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受青少年感动的人生忠告故事全集
10546500000019

第19章 笑傲江湖篇--淡淡相视泯恩仇(6)

敏霞:

来信收到了,我和你妈都挺高兴的。我不会写信,就说几句话:

1.邮去二百块钱,先用着,过两天卖了豆子再给你邮。

2.别太仔细了,一定要吃饱了,身体重要。

3.买件漂亮的衣裳,别太土气了,别叫同学瞧不起。

4.天凉了,多穿点儿,你过去老爱感冒,得学会照顾自己了。

5.抽空学学电脑,听说那玩意儿神奇着呢,以后不会用可不成。

6.剐管毕业包不包分配,先学好本事,有本事就不愁找工作。

7.还是常说的那句话--咱跟人家比剐的不行,只能比学习。

8.有空多给家里写封信,说说大学里的新鲜事儿。

没有日期,落款是两个字:父亲。

这是我迄今所读到的最让我感动的一封家书,那朴实的大白话里而,奔涌着不事雕琢的绵绵情思,一下子就震颤了久别故乡的我--那力透纸背的深深父爱,阳光一样自自然然,如此简单,又如此醇厚。

如品香茗,细细地又把信读了两遍,我先是为失落(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这封珍贵家书的女孩惋惜,进而又暗自感激这位名叫敏霞的女孩,是她让我在这阳光灿烂的上午,再次感受了亲情的魅力,真正读懂了人们常说的“爱意充盈”四个字的内涵。

多么难得的一钵滋润心灵的鸡汤啊!目光再次漫过那几行并不漂亮却无比鲜活的文字,我禁不住啧啧赞叹起来,思绪也随之蓬蓬勃勃地蔓延开来。

最后,我又把那封压得平平整整的家书,放回到书中。我真的希望它和书中那许多精美的故事一样,能够濡染更多的心灵……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那样的简单、质朴,又是那样的醇厚、绵绵,因为朴素而常常被我们忽略,因为太多太多了而常常被我们熟视无睹。就在那一封大白话堆积的家书中,我们蓦然发觉--有那样热切的目光在瞩望着我们,有那样关切的心灵在牵挂着我们。我们是被阳光一样的幸福包围着,我们是被无处不在的亲情簇拥着,我们没有理由不满怀感恩地去把自己的人生装点得更加美丽……

今生没有赶赴的约会

读中学时,她还是一个性格内向又有点儿自卑的女孩。

高二那年,理科班一个很帅气的男孩扣动了她的心扉。她常常在操场上寻觅他的身影,每当看到英俊潇洒的他,她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平时不大喜欢运动的她,经常捧着一本书,站在球场边,看他在篮球场上飞奔,默默地为他精彩的投篮喝彩,但没人知道她心底的秘密,她也从未向他表白过什么,只是站在那个情感的距离上,悄悄地喜欢着他。

有位诗人说过--喜欢不等于爱,却是通向爱的桥梁。在那个朦胧的花季里,那个青春洋溢的男孩,让她欢喜让她忧,几天见不到他,她心里就会空落落的。没想到,那男孩像一阵风似的,突然从她的视野中消失了--他随父母搬到南方去了。他走得那样匆忙,永远也不会知道有个女孩曾暗暗地喜欢他。

也许那根本算不上是她的初恋,可却是那样刻骨铭心。好长一段时间里,她变得更加寡言少语了,整天是一副郁郁不乐的样子。

年轻的班主任郑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里,关切地询问她怎么了。她咬着嘴唇说没什么,其实那会儿她难过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是的,她无法忘怀那个可爱的男孩。

她开始在课堂上走神,老师讲的内容有时根本不往耳朵里进,作业也常常丢三落四的。高二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她的总成绩跌到上高中以来最惨的地步--全班倒数第七,最拿手的外语竟然只得了59分,让父母为她长吁短叹了好几天。

她也曾多次提醒自己忘却那个男孩吧,却难以做到,像宋词中所写的那样,常常是“刚下眉头,却上心头”,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弄得她身心憔悴。

