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10458000000028

第28章 择才篇(10)

秦宓不止是会耍嘴皮,其才识也有过人之处,当刘备伐吴时,秦宓就指出其必将不利。诸葛亮欣赏他的才干,便将他从益州别驾调到中央枢纽,升任大司农。诸葛亮就是根据“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的择才标准来重用秦宓的。用人点拨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切忌夸夸其谈,是有道理的。不过千万不要因为言语不如行动可靠就否定了言语的合理性。诸葛亮就制定了一条择才的标准:“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显然是抓住了辞辩的积极面,通过给一个人出难题看这个人的应变能力,辞辩是考察选手应变能力比较集中而贴切的方式。辞辩中要求机灵、锐利、抓住漏洞、一针见血、替换、迂回反侧等辩论技巧,这就要求选手不仅要有学识,还会将学识转化为攻守的武器,让自己在辩论中处于上峰,甚至由劣势转为优势,把人驳得哑口无言。古代十分重视这种辞辩法,而且辞辩已经成为谋士的一项基本功,不具备这一功夫,无法生存,也无法战斗,不要小看了辞辩,它大到可以退兵,小到可以救命,像秦宓的辩论还只是雕虫小技呢。

考察一个人的应变能力,不妨用辞辩法,步步紧逼,看看对方能够应对自如、由被动变主动,这一考察方法适用于律师、谈判、交易、推销等靠语言吃饭的行当,挺有效的,不信你试试。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东汉灵帝末年,黄巾起义,起义军非常勇敢,占领了好多地盘,天下大乱。把汉灵帝吓坏了,他赶紧下令,各地招募士兵,好消灭起义队伍。

招兵的告示传到了涿县这个地方,好多人围着看,独有一个人长得特别。这个人身长8尺,特别是他的两只耳朵挺显眼,都垂到肩膀上,他的胳膊也很长,伸出手来都长到膝盖。他就是三国一个重要人物,姓刘名备,字玄德。据说他是西汉皇帝的本家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不过传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家境已经很贫苦,只能靠和母亲一起编卖草席、麻鞋过日子。

刘备看着告示,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哎———”忽然有人在背后说:“大丈夫,叹气干什么。”

刘备回头一看,霍,是个黑脸大汉,个子比他还高,特别是他那满脸络腮胡子,像钢针一样扎在下巴上,说起话来“哇呀呀”“哇呀呀”像打雷一样。

刘备问:“你是谁呀?”

“我姓张,名字叫张飞,字翼德,是涿县杀猪卖酒的。刚才看见你看着告示唉声叹气,我正想问你来着。”

原来这个人是张飞。“他性情急躁,但为人直率,有什么就说什么。他有一身武艺,好见义勇为。”

刘备先说了自己的姓名,接着说:“现在黄巾造反,我也想为国家出力,可我一个人没有力量,所以才叹气呀。”

张飞一听就说:“是这么回事呀,这好办,我家有钱财,又有耕田,咱们一起干,你看怎么样。”

刘备一听很高兴,两个人就到村里的酒馆去喝酒了。

刘备跟张飞喝酒喝得正高兴,忽然有一个人推着车子,到了酒馆门前放下车子,进来酒馆就喊:“快拿酒来,我要赶着去投军呢。”

当兵投军?刘备回头一看,原来是个黄脸大汉,年纪不大,却留着二尺多长的胡子,风一吹,都飘起来,走起路来非常威风。刘备一看就很喜欢,就喊他过来喝酒,问他姓名。

他说:“我姓关,叫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因为杀了罪恶多端的乡绅,一直在做逃犯,已经有五六年了。听说要招兵,我是特地来投军的。”

刘备、关羽、张飞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越说越投机,越说越亲热,张飞说:“我家后院有个桃园,现在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干脆咱们三个到桃园祭拜天地,结为兄弟,一起干一番事业吧。”

