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圣经
10436500000013

第13章 话不在多,懂策略者为王--说话布局经(2)

一位庄园主,曾在美国独立战争时干过不少事,但没知识,看到战友们有的当议员,有的任州长,心里难免疙疙瘩瘩的。

一天,他问州长:“打天下者坐天下,这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在却让知识分子坐天下,这是什么意思?”

州长:“我承认您说得对--打天下者坐天下。可是,打天下的人都渐老了,要不要选换接班人?”

庄园主:“当然需要!可为什么单挑知识分子接班?”

州长:“同样都是没有参加打天下的年轻人,你说有知识好,还是没有知识好?”

庄园主:“这个……”

州长:“再说,新宪法规定‘国家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从历史发展趋势看,将来人人都要变成知识分子。如果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不能坐天下,那就没有坐天下的人了。”

庄园主:“那个……”

从这番话中可以看出:面对抱有成见的人,或难于接受自己观点的人,可转变话锋,先同意对方“言之有理”,使对方心理上得到暂时的满足,然后再采用推理的方式,一步一步将对方诱入自己的“陷阱”。

投其所好,欲抑先扬

说话要说到对方心里面,对方才会爱听,这是一个口才中的原则。你想要让对方同意你的建议,那就要投其所好,让对方听得进去,你才有机会陈述你的建议,否则,对方根本就不愿意听,那你怎么会有机会向对方进言呢。

1.捕捉战机

律师乔特斯为有杀妻嫌疑的拉里辩护,这时对方律师麦纳斯提出了对拉里十分不利的证据:拉里曾向麦纳斯提出过,要麦纳斯帮助他与妻子离婚,并由此推论拉里在无法达到离婚目的时,会采取极端措施。乔特斯知道要直接反驳“要求离婚就有杀人动机”是极其困难的,于是他就采取了“投其所好”的策略。

乔特斯向麦纳斯承认,自己对离婚是外行,一边恭敬地问对方是不是很忙。麦纳斯踌躇满志地回答:“要我处理的案子要多少有多少。”后来又补充说,每年至少有200件。乔特斯赞叹说:“呀!1年200件,您真是离婚案的专家,光是写文件就够您忙的了。”麦纳斯的声音犹豫起来,感到说得太多人们难以置信,就只好承认说:“可是……其中有些人……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了主意。”破绽出现了,乔特斯抓住这一点,进一步诱导道:“啊!您是说有重新和好的可能,那大概有10%的人不想把离婚付诸行动吧?”麦纳斯说:“百分比还要高一些。”“高多少?11%,20%?”“接近40%。”乔特斯用惊奇的眼光盯着他说:“麦纳斯先生,您是说去找您的人中有近一半最后决定不离婚?”“是的。”麦纳斯这时有些感觉到上当了,但退路已经没有了。“嗯,我想这不会是因为他们对您的能力缺乏信任吧?”“当然不是!”麦纳斯急忙自我辩解,“他们常常一时冲动,就跑来找我。可是一旦真的要离婚,便改变了主意……”他突然止住,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谢谢,”乔特斯说,“你真帮了我大忙。”

在这场法庭辩论中,乔特斯正面承认反驳难度较大,就采用了“投其所好”术,从侧面进攻。他先坦率地承认自己对离婚案是外行,恭维对方很忙,当对方得意忘形,鼓吹自己处理离婚案件的数目时,他又进一步恭维对方是离婚案专家。当对方感到吹过了头时,说有些人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了主意时,战机出现了。乔特斯抓住这一点诱使对方说出了自己否定自己的话。可见,在辩论中如果正面说理难以奏效,就可以采用“投其所好”术,与对方巧妙周旋,让对方对抗心理弱化,疏于防范,就有可能暴露出一些破绽,己方乘隙而入,一举制胜。

2.请君入瓮

一天,一位面容娇美的女青年在马路上走,突然她发现有一个“摩登”男青年在后面紧追不舍,怎么办呢?她忽然有了主意。她回过头来对男青年说:“你为什么老跟着我?”男青年说:“您太美了,真让人着迷,我真心爱您,让我们交个朋友吧!”姑娘嫣然一笑,说:“谢谢您的夸奖,在我后面走的姑娘是我妹妹,她比我更美。”“真的吗?”男青年非常高兴,马上回过头去,却不见姑娘的身影。他知道上当了,又去追赶那位漂亮姑娘,质问她为什么骗人。女青年说:“不,是你骗了我,如果你真心爱我,那么为什么又去追赶另一个女人,经不起考验,还想跟我交朋友,请你走开!”男青年被说得面红耳赤,讪讪地溜走了。

