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10420600000029

第29章 体贴入微,做女孩的心理医生(1)

做错事后拒不认错的女孩怎么教

许多孩子犯错后死不认错,即便身处“案发现场,证据确凿”也矢口否认自己的过错,有时还会将错误转嫁到一些“科幻人物”身上,让父母哭笑不得。面对死不认错的孩子,有些父母实行棍棒教育,十八般武艺用尽,但效果甚微;有些父母则糖衣炮弹,连环攻击,结果不但起不到相应的效果,还助长了孩子的“士气”。对此,许多父母苦不堪言。

孩子犯错后拒不认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独生子女身上尤为常见,几乎每个独生子女家庭都遇到过类似的情景。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心智不够成熟,尚不能形成明确的判断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追寻一种所谓的“青春价值”,一旦遭到父母否认,她们便觉得“成长”的进程受到阻碍,觉得如认错就等于否定了自身价值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她们就会坚决不认错。

虽然孩子拒不认错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如果父母放任孩子,让孩子不爱认错的坏习惯一直发展下去,那么将会对孩子价值观、人生观、交友观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父母应当仔细分析原因,善用引导方式,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教育,帮助孩子在认错与学会认识错误之间画上等号。

孩子死不认错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孩子的个性问题,往往这种孩子性格比较任性、霸道、执拗、爱面子;其次孩子怕承认错误之后面对的将是严厉的惩罚;最后是孩子和成人看法不一致,孩子不知所“错”。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拒不认错,对此父母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个性问题而拒绝认错的孩子,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告诉孩子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如果过分爱面子,不顾一切地为了顾全“面子”,而忘记并舍弃自己最需要干的事情,那就会本末倒置,因小失大了。此外,针对此类性格的孩子,父母教育她时需要看场合,讲方式,要做到“家丑不外扬”。当孩子不能马上认错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因害怕惩罚而拒不认错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变教育方式。许多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是训斥就是打骂,这样只会让孩子惊恐万分,无所适从。因此,父母首先要转变教育方式,坚持正面教育,以身作则,鼓励孩子知错就改。

如果因看法不一致让孩子不知所措,父母应当交换角度,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尽量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考虑时间。父母要帮助孩子分析过错,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在那儿,从而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这样对于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任性偏执不服管教的女孩怎么教

“孩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了,最近成绩严重下滑。等到有一天,老师打电话到家里,我们才知道孩子原来经常逃学。每天早上总是看见孩子穿戴整齐,向我们道完再见就背着书本往学校的方向走去了,但是怎么会逃课呢?更让人气愤的是,她还用复写纸摹描我的字迹,造假请假条。我是该骂的也骂了,该打的也打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骂完打完持续不了几天,孩子又开始逃学了,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养个孩子怎么那么难啊?”

陈先生无可奈何地向自己的同事吐起了苦水……

一般说来,孩子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孩子的任性,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就会使接子养成专横的毛病。众所周知,任性的孩子,长大以后很有可能发展为刚愎自用、爱钻牛角尖的人,很难与人和睦相处,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任性,是现在孩子的通病,研究表明,在独生子女中,有60%以上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任性行为。她们大多享受着两辈的爱,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由于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的溺爱,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任由自己的性子做事。常常将“偏不”“我不”等词语挂在嘴边来显示自己的需求,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她们的情绪和要求。如果父母一味地妥协,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胃口”,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任性。

父母想要孩子改掉任性的习惯,首先要明白孩子任性的原因。

一般而言,孩子任性发脾气,通常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娇惯、放纵、迁就,让孩子有种自我优越感;二是大人对孩子的非分要求,教育方法不当,一味批评训斥,不讲道理;三是孩子想引起家长的注意。因此,对于任性的孩子,父母应当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冷静处理。

所有任性的孩子大多是在这样一个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对父母提出要求—父母拒绝—继续要求—父母拒绝—哭闹—父母妥协。面对任性的孩子,父母不知如何是好,不妨参考一下这样的方法:

吴妈妈接女儿放学回家后,便忙着开始做晚饭,让女儿在客厅独自玩耍。可是不一小会儿,女儿便来到厨房,央求妈妈和她一起玩。妈妈告诉女儿爸爸一会儿要回家了,得准备晚饭。没想到女儿不依,大哭大闹起来,甚至还摔东西。吴女士一狠心,不管女儿,就回到了厨房。