刘备、关羽听了都说:“嗯,这个主意好。”第二天,三个人来到桃园,点上香火,一块跪在地上说:“我们三个人虽然不是,但是我们三个愿意结为兄弟,一块为国家出力,一块为老百姓做好事,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在上,为我作证。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发完誓后,三个人按照年龄排列次序,刘备最大,是大哥,关羽老二,张飞最小,是三弟。祭拜完天地,张飞又是杀猪,又是宰牛,摆上好多酒,请乡亲们都来渴酒庆贺,当时有好几百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愿意跟他们一块干,一块去投军。大家在桃园痛饮,喝得酩酊大醉。

要投军打仗,得有兵器呀。刘备就请来了最好的铁匠,给自己打了一副双股宝剑,寒光闪闪;给关羽造了一把大刀,这把刀有82斤重,刀上有青龙图案,所以起名叫青龙偃月刀;给张飞造的更是特别,是一杆长枪,有一丈八尺长,这矛如同一条吐着芯子的毒蛇,因此起名叫丈八蛇矛。

经过一段时间操练,刘备他们就带着召集起来的五百多人投军去了,这就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后人有诗赞道: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用人点拨

俗话说:“一个篱笆一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最得意处,莫过去志同道合者携手干事业,一同奔前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歃血同盟,将心比心,兄弟三人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情深比海,仁义齐天。三个人可说是风尘识知己,落魄遇故知,刘备虽是皇裔,却一贫如洗,以卖草鞋为生;张飞呢,不过是个杀猪卖肉的,安享晚年也不过是芸芸草芥;关羽更不用说了,逃犯在身,做了亡命之徒,难不成就此沦落天涯?然而黄巾大乱,国家安危旦夕,正是草莽英雄崛起之时,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刘关张走到了一起,白手起家,开拓事业。当初他们桃园三结义的时候也只是想着大丈夫当做一番事业,谁知若干年后,他们三人将缔造一个帝国,塑造一方天下,与曹操、孙权三权分立,成为与之齐名的枭雄人物,这恐怕是当时的刘关张也没有想到的吧。

由此,我们想到了择才当选志同道合者,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跟自己志同道合,能够出生入死,一同打天下的伙伴,既是战友,又是朋友,这样一个团体精诚所至,战无不克,攻无不胜。拥有这样的精英做伴,首先拥有的就是人力资本,作为左膀右臂、扛梁擎柱,四面出击,左右逢源,倘若是没有这样的先见之明,而单单去考虑资金、设备、成本,甚至为利益而不择手段,那么就是杀鸡取卵,误入歧途。要知道择才之本在于共谋大业,没有桃园三结义的坚固友谊,没有人道,何来生财有道,更何谈企业诚信?

口吃将相

蜀国自从诸葛亮死了以后,国家失掉了顶梁柱,宦官当权,政治搞得一塌糊涂,像一座快要倒塌的房,只要少许用点力气,就能把它推倒。

在曹魏,司马昭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篡权活动,他知道,要想把曹魏的皇帝赶,就得先灭掉蜀国和吴国。那样,既能提高自己的威望,又可以免得蜀、吴两国从外部乘机捣乱。考虑到蜀国的情况,他决定先灭蜀。因此,他调集了18万大军,于魏元帝曹奂景元三年春天,分三路伐蜀。三路伐蜀大军分别由邓艾、诸葛绪、钟会三员大将率领。

邓艾从小是个孤儿,做过放牛娃,犯有口吃的毛病,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常常憋得脸红脖子粗。像他那样的人想要做官是没有什么指望的。

但是他从小喜欢武艺,爱看兵书,每见高山大河、形势险要的地方,他总要指指点点,结结巴巴对人说:“这……这……这里驻一支兵……兵马,敌……敌人就……打不进来。”人们都笑他人小心大,做不了文官还想当武将。

后来,邓艾真的被司马懿看中了,做了尚书郎。他做官之后,特别注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为军队积聚粮食。他还派人疏通航道,以便战时运输军粮。

景元三年冬初,邓艾率领的伐蜀军队到了阴平,再往南走,就是现在四川的松潘地界了。从阴平到松潘,中间得走过七百里无人烟的荒僻小道。这一带山势特别险峻,到处是悬崖峭壁,不但行人感到艰难,连猿猴到了这里也会发愁。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蜀汉在这一带没有驻兵设防,而是把重兵驻在离阴平几百里的剑阁。

