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战场,没有信仰阵地,犹如火车少了引擎。你什么都不守望,就没有任何收获。吹响信仰号角,必将一直朝理想逼近。
没有必要奢望公平,那是在为自己寻找借口。坚守信仰阵地,拥有成功的前提和根本。
1、谁来告诉答案
一个炎热的夏天,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儿子和一头驴子,走过满是灰尘的街头。
父亲骑着驴,儿子牵着驴。
“多可怜的孩子呀!”一位过路人说到,“这个人怎能这样?自己一个人心安理得地懒洋洋地骑在驴上!”
听到了这话,父亲从驴背上爬了下来,让他儿子骑上。
可是,没走多远,又一位路人惊叹道:“多么不孝啊!这个小家伙倒像国王一样地坐在驴背上,而这位可怜的老人却在后面跟着跑呀。”
听到这句话,小孩的心深深地刺伤了,他要求父亲坐在他后面。
“真是残酷呀!”一位过路老人叫道:“哦!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样的事情,这么残忍地对待动物。这可怜的动物的背正在下陷,而这个老不中用的家伙和无知的小子倒悠闲自得地坐驴观景。多么可怜的动物啊!”
这样一来,他们又只好从驴背上爬了下来。
可是,他们刚走不远,一个中年人对他们开玩笑似地说:“谢天谢地!我才不会那么傻,为什么赶着驴子走,而不让它为你们效劳?为什么你们当中的一个人不骑着驴走呢?”
此时此刻,父亲一手牵着驴,一手牵着孩子的手,一会儿望着驴,一会儿看着孩子,脸上满布乌云:“该怎么办?该怎样做?哪种方式才是对的?谁能够来告诉我正确的答案!”
点评:世间人有亿万,世间志有万千,想取悦每个人,只是一种徒劳的努力。按照他人的模式生活,牺牲真正的自我,是普天下最愚蠢的事。站在阳光下,塑造真实的自己,最后为人生“付帐”的只能是自己。
2、简单的办法
比萨斜塔是罗马式建筑,是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的倾斜,才瞩目于世。所以,人们仅仅知道比萨斜塔,却忽略了它的主体比萨大教堂,其实,比萨斜塔仅仅是比萨大教堂的一个钟楼。
比萨斜塔建造于1174年,由于塔基土质松软,比萨塔在建造第三层时就开始倾斜,建建停停,断断续续,一座比萨塔竟然建造了176年之久。到1350年比萨斜塔完工时,塔身顶端偏离中心线竟达2.1米,最严重的时候竟然倾斜了5米多。
不过,最让人惊奇的是它居然斜而不倒,而且矗立了六百年之久。
为了保护这座历史遗产的人文景观,意大利政府于1990年成立了一个拯救比萨斜塔的专家小组,意欲把比萨斜塔“扶正”。
当时有一个建筑师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因为比萨斜塔是自北向南倾斜,所以只要把塔基北部的沙土和泥浆抽出来一部分,就可以达到扶正的目的。可是由于他的方法过于简单,简单得让拯救小组的13个专家们没了用武之地。于是,他这个既正确又简单的办法遭到了专家们的嘲弄和讽刺,在专家们不容置疑的蔑视下,这个建筑师的真理被无情地否决了。
后来,专家们屡费周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最终还是望塔兴叹,奈何比萨斜塔不得。
几年过去了,专家们绞尽脑汁,比萨斜塔还是纹丝不动,可是那位建筑师却已经在墨西哥用他的简单办法,把另一座巨塔轻易恢复了正常。这一下子,可使那些扶正专家们大跌眼镜,最后他们无可奈何地,只得重新制定当初被他们轻易否决了的简单方案:抽土扶正办法。
当比萨市的父老乡亲们欢欣鼓舞庆祝比萨斜塔“扶正”的时候,恐怕没有人能够想起那位想法简单的建筑工程师。
点评: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东西,朴素的道理往往是最有价值的理论。不要因为别人蔑视就自卑自弃,正是因为头脑单纯,才更清醒,对事物的判断和认识才更准确,对于事业更有帮助。
3、借鸡生蛋
所有人都知道船王奥纳西斯和香港船王包玉刚,殊不知道单论船的吨位和个人财富,一向默言遁世的丹尼尔·洛维格才是真正的船王之王。
洛维格的财富不是靠亦步亦趋的原始积累,而是取决于他独一无二的思维方式,他的天才在于用别人的钱创造了自己的事业。
1897年,洛维格出身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南海曼。他的父亲是一位做房地产生意的经纪人。16岁时,洛维格就显示出赚钱的天赋,那时他做的第一次生意是打捞一艘破旧的沉船。洛维格向父亲借了一笔钱,雇人把那艘柴油机动船从海底打捞上来,用了4个月时间将它修好,然后包租给别人,这样他从中获得了500美元的利润。
在洛维格30岁那年,他赚钱的灵感一下子迸发出来。他先后找了几家纽约银行,希望他们借款给他买一条旧货轮,准备把他改装成油轮,但他遭到了银行的拒绝,理由很简单,他没有可以承担风险的担保物。
眼看计划就要落空,洛维格急中生智,将仅有的一条旧油轮以低廉的价格包租给一家石油公司,然后再去找银行经理,声称自己有一条被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轮,租金每月直接转入银行来抵付所借贷的款项本息来。很快,他从银行贷来了所需的大笔款项。
后来,洛维格又转入了造船业。他提出了当时尚无人享用的延期偿还贷款,也就是说,在船未造好或未下水之前,银行几乎不收回本息,只有等船开始航行,其租金才付给银行。然后再像原来滚雪球一样,船最终归在他的名下。
如此一来,洛维格不需要投资分文,只要贷款付清,不仅租金归了他,而且他自然也成了船的主人。
点评:洛维格通过借贷来发展生意,拿别人的钱来打天下,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天才的思维。其思维模式异于常人,却开辟了一条条挣钱之道,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又一个钱袋子。
4、成功与一块石头
从前,有两个城里人,他们前往某地收集奇石。其中,一个叫成功,一个叫失败。
回城的时候,成功的背包里只装了一块石头,而失败的背包里,装满了数百块奇石。
失败很是诧异,问成功:“你真傻,为什么就捡了一块石头?”
