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培养优秀孩子的超级实用技巧全攻略
10545400000007

第7章 逆反法——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学会承担(1)

简单教育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讨论用逆反法来达到简单教育的目的。

天性使然,每个孩子都有其性格弱点,自尊、要强、没有恒心……等,但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些性格弱点,从反面加以刺激,从而可以完善他们的这些弱点,达到简单教育的目的。

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会大不相同,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应用逆反法,要知道“多一分则太过,少一分则不足”,至于如何才能做到恰到好处,那就要靠我们慢慢去体悟了。

1.事情不要做得过火

管教的艺术就在于:爱他,就是关心他,扶持他和照顾他;爱他,就是不过分关心,不过份扶持,不过分照顾;爱他,就是帮助他独立,训练他自主能力。照顾孩子是一门艺术,多一分是溺爱,少一分是顽劣;宽一分是放纵,紧一分则压抑。拿捏的艺术全在父母的方寸之间,稍不留神就进入了误区。

不必要的同情,同情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它会将一个人的自信心抹杀殆尽。父母错误的同情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不要太心疼孩子,应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勇气,使他们能面对和承受各种困难和挫折。

父母的同情对孩子是有害无益的,有时,即使是合理或可理解的同情也是多余的。

小天,正兴奋的期待他的七岁生日的来临,因为他们计划当天要去野餐,到农牧场去骑马。这对长久生活在都布里的人而言的确是非常新鲜的活动。他们一共邀请了十八个客人,其中,有两家要提供交通工具。随着生日的接近,小天和他的小朋友也愈来愈兴奋。生日当天,小天一起床,就发现天空布满乌云。他不安地跑去找妈妈。“不会下雨,对不对?如果下雨,我们还是要去,对不对,对不对?”妈妈知道下雨的可能性很大,可是又担心他儿子会很失望。他们当然可以改期,但是改天又不是他的生日——所以今天这个安排对孩子的意义显然很重要。她只好安慰他:“我想等一下天气就会晴朗了,儿子,我们等一下好了。”小天根本吃不下早餐,只是不时的看窗外。最后,大家只好将生日宴会改在室内,下午两点集合。中午时,天空就开始下毛毛细雨,过一会就下倾盆大雨。最后只好取消生日聚会。小天很伤心地哭了,妈妈看了好心疼,孩子一定失望透了,于是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宝贝,妈妈知道你的感受,妈妈也好难过,你一定很失望。只要妈妈有办法,我一定阻止天空下雨,但是,我也没办法。我们明天还是可以去啊!牧场的人也答应了。”“但是明天又不是我的生日,今天才是,我要今天聚会。”“我知道,可是下雨啊!”,“不公平,不公平,为什么这么扫兴。”“乖乖,不要哭,我真的没办法叫天空不要下雨啊!”儿子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妈妈看儿子哭得这么伤心,也急得快哭出来了。

其实小天不需要伤心那么久。小孩子对大人的态度,是非常敏感,即使他们并没有明显的表达出来。因此,如果我们同情,或心疼孩子,他会认为他也应该自怜,而变得更伤心、更难过,不去面对现实,只会使他们愈依赖别人来安慰和同情他。这种态度久而久之可能会养成习惯,他心中会老是惦著着别人好像永远亏欠他。

如果妈妈认为小天无法承受失望的痛苦,她就是不尊重自己的孩子,认为他懦弱,没有能力面对生活。她的态度也会造成孩子错误的观念。

如果我们不要同情孩子,他们会学习自己面对和承受失望的痛苦。

妈妈要是真的不希望看到孩子因失望而伤心,她应该一开始就注意自己的态度。她可以坦然的告诉孩子,生日聚会可能因下雨而受阻,然后和他讨论将计划延期,或改变庆祝方式。妈妈这种顺应天气而做的调整一定能很快得到孩子的同意,而不致于使他因失望而太伤心。儿子的生日当天下雨当然会令他失望,妈妈可以尽可能使用这种应变的方式来帮他减轻失望的沮丧,如果不适当的同情,只会得到反效果。

