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10370900000047

第47章 孙子谋略人生(46)

到了齐国,齐简公看了战书,大怒,要杀伍子胥,大臣鲍牧劝道:“伍子胥乃吴国忠臣,失宠于夫差,故夫差派他来送死,主公必令其生还,以使彼君臣相斗。”

伍子胥临行,含泪将儿子托付给鲍牧,更名为“王孙封”;回国后,托病不朝……

次年,夫差率吴、越、鲁等国联军与齐军大战于艾陵,联军大胜,斩齐军首级三千颗,俘虏齐军将领七名,缴获战车八百辆,铠甲三千副……夫差为了显示自己的慷慨好施,将所有的战例品都赠送给了鲁国。

伯嚭探知了伍子胥托子于齐的事,并向夫差告发了。

夫差返国,大宴群臣,庆贺伐齐之功,勾践也赶来道喜。夫差道:“寡人不忘有功之臣,此番伐齐,太宰当记首功,今特加封为上卿;越王侍奉寡人始终如一,当赏赐封地。众爱卿以为如何?”忠臣齐声赞道:大王英明!

“敢问大王,此次伐齐,所得几何?”伍子胥忽然问道。

夫差被问愣了,一时不知如何对答。是啊,我得到了什么?战例品都留在鲁国了,那么,吴国就只有付出了。付出了什么?是将士的奔波和国财的流失。

“伍子胥!”伯嚭声色俱厉地开口了,”前些时候,大王要伐齐,你百般阻拦,口出恶言,说伐齐是‘自招其祸’,大王不听,你便怀恨在心,进而托病不朝,躲避了伐齐之艰险劳苦。你一心盼望着吴军兵败以证明自己谋略深远。可是上天有眼,吴军大捷了,你见自己的预言落空,又来刁难大王,问什么‘所得几何’,依我说,此番伐齐,所得无量,所得的是大王的威望和霸业!”

“对对对,所得无量,所得无量!”众臣附和道。

伍子胥含泪叹道:“呜呼!忠臣掩口,谗人在侧,邪说谀辞,洋洋盈耳,吁嗟社稷,亡无日矣!”

夫差怒气冲天,吼叫道:“伍子胥,你老谋多诈,每欲专权擅威,倾覆吾国,寡人念你是前朝老臣,不忍加诛,今免你行人之职,无劳再见!”

“老臣若对朝廷怀有二心,不得为先王之臣,大王好自为之!”

伍子胥说完,对夫差叩首再三。夫差厌恶地扭过头去。伍子胥起身,缓缓走出了大殿。

伯嚭提醒夫差道:“大王不记伍子胥托子于齐之事乎?”

夫差猛然醒悟,寻思片刻,说道:“赐以属镂之剑!”

当晚,宫廷侍卫嬖大夫栾兴手捧属镂之剑来到行人府,将剑交给了伍子胥。

伍子胥将剑接过,仰天叹道:“谗臣伯嚭作乱,大王啊,你反倒加害于我。当年是我辅佐先王成就了霸业,太子波去世时,先王欲选太子,诸公子争执不休,是我力排众议,举荐你做了太子,你要分吴国的一半给我,我都没有接受,不料想今日你竟然听信佞臣之言而杀老臣啊!孙武贤弟,你的话不幸而言中了!我把自己的全身心捆绑于君王之身,而不问此君王之贤劣,终于落得今天的悲惨下场。”

栾兴眼睛一闭,两颗泪珠滚落下来。

伍子胥又对舍人单友乾说:“我死之后,你挖出我的双眼悬于吴城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然后在我的坟墓上栽种梓树,那时树木已经成材,可为吴王做棺木!”说罢,挥剑自刎。栾兴、单友乾等人掩面而泣。

栾兴回朝廷复命,夫差问起伍子胥死前情形,栾兴不敢隐瞒,据实以告,却只字未提孙武的话。夫差大怒,便亲自来到行人府,指着伍子胥的尸体说:“你既然已死,何所见耶?何所知耶?”当即命人将尸体装进皮囊,投入江中。吴人同情伍子胥的遭遇,就偷偷捞取了他的尸骨,埋葬在吴山,并改山名为“胥山”,以示怀念。

夫差十四年夏,夫差亲自率领吴军,浩浩荡荡一路西上,跋涉两千里,来到卫、宋、晋、郑四国交界处的黄池,与周王室的单平公、鲁哀公、晋定公会盟,为了以雄厚的军事实力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他带来了几乎全部吴军,只留下少数军队跟随太子友驻守姑苏城。

勾践得知夫差西上的消息,调集国中之兵五万人,突袭吴国,攻陷了吴都,焚烧了姑苏台,太子友身负数伤,拔剑自刎;将军弥庸、寿于姚被俘……

夫差在黄池听说吴都陷落,惊恐万状,为了防止泄密,他把报信的七个人都杀了,然后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大夫王孙雒说:“如不参加会盟而立即返国,越军占领吴都的事就会败露,士卒就会因恐慌而逃散,只有用强大的阵势逼迫晋国承认我国为盟主,我们才能稳定军心,顺利返归。”

