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总有一种方式让你培养出英才
10402900000014

第14章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十步走”

一个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父母带头学。学习目标要明确,目标要适宜,具有操作性,不好高骛远。

两代人。两代人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在家庭中的产物。“代沟”不能消灭,但可以跨越,跨越的途径是学习。两代人之间的学习是双向的、互动的。父母与子女只有共同学习,相互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一起成长。

三分之一中的三分之一。一天中的24小时,除去工作与睡眠,还有八个小时用于休闲。如果每个家庭能将这八个小时中的三分之一,用于看书读报,运动锻炼,交流沟通,学习分享,提高家庭生活的文化含量,那是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四个双休日。每个星期日,作为父母,不管时间再紧,总应拨出一块时间,作为家庭共同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家人相聚共同时间的数量与品质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标志。同时要做到四个基本点:对自己要有一个成长目标;对家人多一点情感支持;对孩子多一点尊重;对家庭多一点责任义务。

五项修炼。

(1)鼓励家庭每个成员自我改变、自然发展。

(2)重新理清思维。改变“想当然”的心智模式,以系统思考方式去寻找家庭和每个成员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3)建立家庭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期望。家庭是父母的,也是孩子的,家庭共同目标应该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商议,成为家庭的主人。

(4)父母放下架子,营造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氛围。

(5)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亲子之间、夫妻之间学会倾听,敞开心扉,聆听家庭每个成员的想法和看法,这是平等的对话,心与心的交流。

六大途径提升六项能力。(1)在书本中学;(2)在生活实践中学;(3)在人际交往互动中学;(4)在大自然中学;(5)在现代科技中学;(6)在社会中学。

目的是提升六项能力:(1)自我调适心态能力,天天有个好心情;(2)与家人情感传递和沟通、理解的能力;(3)为自己和家庭分别制定成长目标的能力;(4)欣赏家人和夸奖孩子的能力;(5)弯下身段,倾听孩子心声的能力;(6)在反思中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

七个要。(1)每天总要安排一段时间与家人交流与分享;(2)要多给家人一点微笑和赞美;(3)家人碰到挫折,要多给一点理解与支持;(4)要在乎家庭中每一人,学会关心与体贴;(5)要用自己的劳动给家人带来快乐;(6)家中发生矛盾,自己要承担一点责任;(7)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成长目标,并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

八大板块。(1)教育科技;(2)体育休闲;(3)法律常识;(4)环境保护;(5)投资理财;(6)道德规范;(7)文学艺术;(8)家庭教育。并争取做到八个改变:(1)家庭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科学;(2)休闲时间的文化含量更高;(3)家庭成员自我修养更加文明、高尚;(4)家庭心理氛围更加宽松快乐;(5)亲子关系更加和谐;(6)夫妻关系更加温馨;(7)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没有障碍;(8)孩子成长更加优秀、更加卓越。

九个台阶。

(1)建立自我成长的目标。

(2)动动手,让家里有一个读书角。

(3)以身作则,拒绝各种诱惑。千万不要小看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以及孩子行为的可塑性。

(4)让家人共同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5)大家一起分享。同一本书对不同的人来说,领悟的意义不同。通过交流分享,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6)肯定、赞美、欣赏、鼓励精美的心灵飨宴。在家庭读书会的心灵飨宴,强调的是全家没有压力的读书、分享,但它的持续需要靠所有的家庭成员的支持,彼此之间适时给予肯定与赞美。

(7)给妻子(丈夫)一点情感支持。当“妻子”或“丈夫”遇到挫折,困难或不幸时,只有给予情感支持,才能产生家庭凝聚力。

(8)向孩子学习,适时给孩子赞赏与提醒。

(9)让自己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身作则”作到“自我改变”。

确立九个观念。

(1)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自己;(2)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3)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4)书本学习与技能学习相结合;(5)为今天而学习与为明天而学习相结合;(6)反思学习与向孩子学习相结合;(7)传统文化学习与现代文化学习相结合;(8)个体学习与家庭共同讨论分享相结合;(9)家庭内学习与家庭外学习相结合。

十分努力,持之以恒。家庭不只是爸爸妈妈的,也是孩子的,每个家庭成员都希望在这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照顾和心灵的支持,所以“家”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持。因此建立家庭游戏规则,包括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养成家人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可以让家庭生活步调更有节奏,家庭气氛更加快乐。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型家庭的学习是个持久的学习过程。具体表现为学习动力的持久性、追求目标的持久性和家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性。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急功近利,违反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