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旅游文化
10401400000004

第4章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

八卦成了中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后来被星象家用作占卦。传说后来周文王根据伏羲八卦又演义出六十四卦,于是有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说,“先天八卦”就是“伏羲八卦”,“后天八卦”就是“文王八卦”。

在今河南淮阳县城北3华里有太昊陵,据文献记载,春秋时已有陵墓,汉代在陵前建祠。宋太祖诏立陵庙,又大肆建筑。明太祖曾经亲临祭祀。明清两代对陵园建筑屡加修葺。在寝殿后的太昊陵前有一块高大石碑,上书“太昊伏羲氏之莫”。据说宋神宗时,其陵重新修葺,本想请苏东坡题写碑文,适逢苏东坡外出,由苏小妹以手帕蘸墨而写,写到“墓”字时,墨水已尽,小妹认为石碑下面就是泥土,何必再写“土”字,就这样用了。

在淮阳城北1里许的环城湖中,还有座画卦台,也叫八卦台,为龟形,台基约10亩,高6尺,环台皆水,惟西南隅可通行人。台上有亭,有古柏,传说是伏羲画卦的地方。

女娲氏。有说她与伏羲氏同时,有说其稍后于伏羲氏。她是一位有着蛇一样柔软身段的美丽女神(人首蛇身)。她的治绩主要在于补天,重新拯救了人类。当时天地发生混乱,支撑着天四边的柱子折断了,天不能全面地覆盖大地,地也不能周全地容载万物。日月无光,九州崩裂,大火蔓延,洪水浩荡,猛兽恶鸟也都在抓食人们,人类大难当头,奔走呼号。女娲挺身而出,采来仙山的五色石头烧炼,用以补天。还杀了黑恶龙,止住洪水,并用芦草灰吸干了地上的淫水,人类才重获新生。有说她就是人类再造的始祖,或说它与伏羲兄妹繁衍人类,或说她用黄土造人。

后人为纪念她,在今河北涉县建有娲皇宫。娲皇宫始建于北齐年间(550~577年),有房屋135间,历代石碑75通,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这里地形独特,山水宜人,千百年来都是吸引游人香客的胜地。娲皇宫以十八盘为界,由山上山下两大部分组成。山下有广生宫,传说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她每天从清漳河里挖出黄泥,捏成人,晾干后吹一口气,就都变成了活人。也有说她在清漳河边围一个大泥坑,用柳枝蘸了泥水,向地上甩,然后对甩成的泥点吹口气,就变成了活人。山上有娲皇宫主建筑,山崖上雕刻有一石碑,上书“古中皇山”。碑首刻有女娲伏羲交尾图,属北齐文物。进第二道山门,左侧有眼光洞、蚕姑洞,据说是女娲补天时居住的地方,实为北齐时期开凿的。

神农氏。又称作烈山氏、厉山氏,也有说他就是炎帝。生于姜水(即岐水,源出今陕西凤翔县北岐山),初居于陈(今河南淮阳),后向东发展,迁居曲阜。他一生的治绩主要表现为:

第一,解决了民众的生存问题,奠定了华夏民族农业社会的雏形。当时人民多而禽兽少,采集经济与狩猎已经是衣食不足,于是神农氏发明了耜和耒,教民播种五谷,教民驯养家畜。

第二,解决了民众的治病问题,并为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时人类生活艰辛,疾病流行。神农氏遍尝百草,成为草药的创始人。为辨别草药,有时他一天中毒70余次,只是他有特殊的神灵附体而不会被毒死。但最后一次,他终于被一种剧毒的断肠草毒死,这表现了他为人类献身的伟大人格。

在今湖南炎陵县有炎帝陵,已成为炎黄子孙年年拜谒的人文始祖胜地。

(2)五帝的传说

神话与传说从形式上看没有什么绝对的分界,只是两相比较,神话更具有明显的虚幻色彩,似乎毫无客观依据和事实基础;传说则可能本着一定的事实影子,或者根据一点史实牵强附会,多加揣摩臆断,或者对事件添油加醋。从本质上看,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界的一种歪曲,但是积极的反映;传说则是加进了很多文明时代的因素,无论从思想意识还是内容事象都有阶级社会的痕迹。按此区别,我们就将五帝划归传说范畴。因为“五帝”不仅有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的记载,还有《世本》《大戴记》等典籍佐证,具备了信史的特征,已经迈入了文明的门槛。

五帝应该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五个著名的领袖人物。至于五帝具体指哪五个人,说法不一,见于重要经典的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说(主要见于《本世》《大戴》《史记·五帝本纪》);

第二种,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说(见《礼记·月令》);

第三种,少昊(皞)、颛顼、高卒(帝喾)、唐尧、虞舜说(见《尚书·序》、皇甫谧《帝王世记》)。

史学界一般采用第一种说法。但认为从黄帝到舜帝实际经历了七任首领,他们分别是黄帝姬轩辕、少昊己挚、玄帝姬颛顼、帝喾姬、姬挚、唐尧帝伊放勋、虞舜帝姚重华。只不过第二、五两任(少昊己挚和姬挚)治绩不大,默默无闻,故只有五位被冠以帝号,称“五帝”。

