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0565800000022

第22章 秦文(4)

齐王派遣使者聘问赵威后。国书还没启封,威后就先问使者道:“贵国今年收成好吗?百姓好吗?国君好吗?”使者听了很不高兴,说道:“我奉齐王使命出使到威太后您这里,可如今您不先问候齐王,倒先问年成与百姓,难道可以卑贱的居先、尊贵的反靠后吗?”威后道:“不对。如果没有年成,哪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会有国君?所以我有这样的问候次序,哪能撇开根本的倒来先问枝节呢?”于是赵威后又接着问使者道:“齐国有位隐士叫钟离子的,他好吗?这个人的为人呀,让有粮食的人有东西吃,对没粮食的人提供食物;让有衣服的人有衣穿,对没衣的人给衣服穿。这是一位帮助国君抚养他的百姓的人,怎么到现在还不让他做官干番事业呢?莱阳子好吗?这个人的为人呀,同情鳏夫寡妇,抚恤孤苦老幼,救济穷困潦倒的人。补助缺衣少食的人。这是一位帮助国君滋育他的百姓的人,怎么到如今还没让他做官干大事呢?北宫家闺女叫婴儿子的,她好吗?她放弃首饰打扮,到老不嫁,为的是奉养父母。她这样做都是给百姓们树立榜样,带他们尽孝心,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让她上朝给予表彰呢?这样的二位贤士还未做上官,一位孝女还未入朝受封,凭什么来统治齐国,抚育广大百姓呢?於陵人子仲还活着吗?这个人的为人,上不向齐王称臣,下不搞好自己家庭,中不求与诸侯交往,这是给百姓作脱离社会混日子的榜样,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杀了他呢?”

庄辛论幸臣《战国策》

【导读】

本篇节录自《战国策·楚策》。战国末年,楚襄王宠信佞臣,荒淫无度,不理国政。庄辛规劝,襄王非但不听,反骂庄辛老糊涂,是祸害楚国的妖兆。庄辛被迫离楚至赵。时隔五月,果如庄辛所言,秦军攻占了楚国大片土地。襄王逃难之中,方悔当初未听庄辛之谏,于是派人将他从赵请回,请教善后之策。本文就是庄辛的答辞,劝谏襄王远小人,戒淫侈,免蹈覆辙。

文章引喻贴切生动,语言清新流畅,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1],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2]!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3]?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4],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5],加己乎四仞之上[6],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7]。俯噣白粒[8],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9]。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黄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10]。游乎江海,淹乎大沼[B11],俯噣鳝鲤,仰啮菱衡[B12],奋其六翮[B13],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磐卢[B14],治其矰缴[B15],将加己乎百仞之上,彼[B16],引微缴[B17],折清风而抎矣[B18]。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B19]。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B20]。南游乎高陂[B21],北陵乎巫山[B22],饮茹溪流[B23],食湘波之鱼[B24],左抱幼妾,右拥嬖女[B25],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B26],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B27],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B28]。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B29]。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B30],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B31],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B32],填黾塞[B33]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注释】

[1]绝:截。续:连。[2]岂特:岂但,何止。[3]蜻蛉(líng):蜻蜒。[4]俛:同“俯”。[5]饴:麦芽糖之类的糖膏,富粘性。胶:动词,粘。[6]仞:量词,古制一仞相当于八尺。[7]因:犹,如同。是:此,这样。以:同“已”,语助词。[8]噣:同“啄”。[9]类:指黄雀之类。招:靶子。[10]黄鹄(hú):即天鹅。[B11]淹;息,停留。[B12]衡:荇,一种水草。[B13]六翮(hé):指翅膀。鸟翅坚羽一般有六根。[B14]修:整治。磐:石镞。卢;黑色的弓。[B15]矰(zēng):射鸟的短箭。缴:系于箭尾的生丝线,便于回收射出的箭。[B16]彼:遭受。(jiàn):锐利。磻(bō):同“磐”。[B17]引:拖,带着。[B18]折:负伤而死。抎:通“陨”,坠落。[B19]鼐(nài):大鼎。[B20]蔡灵侯:春秋时蔡国国君,弑父蔡景侯而自立。鲁昭公十一年(前531)被楚灵王诱杀于申。[B21]高陂(pí):地名。[B22]陵:登,升。巫山:在今四川巫山县东。[B23]茹溪:水名,在巫山县北。[B24]湘波:指湘江,在今湖南境。[B25]嬖(bì):宠爱。[B26]高蔡:今河南上蔡。[B27]子发:楚国大臣。[B28]己:指蔡灵侯。之:指楚灵王。[B29]君王:指楚襄王。[B30]方府:四方府库,国库。[B31]云梦:古云梦泽,在今湖北境。[B32]穰(ráng)侯:魏冉,秦昭王舅父。秦王:指秦昭王。[B33]黾塞:即平靖关,在今河南信阳境内。

【译文】

我听俗话说:“看到了野兔,再回头寻望猎犬,还不算太晚;羊儿逃跑后,再把羊圈修补好,还不算太迟。”我听说从前商汤、周武王凭借百里之地而发展昌盛起来,夏桀、商纣却把曾拥有的天下完全丧失了。如今楚国虽小,但是把土地截长补短拼起来,还有方圆几千里。何止百里呢!

