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培养优秀孩子的超级实用技巧全攻略
10545400000019

第19章 诱导法——正确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做出对的行为(2)

爸爸生气是难免的。这些工具蒙上喷漆仍然可以使用。但是爸爸一生气,不但听不到亮亮的心声,也不能解决亮亮的困扰。而且,爸爸一生气更增加亮亮心中的恐惧,也让亮亮不敢向他求援。对亮亮的处罚并不能使工作室变得整齐、有条理,更不能教导亮亮学习使用喷枪的方法。

那么爸爸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首先,爸爸生气之前应该弄清楚亮亮并不是故意将工作室搞得到处是喷漆。只要稍为留心观察,爸爸应该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同事,爸爸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亮亮上一课。亮亮自己走到爸爸的工作室就表示他有学习的勇气。

下面是爸爸改变态度的另一种情况:爸爸叫亮亮到工作室来。“爸爸知道你在这里工作时不太顺利,来,告诉爸爸,到底怎么回事?”亮亮显得有点困窘的回答说:“我本来想将模型喷上喷漆,结果没想到喷枪的威力竟然这样强。”“现在你知道喷漆和油漆不同了吧?”“哦!我当然知道。”爸爸的可亲让亮亮松了一口气。“下次你会使用喷漆了吗?”亮亮想了一下:“我想我可以垫在报纸上喷。”爸爸则建议:“你也可以将模型放在纸箱里再从其中一个开口来喷。”“对,这样便不会喷得到处都是漆。”“你看这些喷了漆的工具怎么办呢?”“我不知道,不过虽然上了漆还是可以使用就是了,对吗?”“如果你用这些工具使他们立刻归位,你猜会怎样?”“嗯!如果归位就不致于都沾上漆了。”亮亮于是记得用完东西归位可以避免其他的麻烦。“你有没有想到这些工具该怎么办呢?”“我想我们可以用松节油来擦。”“松节油擦不掉这些干掉了的油漆。”“那还可以用什么来擦呢?”“我想,榔头、手把部份的油漆可以保留,但是金属的部份可以用钢丝绒来擦拭。好,我现在就来试试看。”

亮亮这回很乐意地准备修理、清洁所用的工具。爸爸和他达成协议变成互相沟通意见的好朋友。亮亮也从错误中得到了学习机会。

怎样面对孩子的过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错误或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要想孩子少犯错误,免蹈覆辙,父母的态度非常重要。

有一个企业家在回忆录中写道:“上小学时,即使我玩得过分,成绩退步了,父母也从不严厉责骂我。当我把成绩单交给他们看时,他们看看各门分数的成绩,然后看看我的脸。当然我觉得很不好意思,而且等待着挨父母的骂。然而他们却没有骂我。这样反而使我更加感到愧疚,决心下学期一定要好好读书。”

日本有一届议长在回忆他的童年时,也说过:“小时候母亲经常要我去买东西。有时我不是买错了,就是买漏了。但是母亲发现后,从不责骂,只是说明天再去买回来。”这样就养成了我把要做的事都写在纸上的习惯。

从上面这两人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犯了错误,他们自己也是有愧疚有改正的要求的,而且也会想办法改正。问题是父母怎样对待,怎样启发他们认识错误和感到愧疚。在前面的章节中我曾经几次谈到这,简单地责骂孩子的错误和失败常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原有反省的,也不去反省。因而又重犯错误;一而再,再而三。

但是要作到启发孩子的自我反省,信任孩子能改正错误却是不那么容易的。我们日常最常见的是简单地责骂,或者埋怨孩子不听话:“你看,我所说的没有错吧!”或者当孩子不听大人的忠告而失败时,父母会说:“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吧!你总是不听!”

父母想强使孩子确认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使孩子对他们听从。他们的用心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这种埋怨和责问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孩子的自我判断,会使孩子丧失自信。有的甚至还会对父母的这种怨词感到反感:“什么都是你说的对!”

所以当孩子出了差错,尤其是当孩子反省自己的差错时,父母应保持沉默。当然。有的母亲也会讲,孩子会反省什么过失,他们根本就不会感到愧疚,所以才骂。我觉得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简单的好坏还是能区分的,并且也有一定的自尊心和羞耻感,因而做错了事,由于贪玩而荒废了学业,考试不及格,他们是知错并有一定的羞愧的。。当然,不同的孩子羞愧的程度不同这倒是存在的。问题在怎样启发他们的自尊心、羞耻感,进而反省,自我下决心改正。

日本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多湖辉在他一本关于子女教育的专著中曾讲了一件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念中学时,校风非常严格,课堂上答不出问题,就要留校补课。老师用心良苦,而他却并不感激,而且对老师抱憎恨态度。他一向成绩不好,经常留校,于是只想如何在学校捣蛋。在高年级时,他和一群劣等生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捣毁了存放军训教材和枪械的教室。事后,他们才发现事情太严重,面临退学的危险。回到家里,他准备接受母亲的责打,但母亲却只说:“现在你要后悔也来不及了,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这次滋事的后果,我想你心里有数,所以我也不再说什么了。你可能会被勒令退学,你就想想将来该怎么办吧!”

