六月,苏轼登临望湖楼,作诗五绝。这里的前三首或写西湖夏日骤雨骤晴景象,或写卧船所见的鱼鳖荷花、山水明月,或写西湖的少女,画面十分生动。第四首抒写作者退隐情怀,也亲切有味。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②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③风船解与月徘徊。④

献花游女木兰桡,⑤细雨斜风湿翠翘。⑥

无限芳洲生杜若,⑦吴儿不识楚辞招。⑧

未成小隐聊中隐,⑨可得长闲胜暂闲。⑩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注释】

①望湖楼:在杭州西湖旁,五代吴越王钱俶(chù)所建。②古代有买鱼鳖放生的风俗。宋真宗时杭州通判王钦若奏请朝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皇帝祈福延寿。③水枕:指躺在船上看山。④风船:随风飘荡的船。⑤木兰桡(rǎo):用木兰树做的船桨,这里代指华美的船。⑥翠翘:妇女首饰。⑦杜若:香草。⑧吴儿:指上面说的“献花游女”。这句说西湖少女不了解楚辞中说到的美人香草。招,招引。⑨小隐:隐于山林。中隐:隐于官府。这里用白居易《中隐》诗意。⑩白居易《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偷闲意味胜长闲。”这里反用其意,说怎么能得到长久闲居,胜过这短暂的偷闲呢?

夜泛西湖五绝(选一)

【题解】

熙宁五年在杭州作。诗写夜泛西湖景象,意境奇丽幽远。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末句未有人说过。”

菰蒲无边水茫茫,①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注释】

①菰蒲:指茭白、蒲柳之类的水生植物。

望海楼晚景五绝①(选三)

【题解】

熙宁五年八月苏轼监考贡举时登临望海楼作。前两首写海面潮头和远天雷电,有飞动之势,比喻奇警。后一首写楼前山水风物,借钟声反衬出幽远的意境。

【原文】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②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③

【注释】

①望海楼:在杭州凤凰山上,一名望潮楼,即中和堂东楼。②指顾:指点顾盼间,形容速度快。③西兴:即西陵,在钱塘江南,今杭州市对岸,萧山县治之西。

求焦千之惠山泉诗①

【题解】

熙宁五年(1072)在杭州作。诗人以诗代简,请求友人送来惠山泉水。诗中描绘泉水在山中流动的状态,妙用博喻,形象鲜明。

【原文】

兹山定空中,乳水满其腹。

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②

浅深各有值,方圆随所蓄。

或为云汹涌;或作线断续;

或鸣空洞中,杂佩间琴筑③;

或流苍石缝,宛转龙鸾蹙。④

瓶罂走千里,⑤真伪半相渎。⑥

贵人高宴罢,醉眼乱红绿。

赤泥开方印,⑦紫饼截圆玉。⑧

倾瓯共叹赏,窃语笑僮仆。⑨

岂如泉上僧,盥洒自挹掬。

故人怜我病,蒻笼寄新馥。⑩

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

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注释】

①焦千之:字伯强,颍州人,曾是欧阳修门下客,后授秘书校理,终知无锡。惠山泉:常州无锡县惠山寺的泉水,唐代陆鸿渐《煎茶水品》称为天下第二泉。②臭味:气味。族:类。③佩:佩带的饰物。筑:古乐器名。④蹙:收缩。⑤罂(yīng):盛流质的陶制容器,大肚小口。⑥相渎:相冒犯。⑦赤泥印:用刘禹锡《试茶》诗句。这里指盛惠山泉的瓶罂上的封印。⑧紫饼:当时饼茶多用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别。⑨这句意谓童仆在窃窃讥笑。⑩蒻(ruò):草名,嫩青蒲。当时用蒻叶封裹茶叶以便收藏。这两句说故人寄赠新茶。子:指焦千之。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①

【题解】

熙宁五年在杭州作。这首诗对历代着名书法家作了评论,并提出书法应当是“短长肥瘦各有态”,不同意杜甫论书推重瘦硬的观点。后半首才提到孙莘老爱好古书法,并表达对他的衷心敬佩。

【原文】

兰亭茧纸入昭陵,②世间遗迹犹龙腾。③

颜公变法出新意,④细筋入骨如秋鹰。⑤

徐家父子亦秀绝,⑥字外出力中藏棱。⑦

峄山传刻典刑在,⑧千载笔法留阳冰。⑨

杜陵评书贵瘦硬,⑩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