邓艾说:“敌军已经遭受挫折,应该趁势进军。如果从阴平小道经汉中的杨亭到培城,出剑阁西一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击腹心,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防守剑阁的部队必然回来援救培城,这样钟会就可以率战车并列前进;如果剑阁的部队不去增援培城,则救援的兵力就很少了。”

邓艾经过仔细勘查,选定了一个山口,他用毡毯把自己包裹起来,冒险从山上滚下去,试探进攻的道路。士兵们看主将这样勇敢,大受鼓舞,也个个奋勇争先,攀着树木和葛藤,蹬着刀砍斧削的峭壁,跟着前进。几天以后,他们好像一支从天而降的神兵,突然出现在剑阁的后方江油。邓艾派一部分人留守江油,切断驻在剑阁的蜀将姜维的道路;自己带着另一部分人去进攻绵竹,杀了绵竹的守将诸葛瞻,继续向成都进军。

绵竹一失,成都已无险可守。蜀军料想不到魏军突然到达,陷于混乱不听指挥;老百姓听说邓艾大军已进入平原地区,惊慌失措,纷纷向山泽逃去,一片混乱。蜀汉群臣纷纷议论,刘禅最后采纳谯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并派人传令坚守在剑阁的姜维等一并投降。姜维得知诸葛瞻战死,急撤军援救,后来又接到刘禅的降书,只好投降钟会。蜀国宣告灭亡。

邓艾“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犹如一支奇兵从天而降,重重击溃了蜀军,魏军能够三个月灭蜀,邓艾这支奇兵功不可没。

昔日口吃,今为奇将,没有司马懿独具慧眼,大胆擢升,邓艾是不能成为传奇人物的。

用人点拨

口吃是个贻笑大方的缺陷,而司马懿却能大胆提拔,可说他是个从现象见本质的择才好手,认定邓艾是个将才,这在邓艾在破绵竹天险中得到证实,不能不佩服司马懿的预见能力。

邓艾因为口吃,世人都笑他,连话都说不清楚还想当武将,可是偏偏司马懿就实现了邓艾当武将的愿望,因为他看到了邓艾口吃的背后是他突出的胆识,这一点超越了常人。试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绵竹关隘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愈是天险,愈是绝处逢生,邓艾披上毡毯就从山上滚下来,身先士卒、不畏生死的胆识谁能企及?这难道就是上帝赋予邓艾的多一些部分么?

也许司马懿就是懂得这个道理,帮助邓艾完成了这个传奇。世人只知口若悬河、天花乱坠的雄辩家,孰不知那些有语言障碍的人也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和特长。既然是择才者,对于邓艾这样的人才类型,明智的选择是看补偿的部分,而不是缺乏的部分,这样才能把人才正确地选拔出来。

曹操以貌取人失西川

三国时,在刘璋手下有一能人,名叫张松,为益州别驾。此人生得额镢头尖,鼻偃齿露,五短身体,声若铜钟。

有一次,张鲁率兵攻打西川,刘璋急得要死,因为自己的兵将不可能抵挡得住张鲁的猛烈进攻。正在这时,张松出主意说,可以去联络曹操,让曹操去攻打张鲁,这样一来,张鲁就会忙于保卫自己的地盘而不能攻打西川了。刘璋一听,十分高兴,便派张松赶快出发。其实张松的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他想,你刘璋懦弱无能,一有来敌,便不知所措,没有一点英雄之气,哪像汉丞相曹操啊!所以张松出发之前就画了一张西川的全貌图,把一些道路、关隘、府库、钱粮等地点全都标得清清楚楚,想着如果曹操真能识人的话便把此图献给他,也就等于拱手献上了一个西川。

张松来到许都之后,每天都去丞相府等候着求见曹操,可是曹操却是每天宴饮,并不接见。一直等了三四天,曹操才命人把张松叫进去。曹操一看张松长得这么丑陋,心中便有了几分不高兴,便问道:“你的主人刘璋为什么连年不进攻啊!”张松回答道:“因为路途上有盗贼。”

曹操一听,呵斥道:“我已经把中原之地全都扫荡平了,还有什么盗贼呀?”

