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10423400000031

第31章 细节中的细节(2)

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人的天性。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十分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切忌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同事的自尊心。

与同事在一起工作,少不了要请求同事帮助。有的人一呼百应,同事很乐意助他一臂之力;有的人却缺乏号召力,同事不太愿意帮忙,这都是平时对同事不恭敬,没有人缘造成的。

与下属交朋友,要以心摸心

与下属交朋友,要做到以心换心。最受下属欢迎的上司要能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只有这样的上司才会受下属的爱戴,也只有这样的上司才能使公司上下一心,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共同为公司的发展作出努力。

一个成功的上司常常关心体贴自己的下属,有时他们做得简直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以至于让下属感激涕零、心悦诚服。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上司如果从心底里尊重下属,看重下属,下属自然会卖力效忠。

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只要上司付出真心和真情,就会获得下属的拥戴,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为上司效力。下属才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上司,从而促进上司在事业上的发展。

与客户交往,不要只谈交易,要讲人情

与客户交朋友,不要只谈买卖,不谈交情,对客户要关心、爱护和体贴,使买卖双方不单纯是一种商业关系。而是富有“人情味”的,使顾客产生一种亲切感,在得到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还得到精神情感上的满足。

美国有位叫玛丽·凯的女士,曾叙述她买轿车的经历和感受。

她想买一辆黑白相间的轿车,就去汽车店挑选。在第一家店里,由于推销员没有把她当一回事,她觉得受到了冷遇,转身就走了。

进了第二家汽车店,推销员对她十分热情,向她仔细介绍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与价格,使她感到这位推销员是真正为她着想。当她偶然谈到那天是她的生日时,这位推销员马上请她稍候一会儿,15分钟后,一位秘书拿来一束鲜花,这位推销员把鲜花送给她,并祝她生日快乐。当时,使她感动万分,觉得那束鲜花的价值超过百万美元!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购买了那位推销员向她推荐的一辆黄色轿车,而放弃了购买黑白相间轿车的打算。

一束鲜花成了沟通买卖双方心灵的桥梁,使商店里充满了友善和温馨的气息,使顾客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信任感。此时的买卖当然好做了。

碰到顾客过生日当然很偶然,但这种“人情”意识每时每刻都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我们应该与每一个客户交朋友。

总之,在社会上生存发展,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更离不开与上司、同事、下属和客户打交道,要想求人办事,就要抓住关键细节,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

6交际圈是用心累积起来的

“人到用时方恨少”,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朋友遍天下,用时没几人。如果你也经历过这种难堪,请你赶快亡羊补牢;如果没有,也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交许多朋友,这些朋友有的会成为你的至交,有的会持续交往,但有的也会中断。交朋友固然不必勉强自己和对方,但不妨采取更有弹性的做法,不投缘的也不必“拒绝往来”,而把他们通通纳入你的“交际圈”。

建立“交际圈”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

首先,把你在学校时的同学资料整理出来,并做成记录;毕业经过数年后,你的同学可能会分散在全国各地,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甚至已成为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当有需要时,凭着老同学的关系,相信他们会给你某种程度的帮忙。这种老同学关系,可从大学向下延伸到中学、小学,如能加以掌握,这将是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然,要建立起这些同学关系,需要时常参加同学会、校友会,并随时注意他们的动态,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其次,把你周围朋友的资料建立起来,对他们的专长也应有详细的记录。比如,他们的住所、工作有变动时,也要在你的资料上修正,以防到时找不到人。而要准确掌握他们变动的情况,则有赖于你平时和他们的联系。

同学和朋友的资料是最不应疏忽的,你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如果你不嫌麻烦,在他们生日时写上一张生日贺卡,或请他们吃个便饭,保证会使你们的关系突飞猛进。这些关系若能妥善维持,就算他们一时帮不上你的忙,也会介绍他们的朋友来助你一臂之力。

有人用电脑建立朋友档案,有人用笔记本,有人则用名片册,这些方法各有长处,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记住:与每个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关系,不要“用时方恨少”。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如何保持自己的政治关系网”时说:“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在一张卡片上列出我当天联系的每一个人,注明重要细节、时间、会晤地点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信息,然后输入秘书为我建立的关系网数据库中。这些年来,朋友们给了我不少帮助。”

一个当总统的人都在建立“朋友档案”,何况一般人呢?很多时候,光建立“朋友档案”还不够,还要善于利用“朋友档案”来帮助自己。

杜维诺面包公司是纽约一家高级的面包公司,这家面包公司的老板杜维诺一直试着要把面包卖给纽约的某家饭店。一连四年,他每夭都要打电话给这家饭店的老板,他也去参加那个老板的社交聚会。他还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以便找机会与老板谈谈。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都没有成功。

