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培养优秀孩子的超级实用技巧全攻略
10545400000017

第17章 冷却法——控制好你的情绪,赢得孩子的合作(5)

“好的,你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完成作业,我已经告诉过你规则,你必须在七点以前完成。你今晚不准看电视。”

他可能会马上跑上楼,试着在时间到前写完作业,但也可能不会。

假如他没有这样做,而且七点到了,问他哪些功课还没做完,然后坚持要他上楼去把功课写完,即使他写完作业,爸爸也必须坚持不准看电视的规定。如果他真的无法写完,将明天起床时间提早半个小时,定好闹钟,那么隔天一早,他就能将它完成。

他参与了写功课计划的设计,而且也得到礼貌性的警告,爸爸也尽可能公正无私的处理了这件事。

3.赢得孩子的合作

现在的家庭已渐渐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所有组成分子无不以争取整体利益为依托。合作的意义便是每个人都一起朝向使“家庭”更好的目标迈进。家长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赢得孩子的合作。

孩子是以鼓舞和赞美赢得合作。妈妈在帮八个月大的小莉换尿布时,小莉很不安分的又踢、又翻、又滚,这使妈妈有点恼怒,于是轻轻打了她的屁股一下。小莉似乎觉得委屈,不禁嚎啕大哭。

八个月大的婴儿虽然不会说话,却似乎能够感觉出妈妈恼怒的情绪,这好象很不可思议。我们总是不相信婴儿的聪明,而将他们当作什么事也不懂的人,因此长大之后,也会变得笨笨的!事实上妈妈如果能够仔细的观察应该不难发现其实婴儿很聪明。以前面的故事为例,妈妈必须做的是训练小莉和她配合尽快将尿布换好。妈妈首先必须了解小莉的行为目的,这样才能赢得她的合作态度,然后重新安排对小莉的训练课程。每次小莉故意扰乱妈妈帮她换衣服或换尿布时,妈妈便对她微笑,轻轻的将她的手放好,同时对她说:“我的乖宝宝要学习不要乱动,手放好,对,这才是妈妈的乖宝宝,宝宝好可爱、好安静哦……”等等。既使小莉听不懂也无妨,她会了解妈妈的意思!因为妈妈的微笑对她是一种鼓舞和赞美。小莉终究会感受到这个甜美的赞美,从而配合妈妈。同样的道理,她对妈妈的生气、皱眉也是一样敏感,同样也会有反应。妈妈可以等小莉不再乱动时放开她,如果她再乱动,妈妈便再将她的手放好,这样小莉便能学习和妈妈合作。

“合作”不是服从权威。有时候家长会发现很多词语的意义需要重新评估。“合作”这个字就是其中之一。在过去的时代里,“合作”就是听从控制者的话,也就是绝对服从权威。但是现在这个词有了新的意义:人与人之间必须因为需要而一起工作、互相配合,人人拥有更多的平等和自由。同时相对的,家长也必须负担更大的责任。权威至尊的情况已不复存在,我们必须处处表现合作的技巧。家长不能再要求孩子:“听从父母的话”而必须学习某些方法以赢得他们的合作。

每天早上除了叠被之外,妈妈还给四个孩子分配了固定的任务:大妮打扫浴室,小妮洗餐盘,小文清理客厅,小武则负责倒位圾。妈妈每天总是要先提醒他们,然后再唠叨个不停,有时甚至对他们大吼或处罚他们,好让每个人都把该做事做完。她最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尽量的合作,不然你们的麻烦更大。”

妈妈的意思很明显:“乖乖听话做事,否则……”。她是以绝对的权威给四个孩子分配工作,而且规定他们一定要做完。但是四个孩子的心中渐渐蕴酿反抗的情绪。妈妈的态度俨然像一个老板,她强迫孩子遵照她的意思,而不是赢得他们的合作,结果引起孩子的敌视的态度,认为妈妈存心“整我”。妈妈要如何才能赢得孩子的合作呢?她可以花一些时间和大家一起讨论、沟通意见。他们可以将所有的工作列出清单,妈妈说明她所要做的工作,然后要求其他孩子选择自己可以负担的工作。这种做法表示妈妈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如果任何人偷懒,不做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妈妈也不必唠叨或责备。如果继续偷懒一星期,妈妈可以再集合全家开一次会,在会上提出:“老二选定这个星期打扫房间,结果他都没打扫,大家认为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妈妈使用“大家”这个字,即将责任归诸于整个家庭,而摆脱了权威者和裁制者的角色。凡是家里的一分子都可以提出意见,也都可以参与解决问题。另外整个家庭会给他压力,大人的压力只会徒增孩子的反叛心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采取“家庭会议”的形式,这个问题将留到后面的篇章才讨论。我们现在所要指出的重点是现在的家庭已渐渐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所有组成分子无不以争取整体利益为依托。合作的意义便是每个人都一起朝向使“家庭”更好的目标迈进。

