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0565100000008

第8章 “珍珠港事件”是如何发生的(2)

如果当时金梅尔稍微冷静一点,一边派航空母舰作南巡,一边派飞机到北边侦察。那么,南云率领的机动队就会被发现、被攻击,战争的局势也许将会改变。金梅尔的失误使得南云躲过了一场灾难,也帮了日本人一个大忙。

4.盟国纵容

除了美国人在对日作战上有一种轻敌和侥幸心理而导致珍珠港事件外,盟国希望美国尽快参战的心理也是使恶梦成真的又一个因素。

据50年后解密的文件看,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即12月6日,从马来西亚哥达巴鲁机场起飞的一架澳大利亚侦察机发现了正在向马来西亚航行的日本登陆舰队,立即报告给了上级,并要求加派其他飞机来接替跟踪。但是,盟军驻远东空军司令、英国空军上将布鲁克却命令取消跟踪。驻澳大利亚的美军代表史密斯上校立刻要求通知美国,但澳大利亚战时内阁拖延12小时后才批准史密斯的要求。这份报告实际上直到17个小时后才经夏威夷转到华盛顿,它早已经失去了价值。

布鲁克这种举动,只能使今天的人们这样解释:处于艰难中的英国为了尽快使美国参战,对这次偷袭行为给予了默许,并认为这是值得的。也许这种猜测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事实胜于雄辩,假若布鲁克及时把情报通报给美国,珍珠港事件还会发生吗?

1941年12月7日的晚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第二天中午,罗斯福前往美国国会,进行演讲。这一次,罗斯福总统做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举动,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因行动不便坐轮椅,而是由他的长子扶着走进国会大厅,并向美国参、众两院发表了6分钟的讲演。

美国公众通过广播收听总统讲话。罗斯福开门见山地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国遭到了蓄意的猛烈攻击,这个日子将永远是我们的国耻日!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的蓄意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蓄意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经存在着战争状态。”

听完罗斯福饱含着悲痛和仇恨的演讲,美国参众两院一致通过了罗斯福对日宣战的要求。当天下午,美国政府对日宣战。

同一时刻,英国首相丘吉尔正在度周末,他从随身携带的小收音机中听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当时甚感惊讶。他立刻要通了罗斯福总统的电话,得到了这一消息的可靠也是最权威的证实。丘吉尔手拿电话老泪纵横。人们见到他流下眼泪,但神情却并不是那么悲伤,反而有一些振奋。在他的脸上可以看出,丘吉尔的确很高兴。人们听到他在得知美国珍珠港被炸后的第一句话是:“好了!我们总算赢了。”可以说丘吉尔的眼泪是高兴和盼望已久的那种惊喜的眼泪。

事情的确完全出乎丘吉尔的预料,长期以来他极力想促成美国参战一事,但一直也没有结果。现在,这一心愿由愚蠢的日本人来替他完成了。丘吉尔怎能不由衷地高兴呢?

丘吉尔为了使美国加入战争,共同抗击锓略,可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在不列颠之战过程中,丘吉尔为争取获得美国的帮助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以政治家的深邃远见和外交家的巧妙手腕,通过多方面坚持和不懈努力,终于动员罗斯福说服了美国国会,以60票对31票通过了被称为转折点的“租借法案”。“租借法案”的通过对支援盟国抗击德国法两斯的战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当然,丘吉尔想做的远不止这些,他一直把促成美国参战作为自己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这次,他来到纽芬兰普拉森夏湾的阿金夏美军基地,在此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进行了又一次磋商。上一次因为两人各自忙于国内事务致使会晤拖延了下来。由于丘吉尔与罗斯福在一战时期就曾谋面,二战开始前丘吉尔作为海军司令曾与已经成为总统的罗斯福仍然保持着书信的往来,因此,在二战开始后。两位都已经成为国家领导人的老朋友自然有许多默契。

两位领导人就德国人入侵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由于苏德战争减轻了前苏联对日本的压力,从而使得日本除了在中国,还想在其他方向上进行军事行动的威胁已经加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丘吉尔满心希望能和罗斯福一起制定抵抗日本进一步侵略的共同政策,但因为美国国会中的孤立主义势力仍然强大,罗斯福无法也不能作出什么具体的承诺。双方只是在讨论和修改了以前草拟的五项联合宣言基础上,共同发表了一份被称做《大西洋宪章》的的八项原则声明。

