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修身的清单
10403000000027

第27章 卷八-创新打开出路(3)

点评: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其大意是说:“凡是用兵作战的人,总是以正兵迎敌,以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他的用兵方法像天地变化那样无穷,像江河奔流那样无尽。”

15、以“小”欺“大”

北京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3家裁缝,手艺都不错。可是,因为住得太近了,生意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一块有吸引力的招牌来招揽客户。

一天,一个裁缝在他的门前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

另一个裁缝看到了这块招牌,连忙也写了一块招牌,第二天也挂了出来,招牌上写的是:全中国最好的裁缝!

第三个裁缝眼看着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气的广告招牌,抢走了大部分的生意,心里很是着急。这位裁缝为了招牌的事开始茶饭不思,“一个说北京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说全国最好的裁缝,他们都大到这份上了,我能说世界最好的裁缝?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虚假了?”这时放学的儿子回来了,问明父亲发愁的原因后,告诉父亲不妨写上这样几个字。

第三天,第三个裁缝挂出了他的招牌,果然,这个裁缝从此生意兴隆。

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呢?原来第三块招牌上写的口气与前两者相比很小很小:本街最好的裁缝!

点评:“本街”最好,那就是这三家中最好的。聪明的第三家裁缝没有再向大处夸自己的小店,而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在选用广告词时选了在地域上比“全国”、“北京”要小得多的“本街”一词,却盖过了前面两家。

16、火眼金睛的哲学

美国有个叫杰伊的做房地产经纪生意的商人,一天他在咖啡屋喝牛奶.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送来后,他撩起餐中包着玻璃杯往嘴边送时,不慎打翻了牛奶,溅在腿上,着实给烫了一下。

当时,他十分恼火,继而突然来了灵感,为什么不能给咖啡杯、牛奶杯之类热饮料开发生产一种既漂亮又得手的隔热装置呢?每天全国有数以千万的人要喝煮过的咖啡和牛奶,岂不是很有市场。

于是,他抛开房地产经纪,很快用箔纸板设计开发出一种“爪哇隔热罩”,上市后销路很好,随着广告的宣传,全国各地来订货的客商络绎不绝。

以至,杰伊开发生产的“爪哇隔热罩”每月要销出450万只,一年下来就是成千万的收入,比搞房地产强了不知多少。

点评:创新永无止境,身在商场便如逆水行舟,没有创新不进则退。科技是创新的根本,观念是创新的先导,需求是创新的动力。商人要高瞻远瞩,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为自身发展闯出更广阔的新天地。

17、让利带来回头客

许多年前,阿坤兄妹来到美国的时候,身无分文,不得不靠领取救济金、救济粮度日,真是困难重重,生计维坚。然而,兄妹俩人并未被困难吓倒,在与逆境的搏斗中寻求转机。他们一边为生存从事个体劳动,一边上学补习英语。

上学时,每天他们都经过一个破烂的汽水店,他们发誓也要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苍天不负有心人,兄妹俩凭着打短工赚来的一千多美元和平时省吃俭用剩下的二百斤粮单,向卖汽水的老人租用了这个汽水店,准备开一家兄妹餐厅。

他们借钱将汽水店装修一新,营造成为一个十分舒服整洁的经营环境。而且,为了赢得更多的回头客,只有服务质量是不够的,两人合计采取了一个特殊策略,为食客发回扣。任何一位食客,只要光顾一次,其户头帐单的数目就如实增加一笔。每年的某月某日,餐厅的财政进行年度结算,就按帐单上的记载,将餐厅赚取的纯利的10%,按比例分给每位食客作为回扣,而且让食客监督,让食客时刻感到自己是餐厅的一员,以便能自愿地与老板亲密合作。

十几年后,两人共发给食客回扣25万美元,而他们的获利则是250万美元。生意越来越好,一对逃难的穷兄妹居然变成了百万富翁。

点评:商业经营中,利与害是相互并存的。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两重性,利害可以相互转化。当我们看准一项赚钱的买卖后,千万不可被“发财”二字冲昏了头脑,留一些余地,你的道路就越走越宽。

18、高价有术

日本东京“TOMSON”咖啡屋。曾经推出一种5000日元一杯的高级咖啡,这的确让东京人颇为吃惊。因为在当时的东京,一杯普通咖啡只卖100日元左右,5000日元一杯的咖啡确实过于昂贵了。那么,如此昂贵的咖啡,你一家会认为无人问津。其实不然,自从推出这种高价咖啡后,咖啡屋一改往日“人烟稀少”的局面,店里忙得不可开交。

刨根究底,是因为高价的咖啡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理。为什么一杯咖啡要卖这么高价钱,与普通咖啡相比究竟有何不同,人们带着好奇心理,也就产生了要品尝一下的强烈愿望。事实上,这种咖啡价格虽然比其它咖啡高出50倍,但是卖这种咖啡并不是厚利可图,甚至其利润比其它低价咖啡还要低。

