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断积累所致。大凡有成就者,都是一个活着而有所热爱、有所追求的人,因而,总在天天向上。
你全力以赴奔向成功,每一步都会包含成功机会。相反,背道而驰,只能与失败为伍,与成功越走越远。
1、人生无草稿
20世纪5、60年代,美国报纸大王斯通是世界十大富豪之一。不过,他经历了一段从底层奋斗出来的艰难日子。
斯通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出世了。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斯通5岁就当上了报童,靠贩卖报纸贴补母亲,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卖报也不是那么好卖的,经常遭人白眼和讥笑。有一次,某餐馆将他踢出了4、5次,他还是一再溜进去,为的是多卖几个硬币。
后来,餐馆的客人被他不折不挠的精神感动,一起帮着劝阻餐馆老板不再踢他出去,而是给他留了一个固定的叫卖报纸的地方。因此,斯通有了比较固定的卖报收入。
谁也未曾想到,这个从小被人踢屁股的报童后来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巨富,他的名字甚至比许多国家元首响亮得多出不少倍!
点评:许多时候,我们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有很多。其实,属于我们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对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最大的成绩。
2、独一无二
日本的小商人吉田王夫,偶然在集市上看到一种观赏小虾,这种寄住在石缝中,十分好看。据商贩讲,这种小虾自幼就习惯于成双成对的在石缝中生活,长大以后,一块在里面度过他们的一生。
吉田王夫大脑一转,立即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这种小虾有一种从一而终的精神,不正是爱情专一不变的象征吗?
于是,他经过了一番筹划,开办了一间结婚礼品店,专卖这种小虾。经过惊心设计的对虾纪念品中,使用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玻璃箱,将人工制作的假山置于其中,再装饰一些水底、植物,注入清水,一对小虾在里面生活十分安逸。整件纪念品显得非常高雅致高贵。
而且,吉田王夫还为每一件纪念品附上简短的说明,把小虾从一而终、白头谐老的经历描绘得真切感人,引得新婚夫妇纷纷来购买。许多老年夫妻也将小宠物买回家,用来观赏和当作纪念品。
没有几年的工夫,吉田王夫便成了腰缠万贯的富豪了。
点评:一个创业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需要一反常规,从而让自己和企业焕发崭新的生命力,创造出市场和事业的奇迹,并给社会生活及观念带来崭新的变化。
3、李嘉诚智取怡行
李嘉诚是香港七十年代崛起的地产商,他几乎把整个港九的每一块土地、房屋都思量过了,几乎把每个上市公司的股市行情都分析透了,加上李嘉诚特有的“挖墙角”绝技相配合,使他能获得许多公司的绝密情报。
功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掌握到一项重要绝密情报:英国在香港最大的英资怡和洋行,虽然是九龙仓有限公司的大东家,但实际上他占有的股份还不到20%,简直少得不成比例。这说明怡和九龙的基础薄弱。尖沙咀早已成为繁华商业区,其旁边的大量名贵地盘实际地价已寸土千金;而股票价格却多年未动,股票面几乎低得不成样子。这些都是争夺九龙仓的有利条件。如果大量购入九龙仓股票,即使股票价上涨5倍,也不会超过每股所代表的地价,只要偷买20%股票即可与怡和公开竞购。持股的百姓,在相同的出价下,当然更愿意卖给中国人。因此,有把握早日购买50%的股票,取代怡和成为大东家,这样就有权运用九龙仓的名贵土地发展房地产,堪称一本万利。
李嘉诚得到这一消息后,当即分散吸进九龙仓股票。从1978年起,他悄悄地分散户名,吸、进18%的股份。
由于李嘉诚的大量吸收进股票,使每股10港元飞速上涨到30余港元,引起怡和洋行警觉。李嘉诚的偷袭战必将转入阵地战。
两军对垒,李嘉诚的实力大大弱于对方,与怡和洋行硬拼实难取胜。在此时,李嘉诚继续入股,怡和洋行必然会高价回收九包股票,它财大气粗,李嘉诚必败无疑。这真是“行一百半九十”,处于进退维谷之地。
李嘉诚不愧为一流商家,他决定以退为进,化险为夷,他决定采用“金蝉脱壳”之计,此计是寻找一个能代替自己向怡和洋行继续作战的人,将全部股票高价卖给他。
1978年9月的一天,在一家酒店的高级隔间里,两个身穿中式套装的商人,用国语进行了一次短暂而又神秘的会晤。时间虽然只有20分钟,却决定了价值20亿美元就九龙仓脱离英资怡和洋行的关键性交易。
这两个人,一个是地产商李嘉诚,另一个就是船主包玉刚。李嘉诚的2000万股票全部转卖给包玉刚,包玉刚将帮助李嘉诚从汇丰银行中承购英资和记黄浦股票9000万股。两人皆大欢喜,击掌定盘。
为什么是皆大欢喜呢?
