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受青少年感动的人生忠告故事全集
10546500000030

第30章 峰回路转篇--海到无边天作岸(8)

小时候,老屋的院子里有一棵李子树,每年结果成熟后,母亲就摘了到集市上去卖,换回一些油盐钱。那时我只有七八岁,特别嘴馋,父亲就把院门锁上,防止我去偷。而我常常盯着高墙围住的李子树挪不动步,李子的香味实在诱人。我多次请求父亲打开院门,可他每次总是摆手。

一天傍晚,我围着父亲忽前忽后,一遍又一遍地求他给我摘几个李子。父亲指着高高的院墙对我说:“想吃李子?你就翻过那堵墙,自己去摘。”

我立即欢喜地跑到墙根,跳起来试了试,墙太高过不去。我乞求地望着父亲。父亲则一边摇着头,一边向四周巡视。我灵机一动,找来几块砖垫在脚下,使劲向上蹿,还是上不去。我又找来一块木墩子搭在砖上,谁知刚一踏上脚,木墩“哗啦”一下就倒了,我也栽了个跟头。我喘着粗气,带着委屈的泪水,眼巴巴地望着父亲。父亲却不理我,只顾嘿嘿地笑,不紧不慢地说道:“翻过那堵墙去!”

我急了,挣扎着爬起来,飞快跑进屋,搬出一张椅子,垫上几块砖“噌噌”地爬上了墙头。蹲在墙顶,我浑身发抖,不敢往下跳。母亲惊慌地向我跑来了,父亲却拉住母亲,大声向我喊:“没事!没事!跳!跳!向下跳。”在父亲这种“胁迫”的鼓励下,我“咚”地跳了下去,飞快地爬上树,摘到了渴望已久的李子。在我吃够出来时,父亲轻轻抚摸着我的头,一字一顿地说:“孩子,记住!你翻过那堵墙去,吃到了李子。好样的!”我当时不懂父亲这句话的意思,只感到既吃了李子,又受到了表扬,心里乐滋滋的。

读高三时我底子差,学习跟不上趟,考大学是没指望了。有天晚上,我偷偷对母亲说我不想考了,反正也考不上。谁知第二天晚上父亲从外县干活的工地上急急赶回来,坐在凳子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不知过了多久,他站起来,掐灭地上的烟蒂,走到我跟前,抚摸着我的头,只说了短短几句话:“孩子,你七岁那年能翻过那堵墙,摘到院子里的李子吃。现在,只要你翻过高考这堵墙,也能摘到果子吃。爸爸相信你一定能翻过去的!”

“翻过那堵墙去”!我一下子回忆起了那年吃李子的事。顿时,我明白了父亲当年那句话的含义。是的,一定要翻过那堵墙去。此后,在父亲这种“翻过那堵墙去”精神的鼓舞下,不到一年时间里,我奋起直追,终于如愿以偿。那年七月过后,我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摘到了丰收的“果子”。

想要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就一定要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超越人生的障碍。

心灵一课

这一课来自我10岁的小女儿莎拉的内心。她生来就脚部肌肉缺失,不得不整天戴着个金属支架。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她回家告诉我她参加了“田野日”的竞赛,即举行各式各样的赛跑和其他竞技类比赛的活动。

想到她的腿还得靠支架,我的脑子飞快地运转着,想找点什么既不提到她的弱点,又能打气鼓劲的话来激励我的莎拉。但还没等我开口,她就说:“爸爸,我赢了两项比赛!”

我简直不能相信!只听到莎拉接着说:“我有优势。”哦,我明白了。我想她一定是被允许领先起跑,或得到了类似的实质性的优势。但又一次在我的话出口之前,她说:“爸爸,我没有抢先起跑。我的优势是我必须得比别人更加努力!”

即便我们的先天条件不如别人,也不要轻言放弃,如果我们再努力一些,相信结果会更好。

最后一个夜班

我和同学胡波、李翔大学毕业后南下广州求职。我们在一家电子厂找到了工作。上班第一天,经理把我们带到车间生产流水线旁,他对领班说:“这是几位新来的员工,你要让他们尽快熟悉岗位。”然后对我们说:“你们的试用期是一个月,一个月后我们再决定是否继续聘用你们。”随着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劳动,大学里憧憬的美好未来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了,但我们心里还存有一份期望,期望过了试用期后厂里会让我们做一些技术工作,至少不会还让我们当流水线的操作员了。

公司订单很多,一天二十四小时开足马力生产,我们白班、中班、夜班交替着上。最难熬的是从半夜一点到早上八点的夜班,我们不但要上好班,还要和阵阵袭来的瞌睡虫较量。当我们下班后疲惫不堪地回到宿舍,连早餐都不想吃了,倒在床上就睡。

一个月的试用期转眼就要过完了,我们计算着日子,试用期的最后一天是一个夜班。我们自认为表现不错,通过试用应该没问题。那天去上夜班时,很远就看见经理在厂房门口站着,他见到我们就说:“实在抱歉,你们三人都没有通过公司的试用,这个夜班上完后,请你们离开工厂。”说完,他把这个月的工资交给我们就走了。我们呆呆地站在那里一言不发。过了很久,我说:“上班时间到了,我们还是去上班吧!”“把我们炒了鱿鱼,还上什么夜班?你傻啊!”胡波冲我吼道。