黄帝姬轩辕。姬轩辕出生在山东曲阜东北郊寿丘,后迁居姬水之滨。其父名少典,母附有。传说轩辕出生就神奇灵异,襁褓中能言语,幼小伶俐,长成后聪明通达,被推为熊部落酋长。

当时黄河中游与汾河下游一带有大小部落上万。其中最强者有三:其一是神农部落,酋长姜榆罔,据地陈丘(今河南淮阳);其二是九黎部落,酋长蚩尤,据地涿鹿(今山西解县);其三就是熊部落,据地有熊(今河南新郑)。三个部落鼎足中原,为争霸主地位,相互攻伐不断。神农部落是炎帝神农后裔,历史悠久,已呈颓势。九黎部落则以强悍善战著名,传说蚩尤发明制造了兵器,又有九个英勇好斗的儿子辅助,周围小部落无不惧怕,皆唯命是从。有熊部落夹在中间,正东面是神农部落,黄河北岸西北边是九黎部落。

姬轩辕的政绩主要是:

第一,统一中原。姬轩辕敏锐地发现自己部落处在一个十分不利的地理位置,一旦九黎与神农联手,他就会处在腹背受敌的险境。于是他变被动为主动出击,通过两次决定性的战争,奠定了其中原霸主的政治地位。首先,轩辕率领有熊部落在阪泉(今河南扶沟郊外)偷袭神农部落,成功后,姬轩辕趁热打铁,裹挟着神农部落战俘,组成联军,回师北渡黄河,直捣九黎部落心脏涿鹿,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涿鹿大战。涿鹿大战打得很艰苦,蚩尤部落强悍善战,双方斗智斗勇又斗法,历三月难分胜负。但最后联军打败了蚩尤。涿鹿之战是炎黄部落联盟的开始,也显示了这种联盟的强大,其进一步发展就成了华夏族的中坚。周围的高辛部落、夏部落、高阳部落、金天部落、唐部落、虞部落纷纷臣服。从此,有熊部落成为霸主,姬轩辕被推为“天子”,尊为“黄帝”。此后,人们就把华夏族以及后来演变为汉族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第二,开发文明。人们往往把姬轩辕描绘成一个完成了中华古文明的理想帝王,说他制定了井田制,教人民制造陶器,用泥土或岩石建筑房屋,用兽皮制成衣服,用木头造车船,还教军队布阵、作战等兵法。他还是个了不起的音乐家,发明了笛、箫、琴、瑟等乐器,把人类声音分为宫、商、角、徵、羽五个主音阶及十二个副音阶。

姬轩辕统治的时代是一个大发明、大创造的时代。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织成锦缎,使中华文明衣冠天下而闻名。他的大臣仓颉发明了文字,大臣隶首发明了算术,大臣容成发明了历法,等等。

黄帝建都有熊(今河南新郑),在他的统治下,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人民谦让和睦,年年风调雨顺。姬轩辕后来在桥山(今陕西黄陵)乘龙上了天。人们为了纪念他,在陕西、甘肃、河南、河北等地建筑了他的陵墓。道教创立后,还尊他为道教的领袖之一,赋予他种种道家的思想和道教的法术。

黄帝之后是其子己挚继位。少昊(也作少皞)己挚,在继承父亲帝位之前为金天部落(地处曲阜)酋长,所以又叫金天氏。金天部落内的官皆以鸟命名,最高的长官称凤。少昊己挚继承父位后治绩不显著,默默无闻,故史学家不把他列为五帝之列。他死后,子孙从山东向江淮流域发展,传说春秋时的郯国是其后代。

玄帝姬颛顼。有说颛顼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他出生在若水,10岁时就辅佐叔父少昊治理国政,后来做了高阳部落的酋长,故号高阳氏。20岁时,少昊死,不知何故,没有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他,使之成为继黄帝之后第三任帝,庙号玄帝。

也许炎帝的后裔不服,于是有共工出来与颛顼争帝。双方打了起来,一直打到不周山下,共工失败了,“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天文训》),大地曾经因此一片汪洋。

司马迁对颛顼的执政还是很赞许的,说他沉静渊深而有智谋,清明通达而通事理;生养财物以尽地利,顺时行事以法天道;凭依鬼神以制义法;调理五行以教化;洁净虔诚以祭祀,因而疆域广大,人民归顺。

颛顼还雅好音乐。他登位时,各种纯正之风按时运行,发出“熙熙凄凄锵锵”的声音,他特别喜欢这些声音,于是叫飞龙作乐,模仿八方风声制乐曲,名“承云”,用以祭上帝。

他登位后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建都,后又将都城迁帝丘(今河南濮阳)。

颛顼死后,变成了半人半鱼的“鱼妇”。

帝喾姬。有说姬夋是颛顼的侄儿,其父蟜极是黄帝长子玄嚣的儿子。姬夋初为高辛部落(在今河南偃师)酋长,故号高辛氏。他衣着简朴,为人谦和,品德高尚。继叔父颛顼帝位后,建都亳邑(今河南偃师),并广施恩泽,执政公平,应天意,顺民心,仁厚而威严,因而天下归顺。帝喾有4个妻子,每人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即姜嫄生弃(后稷),是周族的祖先;简狄生契,是商族的祖先;常仪生挚,继承了父位;庆都生尧,是为后来的尧帝。