这位女青年之所以能制服男青年,就是顺着对方贪图美色的心理,设计诱之。对方不知是计,却去追更美的姑娘,这就使其丑恶的嘴脸暴露无遗。女青年顺势反击,让对方自暴其丑,无地自容,达到了目的。从这个实例可见,辩论中的“投其所好”术,其实也是一种“诱敌”战术,抓住对方的需求和动机,设下圈套,诱敌深入,当对方进入伏击圈后,己方就可以猛烈出击,战胜对方。

3.巧布疑阵

一位顾客到某酒店喝酒,店主以半杯酒当满杯卖给他。他喝完第二杯后,转身问店主:“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多少桶酒?”“35桶。”店主得意洋洋地回答。“那么,”顾客说,“我倒想出了一个让你每星期卖掉70桶酒的办法。店主很惊讶,忙问:“什么办法?”“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酒装满就可以了。”

聪明的顾客利用店主唯利是图的心理,投其所好,巧设圈套,待其落入,再奋力一击,揭露了店主以半杯酒充一杯酒的恶劣行径。此种说法比起一般的斥责要有力得多,也深刻得多。可见“投其所好”术又是辩论中的疑兵之计,可以迎合对方的某种爱好和某种心理,巧布疑阵,麻痹对方,使之放松警惕,误入陷阱,从而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4.欲抑先扬

一位知识测验的主持人向一位应考者提问:“据说您是足球方面的行家,是吗?”“那当然。”应考者回答道。“那么,请问球门上的球网上有多少个孔?”应考者一愣,但随即镇定下来,说:“能提出这样问题的一定是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那当然。”主持人面露喜色。“那么,你一定知道保塞尼亚斯了?”“保塞尼亚斯是古希腊一位能言善辩的哲学家。”主持人自信地答道。“有一次,雅典的首席执政官让每一个议员提一个难题,保塞尼亚斯只用了一句话就回答了。你知道是一句什么话吗?”“面对这样多的难题,他只能说‘我不知道’。”主持人得意地回答。“完全正确。”应考者又问道:“今天我想再提一个问题,你能用一句话回答吗?”“请问吧!”主持人颇为自负地答应了。

“那么我问你,足球球门上的网有多少个孔?”

“啊,嗯……”主持人无言以对。

如果你发觉上了对方的当以后,聪明的人往往都不会声张,而是让对方继续得意忘形,甚至诱导对方继续按照他的思维去想象你的对策,然后在他最得意的时候,突然反戈一击,让对方无从招架,败下阵去。这就是所谓完美的反击术,你不妨在自己遭遇到尴尬的时候用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如何诱导及注意分寸

在劝说别人的多种形式里,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诱导。诱导的过程是说服对方的过程,也是对方的思想逐渐转变的过程。诱导是口才术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运用得当,你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收到想要的结果;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分寸,诱导过了头,那也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1.一语破的式的诱导

一位父亲得知儿子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便给他写了一首戒赌诗,以诗说理规劝。诗曰:贝者是人不是人,只因今贝起祸根。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了贝戎人。儿子看后,不解其意。

父亲解释道:“贝者是赌,今贝是贪,分贝是贫,贝戎是贼。‘赌、贪、贫、贼’是每个赌徒的必由之路。”

儿子听了,幡然醒悟,弃赌从良,自食其力。

这位父亲劝子戒赌的方法巧就巧在:第一,以诗劝子,方法新颖,让儿子去思考其中的含义;第二,当儿子百思不解时,一语道破诗意,指出“赌博必定贫穷,强盗出于赌博”的道理,使儿子恍然大悟。这种一语中的式的诱导方法往往能收到较好的劝说效果。

2.在说话之前心中要有个完事的谋划打算

每一步怎样诱导、怎样发问,谈话前都应经过深思熟虑。这样,环环紧扣、步步深入,才能诱使对方在无法解决的矛盾面前自我否定。

比如,某饭店服务员刘小姐拾到顾客遗失在店内的手机,想悄悄据为己有,被领班张大姐发现了,让她上交。

可刘小姐说:“手机是我拾的,又不是偷的,更不是抢的,不上交也不犯法。”

张大姐说:“小刘,你知道什么叫不劳而获吗?”

“不知道!”刘小姐生气地回答道。

张大姐说:“不劳而获是不经过劳动而占有劳动果实。”

“您怎么会也学会咬文嚼字了?”刘小姐有点不耐烦了。

张大姐耐心地问:“你说,抢东西是不是不劳而获?”

“是的。”

“偷别人的东西是不是不劳而获?”

“当然也是。”

“那拾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是不是不劳而获呢?”