就在那个暑假里,她收到了一封来自长春的信,写信人是和她一样马上要升入高三的男孩,名字叫关歆。

关歆的字写得很漂亮,像郑老师写的,他说是看了她发表在《中学生博览》上的一首小诗,几经思索后才为她写了这封信,想同她交个笔友。

落寞中的她,正有许多心事不知向谁倾诉呢,面对关歆的真诚,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提笔写了回信。很快,他们便成了无话不谈的笔友。

关歆似乎有特异功能,第二次来信,他就感觉她有很多的心事,说如果她信任他,可以告诉他,他愿意倾听,愿意帮她分担一份苦恼。

于是,她把积淤在心底的秘密全都写了出来,一下子洋洋洒洒地写了七大张稿纸后,她竟感到一股莫名的轻松。

很快,关歆的回信便来了,如她期望的那样,他像一个老朋友,又像一位师长一样,与她探讨了男女同学之间的那些敏感话题。他告诉她,他也曾有过跟她类似的经历,也曾迷茫过,但很快在老师的帮助下走出了情感的误区。他说她的那些情感都是纯洁的、美丽的,都是应该珍惜的,只是不能让它们成为今后成长的一种负担,因为她还很年轻,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待着她……

关歆的话,如一缕清风,拂去她心中的抑郁,让她恍然感觉到自己真傻,竟一度沉迷于情感的泥淖里,而忘了自己还只是一个高中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关歆还随信寄来了他写的几首诗歌,其中有一首《走过从前》,仿佛是专门为她写的,让她感到一股特别的温暖。

再开学时,她已从那段伤感的往事中走出,开始埋头复习功课。她和关歆相约每两个月通一次信,互相汇报自己的收获,彼此竞赛,看谁进步得快。

本来基础就不弱的她,突然增加了一股动力,又采纳了关歆介绍的一些学习方法,成绩很快就提了上来。看到老师和父母满意的目光,她在心底十分感激关歆,她写信告诉他,她很想见见他,当面向他表示感谢。他却在信中告诉她--要感谢的是你自己,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打败你,除非你自己先倒下了。

渐渐地,关歆成了她崇拜的青春偶像,她越来越迫切地想见到他了。有一次,她甚至在信中说,他若是不能来,她就请三天假,去长春看他。他慌忙写信叮嘱她--千万不要去,如果她不听话,他就不认她这个笔友了。他又给她讲了钱钟书关于母鸡和鸡蛋的故事,告诉她只要知道朋友在远方关心着自己,去努力不让朋友失望就足够了……

虽说关歆的话不无道理,可她在内心里却真的想早日见到他,哪怕只是短暂地一次会面呢。就在她准备给他突然来一个惊喜时,他的信翩然而至--他说他要和她定一个美丽的约会,等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他亲自来看她,还要送她一份特别的礼物。而现在他们暂时中断任何联系,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约会,她听从了关歆的安排,盼望着高考早日结束。

七月里,她又一次走进班主任郑老师的办公室,询问录取通知书是否到了。他微笑着问她:“还在等那个美丽的约会吗?”

“老师,你怎么知道?”她惊讶地望着郑老师。

“告诉你吧,你已经进入重点大学录取分数段,而你的笔友关歆现在要如约送你一份礼物,那上面有真诚的祝愿……”

“你?郑老师……”接过郑老师递过来的一个精致的蓝封皮的日记本,她恍然大悟。

原来,近在咫尺的郑老师,就是她一直在心中感激的笔友关歆,他曾为她那段日子莫名的精神抑郁而焦急,为了让她早日走出那片情感的沼泽,他委托自己在长春一所中学教学的大学同学,帮他寄给她一封封署名关歆的信件,帮她拂去心灵上的阴影,让她重新拥有了青春的梦想和激情……

