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的忠告(智慧生存丛书)
10523200000033

第33章 永远做个智者(5)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我给你一个忠告:当你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一定要越发地谦逊。即使你很确信一件事情,也要看起来对其半信半疑;陈述事情时点到为止,千万不要武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若想说服别人,先要认真聆听对方的意见。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谦虚的态度。

有些人明明在上学时什么也没学到,却偏偏喜欢炫耀自己的学问。他们对于当前闭口不提,对于古代却滔滔不绝,而且身边总会带着几本古书。他们不时惦记着过去的美好时代,对于当前时代的产品却极力抵制甚至污蔑。我绝不会允许你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要求你在不轻视现代的同时,也不对古代盲目崇拜,年代并非评判事物的标准,不要特意去展示或者是提起任何一本碰巧放在你口袋里的历史书。

一些大学者常常不分场合滥用古人的格言,并且还以为是仿照学习,并引以为豪。他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是否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想过历史是否存在着完整的再现。至于你,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你的推断力,再加上你正确的判断力,最后形成你自己的观点。不要迷信权威,也不要迷信书本,外在的一切都只是你的参考,千万不要失去自己的理智,而应把它们当作你唯一的向导。

如果你不愿意被批评为假道学或俗不可耐,也不愿意被人怀疑无知,那么你就应该做到:不要卖弄学识;用合适的语言与周围的人交流;用语要自然,发自肺腑。千万记住一句话,你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别人你比他们聪明。

对待知识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怀表一样,只要轻轻放在口袋里就好,没有必要为了故意向别人炫耀而不停地拿出来。你只需在别人向你询问时间时告诉他们就可以了,用不着像敲钟人一般,每小时都出来报时。

人少不了学问,否则便会无立足之地,但如何对待学问,则必须十分谨慎。应该说,这是一门关于学问的学问——一门更高深的学问。热爱冒险,善于冒险

人生旅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的,为了能够妥善地面对一些突发情况,在平时就应多冒险,有意让自己挑战困难,否则,你的生命之舟将随时有可能被巨浪吞没。

冒险的定义并不是做一系列生死抉择,而是咬紧牙关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大无畏精神,生活的乐趣就源于此。

一个人的冒险能力是我考查这个人的特质的重要一方面,我生平涉足第一件冒险的事是在我两岁的时候,可以说,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什么是冒险?不放走每一个机会来使自己的生活更好,这便是冒险。不用去管你改变的是生活的样式、你个人的性格还是人际关系,生活便是一连串冒险的组合体。否则,这个世界上便不会有敢于离开家门、敢于结婚生子或敢于开创新事业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冒险特质,只不过存在的量不同。凡姆拉是我认为最勇于冒险的一个人。虽然他最后命丧于走向北极的旅途中,但观其一生,他经历过那么多次的探险却不得不令我们暗暗叹服。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希望你成为第二个凡姆拉。冒险并不等于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像换工作,去神秘的国度旅行等这类异乎寻常的事,也可以称作冒险,这对于你的人格的锻炼是极有益处的。人生旅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的,为了能妥善地面对一些突发情况,在平时就应多冒险,有意让自己挑战困难,否则,你的生活之舟将随时有可能被巨浪吞没。

我不喜欢平平顺顺的生活,那样的生活使我乏味得难受;相反,平中有险的生活却可以不断地为生活增添色彩。这一点,年轻人的体会明显要深于老年人。像我这般年纪的人,有时也会害怕冒险,因为有时候虽然决心很大,但是却会输得很惨,甚至还有可能会加速老化过程。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老年人不应放弃冒险,哪怕是尝试着冒险,也是好的。

很多人可能会对当前公司的董事产生惊讶,他们惊讶于一些人在公司遭遇巨大财政风险或变动的时候仍能泰然自若,处变不惊。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肯定曾经承受过更大的风险,相比之下,这些困难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经过这次冒险,他们懂得了:一项计划或许会损伤财力,但却不会使自己一败涂地。

我也曾想过逃避——我必须得承认这一点。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稳稳当当过一生不是很好吗?但无论如何,当我身陷困境时,我总会相信前方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又继续前行。

我的一个朋友想出了把一些老品牌的旧产品加以更新的办法。他和他的合伙人买下了几家大公司销路不好的产品,重新包装,并利用耀眼的广告打开市物。这些新点子马上激起了许多买主的兴趣,再加上包退包换的承诺,他们马上签下了不少订单,漂漂亮亮地赢了一场“开门红”,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不断地打拼过程中,他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也尝到了失败的苦味,但对他来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许多宝贵的教训。

