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做事做生意做推销
10423100000040

第40章 拥有良好的经商心态(3)

只有这样新的活法。才能成功,也才能大踏步地走下去。真正超越这平凡的生活,从而窥见人生那光辉而又有壮丽的景致。

常听有人抱怨早出晚归,活得太累。但当你看了清代商号学徒的艰辛,你便会把这个“累”字吞进嘴里。

清代山西商号在店员、学徒的录用上十分严格,慎之又慎。学徒年龄必须在15—20岁之间。身高5尺,五官端正,仪态大方,家世清白,懂礼貌,善珠算,精楷书,不怕远行,能吃苦。学徒人号,须有人担保。入号前,由主考人当面测试其智力,试其文字。通过者,择日进号。进号称请进,表示人才请人,前途不可量。

入号后,总号派年资较深者任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业务技术,包括珠算、习字、抄录信箱、记账、写信等,学习蒙、满、俄语,了解商品性能。熟记银两成色。

二是职业道德训练,主要是重信义、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幸辛苦、戒奢华,并派往繁华商埠,以观其色。

山西商人的习商谚语充分说明了其对学徒要求之严。谚称:“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商倍加难”;“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散”;“快在柜前,忙在柜台”;“人有站相,货有摆样”。

在山西商人中还流传着这样的学徒工作规矩:“黎明即起,侍奉掌柜;五壶四把(茶壶、酒壶、水烟壶、喷壶、夜壶和条帚、掸子、毛巾、抹布),终日伴随;一丝不苟,谨小慎微;顾客上门,礼貌相待;不分童叟,不看衣服;察颜观色,惟恐得罪;精于业务,体会精髓;算盘口诀,必须熟练;有客实践,无客默诵;学以致用,口无怨言;每岁终了,经得考验;最所担心,铺盖被卷。”

所谓站柜台,就是学徒三年始终在柜台前站着,吃住在商号,不放回家,三年后才放半月假。

想想这些学徒的艰辛,你现在所受这点滴之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把生意看做你的情人

有时听到一些生意人无可奈何地唉声叹气:“好辛苦,没有办法啊,为了三餐。”

做生意真的是这么没有乐趣的单纯的谋生手段吗?认为做生意没有乐趣,会使你过分严肃,谨小慎微,总害怕出错,怕打烂饭碗,结果恰恰相反而容易出错。

认为做生意没有乐趣,很难使你真正喜爱你的工作,以致窒息自己的进取心和创造欲,使你的生意停滞不前,无所作为,甚至导致失败。

你应把你的生意看做自己的情人。这样,你与“情人”的关系就充满了激情,充满了乐趣。你投入的感情越真诚,得到的回报就越多,生意就更为顺手。

有些人工作后回到家里,告诉家人的仅仅是工作如何繁重、劳累之类的话,这种人的生意往往不很成功。

而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往往会激动地告诉妻儿,他怎样面临一连串的竞争,又如何一一对付过去;或是试图把产品卖给一个大主顾时的惊喜和担心;又或他开发一种新产品时的兴奋和订单似雪片一样飞来时激动得全身发抖的情形。

李嘉诚金言: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地学习,把握时机。

求神拜佛不如求自己

从哲学角度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几千年,并且在渐渐走向唯物主义的胜利终点,与此同时,唯心主义的残余却仍在作祟。

中国不少商人是很信神信鬼的。大凡开张庆喜,店里免不了要请一尊财神,到庙里烧香还愿也是常事。不少人家里有各种版本的算命预测之类的书籍,遇上重大决策,不翻一翻,捏算捏算,总也放不下心来。

最为时髦的是对数字的迷信。综合近年来中西合璧的情况,一般兆凶的数字包括星期五、七、十三等。兆吉的数字包括六、八等。这种毫无道理的迷信,却有相当多的人相信,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这些数字真有那么大的神效吗?

我们就以“8”为例吧!“8”其实是一个平平淡淡并无任何意义的死数字。相信这个数字的吉凶意义,并无科学根据。若是为了赶一下时髦,倒也没有什么。若是信得入神人化,弄得神魂颠倒,那还是很成问题的。因为。相信这一套的人不能掌握自我命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严重缺乏信心,才会向神灵求助,希望得到保佑。迷信的氛围,往往是阴冷的、低调的、悲观的。

这种氛围对于需要在商战中拼搏的老板来讲,是十分不利的。我们知道,现代商战中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这要求我们目光敏锐,头脑冷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这不仅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和自信,需要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如果我们把企业和自己的前程把握在神仙鬼怪的手里,我们总有一天会失去一切。

保持对生意的兴趣和热情

从事一件工作,一定要有相当的耐力,专注工作,借以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成功的生意人懂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辛苦的工作,他们视工作为乐趣。须知:“要怎么收获,需先怎么栽培!”