那今生没有赶赴的约会啊,将永远的美丽深深地写在了她青春斑斓的记忆中。

多么美丽的约会啊!文中聪慧的老师,怀着纯净的爱意,编织了一段美丽的谎言,编织了一段精彩的往事。再细细地品味,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到--少年的心声需要细心地倾听,少年的心事需要慧心地读懂,少年的青春秘密需要小心地呵护。

最贵重的十元钱

要是他的生日在寒暑假里,那该有多好啊。

可他的生日偏偏在开学后的第二个星期,这时候每个同学的兜里都揣着不少钱,即使像他这样的贫困户,也有两个月的生活费。

他们寝室早已有了不成文的规定,谁过生日都得请大家到饭店吃一顿。他已逃过两次了,可在中专读书的最后一个生日恐怕躲不过去了,因为大家从开学那天起,就在念叨着,就已经开始了倒计时。

那天早上,咬咬牙,他故作潇洒地一挥手,宣布晚上带全寝室的哥们儿去酒楼大餐一次,他的兄弟们“乌拉”地叫喊着,像中了大奖似的,全然不顾他的心里有多么地难过。

晚上,八个人围着一桌丰盛的菜肴,举杯畅饮。看着大家痛快地帮他把两个月的生活费轻松地消灭掉,他心里一边暗骂着这些好吃好喝的室友,一边为自己寒酸的家境伤感。

也许是心情抑郁的缘故,没几杯酒下肚,他便开始有些头晕。待喝到高潮,有人提议去歌厅唱一会儿歌,他当时恨不得使劲儿踹那个提议者一脚,因为他兜里的钱实在不多了。

可他最后还是跟着大家进了舞厅,等往学校走的时候,他只剩下几块零钱了。

第二天早上,醒过酒来,摸摸只装着几块钱的口袋,他开始有些懊悔自己昨晚不该那样逞能,不该死要面子活受罪,可钱已花出去了,没法再追回来了,他只能琢磨怎么把眼下的日子熬过去。他不想立刻向同学们借钱,那样大家会更瞧不起他的。

忽然,他想到父亲刚刚来到他读书的城市打工,也许……他忐忑不安地来到那个搬家公司。不巧,父亲出去干活了。等了一个多小时,父亲仍没有回来,他的肚子已经饿了。在马路边,他看到两个啃着干粮焦急地等着被雇用去搬家的人,他们竟有点儿羡慕地说他父亲今天找到活儿了,并告诉了他父亲干活的具体地点。

换了两次车,顶着炎炎烈日,他拖着沉重的脚步,七拐八拐,终于来到一个新建的住宅小区,看到正停着父亲临时打工的那个搬家公司的运输车。

他快步走近那栋楼,看到父亲正背着一台冰箱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慢慢挪动着上楼,父亲瘦弱的身子好像背负着一座大山,压得他几乎佝偻成了直角。他过去要帮他一把,父亲喊住他,不让他插手,怕掌握不好平衡,碰坏了人家的冰箱。

从坐在车上的司机口中,他得知父亲和另外两名搬运工,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从另一个六楼,把两货车大大小小的东西搬了下来,再一趟趟地扛上这一个六楼。平均每个人得上下50多次,还得保证不碰坏雇主的一点儿东西,才能拿到十元钱的报酬……

待父亲从楼上走下来时,他看见他的衣襟全都被汗水湿透,头发湿漉漉的,像是刚刚洗过一样散着热气,嘴里呼呼地喘着粗气。

看到已经50岁出头的父亲,还要干那种许多年轻人都吃不消的繁重的体力活儿,而他……一想到在来时的路上,他精心编好的向父亲要钱的堂皇的理由,心里不由得愧疚起来。他感到自己的脸似被猛地抽了一巴掌,火辣辣的。他垂着头,没有回答父亲问他为什么来找他,只说了一句来看看他的话,便转身跑开了。听到父亲在身后喊他,可他不敢回头,他的眼泪已经模糊了双眼。

