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0479200000024

第24章 二十年代世界各国的局势(4)

1920年11月2日,55岁的沃伦·哈定当选为美国第29任总统。哈定1865年出生于俄亥俄州。幼年喜好吹奏乐,具有朗诵天才。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并主办《明星报》。1891年哈定加入了共和党,1899年当选为俄亥俄州议会议员,1904年当选为该州副州长。1914年,当选为联邦参议员,一直任职到1920年。他在参议院任职期间,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并经常缺席。但他结交甚广,而且忠于共和党并能按党的核心领导的意思办事,因此在1920年被共和党党魁们提名为该党总统候选人。哈定利用选民对威尔逊总统及其民主党的厌倦心理,提出了“恢复常态”的竞选口号,结果竞选成功。

1921年3月4日,哈定任总统后,解散了战时设立的各种机构,宣布政府不干涉私营企业活动,不过问企业的兼并等,不再规定物价或制订政府条例干涉经济,放任垄断资本家扩大势力,加强垄断地位。他还废除了威尔逊政府战时增收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过分利税,特别是降低了高收入者的税率,使富有的资本家交纳的税款大为减少,而广大人民的负担相对增加。在外交上,哈定政府发起召开了华盛顿九国会议(1921年11月12日到1922年2月6日召开),签订了《海军军备条约》和《太平洋协定》。哈定总统任内起用了很多大资本家,因而发生了不少利用职权营私舞弊和贪污渎职案件。

1921年4月12日,哈定总统在国会的一次联合会议上说,美国“将不参加”国际联盟。这位新总统对国际联盟的拒绝,赢得了主要来自他的共和党伙伴的热烈掌声。而这一国际组织是前任总统、民主党人威尔逊所竭力倡导的。在拒绝国际联盟的同时,这位总统保证,他的政府将与那些想组成一个他称之为非政治的国家联合体,以及想使惨遭战争践踏的欧洲国家复兴的外国政府合作。

1923年8月2日,哈定总统去世。3日凌晨,美国副总统柯立芝按照宪法宣誓就任总统。他为人谦虚,做事虔诚,美国公众都很喜欢他。1923~1929年,美国总统柯立芝任职期间美国一派繁荣。当时美国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雄厚,较早地摆脱了1920~1921年经济危机,生产开始恢复、发展。同时在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出现了“工业合理化”运动,各个企业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实现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在管理上实行“泰罗制”和“福特制”,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使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大量输出资本和商品。这一切都促使美国在1923~1929年经济迅速发展而出现繁荣。这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比1914年增长了2倍,尤其是汽车工业、建筑工业和电气工业增长最快。除此之外,化工、机器制造、橡胶、飞机制造等部门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繁荣,大大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正是卡尔文·柯立芝任职期间,因此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1928年3月27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内买进抛出数额巨大,参加交易者有赚有亏。这是华尔街有史以来非同寻常的日子。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随着疯狂的买进抛出不时发出阵阵的响声,转手股票多达4790270份。这是一个股票交易数额惊人、为了美元而疯狂搏斗的日子。甚至在只有10分钟的时间里,价格的涨落造成的主要证券价值之差高达数百万美元。

1928年5月15日,华尔街股票价格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之下迅速地下跌,成交额之大是华尔街股票市场上前所未有的。到昨天收盘为止,成交总数为4820840股,其中多半是在最后两小时易手的,许多最有活力的股票在抛出浪潮得以控制之前就已下跌5至40多点。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发生第一次猛跌,拉开了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序幕。这次危机的规模、范围、影响及后果,大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危机。随着纽约股票价格的一路狂跌,很快造成了美国大量工业企业和农场的破产,商业贸易呈现崩溃之势。以汽车工业为例,美为1929年8月的汽车产量为44万,但1到10月就降为31.9万辆,11月进而降至16.9万辆,至年终已跌至10万辆以下。在短短的4个月内,美国的汽车产量下降约80%。在工业危机不断扩大的同时,农业危机也日趋严重,1929年9~12月间,美国的小麦价格平均下跌了4美分左右,下跌幅度在80%以上。进口方面下降速度也十分惊人。1929年9月进口总值3.96亿美元,到12月下降到3.07亿美元,下跌了约20%。

“100美元可以买下这辆车。在股市上丧失一切,急需现钞。”这是纽约金融危机带来的结果。当危机到来时,美国总统胡佛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他否认危机的严重性,继续奉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确信自行调节市场和自由放任的政策足以使美国走出危机的泥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胡佛盼望的经济好转形势不仅没有到来,反而危机越来越严重,致使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蔓延。在这种情况下,胡佛政府虽然采取了局部的反危机措施,但收效不大,形势仍然不断恶化。

经济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触发政治危机。从1931年春起,美国的进步组织多次举行了向各州首府施加压力的饥饿进军。胡佛政府所面临的一次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是1932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业退伍军人向华盛顿的进军。这次进军最初是由俄勒冈州波德伦市的200名失业退伍军人发起的,在他们横贯大陆游行到华盛顿向国会请愿的进程中,受到了成千上万美国平民的热烈欢迎。到6月,已有2万多名退伍军人涌进了华盛顿。他们要求国会立即偿付退伍军人福利金。

1932年7月28日,胡佛总统下令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及其助手艾森豪威尔指挥骑兵队和坦克队、机枪队、步兵冲散了退伍军人撵出了华盛顿。但是,全国此起彼伏的反饥饿斗争并未因此而平息,相反越演越烈。工农运动此起彼伏,给美国的政局带来极大的冲击。

5.二十年代法国的态势

法国虽然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但其国民经济基础遭到严重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战时有1.1万个工业企业、1500座桥梁、26.5万所住宅和7500所学校被毁掉,特别是被占领区的工业基础被摧毁殆尽,共计1340亿法朗的商品和财产在战火中消失了,近150万人死于这场战争,平均每10个法国人中就有1人死在前线。

尽管法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最富有的北方和东北方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它的战后恢复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法国依靠德国战争赔款和外国技术,投资80亿美元修复了矿井,重建了工厂、公共建筑物、商店和住宅,修通了铁路、公路,疏缓了河道,填平了长达数千英里的战壕,治愈了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整个恢复工程结束于1924年。

随后,法国迎来了一个经济发展时期。1919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只及1913年水平的57%,1924年已高出1913年9%,1926年猛增至1913年水平的126%,1929是法国经济发展的顶峰,1930年势头有所减慢,但工业生产仍是1913年水平的140%。

然而,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断了法国经济的发展,使法国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