张松说:“我们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他们至少每人都拥有10万军队,这怎么能称得上是太平呢?”

曹操一看这么丑陋之人竟还敢冲撞自己,便怒气冲冲地一拂袖子回后堂去了。

旁边的人都责怪说:“你到相府来,不就是为了完成使命吗?为什么还要出言冲撞丞相呢?这么不懂礼节。幸亏丞相看着你是远道而来的面子上,不怪罪你,你还是快走吧!”

张松一见曹操如此蛮横霸道,也没必要再给他说什么,碰巧在门口遇到杨修。

杨修知道张松有能耐,便进去劝说曹操。曹操说:“此人面貌丑陋,有何能耐?”

杨修说:“他很有辩才,并且能够过目不忘。”曹操说:“那好吧,明天让他来看看我的军威,开开眼。”

第二天,张松随曹操来到西校场,只见旌旗招展,一片杀机。曹操对张松说:“我的部队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张松回答说:“以前在淮阳战吕布、苑城战张绣、赤壁遇周瑜、华容逢关羽,这些都是战无不胜吗?”

曹操一听,大怒,说道:“你怎敢揭我的短处,推出去斩了。”幸亏杨修劝说,张松才保住一条性命。张松怀揣着西川地图,怏怏地离开曹操,投奔刘备去了。用人点拨曹操一向是个不拘一格择人才的旷世枭雄,他择人的理念,发前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之所未见,有时候,他看重才,在才面前,德成为虚伪的装饰;有时候,他看中德,在德面前,即使是背叛于他也照择不误。既然有如此的胸怀和气魄,何以对一个张松,就犯了蠢之又蠢的错误———以貌取人呢?

其实,曹操失西川根本原因还不在于以貌取人,而是暴露了他夸耀卖富的虚荣心理,就是他在张松面前表现的大样态度,激起了张松的厌恶,处处揭他的短,有意跟他过不去。连被曹操既嫉妒又佩服的杨修都对张松的才华自愧不如,曹操何以盛气凌人,处处拿搪呢?相反,刘备在这一点上就做得比曹操不知高明多少倍,他以仁义感化张松弃暗投明,而仁义正是曹操不屑修炼的。

曹操的教训提醒择才者,在择才的时候,无论自己怎样大名鼎鼎、才高八斗,对于投奔、求教于己的每一个人,哪怕是无名小卒,不妨谦逊一些、诚恳一些,一味地目中无人,即便是一百个西川拱手相让,也是视而不见的。

吕布的下场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一提起猛将吕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吕布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谁都惧怕三分,但他却有勇无谋,而且见利忘义,最终也没有得到别人的重用。

却说王允使用美人计,用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吕布杀掉董卓,带领10万人马,准备投奔袁术。

袁术手下一谋士说:“主公,那吕布虽勇猛,但无智谋,而且连杀丁原、董卓,我们不能收留他,以免他对我们不利啊!”

袁术没有主见,觉得谋士的话很有道理,便赶走了吕布。

吕布十分生气,心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迟早有一天要找你袁术老儿报仇雪恨!一气之下,吕布骑马带戟,投奔了袁绍。

袁绍也深知吕布的为人,但袁绍那时正在开战,急需用人,便收留了吕布。

第二天,吕布便被派去攻打常山。常山将领根本不是吕布的对手,他带病攻入常山,在敌军中如入无人之地,大戟一挥,倒地一片。吕布大胜而归。袁绍非常高兴,为他接风洗尘。吕布又接连立了几次大功,自己觉得很了不起,目中无人,连袁绍都不放在眼里。袁绍忍无可忍,想杀掉吕布。

吕布知道自己再勇猛,也敌不过袁绍的千军万马,只好逃到了张邈那里。

张邈很热情地接待了吕布。那时曹操正在兴师围攻徐州为父报仇,而兖州只留了很少人马。谋士陈宫对张邈说:“现在曹营空虚,我们可以乘机而入,占领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