帝喾病死后,其子姬挚继位,是为第五位帝君。但他毫无政绩可陈,且荒淫昏虐,被人们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个暴君。他登位不久即在一次政变中被杀死。故后人不将他算在五帝之列。

尧帝伊放勋。有说他姓祁,名放勋,号陶唐氏,因为他原为陶部落(今山东菏泽县南陶丘)酋长,后为唐部落(今山西临汾)酋长。相传尧母庆都“感赤之祥,孕十有四月而生帝于丹棱”,以火德称王。20岁时,姬挚被杀,他继为帝,是为第六任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的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这是称赞他仁德如天的无尽,智慧如神般微妙,接近他如太阳般和煦,远望他如云彩般绚丽。他富有而不骄纵,显贵而不惰慢。常常戴着黄色冠冕,穿黑色士服,乘红色车,驾白色马。他很有教化民众、开启民德的才能,使各部族和睦相处,天下百姓民智开发,各邦国团结统一。尧帝在位时,教授民时,指定历法,咨询四岳,选贤任能。当时曾发生特大水灾,他就命夏部落(在今河南禹县)的酋长姒鲧治水。

尧帝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天下为公的思想行为。晚年,当他发现自己的长子丹朱无德无才、顽劣好讼时,毅然打破帝位世袭制,征求四方诸侯领袖意见,荐举虞部落酋长姚重华。为了选准接班人,在这之前,尧帝考察了姚重华的德行才华。尧让他担任各种公职,在国都四门接待宾客,又派他进入原始山林川泽,后来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三年周密考察,觉得姚重华的一切言行都符合继承帝位的标准,才决定传位给他的。

尧在位98年,寿118岁。他统治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祥和,被后人视为中华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尧死时,“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入葬时,人们纷纷前来送葬,并在下葬处,每人背放一袋土,垒成陵冢。

在今山西临汾东郊郭村西隅涝河北侧有尧陵,陵高50米,陵前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元、明、清代有修葺。在城南还建有尧庙,规模宏伟壮丽,相传始建于晋代,自唐以后历代扩修,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时期的。山门门额上镌刻“古帝尧庙”四个大字,庙内有“五凤楼”(尧与四大臣议事之处)、尧井亭(人类开凿的第一口小井)等遗迹。

舜帝姚重华。黄帝以来第七位帝君。有说他是黄帝九世孙,但到他父辈早已衰败,所以,他出身寒微。但他却以德行才华受四方诸侯敬重,得尧帝禅让而为帝。姚重华自小生长在一个充满阴谋和邪恶的家庭,但他仍不改孝悌,并在艰辛的生活中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其父瞽叟是个负责天象的神职人员,母亲握登早死,父亲给他娶了个后妈,生了弟弟象和妹妹敤手。据《史记》载:“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姚重华受到全家人的敌视,他们稍不如意就要惩罚他,而他仍以博大宽厚的仁爱精神对待父亲和弟弟,这使周围的人十分感动,于是大家推选他做了虞部落(在今山西永济)酋长,故史称虞舜,这时他才20岁。做酋长不久,他的孝道与才华更是传播于四方诸侯之中,所以“帝尧问之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于是尧不但将两个女儿嫁给了他,最后还选他为接班人。

舜登上帝位后,建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把天下治理成太平盛世。他在中央政府设了9个部门,各有长官(司空、后稷、司徒、共工、虞官、士、秩宗、典乐、纳言),各司其职。把统治区域分为十二方,每一方设立一个最高行政长官伯。为了加强统治,他还让人用铜铸成各种犯罪的模样和各种惩罚的动作,在全国巡回公开展览,以起到震慑作用,开始有了初步的法律思想。

舜的死不知是悲壮还是凄凉。有说,时至暮年的舜,仍雄心勃勃,亲率大军远征南方叛军;有说,他的南巡是迫不得已,是变相的流放。不管怎样,舜最后是“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史记·五帝本纪》)。娥皇、女英听到噩耗,悲痛欲绝,她们沿湘水去寻夫,一路泪雨横飞,泪珠溅在竹子上,竟成斑竹,后人称之为湘妃竹。二妃终因悲恸过甚,没到九疑就死了,葬于洞庭湖中的君山上。

现在九嶷山未见舜帝陵冢,仅遗石碑一通,上镌“帝舜有虞氏之陵”。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望祭九嶷山,历代帝王也多有祭祀。

舜帝有九个儿子,但他没有把帝位传给他们而传给了治水功臣禹(姒文命)。

自禹开始,禅让废。自此,传说时代中止,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中华民族进入了文明时代。中华文化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过整合、定型,并走向有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

3.石头诉说的原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