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10423400000030

第30章 细节中的细节(1)

很多人,总不屑一顾于小事和事情的细节。其实,凡事无小事,简单并不等于容易。在处理小事时,你若表现出轻率的样子,会令对方打消与你合作的念头。有时,仅仅是一句礼貌性的问候,一个坚定、信赖的眼神也会让你得到命运之神的垂青。

其实,办事要果断、大胆,更要细心。精细者常常可以因为重视细节而旗开得胜,粗心者则常因忽略细节而兵败垂成。正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因为小事中可能隐藏着大事,小矛盾中可能孕酿着大祸殃。如果把小事看得无所谓,甚至处理得不好,你极有可能因此而为自己埋下祸根。

所以,我们在办事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略细节的重要性,凡事都应做到“滴水不漏”、“一丝不苟”,花大力气把小事做好、做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稳操胜券!

1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

安德鲁·卡内基被称为钢铁大王,他成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实际上,他对钢铁的制造过程懂得很少,他手下的好几百人,谁对钢铁都比他内行。但是他知道怎样为人处事,而这,正是他成功的原因。

小时候,他就表现出组织的才华和领导的天才。等到他十岁的时候,他发现了人们把自己的姓名看得惊人的重要。而他利用这项发现赢得了别人的合作。当他在苏格兰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抓到了一只兔子,那是一只母兔。乖乖!他很快发现了一整群小兔子,但却没有东西喂它们。他想出了一个很妙的法子——他对邻居的孩子们说,如果他们能找到足够的苜蓿和蒲公英喂饱那些兔子的话,就可以以他们的名字命名那些兔子。

这个法子简直是太灵验了,对此卡内基一直不能忘怀。

好几年之后,他在商业界用了同样的方法赚了好几百万美元。比如,那次他要把铁轨卖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而该公司当时的董事长是艾格·汤姆森。因此,卡内基在匹兹堡建立了一座巨大的钢铁厂,取名为艾格·汤姆森钢铁厂。

这是一个谜语,你想,当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需要铁轨的时候,艾格·汤姆森会向谁买?

当卡内基和乔治·普尔曼竞争小轿车市场的时候,这位钢铁大王又想起了那个兔子的故事。

卡内基控制的中央交通公司和普尔曼控制的那家公司,都在争取太平洋联合铁路公司的生意。为了击败对手,大杀其价,实际上已到了毫无利润可言的地步。一天晚上卡内基和普尔曼都要到纽约去找太平洋联合铁路公司的董事长。当他们在饭店见面的时候,卡内基说:“普尔曼先生,我们难道不是在出自己的洋相吗?”“这句话怎么讲?”于是卡内基把他的计划说了出来,他想合并这两家公司。普尔曼十分注意地听着,但是并没有表态。最后他问:“这个新公司叫什么名字?”卡内基说:“当然叫普尔曼皇宫轿车公司。”

普尔曼的脸一亮,“到我房间去,”他说,“让我们来讨论一番。”这次的讨论,在工业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安德鲁·卡内基这种记住并重视朋友和商业界人士名字的方法,是他领导才能的秘诀之一。他以能够叫出他的许多职工的名字为骄傲,而且他很得意地说,当他亲自主管钢铁厂的时候,从未发生过麻烦。

在人际交往中,当与你曾打过交道的人再次见面,如果对方能一下子叫出你的名字,你一定会感到非常亲切,对对方的好感和信任也油然而生;而如果对方只觉得面熟,再次向你请教“贵姓”,双方一定都觉得非常尴尬,亲切愉快的气氛也会一扫而光。

在与陌生人的第一次交往中,你可能与对方谈得很融洽,并且彼此通过第一次的交往,已有了成为好朋友的可能。可当你们第二次或第三次见面时,你却忘了对方的名字,甚至只得向对方再次询问他(她)的名字。此种情况下,对方就可能失去了对你的信任,你们的交往可能会走向失败。

这并不难理解,一般人对于自己的名字都很看重,从内心里都非常希望别人能记住自己的名字,并在见面时亲切地叫出来。如果你忘了他的名字,他就会感到你对他轻视,并不是真心实意地和他交往,于是他对你就不会有好的态度了,甚至拒绝与你来往,这样的事情是很常见的。可以设想,你连对方的名字这种细小之事都记不住,别人又怎能信任你,为你办事情呢?

记住对方的名字看来是一桩小事,做到与否,带来的效果却大不一样。

在一家旅馆的大厅里,一位客人来到服务台前办理住宿手续,还未等客人开口,服务小姐就先说:“某某先生,欢迎您再次光临,希望您在这儿住得愉快。”客人听后十分惊讶,露出欣喜的神色,因为他只在半年前到这里住过一次。这位客人因此而感受到了莫大的尊重,进而对那位服务小姐,甚至对她所服务的旅馆产生了信任和好感。

美国邮政总局局长法利能叫出五万多人的姓名,能记住与对方交往的许多细小之事。他每到一处不仅可以和许多人攀谈聚餐,还能拍着某人的肩膀,了解他的太太和子女的近况,询问他家后院里种植的蜀葵长得如何等等。

在任何语言中,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本人来说不就是最亲切、最甜蜜的字眼吗?