丘吉尔和英国民众对这次会晤都表现出了失望甚至是沮丧的情绪。他们原本希望通过这次会晤,能看到庞大的美国舰队浩浩荡荡地参加到抗击纳粹德国的战争中来,但是他们看到的只小过是一系列道貌岸然的词句。因为这个宪章只是道义上的,而不是法律的约束。但是在丘吉尔的敦促下,两国政府还是共同起草了“致日本政府的信件”,对可能在太平洋上进一步进行侵略的日本提出了警告。丘吉尔相信,由美国、英国、前苏联以及荷兰等国参加发布的这类宣言,是会对日本起到遏制作用的。

美英两国的这次会晤,其象征意义大于它的实质性意义。它只是向德意日三个轴心国显示了英美两国之间的政治团结和军事合作的意向和姿态,但并没有达成丘吉尔想促成美国参战的目的。但是,丘吉尔没有想到——内心对参战持积极态度的罗斯福也没有想到——美国国会中持孤立主义思潮的政客更没有想到,这次会晤仅仅3个月后,无情的现实就把美国卷入了战争。

本来,丘吉尔和美国人都认为,以精明著称的日本人是不会把美国变成直接敌人的,但是正如美国著名的学者伍德指出的那样:“那些在美国和不列颠掌握大权的人,在估计上犯了两个根本的错误。他们大大低估了日本人的军事实力和勇敢精神,同时又大大高估了日本人的政治精明。”

同丘吉尔喜极而泣的态度相反,日本偷袭珍珠港,纳粹德国头子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恼火,简直是暴跳如雷,把在场的人都吓得惊慌失措。希特勒认为,德国征服欧洲,摧毁苏联,最后制服英国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但这需要一个条件,就是美国不介入。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美国的干涉,对战争结局的影响和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他曾向德国海军将领下达严格的命令:任何德国的潜水艇不准在大西洋攻击美国船队,尽可能地不给美国人以参战的借口。由于日本的人愚蠢,致使美国人义无反顾地参加到战争的行列中来,希特勒的一厢情愿化为泡影。

5.苏联曾插手此事

珍珠港事件已经过去60多年,但人们仍然在思考当年的这场军事悲剧,人们也总是想起60年来那个神秘的话题:美国总统罗斯福是否事先知道日本要空袭珍珠港?如果美军这些历史疑问的答案尚未浮出海面,那么,美国《洞察》杂志于日前刊出的一篇文章无疑是向珍珠港事件扔出的一枚重磅炸弹:当时苏联担心日本从东线对苏发动进攻,使前苏联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于是启用早已安插好的庞大间谍网,操纵美国和日本提前对战,珍珠港事件因此爆发。

二战爆发后,当时国力算不上强大的前苏联最担心的就是东西两线作战。如果日本突然从远东向前苏联发动进攻,那么,前苏联将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对于这一点,历史学家是有共识的。但最近美国著名的情报专家赫伯特·罗梅斯汀推出一本新著《维诺纳的秘密》,披露了自己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了掌握日本的军事动向,前苏联在日本培植了一个庞大的间谍网,确保前苏联不受到日本的进攻;相反,如果日本主动向美国发动进攻,则是前苏联求之个得的事。

这本书是罗梅斯汀与美国国会前调查员、资深记者埃里克·布伦迪尔合著的。他们的结论极具爆炸性:前苏联甚至在美国政府内部安插了一名高级特工,正是这名特工为日本空袭珍珠港做好了铺垫工作。亨利·迪克斯特·怀特是美国“新政”经济学家、罗斯福总统最信任的经济顾问之一,后来被证明是前苏联间谍。最新的证据表明,怀特从前苏联高层那里得到指令,向罗斯福提出了大量针对日本的政策性建议,这才是美国与日本开战的关键因素。

对于怀特的间谍身份,美国情报部门直到后来才有所察觉。1946年。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便向当时的总统杜鲁门写信,声称怀特是一名不可小视的前苏联间谍。两年后,美国众院也就怀特是不是间谍的问题举行过听证会,但怀特的间谍身份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总算有了最后结论。

