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圣经
10436500000039

第39章 尴尬境地,妙语化解--说话细节经(1)

口才圣经--“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同样,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无论普通人还是名人,都免不了随时可能发生言语失误。虽然各种原因不同,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堪收拾。因此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圆场的话怎样说

当一个人需要说圆场的话时,一般是处于场“不圆”的状况下,或尴尬难堪,或剑拔弩张,或对方心神不宁、格外担忧的时候,这时只有具备了高超的说话技巧,才能化解这种紧张的气氛。

同时,在这种场合下如何说话,才显得你既不是在插科打诨,又不是在违心讨好,其中的度如何把握,就要看这个人的口才水平如何了。

1.化分歧为两面,让双方都满意

清末的陈树屏口才极好,善于调解纷争。他在江夏当知县时,张之洞在湖北任督抚,谭继询任抚军,张谭两人素来不和。一天,陈树屏宴请张之洞、谭继询等人。当座中谈到长江江面宽窄时,谭继询说江面宽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说江面宽是七里三分,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本来轻松的宴会一下子变得异常尴尬。

陈树屏知道两位上司是借题发挥,故意争闹。为了不使宴会大煞风景,更为了不得罪两位上司,他灵机一动,说道:

“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就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谭抚军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说得对。”

陈树屏巧妙地将江面宽窄分成两种情况,一宽一窄,让张谭两人的观点在各自的方面都显得正确。张谭两人听了下属这么高明的圆场话,也不好意思再争下去了。

有时候,争执双方的观点明显不一致,而且也不能“和稀泥”,这时,如果你能把双方的分歧点分解为事物的两个方面,让分歧在各自的方面都显得正确,这必定是一个上乘的好办法。

2.自嘲,以摆脱尴尬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服务员在倒酒时,不慎将酒洒到了坐在边上的一位宾客那光亮的秃头上,服务员当即吓得不知所措,在场的人也目瞪口呆,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而那位宾客却微笑着说:

“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吗?”

在场的人闻声大笑,尴尬场面立刻被打破了。借助自嘲,这位宾客不但解脱了服务员的尴尬,更重要的是维护了自我的尊严,而且还展示了自己的大度和机智。

在很多社交场合中,当你陷入尴尬境地时,借助自嘲往往能使你从中体面地脱身。自嘲,就是自己嘲讽自己的。虽然说每个人都喜欢被人赞美而不喜欢被人嘲讽,但如果懂得自嘲的话,往往会收到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效果,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从而由衷地赞美你。

3.善意谎言,营造轻松氛围

一次大学同学聚会,大家都好多年没有见面了,所以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气氛十分热烈。这时有个男士突然对一位女士说:“当年可是你主动追求我的,还记得不?”这虽然不是一句非常得体的话,可在这样的场合下开开玩笑,也无伤大雅。谁知,这位女士心情不好,很是生气地回敬了他:“神经病!谁会追你这样的人哪?也不看看自己是谁!”大家愣住了,场面顿时冷了下来,沉默让人难堪。

这时,小李站起来,搂着这位女士的肩膀,说:“小妹,怎么还跟大学时的脾气一样啊?喜欢谁说谁是神经病,越喜欢还骂得越起劲儿!对了,你不记得了,那时……”大家一阵嬉笑,又开始聊起大学时的往事,气氛重新活跃起来。至于当时这位女士是不是真的喜欢谁就说谁是神经病,也没有人去较真了。

在交际中,有些人不合时宜地开玩笑,撞到别人的枪口上,免不了会引起尴尬。为了缓解这种局面,就可以善意地撒点小谎,为对方的玩笑话添加特定的背景资料,从而将玩笑从有利于气氛缓和的角度去解释,最好加上一点幽默的调料或者结合当时的场景说话,为大家营造出轻松的氛围,从而将话题引开。

4.旁逸斜出,顺着对方的心意

有一个调皮的孩子,大年初一那天,一大早就出门找伙伴玩去了。玩到中午时分,才发现自己头上的那顶新帽子不知什么时候丢了。于是胆战心惊地跑回家去,向母亲汇报了一下大体情况。要是在平时发生这种情况,母亲一定会大声斥责他,可当天是大年初一,不能骂孩子,于是就强忍着没有爆发。