从前有个农夫有一匹马,马的活儿很多,而农夫给它的饲料却很少。于是,马就乞求上帝为他另找一位主人。这个愿望实现了。农夫把马卖给了陶器匠。马很高兴。不成想陶器匠那儿的活儿更多更累,饲料给得比农夫还少,马又抱怨自己的命不好,乞求上帝再为他另找一位好主人。这个愿望也实现了。陶器匠把马卖给了皮革匠。当马在皮革匠的院子里看见马皮的时候,不禁大声哀叹道:“唉,我这个可怜虫!还不如跟着原来的主人好。看样子把我卖到这里不是要我去干活儿,而是要剥我的皮。”

在当今赚钱机会比比皆是的社会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人大有人在,今天生意隆重开张,明天赚了一把就关门,后天再新开一家店铺,也是经常可以见到的现象。但长此下去。每种生意都不精通,始终无法树立起自己的商业形象,恐怕就真要遭到当乞丐的命运了。

当然,选择从事何种生意时,必须先考虑自己的能力与个性,这个生意确实不能使你充分发挥才能,那么要有及时转行的勇气。但假若因无法忍受生意的辛苦,而想另找一份轻松的行业,那你恐怕永远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意了。

要培养自己对所从事生意的兴趣。对于很多因专注而成功的人,他们的做事专注,并不是捏着鼻子喝苦酒,反而像小朋友搭积木,拆了做,做了拆,其乐无穷,乐在其中。辛劳惯了的农民,让他闲上三五天,他便心里发慌,反而不如在地里干活开心。读书人爬格子苦不堪言,但一天到头瞎奔走,不看书,不动动笔便觉得魂不守舍。大抵各行业专注其中的人都是这样。所以有位哲人说人生的一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换一句话说:事业就是生命,为它受苦正是人生乐事,恰像一对情人爱得苦不堪言,一天不见,就会失魂落魄。

于一行爱一行。就有自娱的特性,乐在其中便是自然的事了。因为有乐趣,因为可自娱,专注无须讲大道理也是顺理成章。试问:有什么道理比有感情更能使人进专注的角色呢?比如曹操之于权谋,李白之于诗酒,还有拿破仑之于战争与冒险,毕加索之于绘画。他们这些人专注于其中,既获得自己的事业,也得到了充分的娱乐。若无自娱的乐趣,或让他们放弃心领神会的乐趣,他们便会活得无精打采。

所以,对生意人的成功而言,专注既需要明理,更须有感情引导。只有对一桩生意有了感情的投人,理性自觉会更彻底,行为也才更为自然。

永远不能自我满足

有一位美国作家,曾经这样总结过这些企业巨人所共有的特性:

“他们独具慧眼,能在别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看到挑战的机会。有些企业家反应迅速。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发现机会;有些企业家则干脆自己去主动创造机会。无论是谁,他们都能不顾一切地坚持新的想法,然后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用尽自己的储蓄,有时甘冒生命危险去追求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他们冒着风险,可是他们常常可以找到创造性的方法来化险为夷。”

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李嘉诚,正是这些国际著名企业家群体中的佼佼者。从创业开始,他就充分发挥聪明睿智,不间断地发现机会和创造机会,并且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他从不懈怠;无论取得多么巨大的成就,他也永不满足。他总是那么脚踏实地去实现他的理想。

由于李嘉诚语言温和,不轻易发脾气。一生之中总在自觉不自觉地稳定自我,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非常善于集中精力去处理他应该处理的事情,而力图不让周围的烦恼和挫折影响自己的思考,所以李嘉诚周围的人都对他怀有深切的好感,别人总认为他对事物持有精辟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

李嘉诚非常善于识才,也非常善于用人。他启用人才的标准,总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专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的应得利益。这使得他身边的人才往往都是具有创意、诚实、勤恳,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对事业全身心投入的人。

李嘉诚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用自己谦虚做人的态度和高尚的品德,熏陶和教育他的儿子和一切出任他身边重要职位的有才之人。李嘉诚常说:“做人要尽可能地保持低调,以免树大招风。如果你始终注意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李嘉诚精湛地用人的策略和宽厚待人的作风,也使他的事业如虎添翼。在今日的李氏王国,李嘉诚拥有一个配合得十分默契,对每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有能力迅速作出决定,并为长实、和黄系列业务发展制定策略的令人羡慕的“内阁”。正如马世民所描述的那样:“例如我觉得电讯非常有潜力,李先生认为适合,便立即着手进行。李先生喜欢能源,大家同意,便开始寻找投资机会。在长实、和黄这样一个大集团,能这样迅速作出决定的灵活性十分重要,我们这个内阁可以做到这一点。”

一如香港经济评论家所总结的,“长实的李嘉诚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先知先觉、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经常保持着不断进取、创新的精神,以适应新的情况。”

而且,李嘉诚还综合中国传统式经商方式,以及欧美经商方式的优点,针对每一个收购的目标,他会像欧美的商人一样,事先召集手下,搜集各种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握一次手就确定了巨额的交易,而且从不后悔。其得力助手马世民说:“在我们进行交易时,我们不喜欢律师群集,没有律师在那里会有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