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你学会做人的1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10522700000024

第24章 放飞梦想篇--奏响人生的华美乐章(5)

此后不久,有一天,几个朋友到柏拉图的家里做客,一进门就看到了那把漂亮的椅子。问明来历之后,其中一个人突然跳上了那把椅子,疯狂地乱踩乱跳,还一边嚷着:"这把椅子代表着柏拉图心中的骄傲与虚荣,我要把他的虚荣给踩烂!"

众人,包括柏拉图在内全都吓了一跳!只见柏拉图不紧不慢地从隔壁房间拿来一块抹布,把被踩得脏兮兮的椅子擦拭干净,并请那个激动地踩椅子的朋友坐下,诙谐而颇具深意地说:"谢谢您帮我踩掉心中的虚荣,现在我也帮您擦去心中的嫉妒。您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和大家喝茶、聊天了吗?"

礼貌是一种道德修养,它既是人们交际中不可或缺的方式,但对于失礼的人也不可过于计较抱怨。有时待人宽容友善,对失礼的入是一种教育,同时也表现出自己高贵的品质。从巧妙交流中获得"回报"

大连一家建筑装饰公司在郑州市承揽了一座高档写字楼的装修工程,这是他们跨地域发展的一个项目,因此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整个工程施工进展很顺利。可就在工程即将进入外部装饰阶段时,负责给大厦提供楼面装饰浮雕的一家齐齐哈尔工厂,却突然声称因为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交货了。这样工期就将拖延,公司的声誉必定受到影响。

于是公司有关部门赶紧电话、传真、邮件联系、交涉,谁知往来数次都没解决问题。情况紧急,公司领导斟酌再三,决定派处世灵活、细腻,又是黑龙江人的工程部副经理李利前往齐齐哈尔处理问题。

李利接受任务后,不敢怠慢,立即起程,但心里也在打鼓,心想:"与这家工厂有着一定交情的采购部门磨破了嘴皮子都没解决的问题,我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如何才能将其拿下……"一路上李利紧锁眉头,盘算的都是这件事,火车快到齐齐哈尔时他的眉头仍是紧锁。

下了火车,李利立即打车直奔那家工厂。他没有直接去找厂长,而是以客户的身份参观了工厂,从外观看很整洁,纪律也很严。转了大半天之后,李利才去见厂长。厂长在办公室里接待了李利,但并不热情,紧绷着脸,一脸严肃的表情,眼神中透出不屑一顾的意味,连打招呼、握手、让座这些起码的礼节都省略了,很明显,他已经知道了李利的身份,做好了应对一切的准备。对此李利尽管心中很不舒服,但并未露声色,他主动问候厂长后,自己来到老板台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来,面带微笑地对厂长说:"厂长,真没想到您的名字在齐齐哈尔很响,我打车和司机闲聊时,一说到您的工厂找厂长办事,司机马上就能说出您的名字。"

"是吗?"李利的开场话似乎很出厂长的意料,他有些诧异地应答着。

看着厂长脸色的变化,李利加重了些语气非常肯定地说:"这还有假,就是刚才的事!"听完这话厂长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李利紧接着说:"看来您是治厂很有方的厂长呀……"

李利历数着他刚刚看到的点点滴滴。

"那是!"厂长有了兴趣,这才掏出一根烟递给李利,自己也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向李利讲起了他的管理经验和工厂的发展历程,话语间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

"真是不容易!""您真有办法!"李利一边盯着厂长的眼睛听着,给人一种很尊重、很感兴趣的样子,一边不时垫话赞扬着。

当厂长高兴地讲述完,李利又不失时机地恭维起来:"现在您的工厂已经很有规模了,我不是当着您的面说好听的,一进你们厂就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我也走过好多地方,你们厂是我见到过的最整洁的浮雕制作厂。"

"真的吗?这可是我十几年的心血呀!你要愿意我陪您到厂子里转一转。"厂长更自豪了,对李利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还让人给李利沏了杯茶。"当然愿意,这真是求之不得!"李利见厂长态度转变,朗声回答。

应该说这家工厂的规模和管理还是不错的。参观中李利不时地称赞工厂的结构好、管理好。当走到生产车间一台看起来很特别的机器旁时,学机械设计出身的李利断定这台机器是有针对性制造的,于是有意驻足仔细观看起来。"你懂机械?"厂长看着李利问。"我在大学学的就是机械制造!"听到厂长的询问,李利紧接着从专业的角度对这台机器做了评论。厂长听后马上笑容满面地告诉李利:"这台机器是我设计的。""是吗?真没想到您还有如此功力!"李利显得很惊讶。厂长立即滔滔不绝地给李利讲起了机器的构造、运转过程、工效……