一次次冒险的经历告诉他:商场如战场,失败者远远多于成功者,对于一项冒险活动而言,最可怕的并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永远也爬不起来。为避免失败后一蹶不振,就应该意识到:首先,冒险并非莽撞行事,它也需要深思熟虑;其次,要准备好足够资本,以防失败后会资金周转不灵,也就是说,只做你输得起的投资。许多成功人士还将资金分散投资,虽然保守,但也不失为避免破产的最好方法。

贪心的人往往会在一个篮子里放太多的鸡蛋,也就是说,他们会在自认为很好的项目上投入很多金钱,以至于一旦失败便无力回天。所以你要避免做贪心的人,此外你还必须随时做好承受失败的准备,因为不管一个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想法有多棒,做起来决不会如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

我的另一个朋友在深思熟虑之后开始了他的扩厂计划。刚开始的五年时间里,他工厂里的业务都呈增加趋势。于是他向银行贷了一大笔钱,并搬进了全新的厂房,配置了全新的机器设备,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利润不断翻新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的60%的客户在一年内都不见了。当然,错不在他——其中有40%被别的公司买走,另外的则转移了生产地。更为严重的便是接踵而至的通货膨胀,许多客户的公司都受到极大的震撼。他虽未遭灭顶之灾,但也大伤元气。但尽管如此,他仍然存留下来,并且现在事业又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原因何在?这关键在于他有承受失败的准备,并且永远有办法来打破僵局,反败为胜。

经验也是很重要的筹码。新手做事,成功的几率往往很小。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想开一家汽车经纪公司。但是他深知自己在这方面是个新手,毫无经验可言,于是他在一个汽车大经销商那儿找了一份工作。这样一来,他除了可以免费学到经验外,还避免了承担责任的风险。很快他掌握了这一行的诀窍。3年后,他怀揣着抵押借据与贷款离开了那家公司,开始了他自己的汽车买卖事业。又过了两年,他成了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公司的指定代理,从此,他的事业如日中天。

他告诉我说,他在他的第一个工作中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经验,同时也找到了实现梦想的信心。许多人缺得都是这一点。他们往往事后才发觉自己辛辛苦苦忙了一辈子的工作,其实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既浪费了金钱,又浪费了大好年华。

拒绝失败最重要的是坚持到底。如果你不愿坚持,那么就得千万小心了。一帆风顺往往只是人们美好的祝愿,它很少成为事实。你需要的是“誓死不降”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并自己动手“拨开云雾见天日”。

自己当老板确实是件很不错的事,但必须能承担一定的风险。就好比在没有航道的海上行船一样,你必须全力以赴,并要不断尝试。久经商场的人必定熟知这一点。在某些人看来,它们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这一切到最后都会成为经验,它并不是别人教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去摸索、去体味而得到的。创业的艰苦是不言而喻的,但你必须挺过去,还要有重头再来的决心与勇气。否则,时间一长,冒险就会变质,世上最痛苦的事便发生了。

我已经说过,人生是由一连串的冒险组成的,健康、人际关系、生意、谋职等都暗藏着无限的冒险。冒险的定义并不是做一系列生死抉择,而是咬紧牙关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大无畏精神,生活的乐趣就是源于此处。我的上帝,如果没有冒险,我一定会成为在那遥遥无际的农场上讨生活的第三代农民,再糟糕下去,我的孩子——你,很可能就会成为第四代农民了。言之有据方可成理

“言之有据,方可成理。”这“据”来自何方?就来自于你自己的实践。有了“实践”经验,才会在合适的时间与场合说出合适的话,并且这样的话也因为有据而特具说服力。

今天我感到非常厌倦,几乎筋疲力尽,甚至有点苦恼。起因是一位令人尊敬、学识丰富而又富有理性的人前来拜访。我和他一起共进晚餐,一起共度夜晚。这似乎会令你觉得不可思议,可事实确是如此。他学富五车,令人肃然起敬,可他对社会常识却一无所知,既不懂礼貌,也不懂说话方式,即所谓的“傻瓜学者”。他的话全都是引经据典的,而且所谈的内容也十分愚蠢。总之,这次谈话简直失败透顶。可能是由于他长期把自己关在斗室里,在大量书籍的影响下,对所有的事物建立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在与别人交谈时,他便按照自己的体系、原则固执地与人争论,只要别人一提出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他就会马上怒目而视、气愤不已。不错,他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但是很可惜,这些都缺乏现实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只懂得向脑中不断填充知识,对于如何与人沟通、交往,却一无所知。甚至于连自己的语言表达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那磕磕绊绊的停顿和粗俗不雅的语言简直让你无法忍受。说实话,我宁愿与一个庸俗无聊的人谈话,也不愿意坐在他面前低头沉思。那实在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在这里,我把我多年的处世经验传授于你,希望你能从中得到一点借鉴。