记住别人的名字,是对别人的重视和珍惜,因为你叫得出对方的姓名,了解他的一些细小之事,对方就会觉得你很重视他,这样别人才会乐意与你交往,乐于帮你办事。

2重要的事情先做

因为人们要做的事情很多,而时间又极为有限,所以一定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在此,要坚持的原则就是:重要的事情先做。

有句话叫做,一个人一生中只能做一件事。排除极个别天才人物,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是致力于一件事情,数十年如一日地做,做好了追求更好。因为万事艰难,而人的能力与时间又极为有限,贪多往往一事无成。所以,最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一次做好一件事情。

某家医药公司的总经理在刚上任的头几年,他就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研究工作上,考虑发展方向,制订研究计划,搜罗研究人才。这家公司原先从来不曾在研究领域占有过优势,就是跟在别人后面也常常感到非常吃力。这位总经理虽然不是一位科学家,但他明确地意识到公司决不能再花五年时间去做别人五年前就已经在做的事了。公司必须要有自己的发展方向,要开发自己的产品。就这样,他花了五年时间,终于在两个重要领域使公司处于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重要的事情先做,是要求人们摆脱昨天,勇于创新,不是忙忙碌碌地解决问题,以极高的效率正确地做不正确的事;而是关注外部世界,把握机会,做好正确的事。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最佳的效益。它不仅反映在时间上的推陈出新,而且也反映在空间上的厚此薄彼。企业应当集中力量搞好创造了90%业绩的10%的业务,而不要把90%的收人和精力投到只带来10%收益的90%的业务中去。

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10%的业务怎么会创造出90%的利润?这一看法是许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

尽管一家公司可能有几千名客户,但大多数的订单却集中在数量极为有限的几家客户手中。在企业的生产线上可以装配出上百种产品,但产量最大的也只不过寥寥可数的几种,如此等等。在市场、最终用途、销售渠道方面也莫不如此。推销更不例外:在几百名推销员里,2/3以上的新业务来自为数很少的一小部分人。在工厂里,少数几个产品占了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研究项目中,重要的实验室创新总是由少数几个人做出来的,这一点已成定律。

实际工作中的人事“问题”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大多数的抱怨总是来自少数几个职位或某一个雇员群体(例如,年纪较大的已婚妇女或夜班清洁工)。同样,大多数的旷工,人员流失,甚至事故的发生也无不如此。根据对纽约电话公司的一些调查,甚至连员工生病也符合这一规律。

如今,这一规律已被企业广泛用于各个方面,诸如产品开发、市场销售、人员管理等。海尔还依此道制出了20/80的原则,也就是20%的干部去带动提高80%的群众。张瑞敏凭此打造出一支无坚不摧的队伍,正是他一贯坚持抓关键的结果。

3办事讲究小心谨慎

世上的事情都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分寸。有一分谨慎就有一分收获,有一分疏忽就有一分丢失。十分谨慎就完全成功,完全疏忽就会彻底失败。办事只在讲究一个谨慎用心。

许多人在办事时,开始比较谨慎,过不了多久,就松懈下来了;有的人对大事、难事比较谨慎,对小事、容易事就疏忽。生活中不是常常有因忽略小事而酿成大祸的惨痛教训吗?到了困难的事情面前一筹莫展,还不是在容易事前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吗?如果不想失败,就要十分谨慎。尤其在事物进展到尾声时切勿疏忽大意,以防前功尽弃。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训。

战国时,秦国国富民强,气势最盛。秦武王以为从此可高枕无忧,便以骄色示人。一谋士见势不妙,便进言提醒武王道:“诗曰,‘行百里者半九十’,指的是把持到最后关头的困难。今天的霸业是否能成,还得看各方诸侯是否出力。然而大王现在就沾沾自喜,以骄色见人,而忽视图霸的准备,若让它国知道了,受诸侯攻击的恐怕非楚而秦了。”秦武王虽精于政治,其霸业也只维系了短短的4年。可见他没有听进谋士的忠言。

在施政方面,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居安思危的,要数唐太宗李世民了。

太宗常对左右说:“治国之心犹如治病。病人希望尽快痊愈,求医心切。如果病人能认真听从医生的嘱咐,配合治疗,病就痊愈得快;反之,恐怕就要使病情恶化,甚至丧命。治国也是同理,要想保持天下安定,就得事事谨慎;若在关键细节上有疏忽,必招亡国之祸。现在天下的安危全置于我一人肩上,因此,我要慎重地警惕自己。即使歌功颂德,我还需检点自己的言行,加紧努力。但是,只靠我一人是难有作为的,希望你们能做我的耳目,发现我有过失,请直言无妨,君臣之间如有疑惑而不说,对治国是极其有害的。”