从车间参观完出来已经时至中午,厂长坚持要请李利吃饭。直到这时李利才把话头转到来访的目的上来,他问厂长,为什么贵厂不能按时交货,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吃饭时俩人推杯换盏,天南地北聊得非常投机,饭局临近结束时厂长说:"李经理,没想到我们今天的聚会如此愉快,真有相交恨晚之感。现在言归正传,您这次来的目的我自然明白。只是我先前听说贵公司遇到资金周转问题,不能一次性付清供应商材料款,我担心会出现拖欠纠纷。你知道我们是小厂,百十口人等着吃饭呢,所以不能贸然交货……"

李利诧异道:"这是从何说起,我们把材料款都准备好了,至于资金周转问题更是空穴来风,厂长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这不是在破坏我们之间的合作吗?"

厂长一时语塞,李利看厂长还有些为难,就说:"这样,我们先把材料款打过来一半,这样问题不就都解决了。"说着就要拨电话。

"哎呀,话都说到这个分上了,我还有啥可说的,都是我的错,现在我明确地告诉您,您放心地回大连吧,即便我有天大的困难,也保证按期交货。"李利连声道谢。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果说直接提出要求犹如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那么巧妙交流就是一杯按照当事人口味调好的饮料般受欢迎。李利正是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沟通技巧,从赞美着手,找准厂长的口味,引起他的兴趣,一步步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可怕的伤害

拜蒂是从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转来玛丽所在的学校的。当班主任约翰逊太太在教室第一次把拜蒂介绍给学生们时,同学们都开始找拜蒂的麻烦--也许这一切都是因为老师夸拜蒂的作文写得比苏珊好。

有一天,拜蒂的作文又被当堂朗读,这次她讲的是雷格思坦在一首诗中写道:西瓜是如此美味,如果他有幸见到英国女王的话,他会骄傲地建议她也来一块。爱格尼斯和玛丽对视了一下,就开始滑稽地模仿英国女王吃西瓜的样子。全班顿时哄堂大笑,作文没有读完。这时班主任约翰逊太太刚好走进教室,那天放学后,除了拜蒂,同学们都被罚留下来刷洗地板。

第二天中饭时,拜蒂就在她的生菜叶下发现了玛丽留的字条:"对不起,但是食堂的西瓜都卖完了!"从那以后,拜蒂成了其他同学的笑料,无论她穿什么、说什么、吃什么,总会被一两个家伙找出大做文章的理由。

拜蒂开始不断地请病假。但是即使她不在,同学们也没停止编排她的故事。

后来有一天,玛丽和拜蒂被分在同组做一项课外作业。其他人都选好了队友,而玛丽由于在分组那天参加学校的游泳集训,剩到最后只好和拜蒂一组。同学们都打趣玛丽,玛丽也和她们一起笑。

作业要交的前一天晚上,玛丽不得不到拜蒂家去和她一起把任务完成。她的妈妈为玛丽烤了一大盘点心,不断地进来问要不要添汽水或别的什么。她的妈妈说:"你是拜蒂唯一的朋友,放学后从没人来找拜蒂玩,我很高兴你能来。"

这时,电话响了,是找玛丽的。玛丽听到同学玛吉嘲笑的声音:"嘿,你吃了那傻瓜家的枫糖点心和西瓜了吗?"说完,她停下来等着玛丽哈哈大笑。

当时拜蒂的妈妈也在旁边,玛丽看到她站在厨房里,背对着自己装做什他家的。

对方当然不认输,他从一位老人那儿得知,这棵树是他的爷爷当年种下的,他也有证据证明这棵银杏树是他的。

两家闹起纠纷,反目成仇。乡里也不能判断这棵树是谁的,一个有土地证,但证件颁发时间已久,土地已调整多次了。一个有证人证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自古使然。于是,两家起诉到法院。法院也为难,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于是建议庭外调解。

但两人都不同意,他们都认为这棵银杏树是自己的,为什么要共用这棵树?

案子便拖下来了,他们年年为了这棵银杏树吵架,甚至斗殴,大打出手。

这样,故事延续了10年。10年后,一条公路穿村而过,两户人家搬迁,银杏树被砍倒。这场经历10年的纠纷终于在银杏树的轰然倒下后结束了。

为了一棵树,他们竟然争斗了10年。三千多个本来可以快快乐乐的日日夜夜,难道不比一棵树重要?

想来真的可怕,有时一个人为了得到某一种东西,往往会失去自己更重要的。

为了一棵树争斗十年,却失去了快乐的生活,真是得不偿失。凡事以和为贵,其实只要大家各退一步,不要死抓住小小的眼前利益不放,而是好好协商沟通,事件完全可以解决得更完美,而不是徒留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