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然想到小肖。他还保存有小肖编筐的那张照片。崔娅并不知道孟南与小肖的这一段感情经历,因此孟南为了唤起灵感,把这张照片连同许多张他得意的摄影,比如《送公粮》等等,很艺术地装进镜框,挂在抬头可见的墙上。
写好了几首诗,拿去给秋隼老头看。秋隼看后说可以可以,并且答应为他保密,绝不告诉领导说他在写诗。
秋隼看过诗后要孟南多背诵一些诗,于是秋隼开始背诵起《春江花月夜》、《将进酒》、《天上的街市》、《祖国,我回来了》。秋隼老头的记忆力非凡,不过后来他发现,秋隼老头也只能背诵这几首诗。
孟南把诗稿寄出去了,并且也采纳了秋隼的建议,为自己弄了个笔名“江歌”。后来写有“江歌同志收”的退稿源源不断地寄回文化馆。这事终于被领导知道了。领导把他找去,委婉地劝他别再写了,先得把本职工作做好,特别是把民间故事集的初稿弄出来,好交上级领导审阅。
孟南用脚蹭着地,十分认真地聆听领导的批评。他是个有自尊心的人,他已经过了三十岁。悄悄地拆着那些铅印退稿信,已叫他无地自容了。他很快收起了那些写给虚空的情诗,投入到民间故事集的定稿工作中去。
秋隼要他不要气馁,不怕失败和闲话,勇敢地走下去。秋隼是个乐观主义的老头,可是他四十年代发表的那些作品,现在又怎样了呢?他还是得到晚年编民间故事集,他依然没有名扬四海。只不过,他在劝说我的时候,重温了一下自己的旧梦而己。
孟南放弃了想当诗人的打算。“我已经不年轻了。”这个想法一跳出来的时候,他就悲哀不已。
没有想到,岳父崔书记说下就下,他的政治生涯从此结束了。
那几天,孟南看到崔娅一家人心惶惶,像丢失了什么。崔娅的眼睛黯淡无光,眼圈青乌。孟南听见他们在说,那是一帮地头蛇把崔书记挤下台的。崔书记是北方人,南下干部,强龙斗不过地头蛇。
不知怎么,孟南有一丝快感,同时也陷入了茫然。
女儿交给了她的退休的外公。每天晚上,夕阳西下,崔书记就带着能说会道但面相可怜的外孙女,到江边去看风景,教她用卵石砸江面。
然而退休不到半年,崔书记就大病不起,最后死在武汉的医院里。等孟南和崔娅赶到时,崔书记早在一天前就咽气了。孟南看到崔娅哭得死去活来,孟南很想哭,但他发现没有哭的冲动,于是就没有哭,拉着崔娅,反复劝她。
崔书记的遗体拖回县城冷冷清清,在例行公事的追悼会过后,经过大街拖往火葬场,一路上商店和单位放鞭炮的人也不多。后来孟南听说这是崔书记在台上时很难提拔干部,不想给那些年轻人以好处,现在这些人上台了,他们对崔书记没有任何感情。
面对着骨灰盒和遗像,崔娅有三天三夜没睡,孟南只好陪着她。这个突然的打击使刘部长和崔娅痛不欲生,并且感叹官场的炎凉。
“爸爸,爸爸。”面对着遗像前袅袅的香烟,崔娅整天就这么喃喃,她的神经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不吃不喝,看起来,她比她的母亲更苍老。孟南的主要任务是使岳父灵前的香火不断,除了做这样的事,他也无事可干。如果因为太困要打呵欠的话,他也到一边去,免得让刘部长和崔娅看到。孟南十分愧疚,因为崔书记的死,他没有流一滴泪。但是有一点他是十分清楚的,在她们这个家庭,他是唯一的一个男人了,他要比往日更负起责任来。这种责任感是油然而生的,不是总结出来的。他明白了自己在这个家庭将要担当的角色,然而就在前几天,他还认为在她们这个家里,他不过是一个局外人罢了。
两个月以后,刘部长又被免去了组织部长的职务,而重新任命为县委统战部部长。依然是部长,可打交道的是那些在海外和港台发迹、而曾被视为恶贯满盈的人,除了注重政策性以外,没有任何实权,没有谁再求他了。
这实际上是一个下台的信号。“老崔尸骨未寒,他们就对我下手了。”刘部长在家里大发脾气,摔东西、骂崔娅、孟南和他们的女儿。骂得家里噤若寒蝉之后,孟南就在心里嘀咕:“这些北方佬,与其说她们耿直,不如说是神经病。”但是他十分理解岳母,虽然他没有当过官,也不怀有当官的奢望。
一切都得靠自己了,在这个世界上,靠谁也靠不住,孟南更加卖力地工作,让领导挑不出任何毛病。
