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10371100000033

第33章 大意失荆州(6)

本来,在关羽咄咄逼人的攻势下,曹操有些手忙脚乱,他甚至打算迁都以避关羽兵锋。司马懿、蒋济等人劝他说:“于禁七军复灭,乃被大水所淹,并非战攻之失,此败对国家大计未有大损。依臣等愚见,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意。我们可以派人劝孙权偷袭关羽的后方,答应事成之后以江南之地相封。孙权若在关羽后面动手,襄樊之围自解。”正在此时,孙权派人送来密信,信中说:“我欲遣兵西上,掩袭关羽。江陵、公安,荆州重地,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军之围,不救自解。乞密勿漏,令羽有备。”曹操把孙权的信给臣下看,大臣董昭说:“军事斗争注重权变,以利于己为目的。我们应该利用这封信,口头上答应孙权保密的要求,实际上把它泄露出去。”

“噢?”曹操异常兴奋,他对违反众议的见解一向很感兴趣:“你说说这样做的用意!”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董昭说:“第一,关羽听说孙权西上,如果回军自护,襄樊之围自解,我们可立即得到好处,又可使孙、关二人互相对峙攻击,而我坐收渔翁之利。如果我们照孙权说的去做,使孙权得志,决非上策。”

“嗯,第二呢?”

“第二,若我樊城围中将士不知有救,看着城中粮食越来越少,必然越发恐惧,万一生出变故,危害巨大。还是将此信泄露为好。第三,关羽为人刚愎强硬,自恃江陵、公安守备坚固,必不速退。泄露密信,不会影响孙权偷袭江陵的计划。”

听完董昭的一番议论,曹操当即决定令徐晃部自宛城南下,援救樊城,并将孙权密信设法泄露给城中的曹仁和围城的关羽。

徐晃所统之兵,多为新征募而来,战斗力不如关羽军,一时难以与之争锋,所以进至阳陵陂(在今湖北襄樊西北约八里)便暂时停下来。为了对付徐晃援兵,关羽抽出一部人马驻扎在位于樊城西北三里的偃城。徐晃生出一计,派人在偃城外挖掘一条大堑壕,作出一付欲切断偃城关羽军后路的样子。屯驻偃城的关羽兵害怕被隔断,慌忙退走,徐晃占领了偃城,离关羽的围城主力更近了。

为了加强徐晃军的力量,曹操又令殷署、朱盖等所统的十二营归徐晃节制,但上述救兵一时不能到齐,所以还不能进军与关羽交锋。而徐晃手下众将见主帅迟迟不下令交战,害怕承担襄樊失陷、援助不力的责任,大家坚持要徐晃下令发兵。徐晃问赵俨该怎么办,赵俨说:“我来为将军处理此事。”他把众将召集起来,对他们说道:“敌人对樊城的包围异常坚固,城外的洪水又仍不断上涨。我军兵力单薄,曹仁又被围在城里不能同我们会合。这种情况下出兵对城里城外都不利。我们不如派先头部队逼进关羽外围,暗地里派人通报曹仁,让他知道救兵已到的消息,使城内将士受到鼓舞和激励。十天之内,北面赶来救援的大军就会到达,在此期间,关羽还不会攻下樊城。等到大部队到达后,我们内外一起发动攻击,一定会成功。如果因为救援迟缓而致使樊城陷落,主公追究责任,我愿为诸公担当。”

众人听了赵俨这番话,个个斗志昂扬。他们立即挖掘地道,接近樊城,用箭把信件射入城中,与城内曹仁沟通消息。与此同时,徐晃又命人用箭把孙权的密信射人关羽营中。关羽得到消息,果然犹豫不决。不撤军吧,孙权已经决定在自己后方动手;但若撤军,北征襄樊的成果前功尽弃,他又不甘心。

就在关羽举棋不定之际,曹操已率大军进驻南距樊城约三百里处的摩陂。曹操在此屯驻,并非不能到达樊城前线,而是听从尚书桓阶的意见有意如此。按照众将的意见,如果大军不赶快救援,樊城之败便无可挽回。只有桓阶不这样认为。他问曹操:“主公认为曹仁和徐晃等会不会对军情做出判断?”曹操说:“他们当然会。”桓阶又问:“主公莫不是怕他们不尽心尽力?”曹操说:“也不是。”“那您为什么还要亲自率兵前往呢?”“我是怕关羽人马众多,对徐晃等人不利呀!”“主公大可不必如此担心。”桓阶进一步为曹操分析说:“眼下曹仁等身处关羽重围之中,却能拼死守城,毫无二心,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您在远处为他们作声援。人居万死之地,必有拼死求生之心。如今樊城,内怀死争的决心,外有强大的援兵,大王只需按兵不动,向敌人显示我们有极大的余力,何必担心失败而要亲自前往呢?”

