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你学会做人的1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10522700000023

第23章 放飞梦想篇--奏响人生的华美乐章(4)

近年来,许多世界各地的游览者都慕名来到距那个部落不远的一个小城里,渴望能到那个部落去耳闻目睹一下那里的风光和生活,但从这个小城到那个部落,没有公路,不通汽车,要去,只有靠两条腿去一步一步丈量着跋涉。

在那个小城的启程点上,每一个旅行者问起小城距那个部落有多远时,人们都会友好地告诉你说:"哦,不远,只有5英里。"5英里不论对哪一位旅行者来说,都不是太远的路程,于是人们便高高兴兴地出发了。他们沿着一条草径穿过一片一片的丛林,在他们走得又累又渴时,便会看见第一个用树皮搭建的路边小店,于是,便会有人走上去问店主说:"请问,这里距那个部落还有多远?"

"哦,不太远了,可能还有不到4英里远。"店主笑笑回答说。于是旅行者们便又高高兴兴地上路了,但他们走啊走啊,又走得人困马乏时,还是没有看到那个部落的影子。于是,在他们濒临失望的时候,又马上会看到一个路边小店,有人便会又问店主说:"请问,这里距那个部落还有多远呢?"

店主笑眯眯地说:"已经不远了,再坚持走一会儿你们就可以走到了。"于是,旅行者们立刻又高高兴兴地往前赶去。

在经过几个这样的丛林路边小店后,旅行者们最终赶到了那个部落里,但很多来此旅行的人都很疑惑,不是说只有5英里的路吗,怎么走起来竟需要大半天?

其实,他们走的已远不是5英里,那个部落距离小城,最起码有50英里远,直到返程时,路边小店的人才会真实地微笑着告诉他们说:"其实,你们最少已走了50英里远。"

旅行者们立刻大吃一惊:50英里?这太不可思议了。他们觉得根本没有那么远,50英里,想想都叫人发怵。平常,很多人连10英里都走不了,怎么又能够跋涉50英里远呢?所以,他们宁肯相信:小城距那个部落的路程,最多只有5英里。

其实,小城和那个部落的距离最少有50英里长。如果你诚实地告诉每一个旅行者:"这里距那个部落至少有50英里远。"那么,或许有很多旅行者会立刻却步的;但你告诉他们只有短短的5英里时,他们肯定是没有一个望而却步的,毕竟5英里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那并不是一个望而生畏的距离。

一个70多岁的法国旅行者在得知自己确实一步一步走了50多英里远时,他对自己的双腿顿时大为惊讶,他说:"要不是说只有5英里和路边小店里那些距离越来越近的回答,我是不可能走完50英里的。50英里,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个奇迹了。"

也许是的,平淡和奇迹的道路也许是同一条路,奇迹者成功的最大秘密是:在崎岖而漫长的道路上,他幸运地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鼓励。

鼓励,是平淡的废铁成为韧钢的好炼炉!

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也许我们会放弃,又或许我们会乐观地面对失败,但我们始终需要别人的帮助,需要别人的支持,需要别人给予我们力量。而鼓励就是这么一种力量,我们要学会鼓励别人,更要懂得鼓励自己!

那些曾经被皲看轻的赞美

那天吃饭时,女儿见不远处有一只蟑螂在那里探头探脑,立刻边把身子往后缩边指着蟑螂说:"你看,你看。"我立刻跳过去,以灵活迅速的动作,一脚把蟑螂踩死了。女儿立刻笑着冲我伸出大拇指说:"爸爸好强啊!"

都读高三的孩子了,竟然如此害怕一只蟑螂,这并不让我吃惊--女儿从小就特别害怕老鼠、蟑螂之类的"玩意儿",但她对我的这个赞美,却让我吃惊不小。要知道,从小到大,这还是她第一次伸出大拇指来赞美我呢。可是她的这个赞美,离我心中真正想要的,相差得实在是太远了。我真正想要的赞美是什么呢?是她说我的文章写得好。问题是,她小到大,读过我那么多文章,却一次也没说过"爸爸的文章写得好强啊"。

真的,我这个以写作为生的人,心底里最渴望的赞美,就是别人说我的文章写得好。可是让我奇怪的是,我在生活中"享受"到的赞美,往往都与我的文章无关。当我爬上爬下地把灯泡安好、偶尔炒的几个菜还挺合口味时,妻子赞美我的是"做事还像个样子";当我一次一次把楼梯打扫得千干净净的时候,对门的老人赞美我的是"发现你这个人特别讲卫生,讲公德":当我出入这个院子大门口,总是按照那个"出入请下车"的要求下车的时候,门卫们在背后赞美我这个人"修养很不错";当我原来上班时总是笑着与那个专门送开水、分发报刊的勤杂工打招呼时,那个勤杂工赞美我这个人"不像别人那样长着一双势利眼"……

