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废垒:指故营地。当时相传为周瑜破曹操处。②偿劳:劳动得到应有的收获。③孤旅人:作者自指。④天穷:天使之穷。⑤端来:真来。端,真正。⑥廪:粮仓。⑦浪莽:零乱荒芜。⑧粳稌(jíngtú):稻子。⑨莳:栽种。⑩蜀士:指王文甫。王氏为嘉州犍为人,居对岸武昌,苏轼谪居黄州,经常同他往来。鞭:竹鞭。规:筹划,设计。瓢饮:喝水。暗用《论语》写颜回清贫,“一箪食,一瓢饮”,语意。毛空:天空下起毛毛雨。针水:稻草露出水面。作者自注:“蜀人以细雨为雨毛,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作者自注:“蜀中稻熟时,蚱蜢群飞田间,如小蝗状,而不害稻。”筐笤(jù):竹编的用具,方形叫筐,圆形叫筥。红腐:形容粮食霉烂。此味:指新打稻谷的美味。柘(zhè):柘树,叶可喂蚕。据周紫芝《竹坡诗话》:“河朔土人言,河朔地广,麦苗弥望,方其盛时,须纵放牛羊其间,践踏令稍疏,则其收倍多。”苦言:忠言。
闻捷
【题解】
作者自序说:“元丰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谒王文父于江南,坐上得陈季常书报,是月四日,种谔领兵深入,破杀西夏六万余人,获马五千匹,众喜忭唱乐,各饮一巨觥。”可见,此诗是苏轼得到种谔(鄜延路经略安抚副使)反击西夏战斗胜利的消息时写的,抒发出欢欣鼓舞之情,可见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原文】
闻说官军取乞阁,将军旗鼓捷如神。
故知无定河边柳,②得共中原雪絮春。③
【注释】
①乞訚(yín):亦作乞银,即今宁夏银川。本为前秦骢马城,鲜卑语把马叫做乞银,故此地称乞银。②无定河:源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境,东南流经陕西榆林、米脂等县,因急流挟沙,深浅无定,故名。③雪絮春:飘雪花的春天,指初春。这两句从唐代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翻出,化悲为喜。
寒食雨二首
【题解】
元丰五年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作。前一首用苦雨中凋谢泥污的海棠花与自己病卧不起相互映衬,抒发惜花自怜之情。后一首写自己生活艰难,进退失据,陷于绝境,情调极悲凉沉痛。【原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①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②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③
何殊病少年,④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⑤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⑥
也拟哭途穷,⑦死灰吹不起!⑧
【注释】
①作者在元丰三年二月来黄州,到此时已过了三次寒食节。②燕脂雪:指海棠花瓣,从杜甫《曲江对雨》“林花着雨燕脂湿”化出。③《庄子·大宗师》说,把船藏在山谷中,把山藏在沼泽中,可以说是很隐秘的。但半夜里却被有力的神人扛走了。这里用其语意,借喻海棠花在雨中很快萎谢,好像被造物主暗中背去。④何殊:无异。⑤此句说:见到乌鸦衔取坟前烧剩的纸,才想起今天是寒食节。⑥这两句说:君门有九重之深,欲归无望;祖坟在万里之遥,欲吊不能。宋玉《九辩》:“君之门兮九重。”⑦《晋书·阮籍传》载:阮籍每走到路的尽头,就痛哭而返。⑧《史记·韩长孺列传》载:韩安国坐法抵罪,蒙县狱吏田甲羞辱他。他说:“死灰就不能再燃起来吗?”田甲说:“燃起来我就用水浇息它。”这两句说自己已到穷途末路,心如死灰,不可复燃。
鱼蛮子