这时隔壁的李叔来她家串门,感觉到了这位母亲的火气和孩子的害怕搅和在一起的异样的气氛。一打听,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于是笑着说:“孩子的帽子丢了,这是好事啊,不正意味着孩子要‘出头’了吗?今年你一定走好运,有好日子过了。”一席话,说得孩子的母亲转怒为喜,并附和着说:“对,对,孩子从此出头了。”于是大家一阵哈哈大笑,家里又恢复了祥和喜庆的气氛。

当双方因为其中一个做错了事,而情绪紧张时,把事情往好的方向解释,顺着对方的心意,往往就能化解紧张的气氛。

言语失误时要积极弥补

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凡人名人,都免不了随时可能发生言语失误。虽然个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堪收拾。

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

1.及时改口

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

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竞选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日报》的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采访,做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在辩论会上属明显的失误,当场遭到记者的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比较委婉,希望给福特以修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一件事我还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苏联没有把东欧化为其附庸国?”

福特如果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绝非善策,于是继续坚持,结果一错再错,为那次即将到手的选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专栏、社论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做了报道。

就连竞争对手卡特也乘机把这个问题再三提出,闹得天翻地覆。一句失言给福特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高明的辩论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绝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他葫芦里藏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不屑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在实践中,遇到这种情况时,有三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

(1)移植法。就是把错误移植到他人头上。比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正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2)引申法。迅速将错误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就是接着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该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做如下补充……”这样就可以将错话抹掉。

(3)改义法。当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

2.顾左右而言它

某校某班在一次高考中,数学和外语成绩突出,名列前茅。校长在总结会上这样说:“数学考得好,是老师教得好;外语考得好,是学生基础好。”

在座老师听罢沸沸扬扬,都认为校长的说法显得有失公正。一位老师起身反驳:“同一个班,师生条件基本相同。相同的条件产生了相同的结果,原是很自然的事,不公平地对待,实在令人费解。原有的基础与之后的提高,有相互联系,不能设想某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差反而能提高得快,也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好而不需要良好的教学就能提高。校长对待老师的劳动不一视同仁,将不利于团结,不能调动广大老师的积极性。”

会场有人轻轻鼓掌,然后一阵沉默。而沉默似乎比掌声对校长更有压力和挑战意味。校长没有发怒,反而笑了起来,他说:

“大家都看到了吧,X老师能言善辩,真是好口才。很好,很好!言者无罪,言者无罪。”

尽管别人都猜不透校长说这话的真实意思,然而却不得不佩服他的应变能力:他为自己铺了台阶,而且下得又快又好。听了上述回答后,无人再就此问题对校长跟踪追击。

既要撤退,就不宜做任何辩解,辩解无异于作茧自缚,结果无法摆脱。

3.借题发挥

司马昭与阮籍有一次同上早朝,忽然有侍者跑来报告:

“有人杀死了你母亲!”

放荡不羁的阮籍不假思索便说:

“杀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能杀母亲呢?”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大哗,认为他“有悖孝道”。阮籍也意识到自己言语的失误,忙解释说:“我的意思是说,禽兽才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父就如同禽兽一般,杀母呢?就连禽兽也不如了。”

一席话,竟使众人无可反驳,阮籍也避免了杀身之祸。其实,阮籍在失口之后,只是使用了一个比喻,就暗中更换了题旨,然后借题发挥一番,巧妙地平息了众怒。

在现实生活中,借题发挥也大有用武之地。

某中专学校在一次智力竞赛中,主持人问:“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一名女生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恰好颠倒了三者的关系,引起哄堂大笑。当这名女生意识到答错后,她索性将错就错,立刻大声说道:“笑什么,解放这么多年了,封建的旧‘三纲’早已不存在,我说的是新‘三纲’。”主持人问:“什么叫做新‘三纲’?”她说:“现在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上级要为下级服务,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当前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小皇帝,家里大小事都依着他,岂不是子为父纲?在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力远远超过了丈夫,‘妻管严’比比皆是,岂不是妻为夫纲吗?”她的话音一落,场上掌声四起。大家为她的言论创新叫绝,为她的应变能力叫好。

幽默应变,应对困境

20世纪初期,丘吉尔当时的身份是海军大臣,有一段日子他突然心血来潮,要学开飞机,军官们不敢违抗命令,只得照他说得办。

刚开始的时候他学得很卖力,只要一有空闲就要教练教他,大有不学好开飞机誓不罢休的架式。

有一次他驾着飞机上了天,谁知天气突然变坏了,一段仅只几英里的航程他却在天上绕了三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着陆后,他刚从机舱里跳出来,那架飞机就忽地腾空而起旋即一头撞进大海之中。

