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10401600000011

第11章 与团队共辉煌(1)

水涨船高,人抬人高

在一个山村,有个农民不安于现状,对自己的玉米收成很不满意。他私下打听,买来优质的玉米种子播种下地,第二年果然大获丰收。他的邻居在惊羡之余,都请求他能卖些新种子给他们,可是,这个农民为保全自己的优势,断然拒绝。

不知为什么,从第二年开始,这个农民的玉米收成差了,到了第三年,更是明显的减少。最后,他找到了原因:原来他的优质玉米,接受的却是邻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

一个人拥有技术优势时,必须学会保护;但更要明白,要想继续强化自己的技术优势,还必须学会共享与合作。因为共处一个价值链,共处同一个系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俗话说:水涨船高,人抬人高。一个高效的团队,它的成员一定具有互助精神,能够把团队的目标置于个人的目标之上,乐于一起工作并帮助他人取得成功。人的价值,除了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列出一个公式:I+We=FullyI。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价值。认识自己的不足,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是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基础。

芝加哥公牛队是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球队之一。1998年7月,它在美国篮球联赛总决赛中战胜爵士队后,取得第二个三连冠的骄人成绩。但公牛队的征战并非所向披靡,而是时刻遇到强有力的阻击,有时胜得如履薄冰。

与公牛队交战的对手都会在战前仔细研究公牛队的技术特点,然后制定出一系列对付它的办法。而曾经闻名一时的办法之一,就是让迈克尔·乔丹得分超过40分。听起来挺滑稽,但对手言之有理:乔丹发挥不好,公牛队固然赢不了球,乔丹正常发挥,公牛队胜率最高;乔丹过于突出,公牛队的胜率反而会下降。因为乔丹得分太多,则意味着其他队员的作用下降。公牛队的成功有赖于乔丹,更有赖于乔丹与别人的协作。

事实上乔丹本人也善于同队友合作,这与他的品格有关。皮蓬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但乔丹没有把队友当作自己最危险的对手而嫉妒,反而处处加以赞扬、鼓励。为了使芝加哥公牛队连续夺取冠军,乔丹意识到必须推倒"乔丹偶像"以证明"公牛队"不等于"乔丹队",1个人绝对胜不了5个人。

一次,乔丹问皮蓬:"咱俩3分球谁投得好?""你!""不,是你!"乔丹十分肯定。乔丹投3分球的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但乔丹对别人解释说:"皮蓬投3分球动作规范、自然,在这方面他很有天赋,以后还会更好,而我投3分球还有许多弱点!"

乔丹还告诉皮蓬,自己扣篮多用的是右手,用左手也多是习惯的帮一下,而皮蓬双手都行,甚至用左手更好一些。这一细节连皮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每回看他打得好,我就特别高兴;反之则很难受。"乔丹的话语中流露着他们之间的情谊。正是乔丹这种心底无私的慷慨,树立起了全体队员的信心并增强了凝聚力,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

足球运动也是如此,需要强烈的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团体配合。不管是球王贝利,新球王马拉多纳,还是球星罗马里奥、罗纳尔多,都不可能在没有配合的情况下光芒四射、熠熠生辉。任何事情都必须依靠朋友和同事的力量,借助集体的作用力更能便捷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也在相互支持中实现各自的梦想,取得事业的丰收。

打球如此,从事教育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不妨看看这个故事。

学年初,学校安排吴锡龙跟小李搭班。李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来的新教师,教数学,兼班主任工作。上任不到一星期,便告诉吴老师几件令他大伤脑筋的事。

一是后进生小明脸皮老厚,不听批评,小明一下课就抱起篮球往球场上跑,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晨会课上点了几次名,他仍不在乎。二是他布置的课后思考题几乎无人思考。大部分学生急不可耐地捧出流行歌曲的歌词,忽高忽低地哼唱起来,教室简直成了音乐厅!三是一班之长竟不做家庭作业,被他撒了职,不撤倒罢,撤了职,他反而更加散漫起来。

小明五年级时吴老师已教过一学年,该生喜欢打球,是学校篮球队队员,曾为学校第六次捧回金杯立下汗马功劳。遗憾的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勉强升入了六年级,但从教练的谈话中知道,小明球场上表现积极,争强好胜。针对上述情况,第二天晨会课上,李老师在吴老师的导演下演出下列一场戏:

"同学们,当班主任一个星期了,有一个情况我刚了解到,令老师打心眼里高兴!"一个简单的开场白,使教室里静得不能再静。"小明是一名篮球好手,曾为我校男篮六连冠增添了光彩,他这种顽强拼搏、为校争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束束赞许的目光投向了小明。李老师接着说:"现在,经老师慎重考虑,决定由小明担任我班的体育班委,让这种顽强拼搏、奋力争光的精神在我班发扬光大起来!"话音刚落,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后来,李老师告诉吴老师,小明受到了这次特别表扬和"破格提拔",信心倍增,学习劲头足了,期中考试竟排名第九,《我受到意外表扬》的作文还变成了"铅字"呢!