在这之前,孟南已经入了党,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这一年又评为先进工作者,并且是省文化系统的。过去的一切荣誉,他知道,一半出于他的工作,一半是领导看了他的身份。而这一年,是靠他全部的工作换来的。他编的民间故事集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他搜集的故事被选入中央、省、地的各种故事选本,而且,这本书没有一个错别字。
开春之后,领导要他去学考古。他又改行成了文化馆的考古干部。
在这之前,文化馆没有考古干部,因为这个县没有什么古可考,这个县是在一片沼泽洼地上淤积起来的,没有石器时代的遗址,也没有春秋墓葬,没有青铜,也没有陶。但是上级要他们配备一名考古干部,不得不配,于是孟南就这样漫无目的地开始考起古来。
现在领导交给他的是两排空空的书架,领导说,弄到文物,就摆在这上面。
他想到了祖传的那一对青花瓷瓶,在伯父手上保存着,几经浩劫,也没有交公。那肯定是文物,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他回到了水竹镇一趟。伯父早就退休了,一个人住在家中,常年在外跑采购的表兄看来也无暇顾及这个老人。伯父的眼力已大不如前,脚步也不太稳。回去的时候他看到伯父在门口升炉子,拿着一把破蒲扇在炉前摇动。孟南抢上去要帮伯父把炉子提进屋,伯父拦住他,死活不肯。“你进屋歇着去,天天都是我自己提的,还提得起。”伯父如此固执,仅仅这一点还看得见伯父年轻时的影子。
孟南把他目前所干的工作告诉了伯父,并且把他的要求提了出来。他说完之后看着伯父满头的银发,等着伯父的回答。伯父微笑着,用苍老而亲切的声音说:“拿去吧,拿去吧。你表哥要过几次,我也没给。我原想,我死了之后,给你和表哥一人一只,现在,你把它们都拿去。”
不用说很多,就能得到伯父全身心的理解。伯父也知道了崔娅家里的事情,他完全信任这位侄儿的一言一行。孟南扶着坐在藤椅中的伯父的双肩,他在这位老人宽厚的骨架上得到了最纯的亲情和行动的力量与理由。
这一对青瓷花瓶供在神案两边,被爱整洁的伯父擦得一尘不染。在照例停电的晚上,在烛光里,浑圆的瓷瓶从内部透出一个个令人沉醉的旋点,闪烁着玉一般的温和光泽。这一对成化年间的花瓶,它典雅而又稳重,似乎严守着灵魂中的贞操。
这以后,孟南又下乡了,寻找一些断碑、古墓、牌坊、散失在民间的家谱、抄本、字画,以及本县古代名人曾用过的器物等等。他像当年摄影一样,穿行在一些水利建设工地上。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在一个工地上意外地发现了一座沉陷的牌坊。他站在齐大腿深的淤泥里,指挥着挖掘和起吊,整整半个月,他从那个巨大的泥坑里吊出了四只神态各异的石狮、两个石鼓、一口马槽,以及刻有楹联的断柱。这些沾着泥浆的笨重石头,由两辆拖拉机连夜拖回县城,堆在文化馆的院子里。
时间已经进入到一九八五年,这时孟南办公室里的两排书架上,已经摆满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文物,这些文物中,竟还有一块五十万年前的龟化石。这一年,也是孟南三十六岁的本命年。孟南系着红裤带。红裤带是崔娅让他系的。崔娅依然在他的面前颐指气使,但是十几年的夫妻,和家庭的一些变故,使她或多或少地对孟南产生了依赖心理。她依然厌食、失眠、月经紊乱,现在还增加了脱发、肾结石等毛病。她还是拒绝吃大米。
这一年,孟南得到了一次到省里大学代培的机会。时间是一年,发专科文凭。领导告诉他这个决定之后,他突然发现世界是如此的明亮。由于自己的家庭出身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他连高中也没有读上,虽然他在初中时各科成绩都保持在全班前三名。
