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做生意做推销
10423100000039

第39章 拥有良好的经商心态(2)

一般来说,投机是所有商人都具有的心态之一。投机心理也叫赌博心理。是凭着侥幸、运气,期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大的收益。有投机心理的生意人往往在其他方面也经常以这种心理来做事。大者拿出生命、前途、事业;小者拿出资产、金钱、物件当做赌注,在其认为适当的时候,便毅然投入到此机会中来,全力一搏,希望能有超常获得。投机心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中的一部分。有这种心理的人会认为人生在某些情况下是依赖运气好坏的一种赌博。

投机心理在企业投资中,反映在生意人身上的现象并不明显。这是由于企业投资的特点决定了投机心理在经营运作中没有充分展开的余地。但也不是说企业投资过程中完全不存在投机心理。

举例来说,股票交易中,几乎每个生意人都有投机心理。投机现象在股票投资的每一角落、每一时刻都存在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投机是伴随着股票投资应运而生的事物,是股票投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生意人既然都有求利心理,那么产生投机心理就不可避免了。也可以说投机心理是求利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投机心理是由生意人情愿承担较大的风险,同时希望在短期股价的跌涨中获取较大收益的目的引发的。投机心理使生意人对股票市场上股价的上涨与下跌非常关注。看准市场行情的时候,在价格幅度变动大的股票上投入资金,通过频繁的买进卖出,赚得利益。生意人与投机者在行情上涨势态已成大局之时,就会加入到投机者的行列,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交易获利。在下跌势态已成定局时,也会加入到投机者的行列,在高价位卖出原来低价买进并持于手中的股票,以便在低价位时再购进持有,赚取其间的价差。

生意人有投机心理的同时。也应有承担较大风险的心理,一旦投机行为与股票市场的走势背道而驰。低价买进的股票不但没有上扬而且继续下跌,高价买进的股票被套牢,又不愿在低价位上忍痛割舍抛售,酿成的损失也是很大的。故此,有投机心理的生意人相对于希望获得稳定的股息收入,通过长期股票价格的波动获得资本利息的增值的生意人而言承担的风险要大很多。因此可见,做生意固然要投机,但过度投机却必然导致生意的失败。

李嘉诚金言:未攻之前一定先要守,有一个政策的实施之前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当我着手进攻的时候,我要确信,有超过百分之一百的能力。换句话说,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才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心胸狭隘做不大生意

俗话说,无商不好。这句话其实只说对了商人的一个方面,从许多成功商人的经历来看,过于狡诈、刁钻的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相反,那些本着吃亏是福的观念去经营的人,往往会成为事业的成功者。

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无处不在,许多场合生意人之间的竞争不但十分激烈而且还很具独特性。生意人对自己经营的企业或持有的证券,无论是从规模、种类上,还是从质量、数量上都感到不满意。看到他人在各方面强于自己,于是不甘心落后。努力追赶,互相攀比。这种狭隘的心胸对于生意人来说是要不得的。

狭隘心胸的形成有许多因素,由于这些因素在生意人心里产生的影响、作用的角度不同,攀比心理也不都是相同的。强烈的自尊心促使自己不能落后他人;自卑感总认为不如他人会遭到嘲笑和讥讽;好胜心使自己做超极限动作……当看到己不如人时,心里便出现了一种不平衡。不去分析双方面的内因、外因,只想拼命赶上并超过对方。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称这种人为“红眼病”,其实这正是狭隘心胸生意人的“红眼病”患者。因此,这种狭隘心胸是投资心理上的一个误区,可以称之为狭隘顽症。与之相比,有的人看到人强于己时并不是嫉妒而是抱着一种羡慕心理,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正确认识差距,找到产生差距的原因。通过努力,达到赶超的目的。这才是正确的经商意识。

生意人的狭隘心胸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狭隘心胸从产生到结果都会给生意人带来坏处。生意人在此心理的作用下。对自身条件往往会作出过低或过高的判断。在比较时,自己所拥有的资本即使与他人各有优劣短长,也总是看到自己不如意的一面和对方优越的一面,不能客观地认识双方利弊,而作出己不如人的错误判断。当为了赶超对方,决策投资的时候。本来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都不具备投资条件,却又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将不正确的决策付诸实施。其结果只能是欲速不达,惨遭败绩。然而,这只是狭隘心胸给自身带来的损失。更为甚者,很有可能会给他人带来弊处。当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很难在短时间内缩短时,狭隘心胸便会进一步加深,产生不正当投资的想法,如对重要的原材料市场超计划投资,实行短期垄断,给对方造成短期内的损失,使产品不能及时出厂,影响对方企业信誉形象等。而自己由于原料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受阻,损失更为惨重。这种损人不利已的做法除了发泄由狭隘心胸引发的怨恨情绪外,再就是损坏了自己的声望和人格,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毁了自己。也毁了生意。