“反正工资已经拿了,最后一个夜班我才不去呢!”李翔说。我心里其实也很难过,但我不愿看到因为我们不来上夜班而影响整条生产流水线。“就站好最后一班岗吧!”我对他们说,但他们却头也不回地走了。最后一个夜班,多了一份疲惫,更多出一份失落,我强打精神,尽量不使情绪影响工作。下班铃响了,我离开工作台时又忍不住朝那里多望了几眼,毕竟它伴随了我整整一个月,竟有些依恋了,不知不觉,我的泪水涌了出来。

我走出厂房,经理却站在厂房门口等我,他微笑地对我说:“小何,你的试用期正式结束了,明天到厂办公楼接受新职位的任命!”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经理看到我满脸的疑惑,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三个人都很优秀,但我们要选择一个最优秀的。你和他们相比,多了一份难能可贵的责任心,因此我们选择了你!”

对你的工作负责,对你自己负责,这里面不仅有对工作的责任,更蕴藏着许多机遇,认真地对待问题,踏实走好每一步。

请尊重你的价值

在一个聚会里,一个在德国汉堡定居的老朋友给我讲起了他的一次颇有意思的求职故事。

去年,他在德国留学毕业后,开始四处求职,期望着能尽快地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以图安定。但汉堡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加之他也刚刚毕业,缺乏工作经验,所以一直没有找到一份认为合适的工作。

直到三个月后,他开始心灰意冷,委曲求全,凭着自己的二级建筑装饰设计师的证书和资质,被一家私人的小建筑装饰设计企业接纳了。

那家私人企业的规模很小,能给他的工资也相对偏低一点,月薪只有2800欧元,但他已经很知足了,毕竟得来不易,于是他就很安心地工作起来。

可刚工作了一周,工会的人就找到了他,开始咨询他的工资问题,他如实地回答了。末了,工会的工作人员提醒他说:“李先生,按工会和政府规定,像您这样的二级建筑装饰设计师应该得到3500欧元的月薪。”

但他笑着回答说:“感谢你们的关心,我现在完全可以接受这个偏低的工资了,我需要这份工作。”说完,工会的工作人员一脸失望地走了。

可是就在第二天,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居然也来了,并没有约他,而是直接找到了他所在的私人公司的老总,希望公司能给他将工资升到政府规定的3500欧元,因为政府认定这样做是不遵守国家法律的,违反人权,违背了一个二级建筑师的真实劳动价值。

最后,单位的老总表示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只好把他给解雇了,弄得他哭笑不得。而工会各政府的一位负责人员还很严肃地提醒他:“请您尊重您的价值,因为它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当你贬低或破坏您的价值时,就等于贬低或破坏整个行业在这个社会的价值。”

就这样,他只好再领着政府的失业金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找到另一份符合身份和价值的工作。

朋友最后还是说,自己对这可爱的政府干涉至今仍然十分的感动。因为他们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让他找回了自信。更让他明白了另一个道理:无论在什么时候,自己都应该尊重自己的价值,不能因为一时的困境而贬低和破坏了自身的价值。因为你的破坏之举,将伤害到整个行业的价值乃至社会的规则。

因为,唯有懂得尊重自己的价值的人,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尊重!

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价值,并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才会认可你的进取和努力。

拒绝我,请给个理由

那家中韩合资公司开始在各大报纸上做招聘广告时,我的心有些蠢蠢欲动了。女友说那家公司赫赫有名,就像韩国棋手李昌镐古板的脸,要得到他的笑容不是件容易的事。出发之前,我仍然没有足够的信心,因为比照招聘启事上的要求,我还有诸多不完美的地方。不过,名企的魅力和写字楼的诱惑,还是让我毅然来到那家公司的面试现场。毕竟是名企,为数不多的几个职位引来了黑压压一片求职者。面试共四天,我被排在了第三天。不过,在等待的这两天里,我仍然和一群等待当天面试的求职者待在一起。我盯着人事部那道暗红色的大门,盯着每张走出来的人的脸,一个个看上去都垂头丧气,大约求职失败了。问了几个求职者,他们有的告诉我莫名其妙就被拒绝了,有的说自己被“无条件拒绝”了。

终于轮到我了,我心里忐忑不安,轻轻敲开那道藏着玄机的门。我坐在事先安排好的凳子上,对面是人事部经理和韩籍老总。年轻的人事部经理热情而细致地询问我的情况,让我心底暖暖的。当得知我的兴趣是文学,而且有千余篇作品发表时,他有些惊讶,随着这个话题深人,人事部经理对我好感大增,还鼓励我谈了一些对公司的建议,气氛非常轻松。我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了,人事部经理扭头问一边的韩籍老总,是否可以当即决定留用我。谁知道,韩籍老总想都没想,一脸严肃地说:“不!”人事部经理礼貌地向我摆摆手,眼里有一丝遗憾。

我想不出被拒绝的原因,也不想莫名其妙地失去机会。于是,礼貌地询问老总我被弃用的原因。韩籍老总说:“我拒绝别人从来是无条件的!”听到这样的回复,我勃然大怒:“我是慕贵公司的名来应聘,不是来参加无聊的游戏的。您的无条件拒绝对求职者是一种伤害,给出您拒绝的理由很难吗?”