错误的同情所造成的只能是伤害。

事实上,除了公式化的关心与保护孩子之余,我们还应该学着关爱和鼓励他们以克服困难为荣,而不是同情他们。

给孩子悲伤的权利,你不可能保护和照顾孩子的一生,所以从小为他们培养信心和勇气,才能让他们无畏的面对未来的人生。如果你希望引导自己的孩子勇敢的接受生命的挑战,如果你希望他们能从克服困难中得到满足感,并且更有能力和信心面对未来的一切,你就必须超越自己内心的不忍和同情。首先你必须了解并避免陷入同情的陷阱,不要冲动,然后再冷静地帮助孩子勇敢的面对一切。

对孩子怜悯的表现只能使他们变得意志消沉。我们必须坚强地告诉他们面对这种不幸时所必须具备的勇气和态度,和对未来的展望,因此让孩子们的生活和精神再度步入正轨。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生命的过程中难免碰上不幸的事。成年人似乎理所当然的该承受任何悲剧的发生,而且必须勇敢的面对它。一般人都认为悲剧如果发生在天真无邪的孩子身上是非常值得同情的。然而,你善意的怜悯可能为小孩子带来比悲剧更有害的后果。大人如果一味的同情孩子反而会使他产生自怜的心态,而且可能一生中都会存在这种病态的心理,进而产生逃避责任和怨天尤人的人生观。

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帮助小孩学习如何接受并有效地度过悲伤的时光,那样他既不会否定自己的情绪,也不会被悲伤所击垮。

当悲伤的事发生时,比如宠物死掉或朋友搬走,让你的小孩去体会难过的感受。不要催他马上走出悲伤,不要一下子就想要让他心情愉快起来。相反的,你要去接受他的情绪,“失去所爱的人都叫人难受”,讨论那种情绪,“我晓得毛毛的点点滴滴,此刻都历历在目。”感同身受的陪坐在小孩身旁,就让他哭一会儿。

最后,悲伤过一段时间之后,轻轻地点出“安慰别人总是出于善意”的想法,然后商讨可能会发生的状况。

要注意你不是想要让他忘却悲伤,而是要教他如何去处理。

“我了解你会想念毛毛,现在不管做什么都不可能改变这个事实。不过,我认为你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我们来烘你最爱吃的香蕉蛋糕,你会舒服一些的。”

最后,斟酌小孩的年龄。年纪非常小的孩子不会太过悲伤,因为他无法体会失落的全盘感受是什么。他会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式体验自己的悲伤。让年纪小的孩子自订步伐的急缓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技巧的重点就是你要接受小孩的悲伤,还有,你要传达让孩子知道你要他去体会那种感受。

这个方法不仅可以激励孩子清楚明白地体会悲伤的感受,同时也为将来小孩面对复杂痛苦情绪的时候,铺陈一个健康的处理基准。藉由教导小孩面对悲伤,你是在帮他面对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掩藏自己的情绪。你是在保护他,以免当情绪转化成敌意或焦虑时,使他再受情绪的波动。

看着孩子受苦当然很心疼,不过痛苦都有结束的时候。如果你急于要他从不幸当中跳脱出来,你只是让自己不用因小孩的痛苦而痛苦,而不是在帮他。不管怎样,他的痛苦反正也不会因此消失。最后!弄巧成拙,你可能已经制造一个更加长远严重的问题:你的孩子无法面对自己的情绪。到头来,如果你只是用安抚的方式来协助小孩,只是让他依样划葫芦。当然,悲伤可以用一些喜悦来中和。事实上也应该如此才对。

你当然希望小孩对生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过,你没让小孩在适当的时机和终将面对的时候体认到生命不是一直一帆风顺的话,就等于在帮倒忙。到头来,一样痛苦。藉由鼓励小孩诉说自己的痛苦,你等于是适当地教导他悲伤是生命的一个历程。你不可能帮他消除,你也不想这么做。你当然不想看见他受苦。不过,情况许可的话,他必须“自拥”这样的情绪。假装事情不会这样是没有道理的。