他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崔娅。崔娅没有反对他。这已经是需要文凭的时代。崔娅当时抱着女儿孟晶,说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句笑话:“你到武汉去后会把我们母子甩掉的。”孟南说:“我干吗要甩你呢?要甩早甩了。”崔娅说:“过去你不敢甩,你不怕我爸爸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我不会甩了你们的。”他当时表态十分庄严而激动,就像是一种宣誓。
身材魁梧的孟南穿着整齐的中山装来到了省城。一路在长涂汽车上他有一种解脱感。可是当天睡在大学生公寓里,他突然异常怀念起那个病病怏怏的老婆和可怜的女儿来。女儿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成绩很好,体质很差,而且已经学会了自卑,从不照镜子。
第二天上街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时,他站在百货商场的玩具柜前,给女儿买了一辆遥控玩具车,买了一套衣服。又给崔娅买了一条纱巾。
国庆节,上学还不到半个月,学校放假两天,那些离开了老婆或是丈夫羁绊的男女同学们正筹备着录音机、羽毛球拍到东湖游玩,而孟南却坐着长途汽车回家了。第二天一早,又乘长途汽车赶回学校。
他的愚笨的举动令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猜测孟南在家里肯定有一个异常漂亮而又对他百依百顺的妻子以及一个长得跟她母亲一样漂亮的女儿。
这只有孟南自己清楚。同学们要看他老婆的照片,他说没有。的确没有,崔娅和女儿的照片都没有,她们从不照相,而孟南也从来没有跟她们合过影,虽然孟南曾经是一个不错的摄影工作者。
在学校期间,孟南平均每个月回家一次。
学校里舞会成灾,每天晚上在楼顶的露天平台上,有自告奋勇的人为这些中年学生们扫舞盲。
孟南只是看过两次,从来没有试验过。有热情的女伴邀请他,他说他不会。一表人材的孟南,又在文化馆呆过多年,竟不会跳舞,如此地不开化,令人不敢相信。孟南看男人搂着女人陶醉在音乐中,他总是想到妻女,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幸福和欢乐的妻女。
孟南的头发掉得非常厉害,其实功课一点也不重。
孟南爱上了扑克。有几个长相丑陋、笨头笨脑的同学加入了这个队伍。每天晚上,他们就聚集在一起,关在寝室里画乌龟。
筠是一个三十岁的女人,她来自天津,她的披发和紧凑的牛仔裤,曾使许多男同学做梦,甘愿为她付饭费和代为复印课堂笔记。筠在舞场上一直是抢手货,她的探戈跳得尤其好。孟南乐意为她做过一件事,这便是用牙齿和眼力为她鉴定过一只戒指。这只来历不明的戒指,据说是一个她丈夫之外的男人送的,但她怀疑戒指的金属属性。孟南在考古的几年中学会了识别真金,孟南果然就鉴定出了这只戒指的含金量只有百分之七十,另有百争之二十的铜和百分之十的铝。
筠猛醒了,对孟南感叹地说:“所有的男人都是骗子。”
“我可不是。”孟南说。
“那你就不是男人。”筠幽幽地看着他。最后筠表示,决定消灭他这个班上的最后一个舞盲。孟南说:“我不想跳舞。”
筠就说:“我看过一本美国小说,书名叫《硬汉不跳舞》。”
孟南说:“我也不是硬汉。”
圣诞节的晚上,学校举行通宵舞会,孟南对这个外国的节日相当陌生,所有的同学都到外面去了,孟南想睡觉,这时他看见筠走了进来。“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不是舞厅。”筠对他说。
“你怎么会不去舞厅呢?”孟南不相信。
筠说:“你不知道今天食堂里供应了狗肉吗?我是从舞场上逃出来的,我发现今天的男人都有一股狗肉味,我讨厌狗,而且他们把你箍得死死的,不像跳舞,倒像是摔跤,一身狗肉劲。”
“也许是狂犬病发了。”孟南说。
“你跟我走。”
“那我可能也有狂犬病毒呢?”
