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演讲好口才
10423500000049

第49章 面子功夫与人情法则(3)

爱穿各种紧身衣服的女性,大多是为了突出女性的形体美,以在异性面前更具吸引力。

爱穿新奇样式服装的人,可能具有某种强烈的优越感,喜欢自我表现,但同时也可能有性格不稳定的因素。

发型随便,不讲究的人,可能是个生活朴素,实在没有过多追求的人,也可能是个自信、固执、敏感性较差、不在乎舆论的人。

将长发推成平头或剃成光头者,可能表示要决心做某种事情。如果男性喜欢剃平头,也是一种攻击性的表现。

能率先接受流行发型的人,可能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喜欢留蓬松发型的人,如非洲型发式(俗称爆炸式)、披肩发等,意在突出自己,扩大头部范围,以吸引别人的注意,也常常有思想开放的倾向。

喜欢经常变换发型的人,可能轻浮、浪漫、性格不稳定、容易受人鼓动。

通过以上这些交谈和认真仔细的捉摸,也就比较全面地了解到对方各方面的情况,也就为他人给你办事做了铺垫。有了这么多关于对方的信息揭示,你也就较为容易地在你脑中确立一个对方的具体形象。这时,你要对得到的信息进行一个迅速的加工整理,看哪些能够作为与其建立良好关系拉近关系的最佳突破口。

了解对方的目的是为了促其帮自己的忙,办自己的事。但由于求人办事中,与要求助的许多人并不是长期相处,只是一次性地接触或短期打交道。因此,需要你掌握一些了解他人的基本技巧,以便使你迅速作出判断。

学会迅速了解人,掌握一些基本技巧方面的知识,可以使你迅速、准确地掌握对方的各种特征、习惯和爱好等。过样,你可以恰当地选择自己的接触方式和说话方式以及应采取的态度等,从而在求人办事时将各种方式运用得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以顺利达到办事的目的。

有的人与人相处或求人办事时,你如果问他对方是怎样一个人,他最多只能注意到对方的衣着打扮、个头高低、身体胖瘦、五官什么模样以及走路什么姿势等。而对于对方有什么心理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其他深层次的东西,便一无所知。当然,一个人的外部特征也需要了解,但是,这只能做为辅助性的东西,更需要了解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东西。

1.要了解对方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一种呈现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每个人都会由于父母遗传,家庭或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教育的熏陶而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比如热情、开朗、孤僻、内向、刚毅、懦弱,等等。了解了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大致推测出此人的喜爱、处理问题的方法、处世态度等。然后便可以决定你的接触方式和说话方式了。

2.了解对方的特征和生活习惯

品质是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行为的本质。它完全是由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所决定的。比如:诚实、谦虚、傲慢、蛮横等。品质优良的人受人拥戴,品质恶劣的人受人嫌弃。因此,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必须摸清楚,然后再决定你和他相处的深浅程度。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经过长时间养成的。这些习惯无论正确与否,都已构成他生活的组成部分。比如,抽烟习惯、喝茶习惯、午睡习惯等。对于一个人,无论是他的生活习惯,还是工作习惯,都应了解清楚,这样有助于你掌握他。

3.了解其心理活动、表情等

心理活动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所在,如果能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便可以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样,你对他要说或者要做的事情,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做到投其所好,因人施语。

表情和姿态都是一个人的外部现象。但是,它们往往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部流露。通过这些现象,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比如,简单地说,微笑可以代表心中高兴或对某种事的满意;谈话时总看表,可能表示一个人有别的事情要做,或者对你的谈话不感兴趣,等等。

4.了解行为的结果

这是指了解对方所做的事情。因为通过一个人对事情处理的结果,可以看出此人做事的态度、方法、能力以及性格、心情、品质等。比如对于抽烟,有的人把吸剩下的烟头随手一扔;有的人却放在脚下踩灭;有的人小心地丢人烟缸或垃圾桶中。这些微小的差别,也许就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习惯、心情等。

所以,只有了解了对方,看穿了对方的内心,你才能分清你求人办事时,哪些人是可以利用的,才能摸准他们有哪些地方可以被你利用,才能决定你自己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去利用他们。否则,你将碰一个大钉子,撞晕了都不知道撞在什么上了。

酒桌上说话的技巧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朋友聚会,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可以有助于您求人交际的成功。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惟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颜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本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颜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的内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露,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显露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事情办成功,别忘谢神灵

你如同去西天取经的唐僧,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般险,经受万种难,终于来到大雷音寺,取得真经成就了功名——你也把该求的人求了,该办的事办妥了。一句话,你成功了。