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蜻蜓吗?蜻蜓六只脚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来飞去,俯身啄蚊虻飞虫当美餐,仰头承接甘冽露水作佳饮。它自以为无灾无难,也不跟谁竞争。它哪晓得身高五尺的小孩子,正要调饴糖粘丝网,把自己从四仞高处粘下来,喂蝼蛄蚂蚁啊!

那蜻蜓之危只是小事,黄雀也是如此。黄雀低下头啄食雪白米粒,昂着头栖息在茂密的树上,振羽展翅,自以为太平无事,跟谁也不用争夺。它哪晓得那些公子哥儿,左手挟持弹弓,右手探取弹丸,准备在十仞的高处伤及自己,把这一类小鸟作为靶子。白天还在茂树间嬉戏的黄雀,晚上就被拌上酸醎佐料成了菜肴。一眨眼功夫,就丧命在公子哥儿手中了。

那黄雀之危只是小事,天鹅的处境也是如此。它漫游在江海上,栖息在湖沼间,低下头捕啄鳝鱼鲤鱼,抬起头嚼食鲜菱嫩荇,展开劲健翅膀,驾着清风,在高空任意翱翔。它自以为无灾无难,跟谁也不用竞争。哪里知晓那射手,正在检修他的石矢黑弓,整理他系有丝绳的箭枝,要在百仞高的地方伤及自己,带着锐利的箭头,拖着纤细的丝绳,死于清风之中而坠落地上。所以白天还在江河自在翔游的天鹅,晚上已被放在鼎鼐里烹煮了。

那天鹅之危只是小事,蔡灵侯的遭遇也是如此。他南游高陂,北登巫山,饮马于茹溪清流,品尝着湘江鲜鱼,左抱年轻的美妾,右搂宠爱的姬女,和她们在高蔡驰马游乐,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他哪会想到子发大夫刚接受了楚灵王的命令,正要用红绳绑了他送去见灵王呢!

蔡灵侯的祸事还算小的呢,大王您处境之危更是如此。您身边左是州侯,右是夏侯,跟着您同车进出的是鄢陵君与寿陵君,吃着各地进奉的粮食,载着四方府库缴纳国家的财物,与他们纵马游乐于云梦泽,却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可您哪会知道穰侯正接受秦王的命令,已将秦军布满黾塞以内,而把您驱逐出楚国!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导读】

本文选自《战国策,赵策》。赵惠文王死后,孝成王年幼,赵太后执政。秦军趁机攻赵,赵国危殆。群臣强谏,遭赵太后怒拒。面对危急形势,触龙从容无畏,以一番委婉诚恳而富人情味的劝谏,使得峰回路转,终令太后心悦诚服地将其钟爱幼子长安君质于齐,齐发兵救赵,长安君也为国立了功。触龙临危挺身的爱国赤忱,敢冒太后盛怒进言的胆识机智,及其运水息火、以柔胜刚的语言艺术,无不给人以深刻印象。

赵太后新用事[1],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2]。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3],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4],太后盛气而揖之[5]。入而徐趋[6],至而自谢[7],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8],不得见久矣,窃自恕[9],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10],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B11]。”曰:“日食饮得无衰乎[B12]?”曰:“恃鬻耳[B13]。”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B14],和于身[B15]。”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稍解[B16]。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B17],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B18],以卫王宫,没死以闻[B19]。”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B20]。”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B21]?”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B22],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B23]!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B24],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B2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B26],至于赵之为赵[B27],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B28],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B29],而挟重器多也[B30]。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B31],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B32]。”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B33],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B34],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注释】