避免与那些学识丰富但却缺乏社会常识的人谈话。

一个学识丰富但却完全不懂社会常识的人,他的谈话逻辑简直让你吃不消,即使是一个深谙世故的人也会对他失去耐心。因为他需要不停地纠正对方的错误,可对方却永远坚持己见,不愿接受。他们自认为学富五车,精于一切,而且自己永远是对的。比如,当这种人正在发表他对世界的看法时,如果你说上一句:“世界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那么你就准备好一场无止境的争论吧!他会想尽办法利用他引以为豪的知识来与你辩驳,绝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细枝末节。他还会通过非常细密的研究分析来证实他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种人心里从不认为自己是错的,总想显示自己胜利的姿态,因而他们从不放过任何与别人争论的机会。

事实上,同这样的人争论完全是浪费你的时间。他们从来不会去注意身边人的特性以及共性,也不会实实在在地去了解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眼睛只认得书本上的知识,而那些实实在在的风俗以及行为举止却从来不会被注视到。这样的人与具有实际经验的人显然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这正如一头迟钝、木讷的蠢驴和一匹训练精良的骏马之间的区别。

世上根本不存在“单色”的人。

颜色存在着单一色,但人是不存在“单色”的。处在社会这一巨大迷宫中的你应该明白: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只由一种色彩构成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他人的影子,因而他们或多或少包含着另外的颜色,而且还会随着时地的转换而变换自己的色彩。这就像丝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呈现出各种颜色一样。这一点,闭门造车的大学者们是无论如何也认识不到的。因为这并不是单靠头脑便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往往不能协调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这并不难理解,就好比是一个从没接触过舞蹈的人,即使看过许多乐谱,十分了解它的节奏和旋律,也永远无法学会舞蹈。

所以说,“言之有据,方可成理”,这“据”来自何方?就来自于你自己的实践。有了“实战”经验,才会在合适的时间与场合说出合适的话,并且这样的话也因为有据而特具说服力。这样,交往才会在一片和睦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只有真正被运用的知识才可以转换成智慧。

我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学问、品德很低的人可以把一个比他优秀好几倍的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前者往往手段十分圆滑,善于观察别人的弱点,并抓住这些弱点死死不放,进而控制实力比他们强好几倍的人。由此可见,一个注重实际运用知识的人与一个只懂得将自己“埋葬”在书堆中的人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至于谁更优秀,我想已经不用我开口说了吧!

关于这一点,你只要仔细观察每一个被尊重、受欢迎的人,以及他们身上的种种长处就可以了。不过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收集各种才干,像马赛克一样把它们拼在你身上。人无完人,但每个人身上总会有某个光亮点,值得人们去学习。你要选好你自己的榜样,不只是用眼,更要用心。记住这句话,在与道德或义务无关的地方,跟从明显精明于领导。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让你实际踏入社会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将知识活学活用。如果仅仅将知识的学习停留在书本上,那就好比在屋里看地图,看来看去,到最后对世界仍旧是一无所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卓越的人交往,可以使自己见贤思齐;而与低劣的人交往,最终会使你同流合污。就像我曾经对你说过的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们总是喜欢把交往看成是一种促进自己进步的手段,那么究竟和什么样的人交往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首先,要多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与卓越的人交往,可以使自己见贤思齐;而与低劣的人交往,最终会使你同流合污。就像我曾经对你说过的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我为例,我觉得同艾得森先生或博普先生在一起时,远胜于同欧洲所有的王子在一起。现在你应该明白,我所说的“优秀”并不是指家世显赫或地位突出,而是指“肚中有货”,富有内涵。这样的人通常分为两类:其一是在社会上属于主导地位的人;其二是那些在社交圈中非常活跃的人,包括那些有着特殊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十分突出的人。此外,“优秀”的评定必须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必须得到大家一致认同,而决不是单靠个人就可以下定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