李嘉诚知难而退,退中获利,既卖得人情又富了自己,岂不英明!包玉刚则借李的情报、信息和卓越的判断,将实现夙愿。仅此一个妙计,出千金巨资都买不到,何况李嘉诚已为他打好了赢得价值几十亿美元的九龙仓主权之基础!包玉刚自知确有实力,胜怡和心中有数,此妙计正用得上,而且唯有自己用得上,不费吹灰之力便一举获得18%的九包股票,开盘就有与怡和相等的实力,包玉刚怎能不高兴?
李嘉诚退中获利的另一招,是另辟一必胜战场。当时,在港的头号英资是怡和洋行,但想盘夺和记银行却很有可能。包玉刚将手头9000万股黄浦股份公司的股票偷偷转手卖给了李,从而使李嘉诚如虎添翼,转身便战胜了和记洋行,真是妙不可言。
点评:李嘉诚在与怡和银行较量的商战中,成功地运用了“金蝉脱壳”计,大获全胜。“金蝉脱壳”关键在于“脱”。要善于“脱,务使内容虽变而形式尚存,已走而似未动,才能稳住对方,抽身它去。可见,善于认识时务,等于为成功安上千里眼和顺风耳!
4、一步一个台阶
有一位学电子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求职时,每到一处,他首先亮出自己的硕士文凭,并讲明自己应聘的职位和薪金,决不肯低就。他找了很多公司,都没有成功,有的公司试用期未满就将其解聘,理由是这人锋芒太露,不善于与同事合作,自我中心主义,而且,距老板心目中的真正的高精尖人才尚有一定差距。
于是,他再出去寻找工作时,就不再出示硕士文凭,而只是说自己懂一些电脑方面的知识。结果,很快有一家电脑公司愿意聘用他,让他做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薪水并不高。但他默默地接受了这份工作,每天工作十分踏实、勤奋,公司交给他的一些工作他很快就能完成。
有一次,公司的电脑程序上出了些问题,好几个程序员都无法解决。这时,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他小声地说,让我来试试吧,结果他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顿时,老板和所有的同事都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老板当即宣布让他担任程序员,并提高了薪水,让他享受和其他大学生们一样的待遇。他担任程序员不久,同事们和老板发现他不仅十分精通程序,而且他设计的软件程序比公司里其他大学生们的水平高出许多。老板再次惊讶于他的电脑水平,于是对他进行彻底地“盘问”,终于知道他是学电子的硕士毕业生,老板大喜过望,让他全权负责公司从最低层的职位一步步走上来的,周围的同事也十分敬佩他,并服从他的管理。
点评:一颗金子早晚总会发光,就看你这块金子如何去把握这个“早”和“晚”。生活是辩证的,“退”有时就是“进”,一切全看你如何去把握。
5、门外的灵感
美国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在1970年竣工之后,它的设计者、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却为连接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路径费尽了神思。他为这些小路径已经设计了近百个方案,却没有一个让他满意,他为此伤透了脑筋。后来,只得决定暂时放下工作,前往法国度假,先理顺头脑中混乱的思路。
在法国度假时,一次偶然机会让他灵感忽现,找到了答案。
一天,在以盛产葡萄闻名于世的法国南部,他发现沿路有许多卖葡萄的农人,守着自己成堆的葡萄摊子,目光充满渴望的望向游人,却很少有人问津。而当他转过一个山谷,在一个葡萄园门口却看到热闹非凡的景象,买葡萄的人络绎不绝的在门口进进出出。原来该园主是一个年迈的老妇,她因为年老体弱,忍受不了长时间的守摊,她只好想了一个办法:想买葡萄的人只要先往园子门口的铁罐子里投五个法郎,便可到葡萄园里随便摘上一篮葡萄。这种可以任意摘取绝对自由的方法吸引了许多过往路人,特别是国外游客的青睐,因此她的生意出奇的好。尽管她只坐在园子里,可是每年都是第一个卖完葡萄的人。
刹那间,格罗培斯灵感顿生,他当即通知乐园负责人:“撒上草种,乐园提前开放。”
乐园当即开放了,小草也跟着发了芽。在没有道路的景点与景点之间,游人随意地踩出了一条条小路,令人惊讶的是黄色的小路纵横交错地点缀于绿草之间,给人一种优雅自然、美不胜收的感觉。第二年格罗培斯依照这些游人踩出的小路,设计出了景点与景点之间连接的小路,令人称奇的是他的设计获得了1971年园林艺术最佳设计奖,且在建筑界传为美谈,誉为经典之作。
点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面临和格罗培斯类似的难题,虽对人生的道路设计出了千百条,可没有一条让自己感到满意。其实,在我们绞尽脑汁还没找到答案时,不妨学学格罗培斯也许顺其自然、顺乎本性的那条,往往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6、万丈高楼平地起
要是提起美国新闻集团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的赫赫战绩,很多人恐怕已是能够如数家珍了。其实在美国,另一个名叫大卫·霍华德默多克的人所造就的传奇一点也不比这位媒体大亨逊色。
