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受青少年感动的人生忠告故事全集
10546500000003

第3章 洞察百态篇--用上帝的耳朵倾听(2)

因绘画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她的其他功课落下许多,最后只得无奈地报考了一所普通艺术院校。

是大一的一次“校园模仿秀”大赛,改变了她后来的人生走向。

大赛的初赛,她轻松地过关;复赛前,她也做了比较充分准备,临场发挥也很正常,结果她竟然没能入围最后的决赛。

带着巨大的失落,她独自来到校园的人工湖畔,心情黯然地望着波光潋滟的湖面,不时地喃喃地叹息:“我真笨啊,真的太笨了,我连模仿都做不好。”

“为什么非要模仿好别人,不去尝试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呢?”那位学生敬仰的老教授不知何时站到了她的背后。

“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她仰起头来。

“是啊,即使你模仿得再逼真,那你也只能是失去自我的他人的一个影子。别忘了你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去做最好的那个自我,才是最最重要的。”老教授微笑着点拨她。

“做最好的那个自我”,她轻轻地重复了两遍,仿佛有一股清新的风吹人幽闭的心扉。带着醒悟的激动,她向老教授深鞠一躬,满面轻松地跑开了。

后来,她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将绘画只当做自己的一个业余爱好,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自己喜欢的写作。大学读书期间,她便成为有名的网络作家,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并如愿地留在省城的一家出版社。

她叫顾天天,网名云淡风轻。在谈到她今天的成功时,她的父亲愧疚地说:“我差一点酿成了一个大错,我只想着让女儿模仿别人,成为优秀的‘他人’,却忘了告诉她成为一个最好的‘我’。”她却安慰父亲--那不过是人生难免的一个弯路,也许只有经历过一些挫折,经过冷静的思索之后,才会明白自己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才懂得在成长的路上怎样才会不迷失自我。

走进生活,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但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别人,不可以机械地走别人的路,不可以做别人的影子,因为那样简单地抄袭别人的生活、复制别人的人生,不仅仅很难获得成功,而且还将失去独特的自我。唯有清醒地认识自我,好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努力,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向自己约稿

刚开始舞文弄墨时,我特别羡慕那些经常能够收到约稿信的写作者,认为那是很风光的。等到自己也混出一点小名气后,也有各类约稿纷至沓来,一时间,自己竟有些应接不暇了。渐渐地,因绞尽脑汁地穷于应付各类约稿,搞得自己精疲力竭不说,还鲜有佳作问世,便暗叹:还不如没有约稿呢,那样我就可以更自由地写点儿自己想写的或喜欢写的东西。

后来,我便开始有选择地拒绝约稿,力争所有的稿子,都是自己欣然命笔的。这样一来,心灵更放松了,灵感似乎也多了起来,不仅作品的数量没有因约稿的减少而递减,质量反而有了明显的提高。

那一天,武汉市一家很有名气的杂志社一位叫红豆的女编辑来到哈尔滨,经朋友介绍辗转找到我,非要请我吃饭、约稿。席间,红豆向请来的我们几位撰稿人大倒苦水,说如今期刊竞争如何如何激烈,像她这样做编辑的如何如何艰难,她描述的种种情景颇让人心生同情。面对她那满含期待的虔诚而认真的目光,我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同意给她写一篇约稿,虽然我此前也从未向其投过稿。

答应了红豆的约稿,实际是我给自己找了一件麻烦事。因为她供职的那家杂志专发纪实类稿件,而我是一名高校教师,不能像那些记者那样天马行空、走南闯北,也不能像那些自由撰稿人那样闻风而动、见缝插针,有时即使碰到一个好的素材,要采访到当事人,也是颇费辛苦的,更何况自己又一向不大喜欢写那类煽情的稿子。后来好容易采写了一个稿子,红豆也颇下了一番编辑功夫,却没有通过主编的终审。

那天,在电话里,我和红豆彼此都有些歉疚,相互说了许多安慰的话。在谈及约稿以外的话题时,我得知她也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以前也曾发表过一些文章,便点拨她--与其那样费力、头疼地做编辑,何不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拿起笔来做个撰稿人,向自己约稿呢?