后来孟南还是跟筠走了。
在外文系宿舍区的一百零八级台阶前,筠说:“咱们比赛,谁先跑上去,谁就得到上帝耶稣的赐福。”
孟南答应了,结果肯定是孟南先跑完台阶,而筠气喘咻咻地上来后,期待着孟南的扶携,孟南搀了她,她就倒在了孟南的怀里。
孟南发现自己一动也没动,而筠却因为激动晕眩不已,他听见筠说:“我已经离婚了,我的男人缺乏你这种气质。”
“硬汉不跳舞,是吗?”孟南这样说。
他知道,机会在慢慢地错过,此刻,是不需要他说话的时候,他只要行动。可是他想起了崔娅此时正在家,还有可怜的女儿。他的手触到筠的胸脯就移开了。这时候学校鞭炮齐鸣,已经是午夜零点。
孟南牵着筠的手,来到学校咖啡馆,请筠喝了一杯咖啡。
孟南写了一封信,要崔娅带着女儿来武汉玩一趟。后来崔娅和女儿便来了。
人们看到孟南和他矮小苍老的妻子以及有脸疾的女儿走在一起,面色沉静地爬学校的后山。
崔娅回去的时候带了一大包衣物回去,其中有孟南为刘部长买的呢大衣。
筠通过多种渠道打听到孟南夫妻间的往事,就对他说:“也亏了你。”
孟南只是笑笑,孟南不再说什么。
一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孟南收拾着行李。筠告别的时候,大方地伸出手对孟南说:“以后欢迎你去天津玩,我将陪着你。”
当长途汽车载着孟南进入本县地界的时候,他看着窗外的湖泊和田野,眼里竟浮出了泪水。
他终于知道自己是一个成不了大气候的人。
头上开始秃顶的孟南又回到了文化馆上班。
这一年,录相大潮上涨到这个小县城。文化馆地处闹市,领导决定将第一层楼全部改建为录相放映室、台球厅、服装门市部和文化副食商店。
“这个任务只好由你来带头了,你年轻些,办事又稳重踏实,领导相信你能搞好。”老馆长对他说。
孟南破例地请求领导:“我刚学习回来,还是搞业务的好,对这些经营,我一窍不通。”
老馆长说:“你是孟德祥的侄子,孟德祥上了县志的,你伯父是我县最了不起的民族企业家,你父亲也经过商,怎么会没有一点遗传!再说文化馆你是知道的,全县最穷的单位,不弄点钱怎么开展业务活动,怎么解决大家的福利?你是重任在肩哪!”
孟南交出了文物保管室的钥匙。
就在他跑执照、做招牌、筹备开业的那个月,他突然得知伯父病重的消息。这天晚上,孟南在天香酒楼独饮,他想到即将去世的伯父,一种孤独感骤然向他袭来,他感到了灵魂深处的悲哀和苍老。茫茫尘世,将还有谁暗中注视他并且理解他呢?孟姓家族中唯一的一位强人也是最后一位强人将消逝了,他心智聪慧,敢想敢干,有过辉煌的过去。天色已晚,风声满楼,孟南仰头看着天花板上的吊灯,金黄色的光晕使他感慨万端。他一杯又一杯地往口里倒酒,呆坐在那里。直到所有的食客都离去。
第二天一早他就踏上了去水竹镇的头班车。
在伯父发病后的三天里,他已不能下床,靠买的一袋饼干充饥,直到表兄表嫂到来。
伯父躺在水竹镇医院的大病房里,孟南走到他的病床前,他已认不出孟南了。他的眼睛看着别处,知足、遗憾……?种种感情都有。
孟南在他的病床前守了两天。两天之后,他就闭上了眼睛。
停丧,火化,存放骨灰盒。
在骨灰存放室里,孟南看到伯父的骨灰和其他的死者千篇一律地存放在一起,只不过尺余的空间。孟南想到,在这儿,所有人的命运最终都是相同的,都不过如此。荣辱也罢,伟大平凡也罢。
时间的车轮飞转。
一九九0年的阳光照耀在孟南完全秃顶的头上,他不停地忙着同工商和税务的人打交道,有时关起门来,审查从各个渠道弄来的录相片,冲洗掉中间的暴露镜头,以便让录相室播放。他也有时候到一楼的桌球厅去转转,以防小青年赌博、闹事。
他现在已经提升为副馆长了,负责馆里以文养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