【题解】
元丰五年(1082)作。这首诗写了一家逃税渔民的痛苦遭遇,控诉了封建地租剥削的无孔不入。【原文】
江淮水为田,舟楫为室居。
鱼虾以为粮,不耕自有余。
异哉鱼蛮子,本非左衽徒。①
连排入江住,竹瓦三尺庐。②
于焉长子孙,③戚施且侏儒。④
擘水取鲂鲤,⑤易如拾诸涂。
破釜不着盐,雪鳞笔青蔬。⑥
一饱便甘寝,何异獭与狙。⑦
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
空虚未可知,会当算舟车。⑧
蛮子叩头泣,勿语桑大夫。⑨
【注释】
①左衽徒:指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装前襟向左掩。②指水中木排上的小屋,剖竹为瓦。③于焉:于此。④戚施:驼背的人。侏儒:矮子。⑤鲂:一种鱼,也叫三角鳊。⑥笔(máo):指笔羹,以菜杂肉为羹。⑦獭(tā):水獭,生活于水边,捕鱼为食。狙(jū):猕猴。⑧算:计数的筹码,这里指抽税。⑨桑大夫:汉武帝时理财名臣桑弘羊。这里喻指推行新法、善于征敛的官吏。
琴诗
【题解】
诗前有自序云:“武昌主簿吴亮君采,携其友人沈君十二琴之说,与高斋先生空同子之文、太平之颂以示予,予不识沈君,而读其书如见其人,如闻十二琴之声。予昔从高斋先生游,尝见其宝一琴,无铭无识,不知其何代物也,请以告二子,使从先生求观之。此十二琴者,待其琴而后和,元丰五年闰六月。”吴君、沈君:事迹不详。高斋先生:赵拚,字阅道,曾任参知政事。无铭无识:没有铭文和款识。此序似与诗无涉。苏轼另有《与彦正判官书》谈到此诗是他听人弹琴后有感而作,并自认此诗为“偈”,即类似佛经的颂词。诗人用两个反问说明:要奏出动听的曲调,须有好的琴和高妙的弹技。这就启示人们: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今人陈迩冬说此诗“写出了哲理,有禅偈的机锋,似儿歌的天籁”(《苏轼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2页)。
【原文】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题解】
元丰六年(1083)正月在黄州作,诗中抒写他内心悲苦和旷达,出世和入世的复杂矛盾情绪。
【原文】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②九重新扫旧巢痕。③
岂惟见惯沙鸥熟,④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⑤
【注释】
①前韵:指元丰四、五年两次正月二十日郊游诗之韵。②五亩:《孟子·梁惠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这时作者年四十八,在黄州垦殖东坡建雪堂,觉得渐可作终老的打算。③九重:指朝廷。这时朝廷废史馆,作者曾做过史官,所以说“新扫旧巢痕”,反用李商隐《越·燕》诗“安巢复旧痕”句意。④反用《列子·黄帝》记某人有了机心,鸥鸟就不再亲近的典故。⑤唐人韩偓《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三四句云:“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结句云:“夭桃莫倚东风势,调鼎何曾用不材”,说梅是“调鼎”之才以喻辅佐君王之宰执大臣。这里用韩诗句意,隐含希望朝廷复用之意。
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题解】
元丰六年(1083)初春在黄州作。作者自临皋亭步行到东坡。巢三:名谷,字元修,眉山人。作者谪居黄州,巢谷便来黄州相从,大力帮助作者开辟东坡。这首诗颂扬巢谷高尚的德行,抒写了他们在贫贱中的深厚情谊。
【原文】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
东坡数间屋,巢子谁与邻?
