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10420600000023

第23章 磨砺逆商,挫折利于女孩成长(4)

宝贝:爸爸妈妈知道这次没有考好,但是你不要难过,也不必紧张,爸爸妈妈不会骂你。因为爸爸妈妈相信你肯定不会放弃努力的,所以,在下次考试时,我们不要求你考得多么好的成绩,只要下次比这次的成绩前进一点点,我们就会很满意。

落款是:永远都支持你的爸爸妈妈。

读了爸爸妈妈的便条之后,这个女孩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我是轻易不流泪的,但我被爸爸妈妈的理解和尊重感动得流泪了。在带着成绩单进家门的那一刻,我都做好了与父母吵架的准备。但现在我知道了,是没有必要的,我的父母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

考试过后,纠结于考试分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关键是要找出自己未能考好的原因在哪里,下一次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从教多年,我将大家考试失利的原因归纳了这样三点。

考试心态不好,过分紧张。

通俗一点儿讲,也就是怯场。怯场一般是由于过分紧张所致,在紧张的状态下,人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从而使记忆中枢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具体表现是回忆不起熟悉的知识。严重的怯场还可能导致行为失调或晕场。如果是由于怯场导致考试发挥失常,可以采用这样几个摆脱焦虑、解除记忆中枢被抑制的方法:

语言调节法。在怯场情绪刚出现时,可以通过简单、具体,带有肯定性的言语调节自己,比如“我有信心!”“我准备得已经很充足了,一定能考好!”在暗示自己的同时,不妨联想自己成功时的情境,以激励自己的考试信心。

转移注意法。如果在考试中遇到较难或没有见过的问题或题型时,应先采取主动的注意迁移,减少焦虑,回避一时解答不了或暂时回忆不起来的问题,当其他问题解决完后再回过头来研究。这种做法可以使优势兴奋中心得以转移,从而使抑制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呼吸调节法。当自我感觉十分紧张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深呼吸,注意放松,在头脑中对自己说“放松”,连续做几次,直到感觉镇定为止。

平时不够努力,知识掌握不牢。

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能够遇到这样一类学生,学习并不努力,只是将希望寄托在考前的几天突击,结果因为她们平时知识掌握得不牢,成绩总是不理想。

如果是因为这种情况导致了考试的失利,那么,你就需要在平时多用些功,将知识学扎实,以防自己进了考场因为准备不足而惨遭失败。

答题技巧有不足。

有些同学并非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是因为不了解一些答题技巧,或者是计算不够精确,或者是速度不够快,或者是理解上有偏差,又或者是思维不够严密……结果也就导致了考试成绩不理想。找出自己失误的原因,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能较好地弥补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关于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问题,我们在前一小节中已经做了详尽的说明。如果你的答题技巧存在不足,不妨参照我们前面所述,在课下做题的时候多加练习。将这些技巧运用纯熟,想要取得高分也就并非难事了。

成绩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是一阶段学习的结果,没有重大的意义。父母在对孩子评价时,除了成绩,还有很多。比如她是否有个阳光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她是否有很强的生存和自理能力,她是否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等,或许她乐于助人,那她也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手帮别人一把,比会做几道题更值得夸奖;或许她很爱劳动,做事情有板有眼,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这比能死记硬背对以后的生活更有帮助;或许她孝敬父母,拳拳孝心在懵懂之时已有彰显……父母培养的应该不是一部只会做题目的考试机器,而是一个拥有较高素质的人。

紧张与成绩成反比,适时消除紧张

“我怎么又紧张了?别紧张!”

“紧张就紧张吧,一会儿就好了。”

“睡不着怎么办呢?睡,快点睡着,明天还要早起考试呢!”

“睡不着,没关系,放松,再放松,慢慢会睡着的。”

这是好多人面临考试时表现出来的紧张心理,在大考之前紧张心理更为严重。

紧张心理不是天生就有,这是后天形成的。形成紧张心理的原因大致有四种。

对考试期望过大,怕达不到目标而辜负父母的期望,影响自己的前途;对自己信心不足,缺乏一种必胜的信念;自尊心过强,担心一旦考得不好会受到别人嘲笑;对考试准备不足,还存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

由于这些原因,有人就会在考试时产生紧张心理,其表现为心跳加快,身体不适;思维出现障碍,有些平时熟记了的知识一下子想不起来,甚至脑子里一片空白;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头晕、出汗、昏厥等症状,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考试是每个学生都要面临的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检验。考试成绩常常成为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而优秀又和很多奖励联系在一起。所以,面对考试,考生们都会紧张。适当的紧张感会形成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增强孩子的兴奋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很多孩子在考试前都有紧张的情绪,只要控制好度,每次考试成绩都很优秀。所以,孩子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也是正常的。但当紧张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给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孩子考试失利。

好学生面对考试,也不例外,她们也会紧张,所不同的是,好学生能针对原因,减弱甚至消除紧张心理状态,做到考试时心静如水,即使偶尔有些许紧张,也似微风吹过水面而起的涟漪,片刻又会重归于平静。

但达到这种境界,好学生是要经过一些训练才能奏效的。

首先,考试前考生要正视自己,对自己的能量有个正确的估计,不要期望过高。

自己只能达到90分,就不去奢望100分,只要努力了,就没有遗憾了,家长不会责怪,别人也不会讥讽。自己心安理得,当然就不会紧张了。

然后,要消除紧张就要树立信心。

如果一开始你就想到这事成功不了,失去了信心,就不会去奋斗、去争取了,那就必败无疑。信心足了,精神抖擞,前面的胜利在向你招手,你就能进入最佳状态,发挥出最好水平,自然就消除了紧张心理。