美国情报部门有一个隐秘的“维诺纳工程”,专门负责截获、破译外国政策的重要电文。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解密了一批文件,其中包括截获的前苏联政府的大量秘密电文。包括罗梅斯汀在内的历史学家惊讶地发现,怀特的名字多次出现在这些秘密电文中。

经过对“维诺纳密件”的研究,学者都认为,通过这些文件,可以很清楚地看清怀特的间谍身份。美国国会研究20世纪政治历史的专家约翰·海尼斯指出:“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怀特一直在与前苏联情报部门合作。”罗梅斯汀也指出,“维诺纳密件”证明,前苏联同意为怀特上私立学校的女儿支付学费,并给怀特一家送过其他贵重礼物。

就在“维诺纳密件”解密的同时,美国一位前情报官又惊爆新内幕:怀特敦促美国政府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实际上是前苏联一份秘密计划——“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前苏联担心日本可能会从其远东地区向其发动进攻,而且1940年和1941年的局势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日本要么进攻前苏联,要么进攻美国,两者必有其一,而已向前苏联发动进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前苏联秘密情报机构克格勃的前身NKVD美国部的副部长维塔利夫·帕夫洛夫于1995年在一篇情报杂志上发表文章承认,他在1941年曾交给怀特一张便条,上面列出了前苏联的外交政策要点,并敦促怀特向美国政府“推销”这些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美国敦促日本立即全部从中国撤军。

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特使来栖真赴美谈判。怀特与帕夫洛夫见面后没多久,1941年11月26日,国务卿胡尔果真给日本政府高层打电话,敦促日本从中国撤军。可是,日本不仅没撤军,反而在两周后向美国发出挑战,一手制造了空袭珍珠港惨剧。

罗梅斯汀研究怀特的备忘录,发现它与帕夫洛夫关于怀特的描述有着惊人的一致。

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对前苏联来说是“天赐之物”,帕夫洛夫在回忆文章中写道:“虽然索奇已经提供情报说日本不会进攻前苏联,但进攻的可能性一直无法排除,直到美国参战,威胁才算真正消除了。”

如此看来,急于让美国参加到远东战争的前苏联在这个事件的背后的确做了大量的手脚。

此外,据前苏联情报计划研究专家斯蒂温·舒瓦兹介绍,与德国人比较起来,斯大林更担心日本人,因为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以俄罗斯人的溃败而告终。

1941年6月,希特勒撕毁苏德和平协定,向前苏联发动进攻。对前苏联来说,避免与日本开战就变得异常重要,因为前苏联红军尚不具备东西两线作战的实力。好在经过数年的努力,前苏联在日本建立了一个间谍网,领导人是装扮成新纳粹德国记者的理查德·索奇。

据史料介绍,1941年9月,当索奇向前苏联高层汇报,日本正准备进攻美国,而不会进攻前苏联时,前苏联高层才松了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将部署在远东地区的30~40个陆军师迅速调到莫斯科,与德军较量,并最终取得胜利。

如此重要的情报,前苏联一直独享,不仅如此,许多前苏联官员一直担心日本人会改变进攻美国的主意,因为德国一直试图引诱日本从东部向前苏联发动进攻,以减缓德军的压力。据索奇透露,当时,美国与日本仍在秘密谈判,希望与日本达成和平共存协议。如果协议达成,前苏联将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因为美国和日本有可能协调反苏政策。

历史学家弗莱明发表文章说,虽然他不敢肯定二战期间前苏联在美国政府内部安插的众多间谍就一定影响到了罗斯福的决策,但他们把罗斯福以及其他高官的想法传给了前苏联这一点却是事实。

针对当时的历史,有学者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美国不是在1941年11月强烈敦促日本从中国撤军,美国和日本是否真的可以避免战争?罗梅斯汀认为,至少美国会有一段宝贵的备战时问,珍珠港事件中也不会损失那么多人。战后,马歇尔将军在国会听证时也承认,如果珍珠港美军未遭到空袭,美军可能会等到1942年1月或者更晚一些时间才会对日宣战。

1948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关于怀特间谍案的报告终于送交国会,但在国会听证会上,怀特否认自己是一名苏联间谍。听证会结束后不久,怀特竟突患心脏病不治而死,所以对他的间谍身份也只好不了了之。直到50年后,随着大量的二战时期的文件解密,怀特的身份才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