针对李老师反映的第二件事,吴老师提醒他,能否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把音乐引入班级管理呢?李老师心领神会,第二周星期一便邀请吴老师参加班级的"我们的班歌"主题中队会。原来他按"勤奋、团结、守纪、向上"的班训对一首歌重新填了词,成为班歌《征帆向前》:"春风吹,鼓征帆,同学们,齐向前。同窗情深胜手足,理想光华照九天。为祖国,披荆斩棘敢拼搏;为四化,攀登高峰做贡献。向前,向前,永远向前!"嘹亮的歌声激起同学们的情感波澜。孩子们就爱哼唱这支歌,他们说:班级有班歌,真新鲜。与此同时,李老师还向同学们推荐了十首优秀少儿歌曲,并约定元旦期间将举行少儿歌曲演唱比赛。

针对"班长散漫事件",吴老师跟小李回忆起自己刚任班主任时经历过的一件难忘的事:在一次模拟考查中,班长周丽由于学习松懈,导致考分低于班级平均线。自己大为恼火:一班之长,考分如此可怜兮兮,太有愧于我的"栽培"了。报分时,吴老师给了她一顿火辣辣的批评。事后,吴老师发现该生情绪更为低落了,一个不爱哭鼻子的女孩好几次竟哭得好伤心。他猛然间发觉,是自己的批评没有注意场合,言辞过激,挫伤了她的自尊心,后来虽经补救,该生恢复了情绪,但在吴老师心上打上深深的烙印,童心无价呀!小李受到吴老师的启发,找班长谈了话,巧妙地道了歉,恢复了其班长职务。不久,一篇洋洋洒洒近千字的《我错了》的作文放到了李老师的办公桌上。读罢情真意切的文字,李老师仿佛看到了孩子那颗亮晶晶的童心!他深有体会地告诉吴老师:我们做每件事、说每句话,都不能让童心有一丝暗淡。这次小学毕业升学综合测评中,这位年仅12岁的小班长居然成了毕业年级学生中的语文、数学双科状元!

案例中,吴老师根据学校安排与李老师搭班。李老师是刚毕业分配来的新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他对班级教育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束手无策。吴老师知道后,对李老师的工作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和帮助,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类似问题上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传授给他,使李老师顺利地解决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吴老师对李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是热情的,是耐心细致的,也是毫无保留的,体现了一个"老教师"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合作是一门精深的人际关系学,要依靠别人,更要学会与人协作。做事情讲究的是有力一块使,有成就一起分享,懂得合作之道的人才能做到"共赢"。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老鼠透过墙上的一个洞,看见农夫正在房间里把玩着一个捕鼠器,不由得吓呆了。它跑到院子里,大声叫喊:"这个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这个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

母鸡头也不抬地说:"捕鼠器是用来对付你的,和我没关系,我不用操心。"老鼠找到猪,对它说:"这个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猪冷漠地回答:"对不起,我帮不了你。"老鼠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牛,牛说:"捕鼠器威胁不到我。"最后,老鼠万般无奈,沮丧地回到房里独自面对捕鼠器。

当天晚上,捕鼠器发出了响声。农夫的妻子赶忙过来查看,黑暗中一条被夹住了尾巴的毒蛇咬了她一口。农夫急忙把妻子送到医院,看完病回到家后她发烧了。

有人说,新鲜的鸡汤可以退烧,农夫就拿着刀到院子里杀母鸡煮汤。可喝完了母鸡汤妻子的病还是不见好转,邻居和朋友们纷纷前来帮忙,轮流照顾她。为了款待大家,农夫把猪杀了。农夫的妻子病情恶化终于不治,许多人来参加葬礼,这一次牛成了悼念后的盘中餐。

我们总能听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论调。这本来就是消极的处世哲学,在学校同事交往当中,这更不可取。抛开道德不谈,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愿意帮助别人,看似合情合理,但我们还要知道,世上很多事看似没有关系,其实都是互相关联的。我们做工作时也千万不要只关注自己眼前的事而不管其他,要知道工作中与自己"无关"的事不一定对自己没有影响。

工作有很多中间环节,彼此间需要协调。有的教师在做某项工作时,往往只偏重于自己本身所应完成的职责,将工作传递到相关工作部门与工作岗位之后便听之任之了。这种人缺乏互助精神,更多关注的是"我自己",而不是"我们"。我们不应该只专注于自己的利益,要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全神贯注于团队的整体利益。

我们不妨看看雷老师的故事:

