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圣经
10436500000040

第40章 尴尬境地,妙语化解--说话细节经(2)

一次,某君陪女友到商场买衣服。当挑选到第四件时,营业员已面色不悦。某君心平气和地说:“不是说‘百问不烦,百拿不厌’吗?我们才拿了四次,离一百次还差九十六次,远没达到规定的标准。”营业员说:“你要挑一百次,我们还做不做生意?”某君笑道:“哪能呢?挑一百次我们自己先就累死了。哎,建议你们把服务公约改为十次,我们顾客没有精力完成一百次。”营业员忍俊不禁,终于露出了笑容,从而避免了一场争吵。

总之,幽默常常能使你化干戈为玉帛,处尴尬而轻松,为你融洽气氛、协调气氛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应对困境的幽默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方式。

1.调侃法

调侃法就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自由自在的解释,硬将两个毫不沾边的东西捏在一起,造成一种不和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这种因果关系的错位和情感与逻辑的矛盾中,产生幽默的效果。

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次西方新闻记者问陈毅:“请问,中国最近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的?是导弹吗?”

对于这个涉及国家军事机密的问题,完全可以用“无可奉告”来回答,但陈毅并没有这样说,而是幽默风趣地举起双手在空中做了一个动作,然后带着几分俏皮说:“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一句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用“竹竿捅下飞机”是绝对的天方夜谭,是荒谬的,但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却不失为一种精彩的回答,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感。

在一次宴会上,有人问鲁迅:“先生,你的鼻子为什么是塌的?”

鲁迅笑着回答:“碰壁碰的。”

这个回答,既有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自己生活坎坷经历的嘲讽,并与这样一个具有丑的因素的自然生理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幽默感。

2.有意歪曲法

有意歪曲幽默术就是真假并用、褒贬并用、正反并用,以曲折的、间接的、而且带有很大的假定性,把你的意见小做歪曲,使之变成耐人寻味的样子,通过歪曲形式来使对方领悟你真正意思的一种幽默方法。这种手法往往能够收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迂回法的幽默技巧,要害在于迷惑对方,然后给对方一个完全相反的解释。而这个解释要事先埋伏在迷惑他的语言中,而这种埋伏的语言必须是有可能做正面和反而两种解释的。

争执僵局,巧妙化解

在社会交际活动中,由于交际双方彼此缺乏了解以及种种突发事件的存在,往往会导致冲突、争执或僵持场面,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打打圆场,那么就很可能轻则陷入尴尬,引起一方或双方的不快,干扰双方沟通交往的正常推进;重则甚至影响到彼此的关系和友情,把本要合作解决的事情搞砸。化解这样的局面,就需要有一定的口才专长。

由此可见,在交际中把握对方的心理,审时度势,然后凭借恰到好处的交际口才来化解争执与僵局,这确实是一项值得重视的能力。

1.缓和僵局,妙语脱困

对引起尴尬的事件进行机智的解说,使严肃的话题诙谐化,可以缓和尴尬的局面。

在现实生活中,过于严肃和枯燥的东西往往不易为人们所接受,所以人们会想方设法把它变得灵活些、有趣些。比如,一本严肃的科技类图书,人们可以通过插图的设计和版式的调整来把它变得活泼可爱一些,从而读者乐于阅读。在交际场合中也是一样,如果某个较为严肃、敏感的问题搞得交际的双方都很尴尬,甚至于阻碍了正常交际的顺利进行时,同样可以暂时让它“委屈”一下,通过幽默的解说将其诙谐化,利用它把原来被它搞僵的场面激活,使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2.寻找借口,摆脱窘境

换一个角度或找一个借口,证明对方有悖常理的行动在某情境下的合理性,可以摆脱窘境。

人们之所以在交际活动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的场合中作出了不合时宜、不合情理或有失身份的举动,而旁人又往往不便于直接指出这种举动的不合理性,于是进一步导致了整个局面的尴尬或僵持。在这种情形下,最行之有效的打圆场方法莫过于找一个角度或借口,以合情合理的依据来证明对方的举动在此时此刻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这样一来,个人的尴尬解除了,正常的局面也得以继续下去了。

3.求同存异,免除争执

不做孰优孰劣的比较,只强调差异性,对各方的价值都给以肯定,并拿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可以打破僵局。

当交际的各方因彼此都不能满足对方的条件而争执不休的时候,作为调解者应理解争执各方当时的心理和心情,不要轻率地厚此薄彼,以免加深各方的不满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只强调各方的差异(而非优劣),并对各自的优势和价值予以肯定,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心理。在这个基础上,再拿出适合各方的建设性意见就容易被各方所接受了。

一次,著名相声演员侯跃文主持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的《请您参加》栏目。主要内容是由三个自告奋勇的家庭上台,根据所选的道具自行编排和表演节目,然后让观众评分。表演一结束,没等主持人发问,观众席上已是七嘴八舌,评哪组的都有,评比顿时陷入困境。侯跃文灵机一动,对观众说:“到底哪组能得第一,还是让我问问他们本人吧。”随后逐个询问了三个家庭对登台演出节目的感受,并根据他们的回答宣布:第一组“谦虚第一”;第二组“勇敢第一”;第三组“团结第一”。最终三个组都得了第一,满足了大家的心意。

