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总有一种方式让你培养出英才
10402900000060

第60章 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只要受到良好的教育都可以成材

很多父母曾抱着极大的热情教育孩子,但是教育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没能达到原来预想的目的。因此,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教育失败了。父母育儿成材的热情被冷却了,甚至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虽然,他们的教育有可能是失败了。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们永远再教育不好孩子了,也不等于他们的孩子今后就不能很好地学习和成材了。家长必须承认:

不当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进步绝对会有不良影响,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减少失误为好。

那么,导致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失败的常见因素是什么呢?

一、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许多家长都知道教育好孩子是自己养儿的责任,并由此千方百计、费尽心思地去教育孩子,但家长只是单纯地感到孩子需要教育,或者是看到别人教育出好孩子,自己也想照着样子教育出一个好孩子。但是当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就盲目地以为自己的孩子“不是学习材料”、是“天生没出息的货”,因此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

其实,家长的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教育专家说过:“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只要受到良好的教育都可以成材”,“如果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发生问题,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孩子,而主要在于大人。”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每个孩子都能培育成功,只看当父母的教育方法”。又说:“成为一无所能的人,是因为受到一无所长教育的结果。”所以,父母应该从自身找问题,特别是要提高对孩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如果不能积极地、持久地对孩子进行全面而良好的教育,孩子是难以成材的。所以,父母应该不断从多方面提高对孩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便能确保教育出一个好孩子。

二、父母对教育孩子的科学育儿方法不懂有些父母把教育孩子一事理解得过于简单,以为大人一说孩子就得听;大人一教孩子就得会……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是复杂的,更何况教育孩子是培育孩子的灵魂,塑造孩子的人格,绝不是简单、轻易就可以完成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人无论干什么都要经过一定的学习,教育孩子同样是一门学问,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做好的事,一点不懂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完全从自己主观的愿望出发,盲目教育孩子,难免失败。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当父母的还需认真学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

三、父母盲目溺爱、放任孩子则是害了孩子当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必然的。但是,绝不能溺爱和放任他们,否则孩子不仅难成材,还可能走下坡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古今中外,因父母过度溺爱而葬送了孩子前途的事例太多了。我国曾有一个因盗窃罪被判处七年徒刑的人,他在狱中的回忆录中写道:“到了今天,我无比痛恨自己,也怨恨我的家庭。我父母都是好人,他们也希望我成为好人。可是他们对儿子那样溺爱、迁就、护短,最后竟害了我。我呼吁那些像我爸爸、妈妈一样溺爱孩子的父母:应该醒悟了!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溺爱,毁了儿女的一生……”

前不久媒体报道:辽宁省出了个“逆子”,这孩子小时候就因父母过分溺爱,惯成了种种毛病。后来,因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竟最终杀死了父亲……这当然是极个别的例子,但可以肯定地说:一个被娇惯、溺爱的孩子是难以很好地学习和成才的。所以,对于孩子,只有正确的教育才是最大的爱,而绝不可以盲目溺爱、放任孩子。

四、父母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人的成长和成材大约需要三方面要素:一是秉赋,即遗传素质;其次是教育;第三是环境。遗传可提供最初的基础。但在正常情况下,孩子的秉赋是差不多的,而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则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假定父母在教育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孩子身边的环境非常好,或者对孩子还会有所补益。如果环境也不好,那补益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所谓环境,包括范围相当广泛,甚至父母为人及言行也被包括在内。有人说: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环境”这话是有道理的。但我们现在只谈孩子周围的环境,简单说是从孩子小时起,就给他提供较多的图书和多种益智玩具;孩子大点时,要为他提供各种书刊及课外书籍;当然更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了这些,孩子很可能对学习发生兴趣,从而比较顺利地走上学习道路;反之,如果孩子小时候从不接触书,上学后在家中又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那肯定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材。所以如果父母不善于教育孩子,就要为孩子更好地投资,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才对!

五、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主观主义的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既有身心条件的限制,也有他自己的主观愿望。如果父母不充分遵守这方面的规律,不从孩子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孩子期望过高,并从这种主观愿望出发,对孩子给予过多的压力和干涉,反而不会取得好的成果。

生活中我们常见:社会上出现某些学有专长的“神童”,家长就买来钢琴、电子琴或送孩子去舞蹈班、书画班、声乐班……去培养深造,希望孩子能很快就出人头地。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先不说孩子的智力和精力能否适应,就单说孩子的身体能否适应?即使适应,盲目过高要求孩子也是不行的。媒介报道:一个叫童云的孩子,智商为141,远远超出正常儿童。于是,父母要求他除学好学校的正常功课外,还要求他星期一学英语;星期二学美术;星期三学弹琴……并不断对孩子施加压力,结果孩子身体素质和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竟在升小学三年级时不得不留级。这虽是个别例子,但却典型地反映出这方面的问题,很值得一些家长的思索。

国外曾有教育家对这方面问题进行过探索,如美国乔治大学卢森潘和布朗教授,他们曾对4700名七岁孩子的家庭教育进行观察: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越是向孩子施加压力且压力越大,孩子的智力反而下降,而且给孩子带来的副作用不是短期的,甚至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

家长在日常教育孩子中也有这种体验,当大人教育孩子发脾气时,孩子往往由于神经紧张而学不好。所以要相对地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要启发、引导孩子使其必须自我努力,这样才能调动孩子的主观积极性,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孩子虽然复杂,但也不是十分困难的事。如果父母重视子女教育,积极学习育儿知识,改进自己的教育思维方式,充分调动起孩子学习积极性,肯定会培育出一个出色的人才,家长们为此做出努力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