我们教育学教研室有位快退休的雷老师,是我们学院出了名的热心人。他什么时候出的名,谁也记不起来了,但他的一付"热心肠"我们谁也忘不了。

他乐于帮青年教师介绍对象,谁病了他热心提供治病信息,他喜欢给你介绍他拿手的家常菜做法,等等,这些就不提了,但他还有两个方面的"热心肠"行为却不能不提。

一是对同事的关心帮助。有一次教研室有一位教师被安排上公开课,他就对这位教师讲了自己上公开课的经验,还主动与这位教师切磋公开课教案。当他了解到这位老师公开课教案的一个严重不足时,他热心地表示这方面内容他比较熟悉,可以帮助他查阅和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并利用整个周末做好了这一工作,弥补了这位教师公开课教案的不足。教研室里有一位参加工作没几年的青年教师,他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很好,学生反映比较大。因而他时常关心这位青年教师,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热情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主动邀请这位青年教师去听他的课。

二是文体活动少不了他。雷老师乒乓球、排球打得不错,学院组队参加的有关比赛,他是当然的队员。每次比赛他从不迟到,更不缺席,总是尽心尽力。其他不作为队员参加的比赛,他仍然积极参与,为场上队员或倒茶送水,或看守衣物,或组织啦啦队呐喊助威等。他偶有一次缺席,就会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并会产生"缺了什么"的失落感,似乎在文体活动上大家对他产生心理依赖了。

雷老师的行为,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乐于助人,还包含着他对集体利益的考虑和对团队荣誉的追求。

工作之中,有能力时就应该帮助同事。帮助同事,并不一定要在大事上帮助才显示出你的深情厚谊,其实只要在平常的一些小事上多帮助同事,一样能够赢得友谊。然而,一般人都是非常被动,不知道主动地去跟别人搞好关系,而是站在那里等候别人来向他问候,这样的人是难以成功的。要想成功,就要主动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一个人陷进了沼泽地中,他扯开嗓子,用尽气力呼喊救命。很快一群人就来到了出事地点。"把你的手伸给我,"有个人向陷入泥沼中的人喊,"我把你拉出来。"可那人陷在泥中只是拼命地喊叫,却对他的话无动于衷。

"把你的手伸给我!"上面的人又喊了几次,但下面的人只知道喊救命。这时旁边的一个人说:"你难道没看见他永远不会伸出手来给你吗?你应该把你的手伸给他,那样你才能救他。"这个人赶快把自己的手伸向那个陷在沼泽中的人,陷在沼泽中的人立刻抓住了他的手,这个人就把他救了上来。

同事之间只有互相帮助,才能把事情办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当你的同事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你应该主动出击,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使他摆脱暂时的困境,而不要冷眼旁观。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你把助人当作一种习惯,乐于助人,善于帮人,一旦你有需求的时候,别人也会主动来帮助你。

每一位同事都值得你尊重

人际交往就如同自己照镜子,你对他做出什么样的举动,他也便以同样的方式来回应你。对别人友善,别人便会对你心生好感,也就会同样对你做出如此的举动。也许有人总会抱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大有不被理解和体谅的痛苦。其实仔细想想,也许问题就出在你身上。"不能省察于己,常是错失好运的原因。"著各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这样说道:时刻反省自己,对别人"投之以桃",别人也便自然而然的会对你"报之以李"。

周末下午,数学老师小王来到办公室刚要坐下,电灯灭了。小王跳了起来,奔到楼下锅炉房。管理员正若无其事地边吹口哨边铲煤添煤。小王破口大骂,一口气骂了六七分钟,最后实在找不到什么骂人的词句了,只好放慢了速度。这时候,管理员站直身体,转过头来,脸上露出开朗的微笑。他用一种充满镇静与自制力的声调说道:"呀,你今天晚上有点激动吧?"

小王面前的这个人是一位文盲,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却在这场战斗中打败了小王这样一位有文化的人。

小王非常沮丧,甚至恨这位管理员恨得咬牙切齿。但是没用,回到办公室后,他好好反省了一下,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向那个管理员道歉。小王又回到了锅炉旁。轮到那位管理员吃惊了:"你有什么事?"小王说:"我来向你道歉,不管怎么说,我不该开口骂你。"管理员说:"刚才我并没有听见你的话。况且我这么做,只是泄泄私愤,对你这个人我并无恶感。"小王听了这话非常感动,两人就那么站着,一口气聊了一个多小时。

从那以后,两人居然成了好朋友。

小王在被管理员的冷静话语说得无地自容的时候,他并不是毫无耐心、继续吵,而是反省了自己的行为,并向管理员道了歉,最终两个人成了好朋友。如果小王不及时反省,依然谩骂,那么两个人势必会反目成仇。这样对谁都没有好处。

在与同事交往中,我们提倡平等的交往,在交往中应自尊而不骄傲,尊重别人而不谄媚;受惠于人不形成依赖;批评别人以精诚相待、忠言诱导;受人批评应虚心诚恳,即使对方有所偏颇,也不耿耿于怀,只要对方是出于真诚目的就不要再计较。同事交往,只有相互平等,才会有真正的彼此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