你终于可以轻松一下,把绷紧的神经放下。毕竟,一切都办妥当了,无需再担心了。你是否觉得少点什么,还有什么事没有做。

求神拜佛的人,在如愿以偿时,常会携带香火供品,去庙里神佛前表示谢意,感谢他们的暗中保佑。而我国古代金榜题名的书生,也通常衣锦还乡,举行“谢师礼”。我们在社会上,在人际交往中,是不是也该学会这样做。

我们大多数人的弊病在于:用人前好话说尽千千万万;事成后,半句问候也不言。让人觉得世态炎凉,伤透了被求者的心,让他以后对登门相求者,不肯轻易应诺。

“兔死狗烹”这种打猎的规则,不能用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

当你事成后,抽机会,找个时间,去对向你提供帮助的人进行感谢。这种做法,会让当事人心里暖烘烘的,眼里酸溜溜的。

做事留有回旋的余地。感谢暗中保佑你的神佛,是为了日后有困难再呼“神啊,救我!”时,有神会来。不会任你叫破喉咙,神佛也不会凡心大动。

佛经上说的“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缘,是你自己去交结。天上不会掉馅饼,神佛也不会乱结缘。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街上,两人打架,如果这两个人和你没有关系,你会站在一边围观,如果是你的亲人、朋友,你会上前帮忙。求人时也一样。不会求的人,只求一次,下次再去,常是碰得鼻青脸肿;会求人的人,总有扇门在为你打开。

所以说,事成后登门致谢,不是无关紧要的一环,它对你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登门致谢,不同于有事相求,你不必重“礼”相加,多送几顶“高帽子”,多说几句奉承话,温暖一下他的心,就够了。人们常说:“给你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你点风你就转。”给人几句好话,记忆深刻,一切好办。

你表示谢意,可以这样做:开门见山地表示谢意,“那件事多亏了你从中帮忙,如今都办成了,我特意感谢您来啦!”一句话,让对方心中阳光灿烂,话题由此发挥,少了丝功利,多了份悠闲,彼此更容易沟通。

你还可以这么说,“你看,上次让您帮忙,没少麻烦了您,如今事情办得差不多了,我心里却总觉得过意不去。这不,今天过来跟您坐一坐,聊一聊……”相信,听了你的话,他的心会很快被你捕获。

人际交往中,话怎么漂亮怎么说,事怎样得体怎样做。成功后的相处,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说不定,你还常有意外收获。被求者。感动之余,有时会不用你相求,主动为你解决困难。现在指点你几招,透露一下内幕——这很正常,你已经赢得他或她的信任,成为他或她的朋友。

“败不馁,胜不骄。”你要注意,你是去登门表示谢意,不是去炫耀自己,找点心理平衡:求你时,我低声下气装孙子,你大爷似的。现在我不求你了,用不着装孙子了。让你瞧你爷爷我的架子,出口恶气。

这种做法,在人际交往中是万万要不得的。这样做的话,你有100扇门,也会让你堵死100扇——你的恶名传出,原来本可以为你打开的门,也悄然关闭。可以不客气地说:你是自掘坟墓,自找死路。

“花花轿子人抬人”,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原则。你给我方便,我才给你方便。赌气,没有什么好处。你要记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用到什么人。

因此,求人办事成功后,你要懂得收敛住自己的得意自满,老是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高,跌下来会摔得更惨。把自己的起点定低些,把终点定远些,这是最好的方式。

在人际交往、求人帮忙时,口常开,嘴要甜,目光要长远。虽不能包你百求百应,也可以向你保证,你比别的人更受欢迎。

说话是门技巧,求人是门学问。只有运用得当,你的学问才能深厚、宽广。“马好在腿上,人好在嘴上。”临渴掘井的傻事是每个人都曾做过的。

“饮水思源水长流”,吃果要不忘种树人。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这篇大文章,值得我们每个人静下心来,考虑揣摩一番。

天圆地方、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求人办事,请人帮忙,凭一条软舌,两张薄唇,口吐莲花,助你在社会中驰骋。

“画龙点睛”是说画龙时,最后才点眼睛,因为眼睛画好了,龙才栩栩如生,如同真的。点不好,就是败笔,整条龙就没有生气。同样,事情办成功后向援助者表示谢意是你整篇文章的最后一笔。好话说了很多,这几句也别太在乎。“过河不拆桥”,“卸磨不杀驴”,这才是求人办事之道。

“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某些事,你正儿八经地去相求,可能还办不成,而在你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却不经意地成功了。你有过这种经历吗?事后去致谢常会产生这种效果。这绝非偶然,里面含有很多的因素,值得我们体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