大卫·霍华德·默多克,1922年4月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市,由于其父没有固定收入,只读完初中的他就不得不辍学打工。但大卫从小就怀有远大抱负和强烈的责任感,因此他很能吃苦耐劳,甚至不怕牺牲。大卫少年时曾对别人说:“如果我的一条腿陷入困境,为了脱身我会毫不犹豫地把那条腿弄断。”
颇有自知之明的大卫,深知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允许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在学校读书,抱怨是没有用的,灰心更是无益,自己必须振作精神立足行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利用工余的点滴时间,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在书本里吸纳了各方面的知识,尤其从阅读的几百本成功人士的传记里形成了自己的创业毅力。
1943年,大卫·霍华德·默多克应征入伍,在美国陆军中任射击教官。入伍后的大卫就自己日后的奋斗目标进行了反复思考,他确认自己不是从政或治学的料子,却可能是经商的好人选。因此,他平时就很注意分析各类市场的走势和动态。当他复员回到家乡堪萨斯时,正值战后美国物价飞涨、物资缺乏,大卫认为这正是自己的创业良机,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和分析后,决定以房地产开发作为自己的第一个经营目标。
大卫·默多克认定战后的美国随着生活物资的日趋丰富人们的首要需求将是房子问题这将是一种巨大且利润丰厚的需求有鉴于此大卫虽没有多少资本但还是选定房地产作为自己的经营方向。
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大卫·默多克采取了分步进行的策略。第一步,大卫将自己在入伍前买的一辆1800美元的福特牌轿车,趁战后物价大幅上扬之际卖出。获得3500美元,他带着这点钱来到了那时正待开发的亚利桑那州西部城市菲尼克斯(凤凰城)。当时菲尼克斯的经济尚未复苏,土地价格非常便宜,大卫就用那3500美元购入了一块地。第二步,毫无建筑业经验的他采取投石问路的方法,先到一家建筑公司当工人,从中了解熟悉房地产业的运作情况。一年后,对建筑业、房地产业已较为了解并结识了不少业界朋友的大卫·默多克离开了那家建筑公司,在菲尼克斯市成立了霍华德·默多克房地产公司,在购入的那块地上设计修建普通住宅出售。由于设计新颖、价格合理,所有住宅在刚破土动工不久就销售一空,一举解决了新公司资金周转的难题。大卫默多克的第一炮终于打响了。
大卫·默多克就是这样一位善于造势和乘势的经营者,他乘着房地产生意的初步成功,及时扩大经营规模,大力开发商用楼宅的建筑。同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得到了当地银行界的大量贷款,可大卫认为虽然银行主动向其贷款,但目的是赚取高额的回报利息。自己应该利用默多克·房地产公司造就的兴旺之势,自己出资办银行,这不但方便了房地产业筹措资金而且能降低运营成本。另外,银行业本来就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就这样,大卫·默多克于60年代初成立了亚利桑那金融公司,该公司成立后,正如大卫所想的那样,业务发展迅速,到1966年公司已拥有一家银行两家保险公司和一个贷款协会。仅用了10年左右,大卫·霍华·德默多克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小子,一跃成为菲尼克斯市声名赫赫的房地产及金融业的头面人物,他办公楼顶层成了当地金融界、房地产界巨头聚会的俱乐部。
点评:《孙子·势篇》里说:“善战者,求之于势。”创业开端,常赖于能否得势,不断营造上升势头。
7、比较优势
大学毕业那年,在写作方面小有成绩的他本以为进县电视台没问题的,但偏偏是那个各方面平平的校友,而不是他进了电视台。
当他愤愤地向老师诉说心中不平时,老师先是讲起了他熟悉的老掉牙的成语故事“龟兔赛跑”,尔后意味深长地勉励他“没错,你比你的校友更具备进电视台的优势,有优势也许有时碰不上好的机会,但耐心地等待总会有施展的机会。”
对老师的话,他自己没大往心里去。因为他太在意这次毕业分配了,输给一个各方面均不占优势的校友,似乎是他莫大的耻辱。从那以后,他对别人挺羡慕的自己那份工作也没兴趣,总觉得自己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对领导和同志们善意的开导也充耳不闻,整日牢骚满腹为自己的怀才不遇念念不已。在强烈的自负中,他渐渐地冷落手中的笔,很少再写东西,以至偶尔要写点儿东西,竟要踌躇许久,才能勉强写出。时间一久,人们也忘却了他曾经是一个才子。
再说他那位校友,初进县电视台后,确实干什么都很吃力,同事们明里暗里都瞧不起他。他知道自己在电视台工作没有一点优势可言,但他偏偏是一个不服输的血性男儿,他硬是顶着同事们的讥笑,从帮着别人扛包、打杂做起,从别人最不愿意干的活儿做起,一点一滴地培养着自己的能力。两年后,他已是台里样样精通的多面手。数年后,省电视台一个名牌栏目公开招聘主持人,那位校友向众人展示了多方面超群的才能,以无可挑剔的优势击败了各路强手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