成功笑着答道:“一块就够了。”
两人有说有笑的踏上了回城的路。没过多久,失败就感到了背包的沉重,他不得不舍弃一部分石头。没走一会儿,他又落在了成功后头,为了跟上去,他只好再舍弃几块石头。
而成功一直走在前面,步履轻快,没有见他有什么累的感觉。
尽管失败一次次地扔石头,但还是累得汗流浃背,气喘不止。回到城里的时候,失败包中的石头比成功也多不了多少了。
50年后的一天,成功与失败在小城相遇。这时候的成功已经认不出失败了,那苍老的面容,微微隆起的背梁,同年轻时候的英俊绝然不同了,而失败,却一眼就认出了成功来,他仿佛还是50年前的老样子,所不同的是脸上的笑容比原来更灿烂更自信了。
两位久不见面的老朋友,激动地寒暄了一番。末了,失败问成功,你是怎么取得那么大的成绩的呢?失败的回答有点“偏题”,因为我的背包里永远只有一块石头。
点评:面对众多的奇石,花花绿绿的诱惑,要放弃那么多,只选择其中的一块,这不仅需要鉴别力,还需要勇气。在人生的征途上,有的人因为舍得放弃,在他的背包里尽管只有一块石头,但他因此永远拥有一块石头。
5、得不偿失
有一位朋友,从部队复员以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家小型公司的文秘。刚开始一段时间,这位朋友工作扎实,勤奋好学,很快便从众多的文秘雇员中脱颖而出,成了公司上下有名的“第一枝笔”。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刚开始时的那种新鲜感开始慢慢消退,这位心浮气躁的朋友,不顾公司上下的再三挽留,辞职“下海”冲浪去了。
不过,就在这位朋友被风云变幻的经济浪潮颠簸得债台高筑,狼狈不堪的时候,他原先供职的那家公司却被一家跨国集团兼并收购,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在一夜之间便成了外资企业的“白领”。文秘处那几个不能与这位朋友比肩抗衡的年轻人,也迅速得到提升,有两位还被派往国外进修深造。
这位朋友,轻易便随手抛弃了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人生宝石”。当他感到惋惜和后悔的时候,那“宝石”却已经再不可能重新回到自己的“口袋”中了。
点评:人的一生,最关键处只有几步,走错了一步,就有可能走错一生。而当你回头,望着自已那浅浅深深、歪歪斜斜的脚印,只好无奈地长叹一声:假如当初,我不这样就好了啊!
6、终于开窍
小刘与小董是从中学到大学的同学,在学校里,小刘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优秀学生,而小董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
大学毕业后,两人一同闯荡海南求职谋生。
小刘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一来海南就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而小董几经周折才进了一家公司,从最底层干起,当了一名推销员。
因为自恃才高,怀抱远大的理想,小刘一年跳槽四五次,后来见做生意赚钱,就辞职进行经商。然而,经商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没有经验,他很快失败了。接下来,他又是拉广告,做保险,好多年下来,一无所获,转眼二十年过去了,还是两手空空,毫无建树。
相反,小董却选择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他深知自己不如别人有才华气,经常被危机感逼迫着,扎扎实实从底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自己的领域刻苦打拼,不断进取。经过多年积累,他最终成为该领域的名人。后来,他被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高薪聘请担任高层管理人员。与此同时,他也找到了爱情,建立了家庭,买了楼,有了可观的积蓄,真正生根做了海南人。
面对往日不如自己的同学的成就,小刘深深不服,他把自己失利的原因归咎于“命运不济”。当得知一位同学小王略通一些命学皮毛时,便带上礼物,求到门下,要其为他算算“八字”,此生到底有无“时来运转”之时。
作为同窗,小王对于小吴的成败得失当然早有了解,平常也没少旁敲侧击,奈何他听不进劝告,只好三缄己口以求一团和气了。今日见故人上门来请求“指点迷津”,他当然不会放弃“点悟”同学的机会。当然,小王知道,如果直言相劝,对方肯定是听不进的,何不顺水推舟来规劝一番。
最后,小王装模做样地打开万年历,又翻开了《命学精梁》,问了小刘的出生年月日时,按生庚八字排好四柱,又按照五行命理推算一番,便信口开河胡说开了:按你的四柱推来,命根是很稳的,混得不如意的原因是时运不太如意。按命学原理来说,命运是两个不同概念的组合,命为人之根本,是守恒不变的,也是无可选择的。如出生之时成为男人还是女人,何时降生,降生何地什么家庭等,这些无可选择的要素统称之为命,即为先天注定了的。而运则是生命和人生的变量,是随着本人的理念及行为而不断变更的。常量与变量就组成了命运。命是掌控在上帝手上的,而运则捏在自己手里。如果一个人用好了自己的运就改变了命。如果浪费了运,也等于糟蹋了命。如……
小刘听他这一唠叨,有些不太耐烦了,打断了他的话说:“我是来向你讨教自己的命运如何的,又不是来听你讲经布道的,兜这么大的圈子干什么你就实话实说了吧,我今后的运气究竟怎样?要注意些什么才能改变眼下的命运?”