在主持《请您参加》节目时,侯跃文清楚这一节目本身的目的其实并不在于真正分出高下,重要的是激发观众参与节目的热情。基于此种考虑,在节目出现僵持的局面时,他并没有和观众一起争论孰优孰劣,而是强调了各个小组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对各组的表现都予以肯定。最后,侯跃文提出了解决争执的建议:“三个组同获第一”,结果很容易被大家接受了。

当人们因固执己见而争执不休时,造成僵持局面难以缓和的原因往往已不是双方的观点本身,而是彼此的争强好胜的情绪和较劲心理。事实上,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本身常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的变化、角度的转移,不同乃至对立的观点都可能是正确的。因此,在打圆场时可以抓住这一点,帮助争执双方灵活地分析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彼此观点的相对性和兼容性,进而停止无谓的争执。

4.善意曲解,避免尴尬

故意不理解引发尴尬的事件的真实含义,而对该事件加以善意的曲解,引导其朝有利的方向转化,不失为避免尴尬的妙招。

在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或局外人由于彼此不甚了解,常常会做出一些让对方迷惑不解的举动,导致尴尬、紧张场面的出现。为了缓解此种局面,可以采用故意曲解的策略,假装不明白尴尬举动的真实含义,而给出有利于局势好转的理解,进而一步步将局面朝有利的方向引导。

巧借自嘲,化解尴尬

人们常说的“自嘲”,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嘲笑自己。谁都喜欢被人赞美,不喜欢被嘲笑。但有时候自嘲也能体现出一种潇洒的风度和人生的智慧。它能营造出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在现实生活中,适时适度的“自嘲”往往能收到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效果。

尴尬场合,运用自嘲可以平添许多风采。当然,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因素的自嘲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自嘲实质上是当事人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而已。

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嘲弄自己,却另有深蕴,所以,自嘲在许多场合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和使用价值。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可能会被指责时,不妨用先发制人的方法数落自己一番。因为人心是很奇特的,当对方发现你已承认自己的错误时,便不好再予以责备,这就叫“巴掌不打自嘲人”。

比如,言谈中你无意中讲了污言秽语,对方脸色一沉,你便可以自嘲道:“哎,我真是个粗陋的人,肚子里的脏话总消灭不了,总是自己蹦出来,还请你多多原谅。”一句话,就可以使对方不再介意。又如,争论时你有点儿激动,措辞生硬,声音太大,对方已显不悦。你要赶紧刹住话匣子:“对不起,我这个人容易激动,刚才真成一只斗鸡了。”对方一定会付之一笑,忘掉刚才的不快。

如果谈话中刺伤了别人的自尊心,揭到对方的隐匿伤口,那可是危险的。对方修养好的,必会缄口离开;修养差的,可能就要反过来对你进行人身攻击。这时,你一定得求助于自嘲的办法了,但你要努力说得幽默点儿、真诚点儿,使对方感到舒服一些。

比如,你在一个残疾人面前大谈健康人的优势,还提到他所无法从事的工作,他定会产生极大不满。你可以这样救场:“哎,话说回来,健全人未必就强。张海迪半身不遂,却能学得一身本领,名扬天下。我这个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说话顾前不顾后,妈妈常骂我是一个二愣子,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

这样,在错话出口之后,借助自嘲将话题转向自己,通过对自己的善意攻击来消除对方的怒气,转移对方关注的焦点,既不露痕迹地照顾到对方的自尊心,同时又巧妙地缓和了由于自己的失误变得紧张的气氛。

自嘲是缺乏自信者不敢使用的技术,因为它要你自己骂自己。也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要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借题发挥,自圆其说,博得一笑。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自以为是、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的人是更难以做到的。

著名的喜剧演员葛优(秃顶)就曾经说过:“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被全国观众所喜爱的小品演员潘长江个子十分矮小,他却自豪地说:“浓缩的都是精华!”

不光喜剧演员和笑星们善于运用自嘲来赢得观众的好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有一位大学数学老师,虽只有40多岁,却像葛优一样头发大半秃了,露出一片“不毛之地”。以前常有学生在背后叫他秃顶老师,后来他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明了因生病而脱发的原因,最后,还加上这样一句自嘲:“头发掉光了也有好处,至少以后我上课进教室里的光线可以明亮多了。”同学们发出一片友好的笑声,此后,再也没有人叫他秃顶老师了。

嘲笑自己的缺点是一个人人生态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良好的修养,是一种充满魅力的交际技巧,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使别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有时还能更有效地维护面子,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

明话暗说解窘境

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比如,文化层次的不同,有人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有人是博学多才的教授。知识水平不同的人,表达同样的意思,说出的话则大不相同。同样,他们理解同样一句话的意思的能力也不大相同。我们常常听到“三句话不离本行”这样的话,如果能针对各种人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而采取相应的应变方式与他们对话,势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往今来,以口齿伶俐、铁嘴钢牙化险为夷的例子非常多。针锋相对需要敏捷的口才,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抓住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但保持了自己的人格尊严,还能使对方狼狈不堪而再也不能轻辱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