次日,吴军三万人排列成白衣白羽白旗、红衣红羽红旗、黑衣黑羽黑旗三个方阵,夫差亲自擂鼓,将士高声呐喊,声动天地。晋定公惧吴军之威,只得同意尊吴国为伯长。于是,夫差与晋定公、鲁哀公举行会盟仪式,夫差率先歃血,做了中原霸主。

会盟之后,夫差率军返国,一路走了数月,直到冬天才返回吴国,吴军已经疲惫不堪,夫差只得派使者携带重礼与越国求和,勾践方才撤兵。

夫差十八年越兴兵伐吴,双方战于笠泽,吴军惨败……

夫差二十一年越兵大举伐吴,一路连连获胜,吴军死者不可胜计。夫差龟缩于都城,越军断绝吴人粮道,取长围久困之策。

三年后,城中粮绝,军心瓦解,越军突破东门,冲进吴都……

伯嚭首先向越军投降。王孙雒护卫着夫差杀出城去,逃到阳山,越军将阳山团团围住。勾践派使者送了一柄“步光”之剑,说:“敝国之下臣,不敢弑上国之君。”夫差接在手中,说道:“我忘了先王之仇,是大不孝;不听伍子胥之言,是大不智!我有何面目见伍子胥于地下?”于是命王孙雒将他的脸蒙上,然后将剑在脖颈上一抹,了结了自己的性命。

王孙雒从地上拾起步光剑,猛地刺入自己的心窝……

勾践开进了姑苏城,在吴宫中与百官相聚。众臣齐声赞扬勾践兴国灭吴之伟功,伯嚭也在其中,他以为自己曾经不遗余力地帮助过勾践,言语之中,面有德色。勾践笑道:“你是吴国的太宰,寡人怎敢受你的朝拜?你的主人在阳山,你何不随他而去?”伯嚭羞愧难当,默然而退。

刚出吴宫,就有一名刀斧手追赶上来,说道:“奉大王之命,为伍子胥报仇。”言罢,将刀一挥,伯嚭的头滚到了地上。

富春丛山中的一片竹林里,有几座简陋的茅屋。由于林子的遮挡,夜幕降临得特别早,太阳尚未落山,这里已经掌灯了。

较大一座茅屋的北墙上,挂着一幅孙武的画像,画像下面的案几上,立着一面木板牌位,上书“先父孙武之灵位”七字,牌位旁边,摆放着孙武兵法简册。

灯光如豆,孙武的长子孙驰坐在屋的中央的蒲团上,面对着父亲的画像,默然沉思。

门外,秋风吹来,竹叶飒飒作响……

“孙驰兄!”

孙驰听出是蒙雨的声音,立即站起来;蒙雨抱着一捆简册进来了,把简册放在案几上;孙驰急忙拿过一面蒲团,让蒙雨坐下。

“明弟和敌弟呢?”蒙雨问。

“昨天动身了,回齐国去了。”孙驰答道:“我在这里为家父守孝三年之后,也要回老家去,落叶归根哪!”

两人都沉默了。

过了一阵,蒙雨说:“兵法我抄写完了,又仔细校对了两遍。”

“我们兄弟三个各抄了一份,加上你的和家父的,共是五份,这样就不怕它失传了。”孙驰说。

“大将军的兵法我以前读过多遍,大致能背诵下来,这次抄写,却发现《作战篇》里多了二十七个字,”蒙雨说,“那就是‘夫顿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也。’”

“家父临终前有感于夫差穷兵黩武,暴师长久,结果为越国所乘的教训,加上了那几句。”孙驰说。

“唉,夫差忠奸不分,一意孤行,沽名钓誉,抛仁弃义,致使六百余年的吴国葬送在他的手里。”蒙雨慨叹道。

孙驰说:“伍行人死后,家父大病了一场,那以后,他每年都要去胥山数次,祭奠伍行人,平时变得寡言少语,只是埋头于兵法的撰写,总共写了八十二篇。不过,尘世动荡,战乱频仍,这样的巨着能否传之后世,殊难预料;原来的十三篇兵法只有五千九百字,若能流传,已经是万幸了!”

“大将军不得已而隐退,应当说是壮志未酬。”蒙雨说,“不过从另一方面想,着书立说,更是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豪举,因此,大将军的晚年,进入了一片更加博大无限的天地!”

“每念及此,我心中便略觉欣慰。”孙驰点点头。

蒙雨忽然站起来,摘下挂在墙上的佩剑,抽剑出鞘,剑刃寒光四射。孙驰说:“这就是家父留下的飞云剑,那年在姑苏台上,原是准备献给阖闾大王的,但阖闾听到越王允常的死讯,便匆忙举兵伐越,把众臣献宝的事丢到脑后去了。”

“听说伍行人劝大将军出山的时候,大将军就曾持此剑引吭高歌。”蒙雨说。

“是的。”孙驰道。

蒙雨提着剑出门,在院子里飞腿展臂挥舞起来,孙驰在一边高声唱道:

龙潜渊兮浪波平,

鹏举翼兮击长空。

士居茅舍兮舐翰墨,

一朝振臂兮拔千城。

运筹兮无迹,

庙算兮无形。

变万端者云雨风,

守其恒者日月星。

微乎微乎窥玄机,

神乎神乎悟天声!

歌声随着晚风飘荡在山涧,飘荡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