老实说,对于上述的那些赞美,我先前都是不看重的。我认为他们赞美的,都不是我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更不是可以让我"功成名就"的东西。但是通过对女儿的这个赞美的细细品味,我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赞美另一个人,往往首先是从他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的,是从他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出发的,是从他自己的生存境况出发的,是从他自己的内心感受出发的。你做的事,如果离别人所处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太远,也与别人的人生情怀、内心感受无关痛痒,哪怕你自己认为那件事再了不起,再值得你自鸣得意,别人也会漠然置之。

现在,我倒是很庆幸我得到过那些我曾经不看重的赞美了。那些赞美说明我并不是一个除了会写文章别的什么事也不会干的书呆子,也不是一个能够写点儿文章就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唯我独尊目空一切的人。一个人像这样活着,岂不是很好吗?这样的人生,岂不是很丰富很踏实、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愉悦和感动吗?而且,谁又能说那些人的赞美与我的文章没有关系昵?--正因为我是那样一个人,我才有那么多的紧跟时代顺乎人心的文章可写呀。

啊,意识到这一点,我也更加明白今后该怎样做人和作文了。

永远不要反对、轻视或弱化别人对你的赞美,这样做会侮辱了赞美者的品味和判断力,甚至会玷污对方的诚心。微笑着接受善意的赞美吧,品尝这美妙的时刻,然后再找机会把这份美好的感觉传递给他人。

让道谢成为一种习惯

周日,我忙着给一家报社写一封感谢信,原因是我订了他们的报纸,他们赠给了我一本书。我正想着如何恰当地表达我的谢意,坐在旁边的战友却笑了,他说:"何必多此一举,你订报,他赠书,很正常嘛!我订了,他也会赠送的。"

战友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小时候,逢年过节,奶奶总要把香炉烛台摆上供桌,然后虔诚地祭拜。我要是在旁边,奶奶就让我也磕几个头,我不懂为什么,就问奶奶,奶奶说:"谢天。""谢天,为什么要谢天啊?"我仍是一脸的茫然。"因为天给我们下雨、刮风、出太阳。要是天不下雨,不刮风,也不出太阳,那地里就不长庄稼,不长庄稼我们就要饿死。"是啊,天要谢,想想我们的身边事,哪一样不应该感谢呢?

国外有个"感恩节"。它的设立是让人们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社会和自然,对待自己所拥有的和未得到的一切。我还记得前年暑假去北京时,我帮一位外国友人拍了一张照片,我并没有想着要得到感谢,可当他接过相机后,却用有些生硬的汉语对我说:"谢--谢--你。"这让我感动了很长时间。"谢谢"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却可以表达出说话者的真诚。每当别人也帮助我做些哪怕是极小的事情时,我总会及时地向帮助我的人说声"谢谢"。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再拥有感谢之心了,我们对自己所得到的一切感到理所当然了。比如认为父母抚养我们是他们应尽的义务,比如认为老师向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职责,比如认为饭店里侍者俗我们的热情服务是他们分内的工作,等等。我们正漠然麻木地对待着我们周围的奉献者。这是多么可怕的倾向啊!

向别人道谢,是对别人所付出劳动的一种肯定;向别人道谢,是对别人所付出劳动的一种鼓励;向别人道谢,更是对别人所付出劳动的一种最起码的尊重。仅仅是一声"谢谢",就足以让世界充满暖意;仅仅是一声"谢谢",就足以让社会充满和谐。让我们时刻怀着感恩之心,学会道谢,并让道谢成为一种习惯吧!

如何接受别人的善意是一种智能,也是一种风度。不管喜不喜欢这个礼物,都得甜甜蜜蜜地道谢,因为你要谢的是礼物背后的心意,不是礼物本身,更不是礼物的价值。一个微笑、一声道谢对你不算什么,可在人情淡漠的社会中可以温暖一个人的心灵或一个疲惫的身躯。

柏拉图擦椅子

柏拉图年轻时就功成名就,一次,朋友送了他一把精致的椅子以表示对他的赞扬。柏拉图颇为得意,将那把椅子摆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