杜维诺开始反省自己,决定改变策略,收集了这家饭店老板的个人资料,为他建立了一个“朋友档案”,终于找出了这个人最感兴趣、最热衷的东西。这个老板是一个叫做“美国旅馆招待者”的旅馆人士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的热情,还被选举为主席以及“国际招待者”的主席。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他都会出席,即使跋山涉水也决不落下。

给他建立一个小档案后,杜维诺再见到那个饭店老板的时候,就开始谈论他的组织。杜维诺得到的反应令人吃惊,那个老板跟他说了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的,语调充满热情,并且一直在笑着。在杜维诺离开他的办公室前,他还把他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了杜维诺。

在交谈过程中,杜维诺一点儿都没有提到卖面包的事,但过了几天,那家饭店的厨师长打电话给他,要他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

那位厨师长在见到杜维诺的时候说:“我不知道你做了什么手脚,但你真的把老板说动了!”

后来,杜维诺与这位老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说:“想想看吧!我缠了那个老板四年,就是想和他做大生意。如果我不建立他的个人小档案,不去用心找出他的兴趣所在,了解他喜欢的是什么,那么我至今也不能如愿。”

建立和善用“交际圈”是一种深刻了解人,并与之保持有效联系的方式。掌握了这一细节,并善加利用,自然免去了“人到用时方恨少”的苦恼。

7与人交往不可忽视神态举止

一位心理学家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虽然人们是用语言交谈,用语言传播信息,但语言并不是说话的全部。无论是说话者还是听话者,信息的准确传播和接受,都还得借助双方的表情、姿态、动作等肢体语言。

真正会说话的人,不仅会用嘴说,还会用表情和肢体语言。事实上,肢体语言本来就是人们用来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方式,只要通过眼神、表情、手势或姿态等,就能把自己的心意传达给对方。

一个人的讲与听的过程,是交替使用眼睛和耳朵的过程。据语言专家研究,人的感觉印象中,有77%来自于眼睛,14%来自于耳朵,9%来自于其他感官。因此,当我们与人交往时,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否被对方所接受。

有的人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但别人却不爱听、听不懂,或者根本不想听。究其原因,问题很可能就出在他的神态举止上。态度冷淡,会令听众失去听的兴趣;神情倨傲,会伤害听者的自尊心;表情卑屈,会使听者产生怀疑;动作慌乱,会动摇听众对你的信任感……

8对方的细小之事是你办事的敲门砖

在交友办事之中,能够记住对方的一些细小之事,不仅可以赢得对方的信任,而且是你求人办事的敲门砖。

有一个业务员,到一个公司洽谈业务,会谈结束后,负责这项工作的业务科长送他回家。交谈中,业务员无意中说出他母亲在医院住院。结果第二天,那个业务科长就跑到医院去看望他的母亲。这让业务员感到非常惊讶和感激,他没想到对方会记住与他交往的细小之事。结果,在签订合同时,这个业务员很大度地作了让步。这完全是对方注重他的细小之事的结果。

美国第二十九任总统罗斯福能众望所归地当选,原因之一也得益于他记得所交往的人的一些细小之事。

一个名叫艾摩斯的黑仆,写了《仆人眼中的罗斯福总统》一书,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有一天,我的妻子问总统先生,鹌鹑是什么样的鸟?因为我的妻子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鸟。总统不厌其烦地详细解释。当天傍晚,我家的电话响了(艾摩斯夫妇住在白宫的一间小屋里),妻子赶紧跑去接,原来是总统打来的。告诉她在我家屋外的草地上,正有一对鹌鹁停在那儿,叫她从窗户往外看。他为了这么微不足道的小事,还特地打电话来,充分表现出总统先生关怀他人的品格。”

作为一个总统尚能记得与仆人交往的细小之事,并能时时放在心上,这怎么不让属下信任呢?这怎么不叫属下心甘情愿为他效力呢?

有一次,小李去一个单位办事,因为没有熟人,也没有什么用得上的关系,所以所求之事并没有办成,他失望地走出了这家单位。在单位大门口,他意外地遇到了一个人,似曾相识,又好像在哪里见过。当那个人走近时,他突然想起来,在一次文化沙龙上见过这个人,这个人是一个杂文家,当时在沙龙上作了演讲。

小李主动地与对方搭讪:“您就是某某作家吧?”

对方一听小李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停了下来,十分友好地阀:“正是在下,请问先生怎么称呼?”

