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总有一种方式让你培养出英才
10402900000035

第35章 没有差劲的孩子,只有差劲的家长

拿破仑说:“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某名牌学校校长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依此类推:“没有差劲的孩子,只有差劲的家长。”

刚出生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将来能够成为什么样,都是家长教育的结果。

这些结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育方法,这就如同白纸上的绘画是否美丽主要和家长的绘画素养有关一样。一个没有接受过绘画训练的人,不可能画出赏心悦目的图画,同样,当家长没有接受过如何教育的训练,孩子的发展将会不如预期,甚至完全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这就不足为奇。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甚至比家长所从事的任何一个行业都要复杂,然而,家长从来就没有接受过如何教育的训练!

我们会发现大量由于错误的教育而耽误孩子一生的事情。一个老板愿意出一百万来帮助孩子摆脱“网瘾”,许多家长让孩子参加各种价格昂贵的学习班,或者把孩子送进训练营甚至医院,这些亡羊补牢的办法所收到的效果是有限的。

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错过了时机,即使我们可以让孩子不变坏,也难以让孩子成才。问题孩子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长,孩子往往不是家长的镜子,就是和家长截然相反的秉性。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的时候,责备孩子是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的,反而当每个家长都能从自身找问题的时候,往往问题变得迎刃而解。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面对孩子的问题,他们往往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这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很多问题甚至根本不是问题,在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后没有得到解决。

犹太人只占全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三,但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五分之一是犹太人。中华民族在本土还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即使算上海外中国人,比例关系差不多和犹太人相反!这意味着,中国人的成才率可能只有犹太人的四千到五千分之一!中国的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中国的人均收入还在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以下!造成这样差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很多自以为是的教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可能都是不正确的。为此,我们应该用更加谦卑的态度审视发达国家的教育和我们国家教育的不同,而不应为我们的孩子在国外考试成绩突出而沾沾自喜。

世界各民族也很少会从小为孩子开设如何教育的课程,如何教育也源自于他们的教育传统。当我们的教育结果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的时候,一定是我们很多想当然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要想改变我们的教育,就应该首先了解我们的教育传统。我们的教育传统源自于科举,应试教育是科举制度的继承。科举文化最大的问题就是异化了教育目的,把培养谋生能力的教育,异化为获得文凭的教育。

这种教育在封建专制社会培养管理人员,在计划经济社会防止人才选拔过程中的腐败有相当积极的意义。而当我们的国家政治越来越民主、经济越来越自由,这种起源于专制社会并适应专制社会的教育文化,已经严重地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这种教育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教育工作者只关心学生的表现与标准的符合程度,而并不关心标准本身的意义,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内容缺乏改进的动力,使得我们的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家长、老师和孩子做出了超出发达国家更多的努力,却没有学到更有价值的知识。在国外,一个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为两三个月,而中国人却需要两三年,还有不少人成为永远不能适应的“啃老族”。

这种教育成为导致一系列非预期性的原因。以“网瘾”为例,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考试成绩好”成为孩子可以选择的唯一目标。然而,基于考试选材的规则,在这个唯一的竞技场上,必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成为“失败者”。对这些孩子来说,天生就具有的求胜欲望驱使他们去选择那些可以让他们取得胜利的竞技场,网络是他们最能实现梦想的地方。然而,这个社会本来就存在着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状元,要成为不同行业的状元,并不需要首先成为考试的状元。发达国家的教育,并不鼓励人人都要上大学,但鼓励人人都成材。

而在我国,鼓励人人都考大学占了相当比例。那些染上网瘾的孩子往往就是那些在考试路上受到挫折,而被我们的教育遗弃的孩子们。

在目前这样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工作者的成就已经和学生的考试成绩捆绑在一起。要想改变一切,需要更多热爱教育、忧心教育、关心教育的人参与。

让我们对学校、老师少一点责备,多一点关爱。让孩子多一点感恩,多一点成功的机会,给孩子一个舞台,给孩子一个梦想。孩子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