算一下,“TOMSON”的咖啡用世界上最高级,最豪华的法国咖啡杯盛着,每只价值4000日元,喝完咖啡后,店员就会将这种杯子包好,送你带回去做纪念。当然,杯子里所装的咖啡也是货真价实的正宗咖啡,味道好极了,价格昂贵。饭店老板实话实说:“一杯卖5000日元的咖啡,根本赚不到什么钱的,还要靠卖其它便宜饮料来赚钱。然而,这一杯5000日元的咖啡所产生的市场传播效应,比任何宣传都有效,它能吸引成千上万的好奇顾客光临商店品尝咖啡,既提高了商店的知名度,又带动了其它消费,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这种别出心裁的高价营销谋略带来的滚滚财源,实在是涨价术中的高明之举。在市场竞争中,声东击西是一种常用的战术,并常常收到奇效。有时企业对自己的商品涨价,并非单纯是通过抬高价格来多得利润,而是希望通过个别商品的涨价产生社会轰动效应,提高企业的销售,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9、生意是“做”出来的

广东有个大老板,专做装饰材料生意,决定在湖南寻找地毯生意,曾先后派3名业务员在长沙开拓市场。

第一名业务员的调查报告是:我发现这儿家庭几乎不铺地毯,没有市场。

第二名业务员的调查报告是:这儿的人目前虽然没有铺地毯的习惯,但从他们的谈话中,似乎有市场可挖掘的。

第三名业务员的调查报告是:这里的人之所以不铺地毯,是因为装饰材料店老板没有心情做地毯生意,认为顾客少,几乎赚不到钱。不过,我们生产的地毯他们不欢迎,价格太高,品种太少……如果我们公司舍得花钱,重新去开发生产一些大众化价格(当地人经济水准有限)的地毯,在这里卖地毯是有钱可赚的,因为这个城市的人又惜钱又要面子,生产廉价地毯正投其所好。

半年后,这家公司终于生产了一批“可卖性”极强的大众化地毯,并在市内设立了两家地毯专卖店。开始三个月亏本,继而收支持平,半年后便略有盈利了,一年后长沙人家庭铺地毯形成了一种风尚,公司自然大赚特赚起来。就这样,一个“不买”地毯的城市,硬是被广东人把地毯生意做起来了。

点评:任何市场的诞生,都要经历一个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企业要成功、要发展,离不开开拓,只有开拓,才能不断找到更多更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20、出路在脚下

有一头老驴子,不小心掉到了枯井里,他绝望地叫喊求救。

主人却怎么也想不出救驴的办法。主人想,反正驴老了,死了也不可惜。于是,主人拿起铲子开始填井。

第一铲土落到枯井中时,驴子出乎意料地安静了。主人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它背上,老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将自己垫高一点。

主人不停要地往枯井里铲土,老驴不停地抖落打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再升高一些。

就这样,老驴子最后在主人惊奇的目光中,渐渐地走出了枯井。

点评:假如你现在身处绝境,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你的泥土。可驴子教给我们的,却是抖落背上的泥土,把泥土垫在脚下。驴子教给我们的道理虽然简单,但是它却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中必须坚持的一些基本原则。

21、本田行销日本

世界摩托车销量中,每4辆就有1辆是“本田”产品,从这个数字里可以看出,“本田”的销售网是何等之大。不过,如此庞大的销售网都是从日本的自行车零售商店开始起步的。

1945年,二战刚刚结束,本田宗一郎弄到500个日本军用的电台小引擎。他将这些小巧的引擎安到了自行车上,结果这种改装的自行车非常畅销,500辆很快就售完了。

本田由此发现了摩托车的潜在市场,成立了“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决定开创摩托车事业。

一批批可以装在自行车上的“克泊”牌引擎生产出来了,可是,光靠当地的市场是容纳不了的。本田宗一郎面临着如何将产品推销出去的问题。

本田找到了新的合伙人,他叫藤泽武夫,过去是一位对销售业务自有一套的小承包商。

当本田与藤泽商量如何建立全国性的销售网时,藤泽建议说:“全日本现在约有200家摩托车经销店,他们都是我们这样的小制造商拼命巴结的对象,一向心高气傲。如果我们要插入其中,就得损失大部分的利益。

“但同时,你不要忘记,全国还有55000家自行车零售商店。”藤泽接着说:“如果他们为我们经销‘克泊’,对他们来说,既扩大了业务的范围,增加了获利渠道,同时又有刺激自行车销售的好处,加上我们适当的让利,这块肥肉他们会吃的!”

