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0565800000039

第39章 汉文(5)

”所以女子不管美或丑,一入宫中就被人嫉妒;士人不管贤不贤,一入朝廷就会被人嫉恨。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过膑刑,最后做了中山国的丞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肋骨打掉了牙齿,后来到秦国被封应侯。这两个人,都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谋划,抛弃结党拉派的私情,以孤独清高的态度与人交往,因此难免不成为受别人嫉妒的人。所以申徒狄跳进雍水漂到黄河,徐衍背着石头跳进大海,他们不能为当世所容,却坚持正义,不肯苟且在朝廷结党来改变君主的主意。因此百里奚在路上行乞,秦穆公却把政事托付于他;宁戚在车下喂牛,齐桓公却委任他治理国家的重任。这两个人,难道是一向在朝廷做官,借助同僚们说好话,然后才得到两位国君任用的吗?心灵相互感应,行为相互符合,关系牢固如胶似漆不可破,就是亲兄弟也不能离间,哪里会被众人的口舌所迷惑呢?“

”所以偏听偏信会产生奸邪,信任少数人会酿成祸乱。从前鲁国君主听信季刊的话而把孔子赶走,宋国君主采用子冉的计谋囚禁了墨子。以孔子、墨子的能言善辩,尚且不能免遭谗毁,致使鲁国、宋国陷于危险的境地。这是为什么呢?众口一辞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足以使骨头销蚀啊。秦国重用戎人由余而称霸天下,齐国重用越人子臧而威王、宣王强盛一时。这两个国家,哪里被俗见所束缚,被世人所牵制,被片面不实的言论所左右呢?公正地听取意见,多方面地观察情况,就能为当世留下明察的典范。所以意见相投,吴国和越国可以成为兄弟,由余、子臧就是例子;心意不合,亲骨肉也会像仇敌一样,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这种情况。而今国君真能采取齐国、秦国君主的明智做法,而抛弃宋国、鲁国君主的偏听偏信,那么春秋五霸的事业不足以相比,而夏商周三王的事业是不难做到的。“

”因此圣明的君王醒悟到这一点,抛弃子之那样的’忠心‘,也不欣喜田常那样的’贤能‘,像周武王那样封赏比干的后代,修建被残害的孕妇的坟墓,所以功业覆盖天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向善之心永无满足的时候。晋文公亲近以前的仇人,终于在诸侯中称霸;齐桓公重用以前的仇人,最终成就匡正天下的霸业。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慈善仁义,情意恳切,心地真诚地对待别人,不是用虚伪的言辞可以替代的。至于泰国采用商鞅变法,向东削弱韩国、魏国,很快成为天下的强国,但商鞅最终却被车裂而死;越国采用大夫文种的计谋,征服强劲的吴国而称霸中原,但文种本人终究被杀。因此利、叔敖虽然三次被免去相位却不怨悔,於陵子仲推辞掉三公的高官而自愿去为人浇灌菜园。而今国君如果真能够去掉骄横傲慢的心理,让人怀着报答他的心意,袒露心迹,表现出真情,披肝沥胆,厚施恩德,始终与人同甘共苦,对士人无所吝惜,那么,就能让夏桀的狗冲着尧狂吠,盗跖的门客去刺杀许由。何况还依凭君主的权势,又借助圣王的地位呢?这样看来,荆柯不怕灭七族,要离甘愿烧死妻子儿女的事,还有必要对大王提及吗!“

”我听说把明月珠、夜光壁在夜里扔到路上,行人没有不乎按宝剑怒目相对的。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它们无缘无故突然来到面前。弯曲的树枝树根,形状弯曲离奇,倒成为天子喜欢的器物,是因为君主身边的人已经事先为它们雕饰了一番。因此无缘无故来到面前,即使投出的是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的宝贝,也只会结下怨仇而不会使人感恩;假如有人事先宣扬,那么即使是枯木朽株,也能建立功绩而令人难忘。现在天下处于穷困境地的士人,又贫穷又有病,即使胸怀尧、舜的治国方略,拥有伊尹、管仲的辩才,怀有关龙逢、比干的忠心,但一向没有像树根那样经过装饰,没有人为之宣扬,尽管用尽精神,想效忠当代君主,那么君主也一定会蹈袭按宝剑斜目看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这样就使得普通士人连枯木朽株的资质也没有了。所以圣明的君王统治天下,要像陶工转动轮子那样独立操纵,而不被愚昧昏乱的言辞所牵制,不为众说纷纭而动摇。所以秦始皇听信中庶子蒙嘉的话而信任荆轲,发生了被暗藏匕首行刺的事情;周文王在泾水、渭水间打猎,遇到了吕尚把吕尚带回国予以重用,因而称王于天下。秦王轻信左右近臣而亡国,周文王任用偶然相识的人,而称王天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周文王能够越过固执有偏见的意见,听取中原以外的议论见解,独自看到了光明宏大的道理。而今君主沉湎在阿谀奉承的赞扬声中,受到妃妾近侍的牵制,使得狂放不羁的人才与牛马同槽。这就是鲍焦愤世嫉俗的原因。“