这些话比任何叱责更令他深感内疚和对不起父母,于是发誓此后绝不再给母亲带来任何麻烦。

同时还应记住一点:人在犯了错误时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关怀。

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小孩子正值学习的阶段,他们犯错的机会一定很多。如果我们习惯采取批评、挑剔的态度来指正他们的错误,无形间将使他们不能改进错误的现况。例如,很多小孩子说话时偶尔会结巴,但是如果没有受到任何压力,这种情形通常很快就会自然消失。但是如果我们对类似这些小错误过于敏感,加上求好心切的心里希望孩子能马上改过,结果不但不能如愿以偿,反而带来更大的困扰。因此,批评的方式并不能引导孩子,只会增加他们的挫折感。

为了正确的引导孩子,家长必须注意观察一种行为的原委,是无心的错误?因不懂或缺乏经验而犯错?或者有任何不可知的原因?前面亮亮的故事为例,亮亮就是因为年纪小,经验不够才会将工作室弄得一团糟,因此他所需要的是父母的帮助和辅导而不是批评。而家明则是由于遭到挫折才会失去再提笔写信的勇气,所以他所需要的则是父母的鼓励,帮助他恢复信心。帮助孩子克服行为缺陷。

除了各种不同原因而犯错外,如果小孩子的错误行为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这便不再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而是行为的“缺陷”。

妈妈和五岁的小丽到公园野餐时正巧碰到她的朋友。妈妈向她的朋友介绍小丽时,小丽咬看手指,身体紧黏在妈妈身边。“小丽,来,不要怕羞羞。”妈妈一面拉着小丽,一面转身对她的朋友说:“不知道她为什度特别怕生,家里其他的孩子都不会这样。”妈妈说完以后,小丽显得更退缩了。妈妈的朋友蹲下身来友好的接近小丽。但小丽还是绷着脸不敢把眼睛抬起来注视她。

因为小丽害羞的行为本身隐藏着一个目的,所以妈妈一味的告诉她不要怕羞,这对她根本产生不了作用。如果大家意注意她这种缺点,结果只会更扩大这种毛病。小丽也认同自己是家里惟一会“害羞”的孩子,这正是她和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如果我们找出她表现怕羞的原因,我们便了解她的目的就是希望籍这种行为来争取别人的关注。别人为消除她的怕羞而亲近她,她便如愿的成为别人注意力的焦点。害羞的表现既然可以使她的心里得到补偿,她何必改进这种行为呢?

如果小丽的怕羞行为得不到如期的注意,她便没有必要继续显得怕羞。因此,妈妈可以得意的向朋友介绍她,但态度上必须很谨慎,如果她对妈妈的介绍没有反应,妈妈也不必管她,可以继续和朋友谈话。妈妈应该尽量不要将小丽的怕羞放在心上。如果朋友不解的说:“她好像很怕羞哦?”妈妈可以回答:“还好,她现在大概正好不想说话,等一下就好了。”

如果希望帮助孩子克服行为缺陷,我们必须先找出他的行为目的,然后很自然的漠视它,自然的做自己该做的事。千万不要过度敏感或紧张的采取行动。

小丽今年六岁半,她有一个八岁的哥哥小雷,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男孩。小丽则老是爱哭。爸爸、妈妈和小雷都叫她爱哭娃。爸妈总是骂她爱哭,小雷则老是取笑她,或故意惹她哭,然后再侮辱她。有一天全家一起去游泳,车子开到游泳池时,两个孩子一打开车门就兴奋的往前跑。小丽因跑得太急而跌倒,身上有一点摔伤。她便开始不停的啜泣,而且没有人动得了她。小雷轻蔑的大喊:“天哪,她真爱哭。”

爸爸也严厉的对她说:“小丽,没摔疼啊!不要哭??,走,游泳去。”小丽抱着她的腿还是不停的哭:“痛啊!我要擦药。”爸爸又命令她:“好,不准哭了!不用擦,你只要下来游泳就好了。”妈妈也不耐烦的说:“小丽,不要再哭了,来游泳。”小丽还是一动也不动的站在原地哭。他们最亲爱的姑妈也来了。小丽的哭声不但没有停止,而且愈哭愈大声。姑妈走到她身边,蹲下来问她发生什么事,并安慰她一番,但是她还是继续哭。最后爸爸便对姑妈说:“艾丝,你就是再安慰她三小时,他还是会继续哭,她就是这样,很爱哭,去游泳,别管她,让她哭好了。”全家人都下游泳池,把小丽一个人留在池边。过了一会,她也自己跳下游泳池,一会儿工夫她便玩得很开心了。