本田一听,觉得是条妙计,便请藤泽立即去办。

于是,一封封信函仿佛雪片般地飞向遍布全日本的自行车零售商店。信中除了详尽介绍了“克伯”引擎零售价25英镑,回扣7磅给他们。

两星期后,130000家自行车商店作出了积极地反应,藤泽就这样巧妙地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建立了独特的销售网。

本田产品从此开始进军全日本。

点评:自行车经销商店虽然距本田“远”,对本田产品销售业务不够熟悉,大多是自行车客户,但是“远”而有“意”。本田技曲径通幽,采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终于获得了成功。

22、斯沃琪的崛起

20世纪80年代初,瑞士表在廉价的“西铁城”、“精工”和“卡西欧”等品牌的冲击下,在中低档品市场上国土尽失。为了重振瑞士表的雄风,1981年,瑞士最大手表公司的子公司ETA开始推出了著名的斯沃琪手表。为了推销斯沃琪手表,他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斯沃琪手表,500英尺长,悬挂在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楼,显示如下扼要的信息:“斯沃琪瑞士60德国马克”。德国商业银行是法兰克福最高的一幢摩天大厦。该举动即刻引起了轰动,德国新闻界为斯沃琪免费做了许多广告。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内,每个德国人都知道了斯沃琪。斯沃琪还打破人们“便宜没好货”的传统观念。价格虽然只有40美元到100美元不等,但它具备瑞士表的高质量:重量轻,能防水防震,电子模拟,表带是多种颜色的塑料带,各种颜色都很鲜艳,很适合运动。斯沃琪的老板哈耶克为了让人们戴斯沃琪成为一种娱乐,公司建立了斯沃琪会员俱乐部,向会员消费者出售特制手表,邀请他们参加俱乐部的活动。俱乐部会员还会收到漂亮的斯沃琪手表杂志,这是一份按季度出版的全彩色杂志,上面刊登关于斯沃琪手表的全部信息。斯沃琪也成为一种时尚标志,成为一种流行的符号。

“去年的斯沃琪表不能替代今年的斯沃琪表。”这是斯沃琪的目标。斯沃琪每年都不断地推出新式样手表,设计有创意的广告来精心地刺激消费者的兴趣,以至于人们都焦急地期待新产品的出现。许多人拥有的斯沃琪手表都不止一块,因为他们希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佩戴不同颜色的手表。斯沃琪的战略使许多着迷的顾客蜂拥而至,不断地购买新式时尚手表。有位商人拥有25块斯沃琪手表,每天他都要换一套西服、领带、衬衫和一只斯沃琪手表。斯沃琪还突破了手表简单的计时功能——它对时间概念的新演绎,不仅在于款式的千姿百态和色彩的绚丽丰富,而且运用了高科技的成果,体现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例如1998年4月,斯沃琪在上海几大著名商厦举行的“Swatch1998”春夏新款展示,就像一次艺术品的展览。斯沃琪赋予每一新款一个或浪漫、或深沉的名称,有蕴含着令人回味的文化内涵,如“光谱”、“瞄准时间”、“第四时间”等架构在“时间动力学”理论之上的;也有“玫瑰”、“禁果”、“提醒我”、“往日情怀”,对热恋中的情人具有极强诱惑力;而“探险”、“潜望镜”、“碳元素”等,对极欲探索科学奥秘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努力学习的动力机!斯沃琪特殊的品牌个性,真是牢牢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斯沃琪另类营销还体现在独特的促销技巧——维护高品位低价位的品牌形象,需要非常的促销技巧。低价位和高品位似乎难以调和,但斯沃琪却别有一套功夫。所有的斯沃琪手表在推出5个月后将停止生产,因此即使最便宜的手表都将是有收藏价值的。而且斯沃琪公司每年分两次推出数目极为有限的时髦手表设计版本。斯沃琪手表的收藏家有特权参与投标,购买其中的一种设计版本。问题是公司可能只生产4万只手表,而收藏家的订单却有10万份甚至更多。公司只好举行抽签活动来决定可以购买手表的4万位幸运收藏家。克里斯蒂(Chdsties)拍卖行对以前的斯沃琪手表定期举行拍卖。有位收藏家为一只为数不多的斯沃琪手表花了6万美元。

虽然斯沃琪手表只有12年的历史,但它已取得了“现代古董”的地位。在里斯本博物馆,专门设有数目有限的斯沃琪手表的陈列台,并有防弹玻璃的保护。而斯沃琪公司自身拥有几百万美元的“斯沃琪情感经历”展览,在全世界周游展出。斯沃琪公司拥有自己的零售商店。在米兰著名的维·蒙·拿破仑新潮街上,斯沃琪店吸引的游客人数要比该街上其他任何著名商店都多。有时顾客人数过多,则由商店通过扩音器报出四位数字,只有当顾客的护照号码中含有这四位数字时,才可进人商店购买。斯沃琪的另类营销很快收到高回报,1983年开始实施的企业设计,使斯沃琪的价值有了巨大增长。到1992年,斯沃琪公司的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利润为2.8亿美元,公司的市场价值超过了38亿美元。

点评:创新是企业家所特有的工具,他们借助于这个工具把社会中的各种变化开拓成为难得的机会。企业家视变化为正常和健康的现象,并一直在寻找变化,适应变化,把变化坐为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