四个成员所组成的家庭就好比踩踏板的四轮车,每一个成员就好比四个轮子。四组轮子务必一起转动才能带动车子顺利前进。如果任何一组轮子卡住了,车子便会停住或甚至失去方向而乱撞。每一个轮子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同理,任何家庭都是如此。

学会为团体着想。谈到训练孩子的合作态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先要求自己付出。我们不应该一味要求孩子来听从我们的意见,而应该彼此协调意见以达到目标。如果家人彼此间无法达成协调,我们可以确定一定是某一方缺乏合作态度。

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学习为集体著想。我们不应该再强迫孩子做事,而应该考虑“情况所需”,如果我们想要帮助孩子学习合作的精神,我们就必须了解合作的真正内涵。

为人父母者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孩子几岁时才适合帮忙做家事。每每看到刚学走路不久,还摇摇晃晃的孩子要帮忙整理桌子时,我们总是会说:“不用了,你还太小。”等她长到六岁时,我们又要求她帮忙整理桌子。小孩子的心里在想以前我们都不需要她,为什么现在需要她呢?无疑地,我们抹杀了孩子想要贡献的意愿。总之,我们如果从开始就尊重小孩子自动帮忙的意愿,他一定会全力以赴,而且很欣喜,得意自己能如愿完成。

七岁的小丽得了流行性感冒已经一个星期了,所以这个星期,只有五岁半的小娜和四岁的小兰在游戏室里玩耍。到了星期六早上全家大扫除的时间,而这天正是小丽感冒刚好可以下床的第一夭。当大家要清扫游戏室时,小丽便说:“我想我不必帮忙打扫这里吧!这整个星期我都没有来这里玩。”妈妈说:“但是我相信小娜和小兰一定希望你帮忙的。”小丽想了一会,结果还是帮忙打扫并将玩具归位。另外她注意到最上层的玩具架好像很脏,于是便建议:“我们来把这里弄干净好吗?”三个孩子和妈妈开始愉快的动手清扫了。打扫完毕后,小娜大喊道:“哇!看起来好好服啊!”小丽同意的说:“对啊!”她又得意的补充说:“这是我们分工合作的成果呢!”

小丽提出不打扫游戏室的意见,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因为这个家庭的成员之间已经建立相当良好关系。妈妈很聪明的赢得了小丽的合作,虽然妈妈可以了解她的想法,她感冒刚好,多休息是应该的,但是妈妈为她说明基于情况所需,而且妹妹也希望她的帮忙,让她感觉到身为家里的老大帮助妹妹,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于是她更积极的提出要打扫玩具架。全家人终于在非常愉快的气氛下完成大清扫的工作。

怎样使孩子自动合作。如果使用委婉的语调,家长一定能赢得孩子的合作,你可以让孩子明白家长确实也考虑到他的立场。有些用词或语气可以增加调和的气氛,减低反抗心理并赢得他的合作,例如你可以说:“很抱歉打扰你。”或“我知道你可能不喜欢,不过如果你……你一定能帮我很大的忙。”或“如果你愿意帮忙,我会好高兴。”等等。

小杰的父亲刚刚去逝。他才十岁和妈妈住在郊区,每个星期六都要到镇上去上音乐课。小杰很想将这堂课调到星期三——他惟一的空闲,这样他星期六就可以参加球队比赛,但是因为每个星期三是妈妈和朋友聚会的时间,所以她不同意小杰的意见。因此这两个母子之间的沟通陷于困境。

一天,当妈妈告诉他已经接受他的请求时,他一脸半信半疑的表情,因为他觉得妈妈一向顽固,她不太可能接受这个意见。妈妈向他保证她是真的同意,但是小杰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他不希望妈妈这样。“为什么呢?这样你星期六就可以参加球队了,这是正当的健康活动啊!”这个小男孩想想之后说:“不,我不应该这样,自从爸爸过逝之后,朋友对你而言很重要的。我不应该剥夺你们相聚的时间。”“好吧!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呢?”“我想我们最好让它维持现况。”

小杰为什么会突然改变心意了呢?显然他已不再有被压迫的感觉,所以自发的观察整个情况的需要而自动改变心意。任何人受到压迫便容易失去理智,所以如果我们以强迫的方式一定无法赢得别人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