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总有一种方式让你培养出英才
10402900000001

第1章 每个孩子都是英才,每个父母都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艺术家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哪个家长不是在自己孩子身上寄托了无限的冀望!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大多数家长对培养自己的孩子富有爱心、信心、耐心和恒心。这篇文章的观点您也许不会赞同,但只要读下去,可能改变您的一些想法或做法,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未来。如果夫妻共读,展开讨论,那么收益会更大。

教育改变着家庭和世界的未来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他在田里工作时,突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救的哭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于是弗莱明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了出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走出来一名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里走了出来,绅士问:“那是你儿子吗?”农夫很骄傲的回答:“是。”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他走,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你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让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894年受封骑士爵位且得到诺贝尔奖。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谁救活他呢?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呢?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教育是头等大事,对于一个家庭和孩子来说,教育也是头等大事。因为教育是最有效的投资,它可以改变世界、改变未来。如上述故事中的弗莱明·亚历山大士,如果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极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农夫,尽管他也许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农夫,但世界总归因缺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遗憾。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曾指出:欠发达国家要想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兴办教育;要想帮助落后地区和贫穷家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育帮助。教育是消灭贫富差距、发达与落后鸿沟的最有效手段。

大道理不用多讲,每一位父母心中都清楚:教育对自己家庭、对自己的孩子意味着什么。

家庭是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仍然先来看一个故事。

拿破仑有一次在同贡庞夫人交谈时问道:“传统的教育体制似乎一无是处,为了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母亲。”贡庞夫人回答。

这个回答深深地打动了皇帝。“不错!”他说,“在这一个词里包含着一种教育体制。那么请您费心,务必要培养出知道怎样去教育自己孩子的母亲。”

母亲的角色和决定影响着孩子。纵观古今中外,但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一不是深受母亲的影响。政治家毛泽东、丘吉尔、肯尼迪……科学家爱因斯坦、钱学森、爱迪生……文学家鲁迅、托尔斯泰、冰心……母亲的品质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殿与快乐力量的源泉。母亲为社会贡献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你的孩子,除了自发的爱以外,母亲必须学习教育的艺术,否则,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是徒然。

当然,我们今天虽不能像拿破仑那样说“传统的教育体制似乎一无是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下几点:

1.学校是教育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孩子要成长为一个健康合格的人材,需要大量的生活磨炼,社会锻炼,也就是说只有在生活、社会的大课堂中,人的性格、品质等多种综合因素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学校的教育模式是流水线作业。一个老师面对数十个孩子,不可能面面俱到。观察孩子的个性差异,引导孩子个性发展仍是父母责无旁贷的任务。

3.现行教育体制与师资力量远非完善,再好的学校教育也不会是孩子所受教育的全部,我们家长无法等待、无法袖手旁观,更不能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才是教育的真谛。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艺术家同样,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

一个人一生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在各自的行业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有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写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的成功人士,一封来自监狱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大小小。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那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到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那个最大最红的,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

“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机灵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又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成功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最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的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现在让我们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需努力争第一。她一直就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得到什么东西都需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争第一的人!

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认识,主要误区有以下几种:

1.我们的孩子很好,不需要我们太多的投入;2.我们的孩子很差,再怎么投入也没用或者已经太晚了;3.教育孩子哪有那么多讲究,我们的父母就从来没有管过我们,我们不是也长大了吗?

4.我们没有文化,能教育好孩子吗?

5.我们忙于事业,顾不上孩子,做好经济后勤工作,送孩子上好学校,给孩子请家教总可以了吧……人的大脑的潜力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如果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开发出来,那么他们极有可能成为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相反,如果不能给孩子一个成长环境,孩子又经常受到错误教育的误导,那么他们也许会走向另外的道路,甚至给社会带来伤害。

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虽然同教育者的知识水平、个人素质及教育技巧有很大的关系,但归根结底,它是一门爱心的艺术。所有爱孩子的父母都具备成为教育艺术家的前提条件。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有许多文化水平很低甚至大字不识的父母,同样为国家培养出了栋梁之材。究其教子有方的原因,他们多是以善良正直的本质、朴实随和的性格,在逆境中勤奋向上、不屈不挠的毅力和精神,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染着孩子,为孩子做出一个人生的榜样,引导着孩子积极向上,成就大器。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很高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却难称得上是合格称职、懂教育的父母,听着他们哀叹家门不幸的时候,我们在同情之余,也不禁要问:早干什么去了?

最后的话1.也许并不是每一个成才的孩子都是父母费尽心血、手把手教出来的,也许他们的成才之路自己走得就很顺利;但是每一个走向歧路的孩子,都肯定地表明了父母有一定的失职,他们忽视了孩子的潜在问题或最早显露出来的小问题,未能采取措施,终于酿成大错。

2.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做父母的不要声言忙于事业而忽视孩子的成长,少一些应酬、交际、无聊,多与学校、老师做一些沟通、联系,多看几本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书籍,关注一下孩子的品质、心理、学业、人格、体质、习惯等等,其中心理和性格上的问题最不易得到父母的重视,也最不易解决。心理和性格上的缺陷会让人成为“精神残疾”。

3.儿童时期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人的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不同的童年造成了杰出青年和死刑犯青年的不同,而这“不同”即是生活习惯的养成。

4.投资任何事业或企业不如投资孩子的回报率更高。曾经某部门做了一个调查,一个会英语、计算机同时又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材,其月薪超过万元,其他人员仅在1000~5000,而与贫困地区相比,其差距就更大。所以有专家认为,随着加入WTO,实际上人们的薪金越来越体现了人的价值;而人的价值的获得,主要得益于最优良的教育。有人提出,吝啬投资于孩子的父母,是天下最不明智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