一会儿,客厅没了动静。吴妈妈一看,女儿正在一边自娱自乐。事后,吴女士总结了一条经验:面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不妨冷静处理,把孩子晾一边,不理不睬,任由孩子大哭大闹。这样一来,孩子一看自己的“小伎俩”起不到任何作用,也就偃旗息鼓了。

父母不妨学一下吴妈妈,面对孩子的种种理由与各种胡闹行为,采取不解释、不劝说、不争吵的办法,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做你正在做的事。切忌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她讨价还价,事后给予孩子一定的肯定。

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父母放任孩子的任性,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就会使接子养成专横毛病,从而影响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父母应当分析孩子任性的原因,采取冷静处理的方式,对孩子不理不睬,无视孩子的各种理由与胡闹行为。

提无理要求爱慕虚荣的女孩怎么教

面对种种的诱惑:神气的汽车模型、多功能书包、新款运动鞋……孩子往往会败下阵来,哭闹着要求父母满足她们的“想要”。面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有些父母能够理智地分清孩子的“想要”与“需要”,不为孩子的“花言巧语”动容,有些父母则耐不住孩子的“糖衣炮弹”,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

这几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步入了一种误区:但凡是“掌上明珠”提出的要求,父母不惜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殊不知,在这样的畸形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也必然是畸形的。父母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孩子会愈发任性,过分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从而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

孩子由于年龄尚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自我把握能力不够,再加上生活经历不深,还无法建立评价事物的正确标准,这时就需要父母积极、及时地引导,如果要求无理,父母要果断拒绝。那么父母应当怎么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呢?

面对孩子的要求,父母首先应当区分“想要”与“需要”。通常来说,孩子提出的要求只是一种心理需求或兴趣的表现。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父母就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那么父母要给予坚定的回绝。同时父母也要像孩子讲明拒绝的理由,如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允许等,让孩子学会理解大人,千万不要为孩子“糖衣炮弹”的攻势所动容,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只会让孩子抓住你的软肋,等待你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突击。

如果孩子还是唠唠叨叨不肯放弃自己的“想要”,父母不妨先转身去忙自己的事情,对于她的要求不予回答,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来应对。等孩子安静下来后,父母不妨及时对孩子进行“热加工”,给她讲讲道理,给她安慰,在孩子面前始终充当一个“说理者”而非“命令者”。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理性起来。

为了预防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父母不妨在每个阶段给孩子订立一个购买规则,对孩子实行一定的消费限制,比如:限制孩子买衣服鞋子的次数以及价格、明确零花钱的使用权限以及相应奖励措施,通过具体的规定和措施,帮助孩子树立理财意识,形成节俭的好习惯,从而告别提出无理要求的时代。

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的女孩怎么教

“女儿上四年级了,可是什么都不会做。上学前一天晚上我得帮她把书包整理好,早晨一起来得给她穿衣服,有时她不爱吃饭,我还要喂她吃。晚上学习时,一会儿妈妈这,一会儿妈妈那,比如:‘妈妈我的本子找不到了。’‘妈妈,这道题不会,你来帮我吧!’以前,我想多帮女儿干点事,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确实,女儿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女儿处处依赖人的性格也确实成了问题,外套我给脱,脚我给洗,牙膏我给挤……有时,我想让她自己干,我刚一说,她立刻就反驳过来:‘妈妈,我又给你考了全班第一,作为奖励,你也应该给我洗脚吧?’说完还又添上一句,‘谁让你是当妈妈的?你以为当别人的妈那么容易呀?’”

王女士用无奈的语气向自己的同事讲述孩子的种种行为。

众所周知,依赖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障碍。过分依赖父母的孩子,独立性较差,做事没有主见,对问题缺乏自己的判断,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缺乏创新的勇气。未来社会需要创造性、独立性的人才,竞争激烈、压力重重,孩子一旦离开父母亲人建造的水晶宫,走向社会,就会像离开水的鱼一样难以生存,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因此,父母应该付出全部的爱帮助孩子克服过分依赖她人的心理,让孩子融入到这个社会。

一般而言,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过于优越的环境,家长全权包揽孩子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表现在孩子的自信心不足,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具备某方面的能力,从而人云亦云。在这种情形下,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想法,遇事变得优柔寡断、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