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10371100000034

第34章 大意失荆州(7)

通过这件事,吕蒙明白了占领城池不见得就能巩固成果,还有人心里不服,因此征服人心很重要。吕蒙进城后,下令不许军人骚扰民户,不许向老百姓索要东西。有一个士兵,是汝南人,与吕蒙是同乡。他为了保护铠甲,从老百姓家中取了一顶斗笠来遮盖铠甲。按理说,铠甲是公家之物,为护公物而取民物情有可原。但吕蒙依然认为他违犯了军令,不能因为他是自己的同乡,不能因为他是护公物就不执行军令,便流着眼泪忍痛将其斩首。这件事在军中引起极大的震动,士兵们谁也不敢违犯军纪,江陵城中出现了“路不拾遗”的现象。除了约束士兵外,吕蒙还对关羽及其将士的家属进行慰问。对待城里的老年人也进行慰问救济,询问他们缺什么,有病者给医供药,饥寒者送食送衣。吕蒙的一系列举措,使得他占领南郡的成果大大地巩固了。

江陵、公安的失守,使关羽不得不放弃攻占襄樊的打算,回兵去救大本营。曹仁手下众将纷纷要求利用关羽退兵的危急和恐慌,派兵追杀他。赵俨却说:“孙权乘关羽与我们杀得难解难分的困难时机,想出兵掩袭关羽的后方。他考虑到关羽一定会回兵救援,怕我们乘他们双方激战之时取利,因此才对我们言词卑顺。孙权这样做,是想利用机会和变故为自己取利。如今关羽已经败退,我们不应替孙权消灭关羽,而应留下他作为孙权的祸害。如果我们对关羽穷追不舍,孙权就会发生变化,反过来给我们制造麻烦。我想,主公也会这样考虑问题的。”果然,曹操听说关羽败退,恐怕曹仁追赶,急忙派人传令曹仁勿追,和赵俨所想的一样。

关羽回军江陵途中,多次派人到江陵城中打探消息。吕蒙对待来人,总是给予优厚待遇,让他们周游城中,亲眼看看关羽将士的家属所受的优待。有些家属还给关羽军中的家人写信,证明使者所说之事可信。使者回到军中,将所见所闻告诉同伴们,士兵们听到后,为了保持家人在吕蒙处的优厚待遇,便无心与孙吴为敌。关羽军队战斗力大减。

吕蒙占领江陵后,吴军迅速向南向西推进。南面零陵、武陵二郡守将投降孙吴,武陵部从事樊伷还想率众夷人反抗,被潘濬诛杀。陆逊率兵向西推进,刘备所置的宜都(治今湖北枝城)太守樊友弃郡逃走,各城长吏和蛮夷首领向陆逊投降。接着陆逊又向长江三峡地区进发,击破刘备将詹晏等人,打败了秭归地区拥兵自重的大姓文布、邓凯等人,“前后斩获、招纳凡数万计”。陆逊任右护军、镇西将军,屯驻夷陵,吕蒙任南郡太守,驻江陵。荆州已无关羽的立足之地。

关羽本来还有其他路可走。如果他知道公安、江陵失守后,不是向南试图收复失地,而是沿汉水向西会合刘封、孟达等人退入汉中,放弃荆州,起码还会保存一部实力。但是,关羽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走这条路的。作为刘备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作为一方统帅,他深知荆州对于蜀汉政权多么重要,深知诸葛亮在荆州花费了多么大的心血,深知刘备、诸葛亮对自己寄予了多么厚重的希望。荆州若在,即使打不下襄樊,但跨有荆益的格局还在,再攻襄樊的阵地还在。荆州若失,就使夹击中原的两臂断掉一只,使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计划受到极大挫折。这样,有什么脸面去见刘备、诸葛亮呢?关羽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人。他从建安六年随刘备进入荆州时起,到现在已经有十九年了。为了刘备集团的事业,为了不辜负刘备的信任,十九年来,他在荆州投入了全部精力和心血,怎能一下子割舍得掉呢?

关羽没有西人汉中,反而要求刘封、孟达出兵与他一起收复荆州。史书记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即刘封)、达(即孟达),令发兵自助。”从字面上看,似乎关羽呼刘封、孟达是为了攻打襄樊,但从“令发兵自助”这几个字看,关羽叫刘封、孟达的目的不是打襄樊。关羽围攻樊城,扫灭七军,活捉于禁,斩杀庞德,兵势正盛,不会呼刘封、孟达帮助自己。关羽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在四冢失利之后,也是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公安、江陵陷落的消息。所以,关羽呼刘封、孟达帮助,不是帮其下襄樊,而是助其复荆州。关羽的要求遭到了拒绝,拒绝的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动摇”。客观地说,刘封、孟达拒绝关羽也是事出有因:第一,西城、上庸、房陵三郡确实是刚刚取得,根基尚未巩固,此时出动,会削弱三郡的防守力量。第二,刘封、孟达占三郡的战略目的是打通汉水,必要时从上游协助攻打襄樊,而让他们南下荆州,有悖于所定战略目的。第三,刘、孟二人不像关羽那样用强烈的感情对待荆州问题,他们对关羽收复荆州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但当关羽处在危急关头,惟一能救关羽的刘、孟二人却无动于衷,不派一兵一卒支援,显然也是不妥的。