说完这些,我准备告辞,却意外地看到韩籍老总站起身,还露出了笑容。韩籍老总说:“我们需要的是有骨气、有信心的青年,如果被无条件拒绝仍然不吱声,那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青年才俊。我已经对619名求职者说了”No“,只有你向我追问理由,这只是我的面试策略,请原谅!你愿意加人我们公司吗?”

如果你拒绝争取你能得到的权利和机会,成功也同样会拒绝你。顺从了命运,也就是向困难低下了头。不断进取才能会获得成功。

把犯错的速度提高

IBM的创始人华特生说:“成功的法财,就是把犯错的速度提高一倍。”

可口可乐公司每年都会举办一个比赛,让各校学生们发挥团结与创意,在操场上拼出一个“Cocacola”的图形,获胜的队伍可获得一万美元的奖金,因为金额很高,每个代表队都憋足了劲,全力争取。

比赛时,可口可乐公司有一项要求,即参赛选手必须穿上印有“可口可乐”标志的运动衫才能上场,否则便是不符规定,取消其参赛资格。而佐治亚洲有一所学校的中学生迈克,却不幸犯了这个严重的错误,--当迈克匆匆忙忙地来到体育场,却见领队满脸怒气地看着他。原来,他忙中出错,身上穿的居然是一件百事可乐的宣传运动衫。

迈克当场被老师呵斥了一顿,而学校更为此处罚他停课一天。

事情发生时,迈克也非常自责,他实在不知道怎么会穿错了衣服,一整天郁闷在家里的他,便打电话给某节目诉苦。

一夜间迈克成了全美最著名的人物,有许多人愿意出面帮忙,还有些名校特别提供名额给他,让他转校就读!而“百事可乐”获得免费宣传,更是喜出望外,派人送了一箱“百事可乐”的运动衫给迈克。

迈克完全没想到,拨一通电话,居然会获得这么多鼓励与支持,他更没有想到最后的结果却是因祸得福。

从前的错误可能就是将来的智慧,一个高成本的错误,蕴藏着高回报的机会。

唯有积极地看待,视错误为改善的新契机,那么越多的错误将越是你成功的转机。正如旧M公司的创始人华特生所说的:“成功的法则,就是把犯错的速度提高一倍。”

没有不犯错的人,但唯有积极进取,将错误变为成功的机遇,你才可能把即将溜走的机遇牢牢的抓在手里。

从思想出发

年轻的拿破仑·希尔奉命去采访钢铁大王卡内基。卡内基不但高高兴兴地接受了采访,而且派给他一项使命,要他花20年时间去采访类似自己的成功人士,借以创立一门全新的成功哲学。那时的希尔还是个身无一物的穷小子,但卡内基不提供任何经费,只愿意充当他采访对象的引荐者。

这无疑是一颗诱人的果子,但显然也是不容易采摘到的。为了给希尔打气,卡内基传授他一则“无上心法”,并让他一定记到本子上:“安德鲁·卡内基,我这一生要向你挑战,不仅要同你看齐,我还要在历史舞台的跑道上超过你。”

真是开玩笑!希尔心里想,怎么可能呢?他当即找出了一大堆拒绝的理由,诸如他还只有高中学历。对此,卡内基的回答是,“你可以先试30天--只试30天。”

当希尔回到与弟弟合住的公寓,尝试复述那则“无上心法”时,他躲进了浴室,把门关得紧紧的。他不想让弟弟知道,他正要进行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蠢事。他压低声音说出了那几句话,但随即又对自己说:“该死的骗子!你明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差不多过了一星期,他有些觉得是在自欺欺人,幸亏卡内基在他心里的巨大分量,才使他没有轻易放弃。

大约到了第九天,情形起了微妙的变化,他心里开始响起了一个不同的声音,这个声音告诉他:“安德鲁·卡内基是杰出之士,他不但在世界上最富有,而且慧眼独具,也许正是你身上的某些别人无法比拟的潜质被钢铁大王看中。你为什么不能稍微改变想法,从积极的层面上看待这件事呢!”

渐渐地,他不再认为卡内基交给他的任务难于上青天了。到月底,他不但确信自己有能力追赶上卡内基先生,而且确信一定会达到目标。

20年过去了,希尔果真实现了卡内基当初赋予他的使命。尽管希尔不像他那么富有,但就世界影响来说,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确远远胜过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希尔的成功学,造就了许多百万富翁,甚至影响了像甘地那样的世界领袖。

心理学上有一条真理:行为(motion)创造感情(emotjon)。当你持续不断地重复某一个动作,就会相沿成习,以至于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经常在脑海里重复某种思想,日积月累,自然就会渗入潜意识,反过来改变你的行为。

世界上最难战胜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通向成功的路总需迈出第一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不断进取,成功也将变得越来越近。

一件文化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