她若有人在肩头猛击一掌似的恍然醒悟,连连向我道谢:“我交际能力太差,的确不大适合做编辑,很多时候费了不少心思向别人约稿,结果让作者受累,自己也累,整天忙忙碌碌的,还不见成绩,忙得竟忘了自己更适合做一个自由撰稿人。”

后来,她果断地辞去了编辑一职,背着笔记本电脑来到北京,做起了自由撰稿人。不久,众多的报刊上便接连不断地出现署名红豆的文章,书店里也卖起了她的作品集,她也成了众多报刊争相约稿的对象。

一年夏天,我应邀去海南参加笔会,又邂逅了红豆。我笑着问她:“被约稿的感觉怎么样?”她深有感触地说:“还是你说得对,与其被动地向别人约稿,不如主动地向自己约稿。”

接着,我们又交流了各自的创作计划,两人一致认为:写作,就应该自由地放飞心灵。如果要约稿,就向自己的心灵约稿,让自己在自由的领地中纵横驰骋,在最自由的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品味人生酸甜苦辣,领悟生命的种种要义……

人生亦是如此--善于向自己约稿,就是善于向自己不断提出严肃的人生命题,就是善于清点自己的生活,就是善于向着自己理想的顶峰不断地攀援,这其中还洋溢着一份自信的洒脱,包含着对自己人生坚定的自我选择。

学会向自己约稿,学会规划和经营自己的生活,学会体味“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和幸福。

十分钟赢得成功人生

他刚参加工作时,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总是感觉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每天都要疲惫地奔命于那一份份似乎都很重要、都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为此,他舍弃了许多个人爱好,舍弃了许多休息时间,经常加班加点地忙碌,但他的工作效率并不十分理想,不要说让领导满意了,就连他自己也觉得差劲儿。

偶然的一天,他在跟朋友聚会中,遇到了一位年纪轻轻便成就斐然的博士生导师。他非常羡慕那位博导的年轻有为,更羡慕博导从容洒脱的生活方式--年轻的博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每天都如苦行僧似的忘我工作,并没有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个人的生活情趣,来换取那一项项骄人的业绩。他爱好广泛,琴棋书画都时有涉猎,他经常陪着妻子悠然地逛街,经常跟女儿做快乐的游戏,还常去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活动……他似乎是轻轻松松地便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丰富多彩,成功频频。他诚恳地向那位博导请教该如何打点自己的人生,博导微笑着告诉他--只需每天花一点点的时间,在一张卡片上面,写下一天工作的计划和重点,列出要做的每项工作的顺序和所需的时间。然后,依照卡片上的安排一一去落实就可以了。

真的就那么简单吗?他尽管心中有些疑虑,但他还是决定开始尝试着按博导指点的方法去做。当他第一次把当天必须要完成的事情一一列在卡片上时,他发现他要做的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多,而当他按着计划具体操作时,他又欣喜地发现有条不紊地做事是轻松而愉快的,效率也比往常高出许多。那天,他完成了早上排列的全部工作,还有近两个小时的结余,他可以自由支配它们做一些自己想做而平素根本没有时间做的事情。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起来,他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抽出一点儿时间,好好地想想,然后写下这一天里要做的事情、重点和顺序。做好这项工作,最多不超过15分钟,一般只需10分钟就足够了。而由此产生的轻松、愉快、高效的神奇效果,就源自于他这看似微不足道的10分钟的科学调度上。

因为心中清楚了每天要做哪些事情,重点在哪里,大约要花费多少时间,等等,他再做起来便很从容,很有条理,不像以往那样杂乱无章、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工作压力陡然减轻许多,效率也自然有了明显提高。

更让他高兴的是,他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业余时间,去发展曾被一度挤掉的个人爱好,去体验一些新鲜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生活情趣更丰富,而由此带来的是健康的身心,这又使他更有热情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

渐渐地,他从习惯每天都花10分钟的时间,科学地安排一天的工作,进而花时间设计好一个月、一年的工作计划,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踏踏实实地行进在通往理想的路途上,轻松而又愉快地充实着每一天。

自然地,他很快就因合理地调度时间,而使自己的工作比同事做得更从容而完美,进而不断地受到上司的赏识,从一名普通的员工做起,一步一个台阶地快速提升,仅有营销专科文凭的他在35岁生目前夕,因其卓越的组织与管理才能,被著名的麦克尔集团公司任命为北美分公司的执行总裁。

在圣保罗大学举行的一次演讲中,他道出了自己取得成功的简单秘诀--只需每天花费10分钟,科学安排好工作程序。当然,他也特别地强调还必须做到深思慎取和持之以恒。

花一点点的时间,列一个明晰的学习或工作计划,做一个科学有序的安排,会从繁杂无绪中理出清晰的思路,会认真地分辨出事情的轻重缓急,会从繁重忙碌中找到有条不紊与从容轻松,会最大限度地优化时间,会事半功倍地提高效率。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次学术报告会刚刚结束,观众们还沉浸在那闪烁着思想火花的精彩绝伦的报告当中时,一位年轻的女记者便急切地走到当代科学大师霍金面前,怀着深深的景仰之情,向这位被困在轮椅上长达30多年,却始终未曾停止过深邃的科学思考,并以一长串辉煌的业绩展示与世人的科学巨匠,提出了一个十分不解的困惑:“霍金先生,颅伽雷病已将您永远地固定在轮椅上了,您难道没有为自己已失去了太多而悲伤过吗?”此问一出,会场内在骤然鸦雀无声,人们纷纷将期待的目光再次投向这位当今的智慧英雄。