唐太宗如此开明,才引出善谏的魏征,以这种态度施政,才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有一段话说得很精辟:“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这一点已经弄清楚了。”要想办事顺利,就要小心谨慎,顺风满帆不掉以轻心,以“安全驾驶”的姿态去把持最后关头。

4心细如发成大事

办事要果断、大胆,也要心细。交际中的细节,直接关系到交往的成败、办事的成败,正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精细者常常可以因为重视细节而旗开得胜,粗心者则常因忽略细节而兵败垂成。

宋代的米芾是个大画家,专爱收集古画,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程度。他在汴梁城闲逛时,只要发现有人在卖古画,总会立即上前细细观赏,有时还会要求卖画者把画让他带回去看看。卖画者认得他是当朝名臣,也就放心地把画交给了他,他便连夜复制一幅假画,第二天将假画还去而将真画留下。由于他极善临摹,那假画的确足已乱真,故此得到不少名人真迹。

又一日,当他又用此法将自己临摹的一幅足以以假乱真的假画还去时,画主人却说了一句:“大人且莫玩笑,请将真画还我!”米芾大惊,问道:“此言何意?”那人回答:“我的画上有个小牧童,那小牧童的眼里有个牛的影子,您的画上没有。”米芾听罢,这才叫苦不迭。

上述这个极易被人忽略的小牧童眼里牛的影子,就是细节,而一向“稳操胜券”的米芾,也正是“栽”在眼中的牛这个小小的细节上!类似的情节还常常见于文学作品,如《聊斋志异》中就有一篇。

有个老人一向为人豪爽,常常主动借钱接济四方。有个好赌的无赖听说此事,就找到老人也想借钱,老人于是答应了他。可也就在这时,老人却发现了这位借钱者的一个极其熟练的动作——这位借钱者见案头放着几枚铜钱,便伸出手来,将那几枚铜钱“高下叠放,如此再三”。老人立即由这个细节看出,此乃赌徒的习惯动作,故此不再借钱给他。

不妨再让我们细品一件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真人真事。

国内有家工厂,为了能从美国引进一条生产无菌输液软管的先进流水线,曾做了长期的艰苦努力,并终于说服了对方。可是,也就是在签字的那一天,在步人签字现场那一刹那,中方厂长突然咳嗽了一声,一口痰涌了上来,他看看四,周,一时没能找到可供吐痰的痰盂,便随口将痰吐在了墙角,并小心翼翼地用鞋底蹭了蹭,那位精细的美国人见此情景不由地皱了皱眉。

显然,这个随地吐痰的小小细节引起了他深深的忧虑:输液软管是专供病人输液用的,必须绝对无菌才能符合标准,可西装革履的中方厂长居然会随地吐痰,想必该厂工人素质不会太高,如此生产出的输液软管,怎么可能绝对无菌!于是美国人当即改弦更张,断然拒绝在合同上签字——中方将近一年的努力也便在转眼间前功尽弃!一个“细节”砸了一笔生意,这难道不值得三思!那么,如果注意了细节又会怎样?请看下列事实。

某公司高价招聘一位白领员工,不少能人前来应聘,但只有一儿顷利过关,为什么?因为细心的经理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这就是当女服务员为这些应聘者递来茶水时,只有他一人挺礼貌地站起并用双手接过,还说了声“谢谢”。

无独有偶,有家幼儿园招聘园长,在众多的应聘者中也是只有一人顺利过关,其原因也是因为一个细节——大家在上楼梯时,只有她为站在那里的一个小男孩儿擦了擦鼻涕。而这个被大家忽略了的小男孩儿,乃是招聘者提前安排好的。

幼教工作者理应充满爱心,理应真诚地热爱孩子,而那位有幸被录用的女士也正是通过主动为孩子擦鼻涕的细节体现了她的神圣的爱心。

如此看来,“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的说法肯定不错。既然如此,在交际场合尤其是事关重大的交际场合,请千万注意细节,千万做到“滴水不漏”、“一丝不苟”。也只有如此,你才能真正地稳操胜券!

5对不同的人要运用不同的交往之道

善于交友是一种能力。有些人不会交友,也不会办事,所以处处感到别扭,仿佛到处都有路障。有些人则善于交友,所以并不感到做人办事之难。前后两种不同的结果,取决于你交友办事是不是看清了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交友办事要看清对象,并学会与不同的人交朋友。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交往之道,随机应变,才能事事顺利。

与同事交朋友,要不失恭敬

同事之间朝夕相处,可谓低头不见抬头见。时间久了,彼此都很了解,说话办事全无初识时的拘谨与认真,这也是很自然的。但也不能认为天天见面,相互很熟悉就可以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失去恭敬。同事毕竟是同事,彼此间要相敬如宾,恭恭敬敬。这是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所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