曹操认为桓阶的分析有道理,便接受了他的建议。

殷署、吕建、朱盖、徐商等十二营陆续会齐在徐晃麾下,曹操率主力在麾陂遥相呼应,曹军与关羽军的力量比顿时改观。徐晃便下令攻击关羽的围城军队。他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声称进攻关羽军北面正对曹军的部分,实际上却兵锋一转,袭击四冢(今湖北襄樊附近)屯。关羽急忙援助四冢,徐晃早就对士兵们定下赏格:有得关羽头者,赏千金。曹军越战越勇,连破关羽围堑十重。关羽军损失严重,再加上孙权的密信搞得他心烦意乱,终于撤掉樊城之围。关羽虽然撤围,但并没有马上向江陵撤退,他的水军仍占据沔水,襄阳的水路仍隔绝不通。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江陵、公安已被孙吴占领的消息。

关羽虽然知道了孙权的阴谋,但他没想到形势变化来得这么快。

孙权之所以给关羽来个措手不及,是因为夺取荆州的计划及行动,全都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夺取荆州的计划只有孙权、吕蒙等少数人知道,在决定任用陆逊前,吕蒙都不对他透露一点消息。孙权的偏将军全琮,在关羽北征襄樊时也提出乘机袭取荆州,但孙权恐怕搞得风声太大,泄露秘密,便对全琮的奏章寝而不答。可见其保密程度之高。

不但袭取荆州的计划极其保密,袭取荆州的行动也不公开。本来,孙权打算派孙皎和吕蒙任左、右部大督,共同袭夺江陵。吕蒙说:“如果主公认为孙皎将军合适,就用孙皎将军;如果认为我合适,就用我。想当初,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然周瑜是主帅,但程普自以为是老将,并且都是部督,所以与周瑜不和,差点坏了国家大事。我们应当引以为戒。”吕蒙不愿意让孙皎与他共进江陵,除了怕指挥不统一外,恐怕还有防止兴师动众丧失保密性的原因。

听了吕蒙的话,孙权也恍然大悟,便改变了主意。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吕蒙任征荆州大督,率兵西上。到寻阳(治今湖北黄梅西南)之后,吕蒙便令精兵全部隐藏在大货船里,让摇船的士兵穿上平民的服装,打扮成商人的模样。人陆口,过巴丘,进入了南郡境内。关羽设在江边的哨所都以为是一支商船队,没有丝毫戒备。当他们知道真相时,已经来不及进行反抗,被捆绑起来作了俘虏。就这样,吕蒙率军一直开到公安城下。关羽部将士仁依城拒守。吕蒙派虞翻前去劝降,虞翻便给士仁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大军之行,斥候(哨兵)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将军不先见时,时至又不应之,独守萦带之城而不降,死战则毁宗灭祀,为天下讥笑。吕虎威(即吕蒙)欲径到南郡,断绝陆道,生路一塞,按其地形,将军为在箕舌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则失义,窃为将军不安,幸熟思焉。

士仁接到虞翻的信以后,知道大势已去,开城投降。

士仁投降后,虞翻又对吕蒙说:“我们虽然取得公安,但使用的一直是谲诈之兵。如今欲取江陵,应当带上士仁,于取胜有利。”果然,吕蒙带上士仁到达江陵城下,守城的麋芳见士仁已降,便开城投降。吕蒙偷袭荆州取得成功,高兴得还没人江陵城就在城外的沙滩上奏起了军乐。虞翻赶紧对吕蒙说:“如今死心塌地投降我们的只是麋芳一人,城里的人不见得全部愿降,您为何不赶快进城控制城门呢?”吕蒙这才从胜利的陶醉中清醒过来。果然,麋芳的部下有一部分人谋划着伏击吕蒙入城人马,多亏虞翻提醒得及时,使欲伏击者未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