”我听说衣着庄重上朝的大臣,不会以私情玷污道义;修养德行注重名声的人,不会因为贪图私利败坏操行。所以有个里巷叫’胜母‘,曾子便不进去;有座城邑称为’朝歌‘,墨子就掉转车头不肯进城。而今想让天下志向高远的士人,被有权有势者所笼络,被地位显贵者所胁制,改变态度,玷污品行,去侍奉阿谀奉承之人,来求得亲近君主,那么,士人只有隐居在山洞草泽之间直到老死而已了,哪里还会有人竭尽忠心而投奔朝廷的呢?“

上书谏猎司马相如

【导读】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子虚》、《上林》为代表作,后人辑为《司马文园集》,本文是他向汉武帝呈上的一道劝谏射猎的奏疏。文章从关心武帝的安全角度着笔,语气婉转诚恳,文词质朴简洁,是谏猎疏中的佳品。

相如从上至长杨猎[1]。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2],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曰: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3],捷言庆忌[4],勇期贲、育[5]。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6],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7],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得用[8],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9],而羌、夷接轸也[10],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B11]。况乎涉丰草,邱丘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B12],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B13],臣窃为陛下不取。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B14],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B15]。‘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注释】

[1]长杨:宫名,故址在今陕西周至。[2]豕(shǐ):猪,此指野猪。[3]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能力举千钧。[4]庆忌:春秋时吴王僚之子,跑路极快,连马都追不上。[5]贲、育:战国时卫国的勇士孟贲、夏育。[6]逸材:能力超群之才。此指猛兽。[7]属车:皇帝的随从车队。[8]逢(páng)蒙:夏代善于射箭的武士。[9]毂(gǔ):车轮中心的圆木,此代指车。[10]轸(zhěn):车厢的底框,此代指车。[B11]衔:马嚼,放在马口内用来勒马的铁具。橛(jué):车钩心,固定车厢底部和车轴之间的木橛。变:指出事故。[B12]万乘(shèng):一万辆战车。古代只有天子可拥有万辆战车,此代指皇帝。[B13]涂:通”途“。[B14]知:同”智“。[B15]垂堂:靠近屋檐下。

【译文】

司马相如随从皇帝到长杨宫打猎。这时候天子正喜欢亲自射击熊和野猪,驾车追逐野兽。司马相如因而上了一道奏疏进谏说:

”我听说事物中有类别相同但能力却超常的情况,所以论力气要举出乌获,论快捷要说起庆忌,论勇敢一定要数孟贲、夏育。我很愚蠢,私下认为人类中既然有这种情况,而野兽也应如此。而今陛下喜欢登涉险峻难行之地,射击猛兽,如果突然遭遇特别凶猛的野兽,它们在不能活命的处境中被惊骇,从意想不到的地方窜出来侵犯了圣驾,车子来不及掉头,卫士们顾不上施展本领,那时候,即使有乌获、逢蒙的本领也无法使出来,就连枯树朽枝也都要与您为难了。这就像胡人越人从车轮下窜出,羌人夷人紧跟在车子后面袭击,岂不危险吗?即使非常安全而没有危险,但是这种事情原来就不是天子应该接近的啊。“

”再说天子出行要先清除道路然后才上路,在大路中间驰驱,还常常会发生拉断马嚼、车钩心滑出之类的事故。何况打猎时要跋涉在丰密的草丛中,驰骋于高低不平的丘陵上,前面有猎获野兽的快乐引诱,而心里又没有防患的准备,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灾难了。现在如不以天子尊贵的地位为重,不安于此,却乐于外出到可能发生意外事故的道路上去以为有趣,我私自以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大凡聪明的人在事情尚未萌发之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危害尚未形成时就能避开它,灾祸大都原来就是潜藏在细小隐蔽之处,发生在人们疏忽大意之时。所以俗语说:’家积千金财产,不敢在檐下坐。‘此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比喻大道理。我希望陛下能留心明察这一点。“那我就感到很荣幸了。

答苏武书李陵

【导读】

李陵(?-前74年),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人。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率五千步兵与匈奴主力作战,战败投降。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西汉杜陵(陕西西安东南)人,天汉元年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因他坚贞不屈,最终获释回汉,本文是他回汉后曾写信给李陵,劝他回汉,李陵以此信作答,文中表达了他对故国的眷恋,抒发了负屈含冤的感慨,指出汉武帝任人唯亲以致造成此种结果。全文感情激愤,文笔凄楚委婉。后人对此文是否为李陵所作提出质疑,多认为是伪作。

子卿足下[1]:勤宣令德[2],策名清时[3],荣问休畅[4],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5],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6],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7]。韦鞲毳幕[8],以御风雨;羶肉酪浆[9],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10],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B11],牧马悲鸣,呼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B12];妻子无辜,并为鲸鲵[B13]。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B14],更成戎狄之族[B14],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B16]。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B17],辄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B18]!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城;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B19],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B20]。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B21],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B22],韩、彭菹醢[B23],晁错受戮[B24],周、魏见辜[B25];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B26],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B27],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B28],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B29],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B30],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B31],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B32],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B33]。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注释】