避免紧张的最好方法是留出一定的时间去做做运动、搞搞文体活动、与别人讨论你的复习情况,总的来说生活要有规律。如果你不去进行任何社会交往,试图整天埋头学习,也从不参加下午的体育活动,从不与兴趣相投的伙伴一起玩,就很难从学习和难题中解脱,很难使头脑得到平衡。

女孩有了进步父母不能无动于衷

上初二的王莹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的后几名徘徊。尽管她一直想提高自己的成绩,但由于基础太差,她的努力丝毫没有成效。她对自己是彻底失望了,从此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

王莹的爸爸是某公司的老总,他看到女儿萎靡不振的样子,便决定与女儿深谈一次。一天,爸爸下班回来,看到女儿情绪还好,就与女儿聊起天来。

“今天有好多大学生到爸爸的单位去面试,但他们的表现让爸爸很不满意。”爸爸平静地说。

“大学生你都不满意,你想找什么样的人才呀?”王莹的话中带着不满。

“其实爸爸的单位对职员的要求很简单,仅仅是勤奋、认真、踏实、真诚就可以,但那些大学生凭着一纸文凭,还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如何就要求这、要求那,他们走到哪里都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王莹眉头紧锁,像是在沉思什么。

爸爸接着说:“其实,人生的路有很多条,但无论走哪条路,都必须认真、踏实地去走。就拿你来说吧,也许走学习这条路对你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你可以试着走其他路呀。例如,你可以在你最喜欢的音乐方面发展,将来即使你成不了音乐大师,但因为这条路你感兴趣,美好的机遇之门终究会为你打开的。”

看着女儿惊讶的表情,爸爸接着说:“当然,由于你懂音乐,将来我们还可以搞一个乐器行,以音乐艺术会朋友。整天与那些搞音乐的人来往,相信这样的生活一定也会有滋有味。”

听爸爸说完这些后,王莹才恍然大悟,原来世间真的可以有这么多路可以走,王莹为这一重大发现而感到兴奋。

家长们都说,有了大学文凭,孩子进入社会就有了“敲门砖”。的确,有了这块“敲门砖”,孩子能够很快地被社会接受,但仅仅有一块“敲门砖”还是不够的。就像王莹的爸爸说的,如果这些大学生在工作单位表现得很浮躁、傲气十足,最终还是会被用人单位“炒鱿鱼”。

因此,当孩子因为学习成绩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家长不妨用一些“大学生被炒鱿鱼”的事例来教育她们,并借此机会培养她们一些优秀的品质,如踏实、谦虚等,以此来增强她们的自信。最主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成绩不好,她们还有很多路可以走,绝不能让她们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不让孩子失去信心的关键就是,帮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并引导她们去努力。

成功的孩子们的自信,往往来自于她们所受的家庭教育。

于艳,上了初中才学画画,一开始,她画的那些东西苹果不像苹果、西红柿不像西红柿,但她的妈妈告诉她,那叫创意。结果画到现在,这个孩子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

孟猛,上了初中后,她跟父母说将来想当记者,父母马上回应她:“你将来想去中央电视台,还是想进凤凰卫视?”现在的孟猛虽然没有当成记者,却成了某电视台的一位编辑。

父母用赏识、鼓励的家教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朝着父母希望的方向努力。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就能够收获一份自信。

让女孩学会欣赏自己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有失误,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我们不能仅凭这些事就断定孩子没有前途、没有志气,做父母的必须学会给她们以耐心的、正面的引导。一味地指责“没出息”,是一种负向的心理暗示,只能使孩子走向自暴自弃,走向真正的“没出息”。其实,孩提时调皮甚至顽劣,但长大后成为名垂青史的大家和大师者,不乏其人。

《半月谈》上刊登一篇文章,讲述了作家叶兆言与女儿之间的冲突。一方面,身为父亲的叶兆言一直用自以为是的“理论”管教女儿;另一方面,女儿却在潜意识里与父亲进行着多方面的抗争。直到有一天,看过女儿临出国前交给自己的日记本,叶兆言才在震惊之余开始反省自己的父亲角色。面对女儿的内心表白,他说:“小女曾说过,我这个当作家的父亲让她还没有学会欣赏之前,就先教她学会了批评。这一点真让我汗颜。”

叶兆言面对女儿的“批评”感到汗颜,我们许多父母面对叶兆言这样的自责,是否也会有同感呢?从严要求孩子没有错,但一些父母却曲解了严格要求的本义。有些父母最爱用“没出息”这句话训斥孩子。孩子考试没得满分,是“没出息”;孩子写不好作文,是“没出息”;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是“没出息”;孩子上课说话,是“没出息”……在这些父母眼里,孩子们没出息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经常使用带有惩罚性质的语言,会使她养成自卑胆小的性格,或者产生对立情绪。孩子虽小,心中也有一杆秤,成人的每一句评语,都能让她那敏感的心灵快乐或者悲伤。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要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不比体罚小。体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伤害的则是孩子的心灵。受“心罚”的孩子被摧毁的往往是自尊心,被打击的是自信心,被扼杀的是智慧。在一个孩子面临重要的人生选择时,指导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女孩子的心,尤为敏感与脆弱,与其居高临下地严加管束,不如平等善意地以诚相待。所以,成功的父母在教会批评之前,先教会孩子欣赏自己,欣赏她人,欣赏人生。他们善于观察与揣摩子女的心态处境,当孩子沮丧时,会用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孩子自卑时,不忘用她的“闪光点”燃起她的自信心;当孩子痛苦时,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这样,孩子的理想之花就会渐渐开放。

让我们记住叶兆言先生的话:“奉劝天下父母,多给孩子一点赞美,让她们从小就会欣赏世间的一切。对于父母,孩子无论成功与否,都要接受。能不能出人头地,是她自己的事,各人头上一方天,没必要强求孩子干什么。人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能把每一步都走踏实了,这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