最后,建议他(加上你的协助)找出自我平复的方法。你等于是告诉他,他不应该被这样的情绪击垮或牵绊。他应该让自己减轻痛苦,这不是去忽略悲伤,而是去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处理它。

你希望小孩明白他有悲伤的权利,不过他绝对有选择悲伤与否的自由。只要他认同悲伤,他就可以沉浸其中,或是他也可以多花点心思去接受其他的经验,让自己快乐起来。

不要过度紧张和过度关心,家长的管教方式是一门艺术,拿捏的方寸全在家长手中。过度的紧张和过度的关心对孩子都是一种伤害。其实,如果家长能够放松心情,相信自己的孩子,留给他们一片自己的天空,这才是做到了真的关爱他们。

要知道,过度关心是一种伤害。

五岁的小雪和七岁的小莉是一对小姊妹,她们眼睛瞪得好大,站在厨房前看见妈妈正用磅秤在秤巧克力。小莉看到妈妈又放了两颗巧克力在秤上时就吵闹:“妈,小雪这一堆比较重,这不公平,我也要和她一样多。”妹妹得意的说:“一样多,一样多。”

“不,小雪,小莉说得没错,我再秤一次。”妈妈于是又继续秤,以确保两个孩子所拿到的巧克力重量都完全一样。

妈妈过度拘泥于公平的态度。她这种过度关心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她等于有意增加两个小女孩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制造紧张气氛。这样每一个人都会对妈妈的每一份关怀和照顾斤斤计较,这令妈妈对自己的公正态度感到彷徨,怎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

她误以为对孩子一定要“公平”并表现出绝无个人好恶,但是谁能随时做到绝对公平呢?妈妈能够每件事都这么公平,妈妈这种过度苛求的作法只强调“接受”的观念,而缺乏“施予”的宽容,反而使小雪和小莉都不快乐。

妈妈应该放松心情,不要紧张,不要刻意表现公平。如果她决定给每个孩子各两个巧克力,那么就这样做就没事了。如果他们为了大小、轻重而争执,妈妈可以退出这个争执的情况--到洗手间躲起来,必要时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妈妈带五岁的杜拉去逛百货公司。孩子总是落在她后面,因为她在每个橱窗前都要停下来看到满意为止。当妈妈停下来买东西时,杜拉就到处乱走。所以妈妈要花一大半的时间来看好她。结果她还是走失了,妈妈非常着急。最后找到她后,妈妈才惊魂甫定的说:“哦!杜拉,你真是要把我吓死了!从现在开始不要离开我身边,我不希望你再走失了。”孩子不明白地瞪着她的大眼睛望着妈妈。

杜拉只是在和妈妈玩捉迷藏,她一定觉得看着妈妈着急的样子很有趣。杜拉是不会走失的,她很清楚妈妈在那里。

其实妈妈根本不要太紧张杜拉会走失,她可以花点时间来训练她的女儿。她们可以真的玩一场捉迷藏游戏。如果妈妈发现杜拉没有在身边时,她可以冷静的不让杜拉看到她。当杜拉知道妈妈不会来找她时,她就会回到原来离开妈妈的地方。知道妈妈不见了,她一定会开始担心并自己去寻找。妈妈可以继续不让她看见直到她真的紧张。然后妈妈可以悄悄的故意让孩子看见她,不过最好假装正要去买东西,当杜拉哭着向她奔过来时,妈妈不要太在意她的惊吓,淡淡的说:“妈妈也找不到你。”每次出去逛街时,只要孩子到处乱跑,妈妈可以屡次尝试这种方法,她一定很快会随时注意跟在妈妈身边。

的确,家长根本无须过度关心和担心你的孩子。否则,会使他将你的担心做为吸引你的注意和挑起权利争执的工具。如果灾祸真的来临,你再担心也避免不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信任你的孩子,不要紧张,如果真的遇到灾祸时,你才能平静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