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
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
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
未能赦我颊,聊复濡子唇。
故人千钟禄,①驭吏醉吐茵。②
那知我与子,坐作寒蜇呻。
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
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注释】
①故人:指在朝权贵。②《前汉书·丙吉传》载:汉丞相丙吉的驾车小吏嗜酒,尝酒醉呕吐在丞相车上。
南堂五首(选三)
【题解】
元丰六年(1083)作。南堂:在黄州南临皋亭,俯临长江(苏轼有另一南堂在惠州)。这组诗抒写了他在南堂的生活乐趣。
【原文】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他时夜雨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知何处? 挂起西窗浪接天。
洗儿戏作①
【题解】
元丰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苏轼第四子遁生(朝云所生),小名斡儿,诗作于满月时。诗中说自己为聪明所误,一生坎坷;但愿儿子愚鲁,才能无灾无难,得到高官厚禄。借自嘲而讽世。
【原文】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注释】
①洗儿:指满月。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生子满月为洗儿会。”
和秦太虚梅花
【题解】
元丰七年(1084)春在黄州作。秦太虚即秦观,有《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诗,苏轼此篇即为和作。诗中写他因为爱林逋和秦观的梅花诗而更爱梅花。但自己穷愁潦倒,有负大好春光,还不如让风雨送春归去算了。“江头”“竹外”一联,用平易的语言表现出梅花幽独闲静之美,被一些诗评家认为胜于林逋的“暗香”、“疏影”一联。
【原文】
西湖处士骨应槁,①只有此诗君压倒,②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阉,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③,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④
【注释】
①西湖处士:指林逋,字君复,北宋诗人,隐居西湖孤山,酷爱梅花。他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传为名句。②此句谓秦观的梅花诗超过林逋的诗。③裙腰:指长着碧草的山腰。语出白居易《杭州春望》:“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④畀(bì):给予。昊(hào):广大的天。语出《诗经·小雅·巷伯》:“投畀有昊。”
海棠
【题解】
元丰七年(1084)作。诗咏海棠花,表现出惜花、惜春、惜己情怀。
【原文】
东风嫋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②
【注释】
①泛:摇动貌。崇光:指在高处的海棠光泽。②红妆:比喻海棠。
寿星院寒碧轩
【题解】
寿星院,在杭州葛岭下,院中有寒碧轩、此君轩、观台、歪泉。苏轼在元右五年作书说:“仆在黄州,偶思寿星竹轩作此诗。”诗中描绘了寒碧轩绿竹森森的清幽景色。《纪批苏诗》卷三十二评云:“漳成脱洒。前六句有杜意,后二句是本色。”
【原文】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①
【注释】
①戏谑之语。意谓道士绝食修炼,何故肥胖。绝粒:犹辟谷,道士以摒除火食,不进米谷为一种修炼方法。
书李公择白石山房①
【题解】
元丰七年(1084)苏轼赴汝州,途经庐山作。此诗抒写对曾经隐居庐山读书的好友李公择的倾慕之情。
【原文】
偶寻流水上崔嵬,②五老苍颜一笑开。③
若见谪仙烦寄语④:康山头白早归来。⑤
【注释】
①李公择:名常,建昌人。神宗、哲宗两朝累官御史中丞,与东坡交谊甚深。他少年时代曾在庐山白石庵读书,庵中藏书至几千卷。②崔嵬:高山,这里指庐山。③五老:庐山有五老峰,在栖贤寺东北,因峰形如五个老人而得名。李白有《望五老峰》诗。④谪仙:李白,借指李常。寄语:传话。⑤康山:即匡山,庐山原名匡庐。宋时避太祖赵匡胤讳,改称康山。杜甫《寄怀李白》诗:“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这里用其语意。但李白读书处,实为四川江油之匡山。
庐山二胜
【题解】
元丰七年游庐山时作。两诗前有自序云:“余游庐山,南北得十五六(所游之处达十分之五六),奇胜殆不可胜纪,而懒不作诗,独择其尤佳者作二首。”前首描写开先漱玉亭从黄昏到月出景象,后首极写栖贤谷水势之汹涌险恶。奇势迭出,曲尽其妙,风格分别似李白、韩愈。【原文】
开先漱玉亭①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②
乱沫散霜雪,古摇空潭清。
余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谷共。③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鯶公。④
手持白芙蕖,⑤跳下清泠中。⑥
栖贤三峡桥⑦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⑧