小孩子的哭声经常会博得我们的怜爱。我们总是不忍小孩子受苦。小丽很早就抓住大人这种心理。但是由于她表现得太过度了,因此家人都觉得厌烦。然而,哭还是很管用的。虽然她挨骂,惹人厌烦,但至少大家都注意她的哭声。即使成为“爱哭娃”,她还是愿意继续扮演这种惹人厌的角色。最后全家人都识破她的目的,索性让她哭个痛快,大家自顾去游泳。小丽被逼得不得不放弃扮演这种角色。

如果爸爸和妈妈想要帮助小丽不再做个“爱哭娃”。首先他们必须了解她爱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别人不停的关注,接着他们应该尽量避免提到爱哭这件事,也不要认定她本来就爱哭,最后渐渐的将这回事淡忘。如果碰到前面例子的情形时,爸妈可以仔细的检查孩子的伤口,表现适度的关怀,然后松口气的说:“妈妈好心疼呢。不过,过一会就好了。你先在上面休息一下,等会就下来游泳。”其他人可以各自先下水。如果小丽看到哭起不了任何作用,她便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运用这种渐进改变孩子行为缺陷的技巧时,我们要同时注意她的情绪和态度的变化。

勿视小错为大过。犯错误是人类的天性,犯错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孩子可以错误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己。所以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性格,针对不同的错误,采取不同的态度,千万不能将小的错误都当成大的错误来处理。

家长常常需要处理孩子或小或大的过错,处理时应该是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注意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尤其注意不要将小的错误看成大错。

首先,不管是什么样错误行为,家长都必须提醒自己,孩子除了犯错之外,还有许多优点。此外,犯错是人类的天性,孩子还要在错误中学习,发展社会意识,并且了解如何去面对诱惑。犯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第二,当家长认为孩子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时,换个角度看看,事情真有那么糟糕吗?你能静下心来了解它是如何发生的吗?你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没有那么糟糕吗?

第三,下次孩子又犯错时,要视其错误为独立事件,千万不要一般化,而且不要将问题夸张化,即使那真的是个大错误。

当你的孩子已经是第五次忘记写作业,千万不要对他大吼,“你怎么这么不负责任!我真是不敢奢望你能记得任何事情!”,不如这样说:“写功课这件事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得要开始认真地看待你的作业,对你的工作负责。”

假如你的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比如说在商店偷东西,你也不能将孩子视为无可救药的罪犯,对他说:“我不晓得你怎么这么不诚实,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不觉得羞耻吗?”你应该告诉他:“偷窃是不对的,我想你是知道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试着去找出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胜过判定孩子死罪,而且你传达了某种‘相对性’给孩子,告诉他:这是不对的;这比较好的;这不大好等等。对事物有通盘正确看法的能力是一项很珍贵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生命中的高低起伏。

一个错误就将一个人的价值一笔抹去,抹去所有的优点,这样的定论是很伤人的。事实上,就是这种痛苦的感觉,令人不愿去了解以及面对这项错误。

即使孩子因为某个特别的行为被你责罚或处罚,你还是要让他知道,他并不会失去你或是他自己。

此外,也要根据孩子的性格来处理他所犯的错误,假如你每次处理过错的方式都好像是世界末日来临一般,而孩子并不害怕,那他可能就不会认真的看待你的怒气,他不会这么想:“哇,她真的生气了,我不了解我做了什么大坏事。”他可能只会耸耸肩,心里想着:“她又来了,不知道今天晚上电视要播些什么。”

学会原谅自己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要求完美,只会让自己感到更不完美。你的孩子需要了解他尽管竭尽全力,但也会有失效的时候,他应该要有付出合理代价的心理准备。然后,他应该继续前进,丝毫不会觉得自己比以前差。

这种健康且具建设性的态度也会反应在孩子待人接物上。有开阔胸襟接受别人缺点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都会游刃有余。但或许更重要的是,调整你对孩子错误行为的反应,针对不同的状况,对孩子生气的程度也不相同。你等于是在教导孩子生活及情绪管理的艺术。并非每个问题或错误都一样轻微或严重,所以,你的不同的反应很重要。

孩子对某种行为的好坏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假如你的反应超过他对自己的认知,他将失去信任自己和自我认知的能力。那么他将不会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孩子正确的直觉能力需要被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