傍晚,当他心情沉重地回到寝室时,同寝的一位同学交给他一张揉搓得有点儿皱巴的十元钞票,说是父亲下午送来的,父亲还让那位同学转告他--要吃饱饭,别着急,他明天还有活儿,还能给他挣钱……

攥着那浸着汗水的十元钱,他禁不住放声大哭,同寝室的同学惊诧望着他,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后来他才知道,在那个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城市里,像父亲这样没什么技艺的农村打工者,即使找一份那样卖苦力气的活儿,也是相当不容易的,那十元钱是父亲来到这个城市挣下的第一笔工钱。为了省下五毛钱的公共汽车票,干了一上午重活儿的父亲,硬是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匆忙赶来,父亲猜想他肯定是兜里没钱了,才去找他的。

不久,他找了一份家教,边打工边上学。从那以后,他学习特别刻苦,每学期都拿一等奖学金,生活极节俭,再也没有胡乱花一分钱。父亲那天亲自送来的那十元钱,他一直没有花,一直放在贴胸口的内衣兜里,因为那是在他成长的岁月中,父亲送给他的一份沉重而珍贵的礼物。每当他看到它,他就仿佛看到了父亲那双关切的眼睛,那里面藏着只有他才能读懂的深邃的内容……

那沉重如山的十元钱,诉说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艰辛,还有许多沉甸甸的希望。请自我追问:我们是否珍惜过父母辛勤劳动的成果?是否感恩过父母慷慨的厚爱?是否想到过用怎样的方式去报答敬爱的父母?不要虚荣地进行享受生活的攀比吧,如果非要攀比,那就比一比谁拥有的爱更多、比一比谁对爱的回报更多……

美丽的土豆

那会儿,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辛勤劳作一年,连全家的口粮都挣不够。可我偏偏又喜欢读书,念完了初中,又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于是,全家人勒紧腰带供我上学。

能继续读书,我已心存感激,怎能再让家人为我受苦?我暗暗地给自己订了一个最低的伙食标准:早上不吃饭或者只喝两碗稀溜溜的粥,中午就着咸菜吃三两大馇子干饭,最少时每天仅花五毛钱。

如此的“节俭”自然无法糊弄肠胃,常常是上午第三节课后,肚子就开始咕咕地叫唤着提意见了。先是抱着肚子忍耐,实在忍不住了,便跑到自来水龙头跟前,咕咚咕咚灌些凉水对付一下。

好容易盼到开午饭了,三两大馇子干饭兑多半饭盒开水,畅快淋漓地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回到教室接着看书。那会儿,我很少运动,主要是为了节省点儿能量,让肚子里有限的一点儿粮食能多支撑一会儿。

一天上午,我的肚子又闹情绪了,难受得我坐卧不安。这时,坐后面的女生李素洁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塞给我一个蒸熟的土豆。奇怪,握着那个圆圆的土豆,饥饿竟减轻了许多,直到午饭吃过了,那个土豆还没舍得吃掉。

那时,在中学里男女生之间界限分明,彼此交往的很少,特别是像我这样来自乡下的一向腼腆的学生,跟女同学说句话都要憋得脸通红,更不要说跟家住县城里的李素洁深入地交往了。记得下课时,我是慌乱地冲着李素洁微微一笑,算是表达满心的感激了。

没想到,此后她又接连好几天偷偷地在我的书桌里塞进一些吃的东西,什么烤土豆、发糕、烧饼、李子、沙果等等,有一回竟是一小把红润润的花生豆。

虽说没有什么太精美的食品,送得最多的是土豆,可在我看来那已是美味佳肴了。我不能安然受之,便约她到校外,问她将吃的给了我,她的午饭怎么办。她说她吃得少,有一点儿就够了,还要我帮帮她,她正要减肥哪。

其实,她几乎算得上是班级里最苗条的女生了。面对她纯洁的双眸和善意的谎言,我只能感激地道声“谢谢”,同时劝她以后不要再给我吃的东西了。她却摇头,依旧送给我一些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