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
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⑨
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
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⑩
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空蒙烟霭间,澒项洞金石奏。
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
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
【注释】
①开先:寺名,在庐山五老峰下。创于南唐中主李王景。漱玉亭:因亭前有瀑布喷溅如玉石,故名。②两白龙:形容两道瀑布。③谼(hóng):大山沟。④琴高生:古仙人。《列仙传》记他常乘赤鲤浮游。鲆(hōn):鲤鱼。宋代称放生用的红鲤鱼为赤鱼翠公。⑤芙蕖,荷花。⑥清泠:《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无择以为羞,“因自投清泠之渊”。这里用其字面,谓意欲随仙人入水遨游。⑦栖贤:寺名,在栖贤谷。⑧太山:即泰山。“积日”句说年久水溜穿石流出如线。⑨这里的三峡指蜀江三峡。这句说栖贤水势险恶超过三峡。⑩狖(yòu):猿猴类动物。澒洞(hòng tòng)形容水势汹涌无际,其声洪亮。彀(gòu):张满弓弩,比喻桥影。玉渊:潭名,栖贤谷水注入此潭。这句说泉水清甘可饮,不应用以漱口。
题西林壁①
【题解】
元丰七年四月游庐山作。这首诗在对庐山奇妙景观的描绘中蕴含新警的哲理。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①西林:寺名,又叫乾明寺,晋高僧慧永所居。
次荆公韵四绝(选三)
【题解】
元丰七年(1084)八月苏轼赴汝州,途经金陵作此诗。荆公即荆国公,王安石的封号。这时王安石已罢相,退居金陵蒋山,既老且病。苏轼去看望他,两人同游唱和。这组诗表现了他对王安石品格才学的钦敬,他们并不因政见不同而影响相互间的倾慕。
【原文】
青李扶疏禽自来,①清真逸少手亲栽。②
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斗开。
斫竹穿花破绿苔,小诗端为觅桤栽。③
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④
骑驴渺渺入荒陂,⑤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⑥从公已觉十年迟。⑦
【注释】
①禽自来:指来禽,亦称林檎,俗称花红、沙果,果味似苹果,以其味美,引禽来食,故名。②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曾任右军参军,又称王右军。李白《王逸少》诗有“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句。这里以王羲之比王安石。③杜甫有《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诗,此用其语,谓因植树而作小诗。斫(zhuó):砍削。端为:正为。桤(qī):木名。④用郭象《南华真经序》称庄子“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句意。意思是造物主并无其物,春天一到,花自开放,不靠造物主主宰。⑤渺渺:形容荒野旷远。陂:山坡。这里指王安石居处。⑥王安石约苏轼在金陵买田卜邻,相从林下。⑦十年:一说指十年前,即熙宁七年前王安石执政时代早该和睦相从了。一说指王安石退隐的十年,从熙宁七年到元丰七年,意谓在王安石退隐的十年中,早该杖屦追陪。
同王胜之游蒋山①
【题解】
元丰七年(1084)作。此诗写与王胜之游蒋山的情景。诗为排律,写得清爽流畅,“峰多”、“江远”一联尤妙。
【原文】
到郡席不暖,居民空惘然,
好山无十里,遗恨恐他年。②
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
朱门收画戟,绀宇出青莲。③
夹路苍髯古,④迎人翠麓偏。
龙腰蟠故国,⑤鸟爪寄层颠。⑥
竹杪飞华屋,松根泫细泉。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略彴横秋水,⑦浮图插暮烟。⑧
归来踏人影,云细月娟娟。
【注释】
①王胜之:王益柔,字胜之,宰相王曙之子,河南人。时知江宁府,到任一日,改移南都(宋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蒋山:钟山,即今紫金山,在南京市东。②这两句说:面对蒋山胜景,而游不出十里,他年回想,恐必抱恨。③作者自注:“荆公宅已为寺。”元丰七年六月,王安石请以所居江宁府上元县园屋为僧寺。画戟:宋代三品以上官,门皆列戟。绀(ɡàn):黑中带红的颜色。青莲:寺院。④苍髯:松桧。⑤龙腰:晋张勃《昊录》记诸葛亮论金陵地形云:“钟山龙盘,石头虎踞。”⑥鸟爪:《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载:六朝时僧宝志,生于鹰窠,手类鸟爪,死后葬在钟山独龙阜。⑦略彴:小木桥。⑧浮图:塔。
送沈逵赴广南①
【题解】
元丰七年秋作。这首送别友人的诗,感叹友人和自己的人生境遇,抒发功名如幻的思想感情,并与友人约定买田躬耕。
【原文】
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②
君随幕府战西羌,夜渡冰河斫云垒,③
飞尘涨天箭洒甲,归对妻孥真梦耳。
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