关羽孤军南下,一路上士兵军心动摇,陆续溃散。而孙权因释去了曹操的压力,全力以赴防守荆州,严阵以待。因此,关羽至当阳时便无法再前进了,于是西保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假装答应,在城头树立幡旗和假人以迷惑孙权,然后退走。士兵继续逃散,关羽身边只剩十余骑。这年十二月,关羽被孙权大将潘璋部将马忠捕杀,孙权将其首级送至洛阳曹操处。

荆州丢失了,跨有荆、益的局面瞬间起了变化,“隆中对”的战略计划受到巨大的挫折。

人们通常把丢失荆州的责任归到关羽头上,指责他对孙吴态度蛮横、粗暴,致使孙刘联盟破裂。这并不是无端指责,而是有历史根据的。比如关羽与鲁肃为邻时,不能与之搞好关系,反而“数生狐疑”,制造瘴擦。再如吴主孙权曾派人到关羽处说媒,想让关羽的女儿为自己的儿媳,不料关羽却“骂辱其使,不许婚”。又如关羽北征襄樊,俘获于禁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孙吴湘关之米。

毫无疑问,关羽如此处理上述问题显然是缺乏谋略思想。但是,如果关羽对孙吴态度好,孙吴会不会就放弃取荆州的打算呢?答案应当是否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夺取荆州是孙吴的立国之策。道理我们后面还要进一步分析,这里只说几个现象:吕蒙建议袭取荆州,是在关羽擅取湘关米之前;甘宁建议取荆州,是在关羽拒绝孙权求婚之前;鲁肃建议取荆州,是在关羽与之为邻之前。怎能说孙吴谋取荆州是由于关羽的态度傲慢粗暴呢?

荆州的丧失,从根本上说,是刘备集团对孙吴必夺荆州的方针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认为,通过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对孙吴进行了较大的让步,荆州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从此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孙吴的防范一天比一天松懈,而把绝大部分力量用以对付北方的曹操。如果刘备取得汉中后,重新部署一下防务,让张飞或赵云带一部分兵力回师江陵,充实关羽的力量,再让法正或黄权这样的智囊人物为关羽谋主,则荆州或可暂保无虞。然而,刘备不但没有给关羽增加一兵一卒,反而却从荆州调走孟达去北攻房陵、上庸。在没给关羽增加兵力的情况下,又让他分兵北上攻打襄樊。这种行为只有两个理由可以解释:一个是刘备、诸葛亮不打算要荆州了;一个是刘备、诸葛亮认为孙吴对荆州已无任何威胁,轻视荆州的防务。第一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因为据有荆州是诸葛亮“隆中对”中的重要内容。理由只有后一个。

事实上,自从孙、刘双方以湘水为界划分荆州后,诸葛亮的一系列部署都是针对曹操的:夺取汉中为了北进关陇,汉中尊王为了与曹操政治对抗,打通汉水是为了从西侧呼应攻打襄樊,北征襄樊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跨有荆、益的战略,以便两路夹攻中原。对孙吴争夺荆州的可能性,刘备、诸葛亮几乎没有作任何考虑和应付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孙吴又采取了极其秘密的偷袭手段。孙吴和蜀汉争夺荆州的最后一战,一个神不知鬼不晓,突然发动袭击;一个却毫无察觉,对盟友全然不备。这就好像一个眼明手快之大汉攻击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盲者,孙吴焉有不胜之理!当孙吴已经实现了对荆州全面占有之后,刘备集团才如梦初醒,然而欲救荆州为时已晚。一是调整部署根本来不及。二是孙吴已经没有了曹兵的压力,倾其全力据守荆州,刘备欲夺回荆州也非倾其全力不可,而刘备集团一时难以做到。因此,从刘、孙双方当时整体战略部署看,从关羽、吕蒙两军攻守谋略看,蜀国痛失荆州就存在着必然性了。

关羽的阵亡,荆州军的全部被歼,对刘备集团是个巨大的损失。荆州重地的丢失,对刘备、诸葛亮是个极其巨大的打击。面对这样的损失和打击,刘备、诸葛亮要么修改“隆中对”的战略计划,要么夺回荆州,重建那只被折断的手臂。

刘备、诸葛亮将做什么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