失败后要有信心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人没有经历过失败,但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没有信心,不能够自己站起来。李嘉诚在创业之初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而他却能够从失败中找到一条成功之路。

李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再努力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失败的最终承担者也只有董事长本人。企业的成败都与李嘉诚的关系不大,这使十分渴望向社会证明自身价值的李嘉诚下定决心要自立门户。因此无论老板怎样赏识。再三挽留,他都决意要离开。他要用自己平日点滴的积蓄从零开始,亲自创业。

1950年夏天,说干就干的李嘉诚以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向亲友筹借的五万港元在筲箕湾租了一间厂房,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塑胶玩具和简单日用品,由此起步,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创业之路。

在创业最初的一段时期,李嘉诚凭着自己的商业头脑,以“待人以诚,执事以信”的商业准则发了几笔小财。但不久之后,一段惨淡经营期来临了。几次小小的成功,使得年轻且经验不足的李嘉诚忽略了商战中变幻莫测的特点,他开始过于自信了。几次成功以后,他就急切地去扩大他那资金不足、设备简陋的塑胶企业,于是资金开始周转不灵,工厂亏损愈来愈重。过快的扩张,承接订单过多,加之简陋的设备和人手不足,极大影响了塑胶产品的质量,迫在眉睫的交货期使重视质量的李嘉诚也无暇顾及愈来愈严重的次品现象。于是,仓库开始堆满了因质量问题和交货的延误而退回来的产品,塑胶原料商开始上门催缴原料费,客户也纷纷上门寻找一切借口要求索赔。

从做生意开始就以诚实从商、稳重做人处世的李嘉诚付出的代价是很惨重的。这种代价几乎将李嘉诚置于濒临破产的境地。

这段时间,痛苦不堪的李嘉诚每天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忙着应付不断上门催还贷款的银行职员,应付不断上门威逼他还原料费的原料商,应付不断上门连打带闹要求索赔的客户,以及拖家带口上门哭哭闹闹、寻死觅活要求按时发放工资的工人们。

充满自信心的李嘉诚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他独自创业的最初几年里初尝成功的喜悦后,随之而来的却是灭顶之灾。1950年到1955年的这段沉浮岁月,直到今日,李嘉诚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这是李嘉诚创业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它沉痛地记录了李嘉诚摸爬滚打于暴雨泥泞之中的艰难历程,它用惨重的失败反映李嘉诚成功之路的坎坷不平和最力心痛的一段际遇。

失败其实并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失败之后是否仍有信心,能否继续保持或者拥有清醒的头脑。像任何身处逆境的人一样,李嘉诚经过一连串痛定思痛的磨难后,开始冷静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分析市场走向。

在种类繁多的塑胶产品中,李嘉诚所生产的塑胶玩具在国际市场上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了,似乎已经没有足够的生存能力。这就意味着他必须重新选择一种能救活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他塑胶厂的“转轨”。其后他果然从意大利引进了塑胶花生产的技术,并一举成为港岛的“塑胶花大王”。

累不累,想想商界老前辈

今天,人们日益渴望超越平凡的生活,渴望换个活法,不愿再“几代人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想换一种与父辈不同的活法。这是自我的一次觉醒。

我们想发财,我们想成名,我们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是这些想法常常只是无用的沉思默想。我们所琢磨而想要得到的大多数东西,是以抛开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以及冒着可能变成默默无闻的人的风险为代价而得来的。每一次我们取得某些成绩,往前迈进一步,都得用自己熟知的生活条件去换取不确实且又陌生的环境。尽管大多数人心想他们在努力获得成功,可是他们只不过在装装样子,做做姿态。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不想做的事,就是摆脱我们所熟悉的单调无味的工作,可见换一种活法有多么难。

在我们能够取得成功之前,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成功意味着变化和失败的危险,那些不愿努力去干一番大事业的人们的失败是平淡无奇的,也是鲜为人知的。而那些试图取得一鸣惊人的成就的人们的失败则是广为人知的,而且一般来说。平凡的失败者还对这样的失败发出心满意足的叹息。

同样,成功也需要具有敢于冒不被他人赞同的危险的勇气。所有超越一般标准的独立的思想、新颖的见解或者努力,皆会招致非难,这种非难包括怀疑、嘲弄,乃至诉诸暴力的伤害。

要坚持做任何超乎寻常的事情,都需要有内在的力量,而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