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小学六年一定要陪孩子做的45件事
10461300000028

第28章 现在召开编辑会,新一期家庭报纸开始编排了

“学校说要制作家庭报纸。”

贤民开口道。他想改变一下晚饭饭桌上别扭的氛围,但没有人搭话,大家仍然一声不吭只顾低头吃饭。原来,爸爸和妈妈正在冷战中;昨天,两人狠狠地吵了一架。

“可是因为什么吵架的呢?”

妈妈记不起来了。

同样,妈妈和贤民之间也产生了小摩擦。上次贤民把准备好的东西忘在了家里,妈妈不得不气喘吁吁地给他送到了学校。可是过了一个月,同样的事情又发生在了贤民的身上。

“妈妈说几遍了?让你一定带上计划书!”

“我知道了嘛。”

“你到底像谁啊?这么健忘!”

“像你!”

这话是没错,可是一定要这样顶撞妈妈吗?妈妈心里有些难过,老大、老二还有爸爸……晚饭的气氛就一直这样沉闷而僵硬着。

吃完饭后,妈妈将写有贤民作业要求的纸条放在了客厅沙发上,爸爸瞟了一眼,问儿子:

“贤民,一定要制作家庭报纸吗?”

“嗯,那是我们的作业。”

“那我们30分钟后从编辑会开始吧。”

“什么嘛,还要这样一句话也不和我说?这种方式?哼!”

对于爸爸的反应,妈妈心里正恨恨地想着,贤民说话了:

“学校说,因为要做年级报,所以只开一次编辑会是不够的。第一次编辑会可以快点儿进行,剩下的内容可以等周六早上再补充补充。”

“OK!爸爸先去买编辑会中需要的饮料!”

“爸爸,我要小苏打!”

秀民大声喊道。

“贤民呢?”

“我要巧克力牛奶!”

“……你呢?”

“切,还是那样。”

妈妈丢下一句“随便买什么都行”。不过话虽然这么说,妈妈心里还是嘀咕着,“你不是明明知道我喜欢科罗娜啤酒吗?”

不一会儿,爸爸买回了小苏打、巧克力牛奶和科罗娜啤酒。看到这些,妈妈吃惊地张大嘴巴,火气消了一半。

编辑会由贤民开始主持进行——竟然是由平日里丢三落四、慌里慌张的贤民主持进行的。不过儿子今天的沉着从容,让老妈颇为欣喜感动。

首先讨论的内容是大家各自负责哪一版面。爸爸负责社论,妈妈负责家人必懂的生活常识特辑报道,贤民负责撰写去年一家人的杨平龙门山游记,而秀民则负责撰写自己的漫画电影鉴赏心得。

“该怎么结尾好呢。第一次编辑会先这样结束吧,到周六我们再进行详细的讨论。”

在第二次编辑会的时候,大家纷纷提议要写出更有深度更重要的报道。于是,“对家庭和睦来说什么最重要”成了家庭报纸头版。报道由爸爸撰写,采访对象为妈妈、贤民和秀民,报道征集全体成员意见,同时,家庭成员可以分别撰写彼此的人物评论,比如爸爸对妈妈,妈妈对贤民,贤民对秀民,秀民对爸爸。大家预感到,这样的内容一定会让报纸更有特色。

从第二天开始,一家人开始忙着进行采访,撰写评论。在准备报纸的过程中,随时分享彼此的意见,不知不觉间,贤民一家的气氛又重新融洽起来。

这天早上,妈妈的电话响了起来。

“老妈!我忘了带家庭报纸!”

是贤民的声音。

“好的!”

妈妈刚想大声叱责,却欲言又止——前天家庭报纸头版采访时自己说的话又浮现在了她的脑海中:

“如果想要家庭和睦,生气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等一等,妈妈给你送去啊。”

即便是生活在一起的家人,也有不了解对方想法的时候。不论发生什么事情,第一时间倾诉的对象必然是家人,然而,我们在平常生活时却只是说了些必要的话;一家人的生活也并非总是和和美美一帆风顺的。

缺乏沟通的家庭可以被称之为家庭吗?寄宿生一样的爸爸,说不了几句话的儿子,总与富二代朋友比来比去的女儿,只有在外面才会面露笑容的妈妈……失去了沟通,也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开始慢慢解体了。

那么,一起来制作家庭报纸怎么样?要想正式完成一份家庭报纸,至少需要开一次以上的编辑会。我们可以借这一过程敞开心扉,说出想法,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我们才能更加理解彼此。

一起制作家庭报纸仅仅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要进行沟通与对话。这是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参与的一项集体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对会议召开、报道撰写以及编辑的教育学习。

每当学校要求制作家庭报纸时,许多孩子都会选择独自撰写家庭故事,马马虎虎地完成作业。家庭报纸成了孩子肩头的重担,采访家人成了孩子心烦的课题。但是,如果家人一起分担任务,共同制作家庭报纸,大家就会为搞好自己负责的版面内容而一起努力。

定期制作家庭报纸,可以进一步加深家人之间的纽带关系,家里发生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考虑刊登到报纸版面上,在这一过程中,家人之间会对彼此更加地关心。当然,在制作家庭报纸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让我们养成整理资料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