小李说出自己的姓名,又对那个作家说:“上次在文化沙龙上,我听了您的演讲,您讲得真好。”

接着,小李说出了演讲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主办者。如何向大家介绍,中途有人如何提问,以及这个作家的演讲内容等等。

这个作家见小李连一些细节都记得这么清楚,心里乐滋滋的,信任感油然而生。他笑着对小李说:“没想到你听得这么用心,有些细节我自己差不多都忘了。”接着他问小李来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事。

小李把要办之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作家听了后说:“这是小事一桩,我帮你打个招呼就行了。我跟他们头头是铁哥儿们。”

小李只不过因为参加了那次文化沙龙,对方虽然并不认识他,但因为他注意了沙龙上尤其是那位作家的一些细小之事,就这样顺顺利利地把事情办好了。

通过这些事我们可以知道,不论在工作或生活上,如果你想消除对方的戒备心,使对方对你产生亲近感,你就应该记住与他有关的一些细微事情,并找机会说给他听。这样你就可以赢得对方的信任,办起事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9礼尚往来的细节

送礼,是古已有之的。送礼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有其特定的规律,不能随心所欲、盲目地去做。送礼送得好,可以反映出送礼者的文化教养、交际水平,甚至艺术气质,反映出送礼人对受礼人的了解程度和关系远近。所以,送礼是一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需要掌握的特殊艺术。

每逢以物赠人时,赠送者往往会自谦道:“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话虽是这么说,但在实际上,我们在选择赠品时,都要将其视为友情或敬意的物化,从而对其备加重视。

在一般情况下,选赠礼品时,必须兼顾佳礼标准、禁忌回避等问题。所送的礼品要符合以下几条准则。

礼品要投其所好

送与他人的礼品,首先要符合对方的某种实际需要,或是有助于对方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或是可以满足对方的兴趣、爱好。也就是说,礼品应该投其所好。这就是礼品的适应性。比方说,宝刀理应赠与猛士,鲜花自当送给佳人。若反其道而行之,使礼品“找错对象”,就很准使其适得其所。

人生一世,难免有个大病小灾的。如果亲朋好友中有人生病住院,探望时所带的礼品,就要特别注意其适应性。最好在探望病人之前就了解病人得的是什么病、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如何,以及病人心理、情绪怎样。在我国,一般探望病人所带,礼品都为食品,这就需要根据病情选购。

看望心血管病人,可以带些新鲜水果、银耳、山楂及山楂片;探望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最好带些营养丰富的乳制品;探望慢性便秘的病人,可以送些苹果、梨、香蕉、蜂蜜等润肠通便的食品;看望肾炎病人,可买些速溶奶粉、水果或水果罐头、果珍及蛋卷等高蛋白的食物;探望糖尿病人,最理想的是送豆制品,亦可以送些鸡蛋、鱼、奶制品;患肝炎的病人,需要多种营养,最好带些水果、鸡、鸭、鱼、虾、蜂蜜、糕点、奶粉一类的食品;一般烫伤、烧伤病人,因他们胃口尚好,可以带些他们平时喜爱吃的食物;探望伤筋、伤骨病人,应选择维生素、钙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品,如排骨罐头、骨头汤,会受病人的欢迎;探望肿瘤症病人,一般应带些参类补养物品,如蜂王浆、青春宝之类的营养口服液,经济条件许可的,西洋参是上品。

礼品要有纪念意义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彼此之间的关系一般,送人的礼品务必要着重突出其纪念意义,即要讲究“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而无须过分强调其价值、价格。这就是所谓礼品的纪念性。不要动辄以大额的现金、高档的商品、名贵的珠宝赠送于人。那样的话,非但会让受赠者处于受之不当、却之不恭的两难境地,而且还会给人以庸俗之感。

恋爱中的女人之所以总会为情人送的戒指而欣喜不已、热泪盈眶,并不是因为戒指本身的价值,而是因为戒指所代表的特殊意义。情人之间互赠戒指,就代表着婚恋关系的正式化和感情的更深一层。对一个女人来说,戒指是金银的、镶钻的,还是草木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求婚意义。而若是一只某一方父母家传的戒指,因为其家族纪念的特性,则更能令对方动心,为的就是它的纪念性。

礼品要独具特色

送人礼品,与做其他许多事情一样,是非常忌讳“老生常谈”、“千人一面”的。选择礼品,应当精心构思,匠心独运,富于创意,力争使之新、奇、特。赠送具有独创性的礼品给人,往往可以令其耳目一新,既兴奋又感动,因为这等于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真是这样的话,赠送者在对方心目中往往也会因此而“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