霍金脸上依然挂着恬静的微笑,他缓缓地抬起手臂,用不大灵便的手指,艰难地敲击着胸前的键盘,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的伦敦音,在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了下列几行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够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于是,肃静的会场上再次响起如潮的掌声,人们纷纷拥上前台,向这位坦然面对磨难、挑战艰难并不断铸就辉煌的人生斗士,致以深深的敬意。

“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轻轻地诵读着霍金先生那简单而隽永的人生赠言,我的心灵被震颤了,望着荧屏上霍金那并不高大的身影,我恍然读懂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命题--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至今仍生活困顿的乡下老者。他辛辛苦苦盖起来的三间砖房,几乎花掉了他半生的全部积蓄,却在一个傍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冲毁了。面对赶来救灾的乡邻,他竟面带微笑,挺着瘦骨嶙峋的腰板,不无感激地反过来安慰他人:“大人和孩子的命都保住了,就谢天谢地了,再好好地干几年,就不愁再盖新房。”他那直面艰难的从容的生活态度,一点也不逊色于我所知道的那些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是的,生活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的不如意,甚至有许多是猝不及防的灾难。这时,不妨转念一想,想想不曾失去的那些东西,不妨将目光转向命运垂青的那一面,多看看那些让人心情愉快的地方,以感恩之心,去重获信心,再鼓勇气,坦然地将所有的苦难与艰难都坚韧地熬过去。

至于生活慷慨馈赠的那些成功与收获,也应该心怀感恩之情,感恩某些机遇的惠顾,感恩他人善意的关心和帮助,感恩自己不懈的努力。会感恩,才会珍惜每一次希望的播撒,才会重视每一次汗水与心血的倾注,才会赢得更多的幸福。

懂得感恩的人,是快乐的人,懂得把感恩的种子撒进生活土壤的人,也必将拓宽人生的境界,必将拥抱芬芳的人生。

是的,感恩的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怎样的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处,无论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经历,只要你胸中时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也必然会是不断涌动的诸如渴望、自信、坚定、认真、执著,等等,这些美好的人生品质,并因此而赢得美好的生活。

虚掩的门

一天,某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八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

在这家效益相当不错的公司里的员工,都习惯了服从,大家都牢牢记住了总经理的叮嘱,谁也不准去八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

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员工,总经理对新员工又交代了一次“不要走进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

这时,有个年轻人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

总经理满脸严肃答道:“不为什么。”

回到岗位上,那个年轻人还在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吩咐,其他人便劝他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别的不用瞎操心,听总经理的,没错。

年轻人却好奇地偏要刨根问底。众人便拿出公司的规章制度,提醒他别砸了手里的让别人羡慕的饭碗。

可年轻人偏偏来了犟脾气,非要走进那个房间看看。

他轻轻地扣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不大的房间里只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纸牌,上面用红笔写着几个字--把纸牌送给总经理。

年轻人十分困惑地拿起那个已落了许多灰尘的纸牌,走出房间。

这时,闻知年轻人闯入了那个禁止进去的房间,又拿出一个纸牌,有人开始为他担忧,有人替他出主意,劝他赶紧把纸牌送回去,大家同情地表示:一定替他保密,谁也不说他曾进入那个房间。

可年轻人却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乘电梯直奔十五楼的总经理办公室。当他将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的手中时,总经理一脸笑意地宣布了一项让他震惊的任命--“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

“就因为我把这个纸牌拿来了?”年轻人不解地追问。

“没错,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一定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充满自信地注视着年轻人。

那个年轻人果然不负厚望,把销售部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事后,总经理向众人解释道--这位年轻人不为条条框框束缚,勇于走进某些所谓的“禁区”,这正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成功者所应具备的良好品质。

众人恍然大悟:很多成功的门,其实是虚掩的,只要勇敢地去扣门,大胆地走进去,呈现在眼前的,可能就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有些所谓的规则需要打碎,有些所谓的“禁区”需要突破,有些所谓的难题也不过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少一些驻足观望,少一些犹豫不决,少一些顾虑重重,勇敢地去闯,大胆地去尝试,不要怕失败,不要怕招来责难,很多时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成功的门并非紧紧地关闭,而是虚掩着的。

知道了方向就会找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