“这,这……当然……”刘小姐语塞了。

张大姐顺势教育道:“拾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和偷、抢得来的东西,在不劳而获这一点上是相通的,除了国家法律,我们还应有一定的社会公德,再说店里也有工作守则,拾到顾客遗失的物品要交还,你可不能犯糊涂啊!”

经过张大姐的教育,刘小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手机交了出来。

讲好大道理很重要的一点是应学会剥茧抽丝,逐步引导,层层深入,让对方在心理上慢慢接受你所说的话。从理论上讲,这种说服技巧符合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从实践结果来看,只要运用得恰当巧妙,就能取得理想的说服效果。

3.有预料地诱导

在去说服别人之前,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下预测。对方会怎样讲,讲些什么,我们应如何回答,都要考虑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使劝说获得成功。

比如,方方同学的作业十分潦草。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拿出一本字迹工整的作业递给他说:“你看这位同学的作业写得怎么样?”

方方看了一眼,没说什么。

老师又拿出一本字迹潦草、错误较多的作业给他看:“这本呢?”

方方说:“跟我的差不多。”

“你再看看这两个作业本上的名字。”老师温和地说。

这一回方方就疑惑了:“都是李林的。”

老师抓住时机,诚恳地说:“差的一本是李林去年的作业,这一本是他现在的作业。你和李林去年的情况差不多,但李林经过半年的努力,能写出工整漂亮的作业,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像李林那样的。”

老师这段谈话,言此意彼,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达到了鼓励他进步的目的。其实,这位老师已经预测出学生的每一个回答,然后他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劝导,起到了较好的说服效果。

4.侧面诱导

在日常生活中,说服的事情几乎随处可见。母亲病了不肯到医院去动手术,要靠说服;痴情女失恋痛不欲生,要靠说服;年轻人不求上进伤风浮躁,要靠说服。

进行有效说服的一个较好的策略是采取从侧面入手的战术,不从正面入手。直接说服容易让对方产生抵抗心理。所以,不妨从侧面打开缺口。

俄国伟大的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象征沙皇反动统治的皇宫被革命军队攻占了。当时,俄国的农民们打着火把叫嚷,要点燃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将皇宫付之一炬,以解他们心中对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识的革命工作人员出来劝说,但都无济于事。

列宁得知此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面对着那些义愤填膺的农民,列宁很恳切地说:“农民兄弟们,皇宫是可以烧的。但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不可以呢?”

农民们一听这话,便知列宁并不反对他们烧,于是答道:“完全可以。”

列宁问:“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的是谁?”

“是沙皇统治者。”农民们大声地回答。

列宁又问:“那它又是谁修建起来的?”

农民们坚定地说:“是我们人民群众。”

“那么,既然是我们人民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

农民们点点头。

列宁再问:“那还要烧吗?”

“不烧了!”农民们齐声答道。

皇宫终于保住了。

迁怒于物往往是情感朴直、思维简单化的一种表现,这时关键在于疏导。面对激愤的群众,列宁的五句循循善诱的问话,厘清了群众思路,保住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他采取的步骤是:首先,理解和赞同群众的观点,这样可以争取到引导群众的时间和机会;其次,正本清源,使农民们懂得,皇宫原来是给沙皇统治者居住的,但修建者却是人民群众,如今从沙皇手中夺过来回归人民群众,就应该让人民代表住,这个道理是可以服人的,因此农民们点了头。最后,强化迂回诱导,让群众明确表态“皇宫不烧了”,从而完全达到了目的。

在说服的过程中,不能只讲大道理,但并不是就可以不讲“理”,如果将道理讲得具体生动,引人思索,让他们觉得是这个理儿,就能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将道理说明白。

采用侧面论证法往往是因为问题复杂,或对方深怀敌意、居心不良,不便用一般手段对付。

5.以退为进式的诱导

所谓“以退为进”,就是先赞同对方的观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服对方。

孟子有一次去拜见齐宣王。

宣王问他:“什么样的国王才能统一天下?”

孟子说:“有仁德的人。”

宣王又问他:“我算不算呢?”

孟子答:“算。”

宣王就问:“为什么呢?”

孟子说:“我曾经听说有个人牵了一头牛和一只羊经过您面前时,您问他:‘干什么去?’那人说:‘去做祭品。’于是您叫住了那人,说只要用那头牛就够了。不知是否有这回事。”

宣王说:“有。”

宣王说:“我不忍心看着羊被杀死时那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孟子这时就说:“由此可见,您是有仁德之心的人。对一只动物尚能如此富于慈悲,何况于普天下的老百姓呢?那一定是要减敛赋税休养生息了!这样的国王,怎能不一统天下呢?再说,也只有这样的国王,才能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