[1]用事:当权。[2]赵氏:指赵国。[3]长安君:赵太后小儿子的封号。质:抵押品,这里指人质。当时诸侯间缔盟,常以王室宗亲作人质,以确保信用。[4]左师:官名。触龙:人名。[5]气:指怒气。揖: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6]徐:缓,慢。趋:小步急行,古人见尊长时表示的一种礼貌。触龙脚有病,走不快,只能装作“趋”的样子。[7]谢:告罪,道歉。[8]曾:乃,竞。走:跑。[9]窃:表示自己想法的谦词。[10]郄(xì):同“隙”,欠缺,不舒服。[B11]恃:凭,靠。辇(niǎn):人推挽的车。[B12]得:当,表猜度。[B13]鬻:“粥”的本字。[B14]少(shāo):稍稍。益:增。[B15]和:适。[B16]解:通“懈”。[B17]贱息:向人谦称自己子女。息,子。[B18]黑衣:卫士甲衣装束,此指卫士。[B19]没(mò莫)死:冒死。[B20]及:乘。填沟壑:原指尸骨填埋山沟,这里用作死的谦卑说法。[B21]丈夫:古时男子的通称。[B22]媪(ǎo):对老年妇女的称呼,此指太后。燕后:赵太后之女,嫁燕国君主为王后。[B23]过:错。[B24]踵:脚后跟。[B25]反:同“返”。古代远嫁他国的诸侯之女,除非遭废弃或遇亡国之祸等特殊事件,一般不回娘家。所以赵太后希望女儿别回来。[B26]三世:三代。父子相继为一世。[B27]赵之为赵:指赵氏建立赵国之时。[B28]微独:不仅。微,非。[B29]奉:通“俸”。[B30]重器:指象征国家权力和财富的器物,如钟鼎珍宝等。[B31]山陵崩:古代对君主之死的一种婉转说法。[B32]恣:任凭。[B33]约:治,备。乘:四马一车为一乘。[B34]子义:赵国贤士。

【译文】

赵太后刚执政,秦国就猛烈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表示:“必须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我们才能出兵。”太后不肯,大臣们竭力劝说。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侍臣:“有谁再敢说让长安君当人质的,老妇我必定吐他一脸唾沫!”左师触龙求见赵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上殿后。以快步走的姿势缓缓挪步,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老臣我的脚有毛病,一点也走不快,很久没能拜见您了,我私下里以脚病原谅自己,然而放心不下太后贵体安康与否,所以希望能见到您。”太后说:“我是靠坐车子行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答道:“就靠吃点粥罢了。”触龙道:“我近来食欲很差,于是自己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路,稍微增加了一点胃口,身体也舒服些。”太后说:“我可做不到。”太后脸上的怒容消解了一些。

左师公说:“我那贱子舒祺,排行最小,不成器。而我总还是疼爱他。希望能让他在黑衣侍卫队伍里凑个数,为保卫王宫出点力,我冒着死罪把这请求禀告太后。”太后说:“行,我答应您。他年纪多大了?”回答说:“十五岁了。虽然他年纪还小,但我希望趁自己还没死就把他托付给您。”太后问道:“男人家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回答说:“比妇人家更疼爱。”太后笑道:“妇道人家对小儿子的疼爱特别厉害。”触龙说道:“我私下认为您老人家对女儿燕后的爱,胜过对小儿子长安君的爱。”太后道:“您错了!我对燕后远不如对长安君那般疼爱。”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将来前途和长远利益。当初您为燕后出嫁送行时,站在车下抱着她的脚,为她哭泣,惦念、悲怜她的远嫁,也是够伤心的了。她走了以后,您并非不想她呀,每逢祭祀典礼时必定为她祝福,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呀!‘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可以代代相继做燕王吗?”太后说:“正是这样。”左师公说:“从距今三代算起,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子孙中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可有至今还保住封爵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道:“不仅赵国,其他诸侯子孙中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保住封爵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这是因为封侯者近的灾祸危及自身,隐患远祸累及他们的子孙。难道君主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只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却没建立功勋,俸禄优厚却无劳绩贡献,无功无劳而拥有的权位太重财富太多啊。如今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并把肥美的土地封给他,把大量珍宝赐给他,却不乘现在这个机会让他为国立功。有朝一日您老人家仙逝,长安君自己凭借什么在赵国立足存身呢?我觉得您老人家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疼爱还比不上对燕后的疼爱。”太后说:“好吧,就听凭您的意思安排他。”于是为长安君备好了一百乘车马,到齐国作人质。齐国就出兵了。

子义听到这件事,感叹道:“君王的儿子,是君王的亲骨肉,尚且不能凭仗没有功勋的高位,没有贡献的厚禄,而守住金玉重器,更何况做臣子的呢!”

鲁仲连义不帝秦《战国策》

【导读】

本文选自《战国策·赵策》。公元前259年,秦国凭借长平一战歼灭赵军主力,而后围困赵都邯郸。赵、秦相持至公元前257年,魏将晋鄙率军十万往救赵。秦王威胁说,有敢救赵者,拔赵后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援兵迟迟不进;又遣辛垣衍去劝赵尊秦为帝,以求苟安。这时鲁仲连挺身而出,说服赵相平原君丢掉幻想,坚决抗秦,并与辛进行辩论,从正反两面论述帝秦的危害,举大量史事说明坚持正义终能取胜,唯抗秦才有出路。他那义正辞严而犀利闳肆的论辩,不仅令辛垣衍折服,更坚定了赵与诸侯抗秦的信心。于是魏信陵君与楚春申君联手救赵,秦军大败,撤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