于是,小王没有正面回答他,乘机淡然一笑说:“洞悉命运奥秘,得靠悟性。你的命根很稳,只要把握好运气,从小事做起,保证大有作为。”
听罢,小刘一声不吭走了。过了一年,他提了大包小包礼物,满面春风地出现在小王门口。一进门,他就说这是来答谢小王当初的“点拨”之恩的。言谈之中,小王得知自给他“算了命”之后,终于大彻大悟,从此放弃了过去那些漫无边际的“伟大理想”,重新找了一份适合自己特长的工作,像小董那样埋头苦干起来,一年下来,出了成绩,近时提职加薪了。他现在信心十足,完全有希望成为一方精英,赶超小董……
点评:不积小善,何以为德;不聚细流,难见沧海。成功其实是细小成就、日积月累的质变,而不是一步登天啊!大器可能晚成,只要耐心等待。
7、将计就计
有一次,一位印度人带来三幅名画,这三幅画均出自同一位著名画家之手。恰好,被一位美国画商看中。
这位美国人自以为很聪明,他认定:既然这三幅画都是珍品,必有收藏价值,假如买下这三幅画,经过一段时期的收藏,肯定会大大的涨价,那时自己一定会发一笔大财。他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要买下这三幅画。
于是,他问那位印度人:“先生,你带来的画不错,如果我要买的话,你看要多少钱一幅?”
“你是三幅都买呢,还是只买一幅?”印度人反问道。
“三幅都买怎么讲?只买一幅又怎么讲?”美国人开始算计了。他的如意算盘是先和印度人敲定一幅画的价格,然后,再和盘托出,把其他两幅一同买下,肯定能沾着便宜,多买少算嘛。
印度人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表情上略显难色。
美国人却沉不住气了,他说:“那么,你开个价,要一幅多少钱?”
这位印度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商业精,他知道自己画的价值,而且他还了解到,美国人有个习惯,喜欢收藏古董名画,他要是看上,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肯出高价买下。并且他从美国人的眼神中看出,那个美国人已经看上了自己的画,心中就有底儿了。
于是,印度人装做漫不经心地回答说:“先生,如果你真心诚意的买,我看你每幅给250美元吧,这够便宜的!”
美国画商并非商场上的平凡之辈,他抓住多买少算的砝码,一美元他也不想多出,于是,两人讨价还价,谈判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那位印度人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装做大怒的样子,起身离开了谈判桌,拿起一幅画就往外走,到了外面二话不说,就把画烧了。
美国人很是吃惊,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对手,对于烧掉的一幅画又惋惜又心痛。于是小心翼翼地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画卖多少钱?想不到烧掉一幅画后的印度人要价口气更是强硬,两幅画少了750美元不卖。
美国画商觉得太亏了,少了一幅画,还要750美元。于是,强忍着怨气,还是拒绝,要求少一点价钱。
想不到,那位印度人不理这一套,又怒气冲冲的又拿出来一幅画烧了。
这回,美国画商可真是大惊失色,只好乞求印度人不要把最后一幅画烧掉,因为自己太爱这幅画了。接着又问这最后一幅画多少钱?”
想不到印度人张口还是750美元。这一回画商有点急了,问:“三幅画与一幅画怎么能一样价钱呢?你这不是存心戏耍人吗?”
这位印度人回答:“这三幅画出自同一位著名画家之手,本来有三幅的时候,相对来说价值小点儿。如今,只剩下一幅,可以说是绝宝,它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了三幅画都在的时候。因此,现在我告诉你,这幅画750美元不卖了,如果你想买,最低得出价1000美元。”
听完后,美国画商一脸的苦相,没办法,最后以1000美元成交。
点评:印度人的可贵不仅在于他获得一次成功后,能不断寻找新的起点,更在于他能打破常规思维的局限,反其道而行,出奇制胜。时刻记住:发现周围的新因素,把自己置于竞争的有利地位,主动把握事物发展的先机,成功就不远了。
8、怀抱一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