原来,丘吉尔忘记了驾驶飞机的操作规定,当飞机着陆的时候,他竟在忙乱之中又把飞机引擎发动起来了。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时,肯定是惊吓加尴尬地弄得手足无措,然而,丘吉尔却好像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似的自我解嘲道:“这架飞机真不够意思,刚离开我它又擅自私奔,和大海约会去了。”

当令人发窘的事情已经发生时,丘吉尔巧妙地运用自嘲,使自己的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护,同时体现出他那机智幽默的一面。

丘吉尔有一个每天洗澡的习惯,不管多繁忙,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管是什么时候,工作一停下来他必须在浴缸里泡个澡,泡完澡后,他便会光着身子在浴室内悠闲地走走,使全身的每个部位都得到放松。

有一次,为了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他率代表团出访美国,以期达到与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观点和行动上的一致。

当时,代表团就下榻在白宫。

有一天,当他正按照自己的老习惯,洗完澡后在白宫的浴室里光着身子踱步时,门被外面的人敲响了。

“进来吧,进来吧。”他和平时一样喊道。

谁知,他打开房门一看,门口赫然是美国总统罗斯福。

见他一丝不挂,罗斯福尴尬地转身要走。可是丘吉尔却像无事一样地笑道:“进来吧,总统先生,”边说他又伸出双臂,“大不列颠的首相是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对美国的总统隐瞒的。”

说完,两个世界显赫人物哈哈大笑起来,于是,一切的尴尬便烟消云散了。

还有一次,丘吉尔遇见他的政治对手阿斯特里夫人,夫人对他说:“如果你是我丈夫,我会把毒药放进你的咖啡杯里。”

听了这话,丘吉尔非但没有动怒,反而面带微笑地说:“夫人,如果我是你丈夫,我就会把那杯咖啡喝下去。”

阿斯特夫人无言以对。

不止丘吉尔,世界上不少的知名人物都有这种随机应变的口才。他们的机智幽默常常使他们把自己从尴尬或是不利的情境中解脱出来,使原本不利的情形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唇枪舌剑、危机四伏、惊心动魄的竞选场上,应对自如的幽默也会帮助竞选者摆脱困境,赢得选民。

1800年,约翰·亚当斯竞选美国总统。共和党人指控约翰·亚当斯,说他曾派其竞选伙伴平克尼将军到英国去挑选四个美女做情妇,两个归平克尼,两个留给自己。约翰·亚当斯听后哈哈大笑,说道:“假若这是真的,那平克尼将军肯定是瞒过了我,全都独吞了!”约翰·亚当斯用幽默的语言既嘲弄了诽谤者,又使自己得以清白,让选民弄清了真相,终于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任总统。

马雅柯夫斯基的诗歌深受苏联人民的欢迎,但也引起了一些浅薄无聊的文人对他的嫉妒与攻击。在一次会上,有人不怀好意地指责他道:“你的诗里为什么都是‘我’字当头?我要怎么样,我要怎么样!可见你是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

马雅柯夫斯基觉得可气又可笑,他笑答:“为什么诗中不能用第一人称--‘我’呢?当你向心爱的姑娘求爱时,你到底是说‘我爱你’,还是说‘我们爱你’?”这话机敏幽默,回击有力,使挑衅者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可见,幽默除了能助你摆脱困境以外,还能出奇制胜,但这手绝招也并非是名人的“专利”,任何人只要有心,都可以用巧妙有趣的话语和方式缓解矛盾,回击挑衅。

在一辆行进中的公共汽车上,由于车子突然紧急刹车,车厢里有个人猝不及防,撞到一个姑娘身上。姑娘责怪他说:“德性!”那个立刻解释道:“对不起,这和‘德性’无关,这是‘惯性’。”这话引起乘客们一阵笑声。

“德性”是骂人缺德,这个意思那个人当然知道,但在这种场合下一本正经地对姑娘解释,或是回敬她一句不好听的话,很可能引起争吵,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而一句“惯性”既是对自己没有稳的科学解释,又是对姑娘骂人话的最好纠正与回敬,具有无可争辩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在社会交往中,幽默是一份上好的礼品,能弹去不快,增添人们的欢乐,还能巧妙地摆脱自己或他人面临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